《2020版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四 散文閱讀 課時達標50 鑒賞藝術(shù)技巧(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版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專題十四 散文閱讀 課時達標50 鑒賞藝術(shù)技巧(含解析)(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鑒賞藝術(shù)技巧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城
張中行
城,就來源說不溫雅,是為防守;于內(nèi),是舍不得自己的所有;對外,則是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敵人。人,有理想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現(xiàn)實一面,既來之,則安之。對城也是這樣,既然有了城,日久天長,就覺得還是以有它為好。于我,當然也歡迎城的繁華和方便,并曾設(shè)想,在城門外或內(nèi),找到個《老殘游記》中那樣的高升店,也許可以喝白干,佐以花生仁,然后飽餐黍米飯,兼聽“畫角聲斷譙門”了。
我的出生地是農(nóng)村,在京津之間,但并沒有機會到較近的天津和較遠的北京看看。直到過了十歲,才有機會,第一次看到本鄉(xiāng)本土的香河縣的小城。記得其時我還在上小學,縣里開小學生
2、成績的觀摩會,我也許不像現(xiàn)在這樣甘居下游吧,由老師選中了。十個八個人,由老師帶隊,早飯后出發(fā),步行向西北,過青龍灣,跋山涉水約五十里,很累,到太陽偏西時候,終于遠遠地望見南面城墻的垛口。其時我初見世面,覺得城墻很高,較于小村莊可謂八面威風。于是忘了勞累,加緊往前走。不久走到南門前,更細端詳,門拱形,高大,深遠成為洞,都是過去沒見過的。入了門,往前望去,直直的一條長街,兩旁皆為商店,如我們這小村莊來的,真不能不自慚形穢了。走到接近北門,住在北門內(nèi)路東一個客店里。夜里,想到有生第一次住在城里,很興奮,也很得意。早晨,天微明,我躺不住了,爬起來,幾個人一同登城。不久就繞回來,余興未盡,都同意,又繞一
3、圈?;厝ズ?,向未選中的同學述說所見,著重說的就是那個方正而完整的磚城。
離開家鄉(xiāng)以后,幾十年,我到過不少地方,也見過不少城。印象深的當然是住得時間長的。以時間先后為序,先是通縣,后是北京。通縣,最使我懷念的是新城西門,那是晚飯后或星期日,多數(shù)往門外以北的閘橋,少數(shù)往城西的八里橋,都要出入這個門。閘橋是通惠河上的一個閘,其時河上已不行船,岑寂,或說荒涼,立其上,看對岸墓田,水中蘆葦,我常常若有所思,思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但這是生活,值得深印在心里的。只記得彼時想到的是《詩經(jīng)·秦風·蒹葭》,并默誦“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離開通縣,到了北京城。我住內(nèi)城,常到外城,并不斷出城,可以說,生活總是
4、與城有拉扯不斷的關(guān)系。最難忘懷的是經(jīng)由西直門出城。有時是與三五友人往玉泉山,坐山后,共飲蓮花白酒,然后臥林中草地上聽蟈蟈叫。更多的是與墅君結(jié)伴,游農(nóng)事試驗場,麥泛黃時,坐麥田中聽布谷叫;晚秋,坐林中土坡上聽蟋蟀叫。一晃幾十年過去,城沒了,出入城門,游園,并坐話開天舊事,都成為夢。有的人默默地先我而去,因而有時過西直門,心中就浮起李義山的兩句詩:“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隨著拆城的一陣風,我第一次見的香河縣小城也沒了。但因為時代近,變化的跡象易尋,城基,東西南北門,中年以上的人還能指出來。我近年有時到那里住個短時期,住所在東門附近,常常經(jīng)過舊的東門和城東南角,就不由得想到昔年有城時
5、候的種種:有征途,證明有聚散;有舊痕,證明我沒有忘記這個小城以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可惜,去者日以疏,至少是有時候,我對影感到寂寞,東望云天,確知已經(jīng)不再有那個小城,連帶的也就失去許多可意的,就禁不住為之凄然。不免有黍離之思,曾謅七絕一首云:“綺夢無端入震門,城池影盡舊名存。長街幾許升沉事,付與征途熱淚痕?!?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文章開頭,作者對城的本源進行追溯,帶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但接下來的筆觸從歷史人文轉(zhuǎn)入個體經(jīng)驗表達,少了哲理意味,卻多了情感抒發(fā)。
B.散文采取倒敘的手法,以現(xiàn)在的視角回望過去,如游歷香河縣城的敘述中
6、作者感慨當初“不像現(xiàn)在這樣甘居下游”,滄桑感于今昔對比之中油然而生。
C.通縣城門外,作者默誦《詩經(jīng)》卻沒有思念的“伊人”,更多的只是觸景生情而已;而在北京城外想起李義山的詩,卻是真的對故人有所思。
D.全文圍繞“城”展開,卻沒有注重對城的介紹,而是將自己與城有關(guān)的故事緩緩講出,故事中蘊含著作者的種種人生感悟,內(nèi)涵豐富。
