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九年級語文孟子二章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無錫市九年級語文孟子二章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此資料由網(wǎng)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
江蘇省無錫市九年級語文《孟子二章》學案 新人教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及其政治主張和思想。
2、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
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4、了解“舍生取義”的道德觀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5、學習運用對比、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二、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2、4、5
三、自助內(nèi)容
1、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死亦我所惡( ) 簞( ) 羹( ) 蹴( )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 傅說(
2、 ) 膠鬲( ) 法家拂士( )
2、再讀課文,注意斷句。
3、默讀課文,理解文言字詞。
一、《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 )不為( )茍( )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 )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
3、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 )則(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 )賢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 )耳。
一簞( )食,一豆( )羮(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 )而與(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也。
萬鐘( )則不辯( )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 )焉!為( )宮室之美,妻
4、妾之奉,所識窮乏得( )我與( )?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 ?。┯冢ā 。╊爱€( ?。┲?,傅說舉( ?。┯诎嬷g,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 )于( ?。┦牵ā 。┤艘?,必先苦( ?。┢湫闹?,勞( ?。┢浣罟?,餓( )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 ?。﹣y(
5、 ?。┢渌鶠?,所以( )動( ) 心忍( )性,曾( ?。┮嫫渌荒?。
人恒( ?。┻^( ),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慮而后作( ?。?,征于色( )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 ?。﹦t無法家拂( )士,出( )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 )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根據(jù)書下注釋,理解課文大意,并整理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6、
四、課堂流程(略)
五、補充資料
1.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
孟子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貴君輕”的主張,宣揚“仁政”、“王道”。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如《孟子》一書, 現(xiàn)存七篇,是儒
7、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個人修養(yǎng),倫理道德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等合著的。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孟子的政治主張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張和平,反對戰(zhàn)爭。提倡君王要“與民同樂”, 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 希望人們能安居樂業(yè)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張,有不少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孟子的文章自成風格,其文思想深刻,說理透徹,氣勢充沛,開合自如,長于論辯,有很強的說服力。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
8、!”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焉,終不食而死。
六、回扣目標
1.整理本文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
2.一詞多義
(1)“為”在文中有兩種用法:①wéi動詞,做;②wèi介詞,為了。判斷下列句子中“為”的用法(填序號)。
故不為( )茍得也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 )也
鄉(xiāng)為( )身死而不受,今為( )宮室之美為( )之
(2)而 舍生而取義者也 (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
呼爾而與之
9、 ( )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
3.詞類活用
空乏其身: 必先苦其心志:
人恒過:
4.翻譯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7)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
10、后喻。
(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5.回答問題
(1)《魚我所欲也》的中心論點是 。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2)《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 ??????????。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 ,中心論點是 。闡述了孟子
11、 的人才觀。
(4)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現(xiàn)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
6.拓展閱讀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陽人。少好節(jié)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游京師。嘗于
12、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維私邀入內(nèi)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采訪使韓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蛟唬骸熬c韓公有期?!焙迫贿吃唬骸皹I(yè)已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張九齡為荊州,辟置于府,府罷。開元末,病疽背卒。???(選自《新唐書》)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1)何懼而匿???。? ) (2)浩然再拜????(
13、 )
(3)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 ) ?(4)欲薦諸朝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卒不赴/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B.維以實對/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C.朝宗怒,辭行/停數(shù)日,辭上?? D.君與韓公有期/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與“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
A.國險而民附? B.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B.長跪而謝之? D.先帝刨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2) 會故人至,劇飲歡甚。
5、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園詩人,但一生仕途坎坷。從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