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復習 考點跟蹤突破14 相似三角形及其應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數(shù)學復習 考點跟蹤突破14 相似三角形及其應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中考數(shù)學復習 考點跟蹤突破14 相似三角形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
1.(xx·黔西南州)已知△ABC∽△A′B′C′且=,則S△ABC∶S△A′B′C′為( C )
A.1∶2 B.2∶1 C.1∶4 D.4∶1
2.(xx·茂名)如圖,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則下列圖中的三角形(陰影部分)與△ABC相似的是( C )
3.如圖,△ABC∽△A′B′C′,AD,BE分別是△ABC的高和中線,A′D′,B′E′分別是△A′B′C′的高和中線,且AD=4,A′D′=3,BE=6,則B′E′的長為( D )
A. B. C. D.
2、
4.如圖,∠ABD=∠ACD,圖中相似三角形有( C )
A.2對 B.3對 C.4對 D.5對
,第4題圖) ,第5題圖)
5.(xx·呼倫貝爾)如圖,把△ABC沿AB邊平移到△A′B′C′的位置,它們的重疊部分(即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ABC面積的一半,若AB=,則此三角形移動的距離AA′是( A )
A.-1 B. C.1 D.
二、填空題
6.已知甲、乙兩個多邊形相似,其相似比為2∶5 ,若多邊形甲的周長為24,則多邊形乙的周長是__60__;若兩個多邊形的面積之和為174,則多邊形甲的面積為__24__.
7.如圖,身高為1.6米的小華站在離路燈燈桿8
3、米處測得影長2米,則燈桿的高度為__8__米.
,第7題圖) ,第8題圖)
8.如圖,△ABC中,AB=5,BC=3,CA=4,D為AB的中點,過點D的直線與BC交于點E,若直線DE截△ABC所得的三角形與△ABC相似,則DE=__2或__.
9.(xx·柳州)如圖,矩形EFGH內(nèi)接于△ABC,且邊FG落在BC上.若BC=3,AD=2,EF=EH,那么EH的長為____.
三、解答題
10.如圖,在△ABC中,D,E,F(xiàn)分別是AB,AC,BC上的點,且DE∥BC,DF∥AC,AE∶EC=3∶4,BC=21,求BF的長.
解:∵DE∥BC,∴==,∵DF∥AC,∴==,∴=
4、,即=,=,解得BF=12
11.(xx·陜西副題)某市在一道路拓寬改造過程中,發(fā)現(xiàn)原來道路兩邊的路燈除照亮路面的圓的面積不能滿足需要外,亮度效果足以滿足拓寬后的設(shè)計標準,因此,經(jīng)設(shè)計人員研究,只要將路燈的燈桿增加一定高度,使其照亮路面圓的面積為原來的2倍即可.已知原來路燈燈高為7.5米,請你求出原燈桿至少再增加多少米,才能符合拓寬后的設(shè)計要求?(結(jié)果精確到0.1米)
解:
因為新舊高度路燈的外沿光是平行的,如下圖,所以,以路燈桿為垂直于路面的直角邊,以照亮路面圓的半徑為另一條直角邊的新舊直角三角形是相似的,設(shè)l2為新路燈桿長度,l1為原有路燈桿長度,l
5、1=7.5,s2=2s1,r2=r1,所以,l2=l1≈1.414×7.5=10.605≈10.6(米),所以,應該再增加10.6-7.5=3.1(米),即路燈桿在原高度的基礎(chǔ)上至少再增加3.1米可達到要求
12.(xx·陜西副題)在一次數(shù)學測驗活動中,小明到操場測量旗桿AB的高度.他手拿一支鉛筆MN,邊觀察邊移動(鉛筆MN始終與地面垂直).如示意圖,當小明移動到D點時,眼睛C與鉛筆、旗桿的頂端M,A共線,同時,眼睛C與它們的底端N,B也恰好共線.此時,測得DB=50 m,小明的眼睛C到鉛筆的距離為0.65 m,鉛筆MN的長為0.16 m,請你幫助小明計算出旗桿AB的高度(結(jié)果精
6、確到0.1 m).
解:過點C作CF⊥AB,垂足為F,交MN于點E,則CF=DB=50,CE=0.65,∵MN∥AB,∴△CMN∽△CAB,∴=,∴AB==≈12.3,∴旗桿AB的高度約為12.3米
13.(xx·陜西模擬)陽光明媚的一天,數(shù)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nèi)y量一棵樹的高度(這棵樹底部可以到達,頂部不易到達),他們帶了以下測量工具:皮尺,標桿,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鏡.請你在他們提供的測量工具中選出所需工具,設(shè)計一種測量方案.
(1)所需的測量工具是:__皮尺,標桿(方法不唯一)__;
(2)請在圖中畫出測量示意圖;
(3)設(shè)樹高AB的長度為x,請用所測數(shù)據(jù)(用小寫字母表示)求出x.
解:(2)測量示意圖如圖所示 (3)如圖,測得標桿DE=a,樹和標桿的影長分別為AC=b,EF=c,∵△DEF∽△BAC,∴=,∴=,∴x=
14.如圖,在△ABC中,D,E分別為AB,AC上的點,DE的延長線交BC的延長線于點F,且BD=CE,求證:AC·EF=AB·DF.
解:過點D作DM∥AC交BF于點M,則△FEC∽△FDM, △BDM∽△BAC,∴=,又∵BD=CE, ∴ =,又∵=,∴=,∴=,即AC·EF=AB·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