解析 “散文采取倒敘的手法”錯,倒敘是指把事件的結(jié)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先后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本文沒有采用倒敘的手法。
★2.文章第二段詳細追述作者游歷香河縣小城的故事,語言頗有特色,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一般從用詞、句式、手法、人稱使用、語言整體風格等角度入手。仔細閱讀第二段,可發(fā)現(xiàn):從用詞上看,本段運用了大量文言詞語和成語;從句式上看,本段多用短句。具體作答時,先點出特點,然后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最后指出表達效果。
答案 ①作者善用文言詞語,如“其時”“較于”“皆為”等,古樸典雅,意蘊豐富。②多用成語,如“跋山涉水”“八面威風”“自慚形穢”等,使文章典雅有內(nèi)涵。③多用短句,如“早飯后出發(fā),步行向西北,過青龍灣”,語言簡練而富有節(jié)奏感。
8、
3.本文寫作者與城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以復雜的情感脈絡(luò)貫串全文。請指出脈絡(luò)并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問,先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層次,然后圈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句,進而把握情感脈絡(luò)。本文開頭,作者對城的本源進行追溯,“城,就來源說不溫雅……則是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敵人”帶有一定的批判色彩,表達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然后說自己與城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先回憶自己小學時游歷香河縣小城的興奮、得意,并感慨當初“不像現(xiàn)在這樣甘居下游”,滄桑感于今昔對比之中油然
9、而生;接著寫當年居住在通縣,寫“最使我懷念的是新城西門”,雖然不清楚自己當時在那里“思”些什么,可是當時的生活印在心里,表現(xiàn)出對當時那段生活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居住在北京城,“與城有拉扯不斷的關(guān)系”,“最難忘懷的是經(jīng)由西直門出城”,懷念那時與三五朋友共游、喝酒的情景,后來“有的人默默地先我而去……”,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再后來“拆城”,第一次見到的香河縣小城沒了,可是每次走過以前熟悉的地方,就會想到以前的種種,生發(fā)出一種感悟,“有征途,證明有聚散;有舊痕,證明我沒有忘記這個小城以及其中的一些人”,產(chǎn)生黍離之思。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選取的復雜的情感脈絡(luò)是“思”,即對人生的思索,對故人和故地的思
10、念。第二問,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也就是考查以復雜情感“思”為線索的好處,答題時可以從結(jié)構(gòu)安排、情感抒發(fā)、主旨表達以及引起讀者共鳴等幾個角度進行思考。本文以“思”為情感線索,明寫城,暗寫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使文章形成明暗兩條線索,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作者在寫自己與城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時,先寫自己游歷香河縣小城,再寫通縣和北京,經(jīng)歷不同,感悟不同,使情感哲思逐步深入。而情感哲思的逐步深入,更容易引起讀者對人生的深思,產(chǎn)生共鳴。
答案 作者選取的復雜的情感脈絡(luò)是“思”,即對人生的思索,對故人和故地的思念。這樣安排的好處是:①形成明暗兩條線索,明寫城,暗寫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使文章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②
11、層層推進,使文章逐步深入。作者先寫自己游歷香河縣小城,再寫通縣和北京,經(jīng)歷不同,感悟不同,情感哲思逐步深入。③復雜的情感脈絡(luò)安排,有利于引起讀者對人生的深思,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唐詩幾男子(節(jié)選)
余秋雨
生為中國人,一輩子要承受數(shù)不盡的苦惱、憤怒和無聊。但是,有幾個因素使我不忍離開,甚至愿意下輩子還投生中國。
其中一個,就是唐詩。
這種說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認同。不少朋友會說:“到了國外仍然可以讀唐詩啊,而且,別的國家也有很多好詩!”
