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專用)2020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能力訓練12 種群和群落(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天津專用)2020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能力訓練12 種群和群落(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能力訓練十二 種群和群落
一、選擇題
1.中地雀和仙人掌地雀是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同一區(qū)域的兩種地雀,在干旱季節(jié),蒺藜和仙人掌是兩種地雀賴以生存的食物資源。蒺藜的種子大而堅硬,外部長有尖刺。干旱過后,中地雀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雌性死亡更多。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兩種地雀的種群數量和性別比例
B.仙人掌地雀不食用蒺藜種子因而與中地雀無競爭關系
C.中地雀小喙個體和雌性個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食物組成的變化
D.大粒種子的選擇作用將會導致中地雀喙尺寸的平均值增加
答案:B
解析: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的種群數量和性別比例可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兩
2、種地雀生活在同一區(qū)域,它們存在對生存空間、食物資源等的競爭關系。
2.某地區(qū)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逐漸發(fā)展到穩(wěn)定階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物種組成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喬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結構
D.演替過程中,后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消亡
答案:D
解析:物種組成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項正確。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K值,B項正確。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喬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結構,C項
3、正確。演替過程中,后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興起,一般不會造成前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消亡,D項錯誤。
3.在對某自然保護區(qū)內甲、乙兩個不同物種的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之后,又開展了連續(xù)4年的跟蹤調查,計算其L值(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右圖所示。下列關于這4年調查期間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種群的數量不一定大于甲種群
C.第3年末,乙種群的數量達到了最大值
D.這4年中,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相等的
答案:D
解析:由于甲、乙兩個種群內個體的初始數量均未知,第1年末甲種群的L值約為1
4、.5,說明其種群數量在增加;乙種群的L值稍大于1.0,說明其種群數量基本不變,兩種群具體增加的數量無法得出,因此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不一定相等,A項正確。由于甲、乙兩個種群內個體的初始數量均未知,因此第2年末乙種群的數量不一定大于甲種群,B項正確。第3年末乙種群的L值=1.0,且在接下來的第3~4年內L值小于1.0,即種群數量在減少,故在第3年末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C項正確。這4年中,甲種群的L值均為1.5,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都較前一年多,D項錯誤。
4.(2019河北武邑中學高三期末)右圖是某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時間相
5、對值為3以后的數量變化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有關
B.圖中種群在時間相對值為2時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
C.改善空間和資源條件,該種群的K值會發(fā)生變化
D.時間相對值從1到3的變化過程中,種群的增長速率逐漸增大
答案:D
解析:由題圖可知,該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增長速率應是先增大后減小,D項錯誤。
5.下表是對不同棲息地中美洲大樹莓種群數量調查統(tǒng)計結果(單位: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棲息地
樣方1
樣方2
樣方3
平均
森林邊緣
15
18
15
16
小溪岸邊
12
14
13
13
森林
5
5
2
6、
4
A.美洲大樹莓數量調查時,選取的樣方是隨機的
B.選取多個樣方進行調查,保證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C.美洲大樹莓與森林中其他樹種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
D.調查結果表明美洲大樹莓適宜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
答案:D
解析:由表中統(tǒng)計數據可知,美洲大樹莓在森林邊緣中數量最多,而在小溪岸邊次之,森林中最少,說明其適宜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D項錯誤。
6.(2019北京通州一模)絲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結多個果實。它喜較強陽光,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果實發(fā)育。在某塊絲瓜地中主要生活著兩種小型昆蟲(甲、乙)。下圖為在某年度絲瓜生長期間調查該瓜地甲、乙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
7、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昆蟲是捕食關系,甲的營養(yǎng)級較高
B.推測7~9月份應該是一年中絲瓜大量結果的時期
C.絲瓜和這兩種昆蟲及其生活環(huán)境構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
D.統(tǒng)計該瓜地兩種昆蟲的種群密度需用標志重捕法
答案:B
解析:從曲線圖可看出,兩種昆蟲是捕食關系,乙捕食甲,甲的營養(yǎng)級較低,A項錯誤。乙捕食甲會導致甲種群數量減少,從而導致甲種群對絲瓜的攝食量減少,故推測7~9月份應該是一年中絲瓜大量結果的時期,B項正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應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環(huán)境,C項錯誤。統(tǒng)計該瓜地兩種昆蟲的種群密度需用樣方法,D項錯誤。
7.科學家將大草履蟲與袋狀草履蟲在
8、盛有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混合培養(yǎng),試管中有好氧細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袋狀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實驗過程中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均呈“S”型
B.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在培養(yǎng)液中都呈均勻分布
C.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的關系屬于共生
D.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試管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培養(yǎng)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均符合“S”型,A項正確。大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袋狀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故大草履蟲主要分布在培養(yǎng)液上部,袋狀草履
9、蟲在培養(yǎng)液中隨機分布,B項錯誤。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沒有互利關系,不屬于共生,C項錯誤。標志重捕法適合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培養(yǎng)液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常用血球計數板進行估算,D項錯誤。
8.某農田棄耕后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過程中不同階段優(yōu)勢植物和常見植物記錄如下表。下列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
棄耕時間/年
優(yōu)勢植物
其他常見植物
0~1
馬唐草
1
飛蓬草
豚草
2
紫菀
豚草
3
須芒草
5~10
短葉松
火炬松
50~150
櫟等硬木樹
山核桃
A.在演替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物種,并取代原有的物種
B.隨著
10、時間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復雜
C.群落演替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比較緩慢
答案:A
