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練習4 語言文字運用 名句名篇默寫 文言文閱讀 古詩詞鑒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練習4 語言文字運用 名句名篇默寫 文言文閱讀 古詩詞鑒賞(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練習4 語言文字運用+名句名篇默寫+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
散文能夠真正地見出一位作家的個性和 。閱讀散文,我們能體味到魯迅的 ,冰心的 ,梁實秋的幽默機智,豐子愷的清雅淡泊?!扒椤笔巧⑽牡拿}和靈魂,對于散文的“情”來說,真摯 。?
A.情趣 冷峻深沉 溫和嫻雅 至關重要
B.情趣 冷峭陰沉 沖淡平和 至關重要
C.情調(diào) 冷峭陰沉 溫和嫻雅 舉足輕重
D.情調(diào) 冷峻深沉 沖淡平和 舉足輕重
答案 A?、偾槿?性情志趣,情調(diào)趣味。情調(diào):思想感情所表現(xiàn)
2、出來的格調(diào);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種不同感情的性質(zhì)。從語境看,“情趣”合適。②冷峻深沉:沉著嚴肅。冷峭陰沉:態(tài)度嚴峻,話語尖刻,臉色不好?!袄渚畛痢备险Z境。③溫和嫻雅:(性情、態(tài)度、言語等)不嚴厲,不粗暴,舉止文雅。沖淡平和:平淡溫和。從語境看,“溫和嫻雅”更能代表冰心散文的特點。④至關重要:非常重要。舉足輕重: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全局?!爸陵P重要”更符合語境。
2.(2018海安中學階段檢測四)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記者5日從國家氣象局獲悉,3日以來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今年以來強度最大的一次沙塵暴,全國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區(qū)受到影響,多地PM10
3、濃度爆表。
B.中華書局在論證與調(diào)研后,認為原教材所承載的中華文化內(nèi)容乃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內(nèi)容,具有廣泛的共同性和普適性。
C.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有助于高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定位、育人要求,選拔適合本校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
D.海綿城市指的是降雨時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diào)節(jié)水循環(huán),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
答案 C A項,不合邏輯,應該是六分之一在前,五分之一在后。B項,語序不當,“論證與調(diào)研”應改為“調(diào)研與論證”。D項,成分殘缺,可在“利用”后加“的城市”。
3.(2019第三次全國大聯(lián)考江蘇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
4、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義和利,貌似相反,實則相通?! ? ?! ? ?! ?。 。?
①兩者都無視人的心靈生活,遮蔽了人真正的“自我”
②“義”要求人獻身抽象的社會實體,“利”驅(qū)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質(zhì)利益
③義和利都脫不開計較,所以,無論是義師討伐叛臣,還是利欲支配眾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是緊張的
④殊不知,人生的真正價值是超乎義務和權利之外的
⑤“義”教人奉獻,“利”誘人占有
⑥前者把人生變成一次義務的履行,后者把人生變成一場權利的爭奪
A.②①⑥⑤③④ B.②①⑤⑥④③
C.⑥⑤④③
5、②① D.⑥⑤②①③④
答案 B 分析語段可知,這段文字分析的是“義”和“利”的關系。“義和利,貌似相反,實則相通”是這段文字的總領句,后面應是分析二者“相反”之下的“相通”:第①句中的“兩者”應是指第②句中“義”和“利”對人的要求,第⑥句中的“前者”“后者”應是指第⑤句中“義”和“利”對人的影響,第④句中的“超乎義務和權利之外”說明應緊承第⑥句而來,第③句是對前面的總結。依據(jù)這種方式即可選出答案B項。
4.閱讀下邊的漫畫,對它的寓意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3分)( )
A.懂得舍棄,生活的道路才會順暢無阻。
B.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人們應懂得放手。
C.我們前進的路途中往往隱藏著
6、巨大的誘惑。
D.人們習慣性地將事情向壞處想,經(jīng)常持懷疑態(tài)度。
答案 D 畫面中,一個錢包放在地上,一個人一邊往前走,一邊回頭看著錢包,本來直行的腳印在錢包處繞了一個大彎,表明這個人在走路的過程中看見了錢包,但并沒有撿起錢包,而是繞過錢包繼續(xù)往前走了。畫面上的字顯示此人心里想著錢包是一個陷阱,這也揭示出這個人繞過錢包的原因。畫面的主體是人,由人的表現(xiàn)可確定此漫畫表明人們習慣性地將事情向壞處想,經(jīng)常持懷疑態(tài)度,可見D項分析正確。從畫面來看,此人并不是有意要舍棄錢包,故A項不正確;這個人也沒有想過錢包是不是自己的,故B項不正確;在此人心中錢包沒有誘惑力,而是令人害怕的陷阱,故C項不正確。
二
7、、名句名篇默寫(8分)
5.(2018姜堰中學考前適應卷)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韓愈《師說》)?
(3) ,夕攬洲之宿莽。(屈原《離騷》)?
(4)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所以動心忍性,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高者掛罥長林梢,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7)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 ?(孟子《當今之世》)?
