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陳集鎮(zhèn)中學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陳集鎮(zhèn)中學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魚我所欲也》
備課時間:第1周 擬使用時間:第2周 小組 姓名
教師寄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學習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認定目標:用文中一句名言導入,學生讀目標,認定?! ?
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交流并訂正預習導航中錯題。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jié),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2、3.齊讀全文?! ?
走進文本,我品析:
1. 齊讀課文。
2. 結合注釋,翻譯第一自然段。獨立翻譯后,組內交流,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翻譯下列句子:
⑴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教師解答學生質疑,并評價學生品析。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jié)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jù)原文回答。組內交流后明確。
教師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
3、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作業(yè):背誦全文
當堂檢測: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
①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 ?通 ?詞義: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通? 詞義: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通? 詞義:?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詞義:?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①二者不可得兼(?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謂失其本心( ?)?④賢者能勿喪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⑥呼爾而與之(?
4、)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項是(?)
A.此之謂失其本心? B.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根據(jù)課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
②生,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 。
九年級下語文《魚我所欲也》導學案(第二課時)
備課時間:第1周 擬使用時間:第2周 小組 姓名
教師寄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孟子)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2.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檢查背誦情況:抽一小組背誦。
走進文本,我品析:
(一)結合注釋,翻譯第二自然段。獨立翻譯后,組內交流,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翻譯下列句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朗讀,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甸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
6、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結合文本,我運用:
1.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lián)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組內交流后班內明確:
材料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2.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 五、課后延伸
7、
達標測評:
閱讀《魚我所欲也》回答問題:
一、(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此之謂失其本心。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③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3)簡答題(5分)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
8、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
9、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解釋句子中加線的詞語。(1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 ?。」驶加兴槐僖玻ā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的深層含義是什么?(2分)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
10、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1分)
4、本文觀點廣為后人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本文觀點一致的兩句詩。(3分)
觀點:
詩句:
三、(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
11、:“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謂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