因此,我必須對這件事情多說幾句。
我心中的唐詩,是一種整體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黃河白云間,存在于空山新
12、雨后,存在于潯陽秋瑟中。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國人一見相關(guān)的環(huán)境,就會立即釋放出潛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詩境。
心中的意象是從很小的時候就潛藏下來的。也許是父母吟誦,也許是老師領(lǐng)讀,反正是前輩教言中最美麗的一種。父母和老師只要以唐詩相授,也會自然地消除輩分界限,神情超逸地與晚輩一起走進天性天籟。
于是,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喚醒內(nèi)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
而且,這種喚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體細節(jié)。這種形象和細節(jié)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已成為一個龐大民族的集體敏感、通用話語。
有時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能見到類似于“月落烏啼”“獨釣寒江”
13、那樣的情景,讓我們產(chǎn)生聯(lián)想,但是,那種依附于整體審美文化的神秘詩境,卻不存在。這就像在遠方發(fā)現(xiàn)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雖有一時的喜悅,但略加端詳卻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與生命緊緊相連的全部呼應關(guān)系,失落了使自己成為自己的那份真實。
當然,無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詩確實是一種大美,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一讀,都能把心靈提升到清醇而又高邁的境界?;仡^一想,這種清醇、高邁本來就屬于自己,或?qū)儆谧嫦让貍鳎徊贿^平時被大量瑣事掩埋著。唐詩如玉杵叩扉,叮叮當當,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開了,讓我們看到一個非常美好的自己。
這個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遙遠的文字指引,
14、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最仁愛的同情,最灑脫的超越。
這個自己,看似俗務(wù)纏身,居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云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
這個自己,看似學歷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優(yōu)雅的節(jié)奏,那么鏗鏘的音韻,那么華麗的文辭。
這樣一個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會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詩,在中國卻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態(tài)存在。
正是這個原因,我才說,怎么也舍不得離開產(chǎn)生唐詩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輩子還投生中國。
我也算是一個走遍世界的人了,對國際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當然知道處處有詩意,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陷入狹隘民族主義的泥坑。但是正因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個公平的判斷:就像
15、中國人在宗教音樂和現(xiàn)代舞蹈上遠遠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樣,而唐詩,則是人類在古典詩歌領(lǐng)域的巍峨巔峰,很難找到可以與它比肩的對象。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本文開篇即以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快反襯自己對唐詩的喜愛,最終得出愿意下輩子還投生中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是產(chǎn)生唐詩的土地的結(jié)論。
B.在作者看來,唐詩已經(jīng)不僅僅是文學,它與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師的相授等已經(jīng)結(jié)為一個整體,讀唐詩能夠喚醒記憶中的細節(jié)和形象。
C.文章認為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能見到類似于唐詩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詳卻深感失落,這是因為其更容易喚起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D.作者立
16、足于自己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所掌握的文化信息,經(jīng)過比較得出結(jié)論:唐詩是全人類的,它是古典詩歌的巔峰,基本沒有對象能和它相媲美。
解析 “這是因為其更容易喚起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錯,文中寫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類似于唐詩中的美景卻深感失落的原因是依附于整體審美文化的神秘詩境不存在了。
5.結(jié)合全文,說明唐詩對中國人的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題,要在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找出相關(guān)句子作具體分析,如“我心中的唐詩,是一種整體存在”“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
17、的美學喚醒:喚醒內(nèi)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但唐詩確實是一種大美,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一讀,都能把心靈提升到清醇而又高邁的境界”等。
答案?、僮鳛橐环N整體存在,它是中國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地喚醒內(nèi)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②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它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能把心靈提升到清醇而又高邁的境界。
★6.余秋雨的散文善于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技巧,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題,要先指出文本運用了哪種表達
18、技巧,然后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表達效果。一是化用詩句,如“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黃河白云間,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潯陽秋瑟中”“有時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能見到類似于‘月落烏啼’‘獨釣寒江’那樣的情景”。二是巧用比喻,如“有時在異國他鄉(xiāng)……這就像在遠方發(fā)現(xiàn)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深感失落”“唐詩如玉杵叩扉……讓我們看到一個非常美好的自己”。三是巧用排比,如“這個自己,看似稀松平?!@個自己,看似俗務(wù)纏身……這個自己,看似學歷不高……”。分條作答即可。
答案?、偾捎迷娋??!扒嫉压鲁恰薄包S河白云”“空山新雨”“潯陽秋瑟”“月落烏啼”“獨釣寒江”等對詩句的靈活化用,有畫面感而不顯得堆砌。②巧用比喻。把在異鄉(xiāng)看到的類似于唐詩中的美景比作“在遠方發(fā)現(xiàn)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驚喜之后的失落;把唐詩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聲。③巧用排比。“這個自己……”三段排比,鋪陳普通人讀唐詩的體驗和自我提升,內(nèi)容厚實,飽含激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