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3課 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 日本國名的由來文本素材 川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3課 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 日本國名的由來文本素材 川教版(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日本國名的由來
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于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也益見頻繁起來。
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jīng)·小雅·四牡》云:“四牡 周道倭遲。”《說文》釋倭:“順貌,從人,委聲?!庇腥苏f,倭字從人又從禾、從女,蓋由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
2、來。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無稽之談,純屬附會。一些學者認為,古之稱日本為“倭”,可能同“匈奴”、“鮮卑”一樣,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稱“和”,“和”為“倭”的諧音字。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有道理。
然而,現(xiàn)在日本語中的“和”、“倭”二字均讀為yamato,與“和”、“倭”二字原來的發(fā)音迥異,這又作何解釋呢?
在日本語中,“倭”讀為yamato實始于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記》(公元712年)和《日本書記》(公元720年),二書均為安萬侶所著,比我國最早記載日本“邪馬臺”王國和“卑彌呼”女王的《三國志》晚了400余年。安萬侶誤以為《三國志》所載“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就是日本傳說中的神功
3、皇后,但神功皇后與卑彌呼的年代不符,于是將神功皇后以及她以下諸皇的年代拉長,以合卑彌呼的生活年代;《三國志》說邪馬臺王國的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這或許就是安萬侶任意拉長的根據(jù)。日本古史紀年與中國史籍相符始于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純屬口頭傳聞,那時既無文字,又無歷法,怎么可能有精確的歷史紀年呢?所以,日本國內(nèi)研究日本古史的學者,關(guān)于崇峻天皇以前的歷史,寧肯相信中國正史的記載,也不輕易引證日本古史中那些傳說。
既然安萬侶誤認為神功皇后就是卑彌呼,而卑彌呼的都城是邪馬臺,于是神功皇后的都城也變成邪馬臺了。這樣,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
4、歷代天皇所居的畿內(nèi)即“大和”地方,只好與九州島的邪馬臺合二而一。而中國原來稱“倭”,日本素來名“和”的這兩個字,在發(fā)音上非讀yamato不可了。日本語“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變原來的讀音,其奧秘就在這里。至于安萬侶這樣做究竟出于什么用心,那不是這里所要探討的問題。
至唐代,中國始稱“倭”為“日本”。在《舊唐書·東夷傳》中,“倭”與“日本”分列并敘,《新唐書·東夷傳》則單敘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并對改“倭”為“日本”作了如下的說明: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后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蛟迫毡灸诵瑸橘了?,故冒其號。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5、
《新唐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說法當有所據(jù)。從這段話看,“倭”改國名為“日本”當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后。然而,為什么要改國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緣由,其說是值得懷疑的。
為什么要改“倭”為“日本”呢?說是倭國派到中國的使者略懂“夏音”(漢語)之后,發(fā)覺“倭”的含義不好,此后就改稱“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國古人稱日本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譯,本身并無貶義,所以,以其“惡”的說法難以置信。
再是說倭人改國號為“日本”,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因為認為日本“近日”,那只能是中國人的觀念———日本在中國東方遙遠的海上,從
6、視覺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說:“ 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訓(xùn)》也說:“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身居日本列島的人,并不見太陽從本土升起。因此,說日本是“日之所本”這種觀念只能產(chǎn)生在中國,后來日本人這樣說,也顯然是受了中國觀念的影響。
還有一種說法是倭國附近原有一個小國叫“日本”,為倭所吞并,后來倭國遣唐使者便對中國人冒用“日本”這個名稱了。這一說法,當時就很可疑,更不足為據(jù)了。
倒是唐人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提供了一條罕為人知的證據(jù),或許有助于解開“日本”國名來源之謎:“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保ā妒酚洝の宓郾炯o》張守節(jié)《正義》)原來,倭國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意見才改國名為日本的。張守節(jié)系玄宗時人,離武后統(tǒng)治時期不遠,他的說法當有所據(jù)。如果此說確定無誤,以上種種疑惑也就不復(fù)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