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歷史教學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歷史教學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歷史教學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
[內容摘要]
歷史教學要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教師必須落實兩個“轉變”(教學觀念的轉變和自身角色的轉變),實現(xiàn)學生的三個“互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
教學觀念? 教師角色?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我國目前正在開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制訂實施,課標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隨之深入到了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對課標的學習以及在課改中的實踐,深刻地感受到歷史教學要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必須落實兩個“轉變”,實現(xiàn)三個“互動”:
一
2、、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新課標理念下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是每一位教師應當思考和實踐的任務,同時也是為了更好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發(fā)展觀。如今各種新觀念特別是在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學習中的所處的地位等新理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響著歷史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提出了嚴重挑戰(zhàn)。我認為,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該做到:
1、教師要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更新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2、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學
3、習歷史。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歷史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3、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歷史學習過程的自我反思和改進。一方面讓他們在反思中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建立學好歷史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讓他們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據(j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進自己的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對歷史知識的主動學習。
4、教師應成為學生歷史學習的促進者,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從古至今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而《歷史課程標準》卻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
4、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思想有助于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存在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出題你做題”的被動局面,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由傳道、授業(yè)、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轉變。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觀的指導下,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轉換,盡量做到從原來的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從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chǎn)生愉悅的求知欲望。例
5、如:在學生產(chǎn)生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fā)表一下意見嗎?你還想說點什么嗎?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同時,我們可以說:歡迎老師加入你們的行列嗎?……,教師以這種“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既起到了“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探索歷史知識的同時經(jīng)歷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學生“互動”之一──動手實踐
《歷史課程標準》通過“教學建議”和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案例”,鼓勵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動手實踐能較好地體現(xiàn)這一要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大多數(shù)意義學習是從做中學的”。美國華盛頓大
6、學有這樣一條著名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眲邮謱嵺`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學生借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xiàn)和反映其內部的思維活動,改變以往“耳聽口說”的學習模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由于歷史都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人和事,知識本身具有間接性、過去性的特點,在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加強動手實踐既能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發(fā)認識的橋梁,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轉化,形成新概念,還能為學生的主動探索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我在講《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高峰》一課時,指導學生分組集體制作陶活字。課中學生們集體協(xié)作,有的排字,有的刷墨,有的
7、滾壓,有的揭紙,一張張簡單、粗拙的印刷品通過同學們的密切制作后完成了。這一動手實踐過程不僅使學生較真實地體驗和感受了歷史,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去,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作的艱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我還經(jīng)常根據(jù)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制作歷史教具,仿制歷史文物,編寫歷史小報,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qū)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板報、通訊、刊物,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通過這些課堂與課下的實踐練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這些動手能力不斷得到提高,許多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很多學生在我
8、的指導下能自己畫古代勞動工具、貨幣、青銅器等的畫像,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藝術才能,而且還深深地掌握了歷史知識和概念。所以歷史課動手實踐活動不僅要開展,而且要開得豐富多彩,它也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必要手段。
四、學生“互動”之二──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指教師不把現(xiàn)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稓v史課程標準》主張在教學中改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將探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日常的學科教學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由講授轉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對歷史知識而言,學生的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相互討論、思維澄
9、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fā)現(xiàn)歷史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自做一做、試一試,有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師要先設計好問題探索過程和要求,使學生帶有目的性、任務性去進行探索,不走形式,要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獲。由此,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我校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挖掘、整合,對課堂教學形式也進行了重新設計,適時、適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如我在上《盛世經(jīng)濟的繁榮》一課時,讓學生以農民、手工業(yè)者、商人、官吏、皇帝的身份想象將怎樣生活,學生們反響強烈,積極自主探索,爭搶著發(fā)言,而教師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評說。學生的發(fā)言大多抓
10、住了唐朝經(jīng)濟(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及唐都長安繁榮的情況,學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余興未盡時,我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感覺到了唐朝前期特別是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確是一個盛世,我們?yōu)樯钤谶@樣一個朝代感到自豪,那么我們能否探究一下,唐朝經(jīng)濟繁榮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fā)言。整整一節(jié)課,由于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學生身心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好歷史的信心,有效教學的時間幾乎是一節(jié)課??梢?,只有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得當?shù)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11、,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五、學生“互動”之三──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既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在集體學習中的一種學習方法。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缺少合作學習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標里所指出的“合作交流”是針對傳統(tǒng)集體教學的弊端而產(chǎn)生并逐步推廣開來的。小組合作交流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tài)因素的多邊互動,改變了在傳統(tǒng)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的被動局面,對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
12、的作用,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理念。為真正做到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不“為了合作而合作”,針對初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律性差、合作意識淡薄等因素,我是這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安排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shù),以4~6人為一組,成員按好、中、差搭配,成員之間要有明確分工,落實具體任務,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時間內互換角色,使得每個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全體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安排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當學生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我會適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怎樣完
13、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北伐戰(zhàn)爭》一課時,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觀察《北伐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和北伐軍與三個軍閥的實力對比,設問:“如果你是北伐軍總司令的話,該制定怎樣的作戰(zhàn)方針?” 頓時各小組討論得十分激烈,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設想,有的認為先打孫傳芳(孫的地盤在東南沿海,可以先行切割、孤立,其兵力也較少)。有的小組馬上反駁:在東南沿海,帝國主義軍艦比較集中,國民革命軍容易面臨腹背受敵的形勢,最后大家意見漸趨一致:先打吳佩孚(他兵力相對較少,且地處內地,帝國主義軍艦給予直接支援的可能性不大,西北地區(qū)還有馮玉祥的部隊響應,可以南北夾擊吳軍),再打孫傳芳,然后打張作霖。最后自然地歸納出北伐軍的作戰(zhàn)方針是“
14、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了問題,加深了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收到了良好效果。
3、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如何交流;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注意別人的優(yōu)點、缺點。千萬不要為了急于匯報結果而把正在進行的“交流會”終止,也不能任由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還要對各小組開展交流的發(fā)言順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教師要始終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
總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采用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只有教的主導與學的主體有機結合、共同進步,才能在課改前進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