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美術下冊 編紙條教案1 湘美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美術下冊 編紙條教案1 湘美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四年級美術下冊 編紙條教案1 湘美版
一、教材分析
編紙條又稱紙條穿編,是運用經緯構成的基本原理進行簡易的編織操作實踐活動,是兒童工藝美術教學的傳統(tǒng)課題之一,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提、壓是編織的基本構成原理。編紙條是選用不同顏色的經(縱向)緯(橫向)紙條,運用“提”、“壓”的編織方法去表現紋樣。具體講:“提”是使“經”上浮,而“緯”則下沉,被遮擋;“壓”則與之相反,即“經”壓于下,“緯”則浮于上。設計、制作時,根據紋樣形象的需要安排“提”、“壓”的不同數目,去實現紋樣表現要求。為了降低難度,本課的基本編織要求是采用“一提一壓”交錯編織的方法形成各種格狀紋,是本課制作的起點。
2、
編紙條的輔助制作說明:
1.剪經條時,不能剪斷兩端紙頭,這樣剪好經條后仍能保持整張紙的外形,方便以后的穿編過程;
2.緯條可用2種左右不同顏色的紙條;
3.經條可有形狀變化,緯條保持直線長條狀不變。
4.整理作品時要粘牢緯條兩端,以防作品周邊散開。
教材左頁主圖由四幅作品組合而成,都使用了最基本的“一提一壓”的穿編方法。雖然都使用了同一種顏色的經條,卻因為緯條的顏色數量由一種逐步增加到三種而呈現出有趣的變化過程,并且產生了冷暖色調的效果對比??傊\用已知的色彩搭配規(guī)律使作品達到令人滿意的視覺效果。
在“一提一壓”穿編方法的基礎
3、上求新求異,體現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代要求。教材右頁的作品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歸納起來,可在以下方面追求創(chuàng)新:
1.緯條的變化:(1)改變緯條的寬度,產生橫向的線的疏密、面的粗細的對比。(2)選用不同材質制作緯條,產生材質特征上的對比。
2.經條的變化:(1)改變經條的形狀,可有直線形、折線形、弧線形等類型,產生線條曲直的對比。(2)改變經條的寬度,產生縱向的線的疏密、面的粗細的對比。
3.穿編方法的變化:改變提壓次數,如二提一壓、一提二壓等。這樣作品可呈現兩種類型:(1)抽象型,確定提壓次數進行有規(guī)律的穿編。(2)具象型,先設計一個簡潔的具象造型,再根據紋樣形象
4、的需要安排“提”、“壓”的不同數目進行穿編。
在將編紙條工藝運用于實用裝飾時,就需考慮作品的形狀、尺寸必須適合于裝飾部位。比如杯墊的形狀以圓形居多,書簽一般為長方形,長度約12cm左右。包書紙的尺寸要求比較高,要剛好適合子書本的長度、寬度和厚度。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編紙條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編紙條作品。
2了解穿編工藝的形式美法則及構成的基本原理。
3培養(yǎng)耐心、細致的良好工作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編紙條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編紙條作品。
難點:解穿編工藝的形式美法則及構成的基本
5、原理。
四、教學準備: 各種紙條、圖片作品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欣賞激趣
教師在課前運用“一提一壓”的穿編方法,制作一件雙色對比色調的編紙條作品。選用不同顏色同等長度的紙條,在作品背面將有關緯條加長,加長部分隱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這件“一提一壓”雙色編紙條作品正面。
2.教師依次拉動加長的緯條,將這件雙色編紙條作品變成三色編紙條作品。
3.再依次拉動加長的緯條,將這件三色編紙條作品變成四色編紙條作品。
4.展示一件協調色調編紙條作品,和這件冷暖對比色調作品進行對比分析。
5.完整展
6、示一件編紙條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課題——編紙條。
這個變戲法的部分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
方法探究
1.學生自學教材左頁的制作步驟和制作圖示。
2.師生討論:
(1)經條和緯條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為什么經條的上下兩段要相連?
(3)整理作品時不粘牢緯條兩端可以嗎?
3.學生上臺嘗試“一提一壓”的穿編方法。
展示圖片或實物 創(chuàng)新探索
1.教師問:怎樣讓你的編紙條作品與眾不同?學生自學教材右頁的創(chuàng)新方法。
2.師生討論,小結創(chuàng)新方法:
(1)緯條:改變緯條的材料和寬度。
(2)經條:改變經條的形狀和寬度,如折線形、弧線形。
(3)穿編方法:改變提壓數目,如兩提一壓或一提三壓。由此作品可分為抽象類和具象類的變化。對照相應的圖片或實物逐一進行分析
欣賞評價
1.展開自評和互評,交流感受和體會。
2.教師小結,肯定學生的制作熱情,并使學生對下節(jié)課充滿期待。學生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