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縣八年級語文上冊 3 蠟燭(第2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蓬安縣八年級語文上冊 3 蠟燭(第2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3 蠟燭
【預習導學】
課文反復寫炮火、閃爍的蠟燭、黑圍巾、老婦人的動作各有什么作用?
炮火:
閃爍的蠟燭 :
老婦人的黑色圍巾:
老婦人的動作:
【合作探究】
1、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2、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體驗感悟】
文中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nèi)心世
2、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xiàn),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nèi)心世界。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字數(shù)不少于200字。
【課外延伸】
戰(zhàn)爭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戰(zhàn)爭留給一個民族的是什么?在面臨戰(zhàn)爭,面臨民族危亡的時刻,每個國家的人民表現(xiàn)出來的又是什么?
【課堂小測】閱讀下列語段,完成1~7題。
在已經(jīng)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站在墳旁的紅軍士兵們立刻脫下了帽子。他們圍著墳堆,
3、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的燭光。
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的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點著,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
4、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zhàn)斗。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1.“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中“又”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畫線句的含義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屬于_________描寫,表現(xiàn)了老婦人怎樣的心理活動?
4.第五段“他們小聲地談論著”,試想像可能在談論什么內(nèi)容?
5.第六段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如果沒有破折號,效果如何?
6.為什么作者在最后兩段把“老婦人”改為“母親”?
7.最后一段的含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