(8)
8、 ,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答案 (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其可怪也歟 (3)朝搴阰之木蘭兮 (4)別有幽愁暗恨生 (5)曾益其所不能 (6)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7)舍我其誰也 (8)千磨萬擊還堅勁
三、文言文閱讀(20分)
(2019南通、泰州、揚州等七市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華容縣學重修記
李東陽
岳州華容縣學,在縣治南,舊地苦水。國朝洪武初,始遷于北一里許,久乃浸圮。天順間,知縣許杰嘗修廟庭,備祭器,有意于學,未逮也。
成化己亥,湖廣按察僉事李公文中,行部至縣,知學久不治??辉?“吾事也,吾不以煩民?!蹦巳≮A于官,得白金數(shù)百
9、兩,命府知事吳正董其役,剔朽除穢,易為堅完,煥然大新。于是縣官、師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惟刻石紀事,昭于后世,俾引而無窮者,吾徒事也?!北坷芍袆⒕龝r雍上京師,則以諸君意屬予,請為記。
予惟士之學,將以為世用也,然必養(yǎng)而后成。故其平居,窮理明義,使中有定見,而力足以守之。于是出而應世酬物,庶幾不失其正。蓋必斷于取舍得失之際,然后不為利害生死所移易。自易及難,由恒達變,涵養(yǎng)成就,豈一朝一夕之故哉!國家之養(yǎng)士,知其不可易而成也,故學校以居之,師傅以教之,堂廡齋室之居,廩給饌食之制,課之以書史文藝之業(yè),肄之以祭祀飲射之禮,申之以孝悌忠直廉恥之義。日涵月泳,使學成而德立,然后祿而官之。
10、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廬居而饌食者,念夫養(yǎng)我者之厚,必畜德積學以稱為士,曰:“其無負茲饌與茲舍也?!庇谑浅龆惺嘏c責,則念夫爵我祿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業(yè)以稱為臣,曰:“其無負此爵與此祿也?!比粍t士之養(yǎng)于國者,惡可不思所以自養(yǎng)哉!
華容文獻地,多奇才偉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屬。方圣天子謁賢圖治,賢有司又振而承之,興學明教,亦進德修業(yè)之基也。他日有以名行功業(yè),不為物奪,卓然在天下,使而鄉(xiāng)之士不為虛名,今日之舉不為美觀,而吾之文不為虛言者,非國家建學養(yǎng)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
公暨予同舉進士,以刑部員外郎出佐湖臬。嘗預立邊功,救荒除盜,鋤強暴,植柔懦,有功吾民,蓋不獨于學政為然
11、。故并書之。
(選自《李東陽集》,有刪節(jié))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命府知事吳正董其役 董:督察
B.肄之以祭祀飲射之禮 肄:學習
C.名列卿者踵相屬 屬:囑咐
D.不為物奪 奪:改變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因華容縣南地勢低洼,縣學長期遭受雨水浸泡倒塌,天順年間知縣許杰將縣學遷到縣北。
B.李文中到華容縣巡視,了解到縣學長久沒有修建,就把修建縣學當作自己的職責來完成。
C.當時學子學習內(nèi)容比較廣泛,既有書史文藝,也有祭祀飲射之禮,還有孝悌忠直廉恥之義。
D.作
12、者希望華容學子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要辜負國家建學養(yǎng)士的期望以及李公和自己的希望。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惟刻石紀事,昭于后世,俾引而無窮者,吾徒事也。
?
(2)方圣天子謁賢圖治,賢有司又振而承之,興學明教,亦進德修業(yè)之基也。
?
9.從文中第四段看,“自養(yǎng)”包含哪些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4分)
?