解析:在演替過程中是優(yōu)勢物種的取代,但并沒有形成新的物種,A項錯誤。由題表可知,該演替的過程為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復雜,B項正確。該群落演替中物種組成越來越復雜,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項正確。由題表可知,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需要的時間較長,比較緩慢,D項正確。
9.某研究小組對一個未受人類干擾的自然湖泊進行調查,獲得該湖泊中處于食物鏈最高營養(yǎng)級的某種魚種群的年齡組成數據并整理如下表。研究
11、表明,該種魚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6+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年齡
0+
1+
2+
3+
4+
5+
6+
7+
8+
9+
個體數
92
187
78
70
69
62
68
54
55
102
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A.種群的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
B.由表中數據推測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保持穩(wěn)定
C.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
D.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湖泊中此魚的種群數量可能呈“S”型增長
答案:A
解
12、析:種群的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該魚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6+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個年齡期個體數的比例為(92+187)∶(78+70+69+62)∶(68+54+55+102)=279∶279∶279=1∶1∶1,由此可推測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保持穩(wěn)定。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種群數量受食物、空間等條件的影響,因此即使食物充足,該湖泊中此魚的種群數量也可能呈“S”型增長。
10.(2019天津新華中學檢測)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材料,其結構如圖1所示。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
13、數量的變化”實驗中,用血細胞計數板(規(guī)格為1 mm×1 mm×0.1 mm)進行計數,將酵母菌培養(yǎng)液稀釋1 000倍后,觀察到的一個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數量如圖2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圖1 圖2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含RNA的細胞結構只有②④⑥
B.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因此常被用來探究細胞呼吸的方式
C.對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逐個計數非常困難,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進行計數
D.若僅依據圖2結果,則可以估算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為4.25×109個/mL
答案:A
解析:①細胞壁、②細胞核、③內質網、④核糖體、⑤細胞膜、⑥線粒體、⑦液泡、⑧
14、細胞質基質。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含RNA的細胞結構有②細胞核、④核糖體、⑥線粒體和⑧細胞質基質,A項錯誤。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有氧呼吸時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無氧呼吸時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常被用來探究細胞呼吸的方式,B項正確??梢圆捎贸闃訖z測的方法對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C項正確。若僅依據圖2結果,該中方格中共有17個酵母菌,則每個小方格中平均含有17÷16個細胞,共有400個小方格,故1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為17÷16×400÷[0.1(血球計數板的體積)×10-3]×103(稀釋倍數)=4.25×109個/mL,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1.(2017天津理綜)大興安嶺某
15、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過程見下圖。
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是 演替。與①相比,③中群落對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復雜的 結構。?
(2)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 ,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光 。?
(3)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馃笕粞a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 ,以加快氮磷循環(huán)。?
(4)用樣方法調查群落前,需通過逐步擴大面積統(tǒng)計物種數繪制“種—面積”曲線,作為選取樣方面積的依據。下圖是該林區(qū)草本、灌木、喬木的相應曲線。據圖分析,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
16、小樣方面積是 。?
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 逐漸減少 (3)闊葉樹 (4)S3
解析:(1)火燒后仍有土壤條件、根、種子,故發(fā)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針闊混交林與草本灌木相比,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復雜,對光的利用更充分。(2)根據曲線圖可知,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先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闊葉樹的出現,草本、灌木得到的光照量不足(減少),造成部分草本、灌木消失,最后趨于穩(wěn)定。(3)針葉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慢,故可種植闊葉樹,其凋落物分解較快。(4)體積越大的個體達到物種數目最大所需的面積越大,故自上向下數第3條曲線表示喬木,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是S3。
17、
12.(2019全國Ⅰ理綜)某果園中存在A、B兩種果樹害蟲,果園中的鳥(C)可以捕食這兩種害蟲;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Y誘殺B可減輕B的危害?;卮鹣铝袉栴}。
(1)果園中包含害蟲A的一條食物鏈是 。該食物鏈的第三營養(yǎng)級是 。?
(2)A和B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種間競爭通常是指? 。?
(3)性引誘劑Y傳遞給害蟲B的信息屬于 。使用性引誘劑Y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從而破壞B種群的 ,導致 降低,從而減輕B的危害。?
答案:(1)果樹→A→C C
(2)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
(3)化學
18、信息 性別比例 種群密度
解析:(1)果園中包含害蟲A的一條食物鏈是果樹→害蟲A→鳥(C),其中鳥是第三營養(yǎng)級。(2)種間競爭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3)性引誘劑是人工合成的一種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使用性引誘劑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從而破壞B種群的性別比例,導致種群密度降低,從而減輕B的危害。
13.將某稻田等分為互不干擾的若干小區(qū),均種上水稻苗(28株/m2)和3種雜草(均為1株/m2),隨機向不同小區(qū)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壽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種日均密度增長率如下圖所示。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19、 ,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福壽螺屬于 ,它和鴨舌草之間構成 關系。?
(2)實驗期間,中密度處理小區(qū)福壽螺種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處理小區(qū)的水花生種群數量呈 型增長。?
(3)若實驗結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處理小區(qū)將經歷 演替,時間足夠長,最可能演替為以 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答案:(1)福壽螺的密度 消費者 捕食 (2)大于 S (3)次生 狐尾草
解析:(1)本實驗探究的是不同密度福壽螺引入不同小區(qū)后各物種日均密度增長率的變化,故自變量是福壽螺的密度。福壽螺以水生植物為食,屬于消費者。據圖分析,隨福壽螺的種群密度增加,鴨舌草的日均增長率減小,福壽螺和鴨舌草應屬于捕食關系。(2)實驗期間,中密度處理小區(qū)福壽螺日均增長率為正值,種群數量增加,因此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處理小區(qū)的水花生生存空間有限,因此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3)若實驗結束后停止人工管理,由于各小區(qū)還存在各種生物,此后會進行次生演替。由圖中數據可知狐尾草的增長率最高,最可能成為優(yōu)勢種群。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