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qū)華研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qū)華研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題 課型 課時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學習目標】1、記住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yī)學成就.
2、能夠歸納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能夠分析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3、感受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優(yōu)良品質、聰明智慧。
【學習重點和難點】重點: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地動儀。
難點: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涉及到科技名詞和物理學原理,而初一學生沒有學過物理,對于利用物體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是本課的難點。
【學習過程】
1、知識結構
2、自主練習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2、《九章算術》成書于西漢時期 B.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C.東漢的醫(yī)學家張仲景被后世尊稱為“醫(yī)圣”D.華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還編“五禽戲”
2.張衡的地動儀是一項偉大發(fā)明,因為它( )
A.是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 B.是構思巧妙的地動儀
C.能夠測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測出地震方向的地動儀
3.下列表述適于華佗的是( )①擅長外科手術 ②奠定了我國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 ③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 ④ 被后世尊稱為“醫(yī)圣”
A. ①②③④
3、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4.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我國的( )
A、戰(zhàn)國時期 B、秦朝時期 C、西漢早期 D、東漢時
5.下面幾位歷史人物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
A.張衡 B.華佗 C.張仲景 D.蔡倫
6. 被世界公認的最早的醫(yī)學史創(chuàng)舉“麻沸散”的研制者是( )
A.扁鵲 B.華佗 C.張仲景 D.淳于意
7. 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一部數(shù)學著作叫( )
A.《離騷》 B.《詩經》C.《九章算術》D.《綴術》
8. 下列著作中,奠定了我國醫(yī)學理論
4、基礎的是( )
A.《傷寒雜病論》 B.《黃帝內經》 C.《九章算術》 D.《神農本草經》
9、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我國的( )
A、戰(zhàn)國時期 B、秦朝 C、西漢時期 D、東漢
10、張仲景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了一部全面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的醫(yī)藥學專著( )
A、《黃帝內經》 B、《本草綱目》 C、《傷寒雜病論》 D、《齊民要術》
11、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
A、蔡倫 B、張仲景
5、 C、華佗 D、張衡
12、東漢時如果有人要修一條水渠,計算土方要運用到下列哪本書的內容( )
A、《齊民要術》 B、《九章算術》 C、《綴術》 D、《農政全書》
13、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這主要是因為它( )
A、是世界上最早能防止地震的儀器 B、構思設計非常巧妙
C、是世界上第一臺監(jiān)控地震的儀器 D、是世界上最早能夠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
14、被后世尊稱為“醫(yī)圣”的是( )
A、華佗 B、張仲景 C、扁鵲 D、淳
6、于意
15、“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這句話是誰說的( )
A、張仲景 B、華佗 C、扁鵲 D、蔡倫
16、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大將關羽曾被毒箭射傷,當時能為他做手術療傷的首選醫(yī)生是( )
A、張仲景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17、小華:送人千里,終有一別,陛下請回吧!小明:愛卿,此去西域兇險異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則國無寧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歷史短劇臺詞,可知他們正在學習(? )
A.張騫出使西域??????? B.鄭和
7、下西洋
C.清軍出兵雅克薩????? D.玄奘印度取經
18、中醫(yī)是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東漢的張仲景對中醫(yī)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后世尊稱為“醫(yī)圣”。他撰寫的一部著名醫(yī)學著作是(? )
A.《九章算術》? B.《齊民要術》? C.《傷寒雜病論》? D.《本草綱目》
19、東漢以前,我國用竹簡或木簡作為書寫材料。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簡,由兩個人抬進宮殿。竹簡(木簡)作為書寫材料,其主要缺點是(? )
A.笨重,不便搬運閱讀????????????? ?B.質劣,不能長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貴,不能廣泛采用
20、說一說:
漢朝是中國古代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漢朝文化輝煌燦爛,領先世界,造福后世。
請回答:
(1) 列舉漢朝文化方面的五項成就。
(2 指出漢朝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