6.答案 C 句子前面有“多奇才”,“屬”若譯為“囑托”,語意不通,應譯為“連接”。
7.答案 A “天順年間知縣許杰將縣學遷到縣北”錯誤,原文為“國朝洪武初,始遷于北一里許”。
8.答案 (1)只有刻石記載這件事,(讓它)
13、在后代顯揚,使(它)延續(xù)沒有盡頭,是我們這些人(應該做)的事。
(2)(現(xiàn)在)圣明的皇帝正求賢若渴,勵精圖治,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員又精神振奮并且接受使命,興辦學校,修明教化,這也是(讀書人)增進品德、建立功業(yè)的根基。
解析 (1)惟:只有。昭:顯揚。俾:使。引:延續(xù)。徒:這些人。注意介賓短語后置句。
(2)謁:征求。有司:官員。承:接受。注意判斷句。
9.答案?、僖畹路e學。②要為國建功立業(yè)。
解析 根據(jù)文中的句子“必畜德積學以稱為士”“必致志竭力建功業(yè)以稱為臣”概括答題要點即可。
[參考譯文]
岳州華容縣縣學,在縣衙南邊,原來的地址被水患困擾。本朝洪武初年,縣學才搬遷到舊址的北面
14、大約一里的地方,時間長了后就被水浸泡而坍圮。天順年間,知縣許杰曾經(jīng)修建廟宇,整備祭祀用的器物,有意于重修縣學,(力量)沒有達到。
成化己亥年,湖廣按察僉事李文中先生,巡視地方到華容縣,知道縣學很久沒有修治。他慷慨激昂地說:“這是我的事情啊,我不用這件事煩勞百姓。”(他)就從官府中拿出余利,得到了幾百兩白銀,命令府知事吳正督察工程,剔除腐朽陳舊的東西,換上堅固完好的材料,縣學煥然一新。于是縣官和老師以及儒生一起說道:“李公的功勞,我們這些人怎敢忘記。只有刻石記載這件事,(讓它)在后代顯揚,使(它)延續(xù)沒有盡頭,是我們這些人(應該做)的事?!北坷芍袆r雍先生到京城,就把各位的意思囑托給我,請我
15、寫作記文。
我想士人求學,將來是靠學行被當世任用的,然而學行一定要培養(yǎng)而后形成。所以他們平日里,窮究道理,明白道義,使得心中有確定的見解,而且自己的力量足夠來堅守它。于是出去應酬世事他人,也許才會不失去自己的原則。一定要在取舍得失的時候做出決斷,這樣以后才能不被利害生死所改變(原則)。(士人的培養(yǎng))從易到難,從平常度日到面對突發(fā)事件,培養(yǎng)造就,哪里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國家培養(yǎng)士人,知道他們不能夠容易地養(yǎng)成,所以建立學校來讓他們居住,用老師來教導他們,給他們提供有正廳、廊屋、屋舍內(nèi)室的居所,有供應糧食和飲食的制度,用書法、歷史、文學的學業(yè)來教授他們,讓他們練習祭祀、飲酒和射箭的禮節(jié),把孝敬父母
16、、敬愛兄長、忠義正直、要有廉恥之心的道理反復教導他們。一天天一月月地培養(yǎng),使得士人學業(yè)有成、德行確立,然后給他們官職和俸祿。他們的勤奮和敦厚,本來就像這樣。
在學舍居住由朝廷提供飲食的士人,想到朝廷培養(yǎng)自己的待遇這樣優(yōu)厚,一定會提升德行、增進學問,來與自己是士人的身份相稱,說:“自己不要辜負這飲食和屋舍啊。”于是出仕有操守和責任,就會想到國家給了自己很高的爵位和豐厚的俸祿,一定要一心一意、竭盡全力建立功業(yè),來與自己臣子的身份相稱,說:“自己不要辜負了這爵位和俸祿啊?!边@樣,那么被國家培養(yǎng)的士人,怎么可以不思考用來培養(yǎng)自己的方法呢?
華容是文化豐厚的地方,有很多奇才大才。登上科舉高第,名列公
17、卿的人接連不斷。(現(xiàn)在)圣明的皇帝正求賢若渴,勵精圖治,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員又精神振奮并且接受使命,興辦學校,修明教化,這也是(讀書人)增進品德、建立功業(yè)的根基。他日有名聲品行和功業(yè),不被外物改變自我,因為卓越被天下人傳揚,使得作為一鄉(xiāng)的賢士不是徒有虛名,今日的行為沒有成為美好的觀賞對象,而我的文章沒有寫虛假的話,不是國家建立學校培養(yǎng)士人的意圖,也不是我們李公和我的想法啊!
李公和我一同考中進士,以刑部員外郎的身份出任湖廣按察僉事。他曾經(jīng)參加邊境事務立下功勞,救災除盜,鏟除強暴,扶持弱小,對百姓有功勞,不只是對于學政是這樣。所以我一起記載這些事。
四、古詩詞鑒賞(11分)
(2018第二次
18、全國大聯(lián)考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11分)
嚴鄭公①宅同詠竹
杜 甫
綠竹半含籜②,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③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注]?、賴类嵐?嚴武,受封鄭公。②籜(tuò):筍殼。③帙(zhì):包書的布套。
10.結合全詩,概括詩中竹的特點。(6分)
?
?
11.詩歌尾聯(lián)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賞析。(5分)
?
?
?
10.答案 嫩綠,干凈,清香,生命力旺盛(或有凌云之志)。
解析 通讀全詩,理解詩歌內(nèi)容,著重抓住詩中描寫竹的詞句分析?!鞍牒薄靶律摇北憩F(xiàn)了竹的嫩和新;“娟娟凈”“細細香”表現(xiàn)了竹的干凈和清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表現(xiàn)了竹旺盛的生命力(或有凌云之志)。
11.答案 尾聯(lián)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詩人借惜竹表達了人應當尊重天性,順應物性,以及希望統(tǒng)治者呵護人才,讓人才得以施展抱負的愿望(也可以理解為作者以竹自況,期待朝廷能重用自己,使自己能實現(xiàn)報國的理想)。
解析 從手法和內(nèi)容兩個角度作答。詩句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暗顭o剪伐,會見拂云長”意為只要不砍伐,它一定會高聳入云。借惜竹表達了人應當尊重天性、順應物性的愿望;并表明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呵護人才,給人才施展個人抱負的空間。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