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個性化教育策略研究.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職學生個性化教育策略研究.docx(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職學生個性化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個性化教育是以高職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中心,主張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以高職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以高職學生良好個性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個性化教育強調尊重人和人的個性,強調個性潛能和優(yōu)勢的發(fā)掘、發(fā)展,強調讓每一個個體找到獨特生長的領域。 下載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策略 隨著個性化教育理念的日益深人人心、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特別是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個性化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實施個性化教育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個性化教育的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確認識高職學生的差異 高職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高職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
2、提。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不能用一個尺子衡量所有的高職學生,也不能寄希望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消滅差異。我們只能通過多渠道去認識、了解,依據(jù)高職學生不同的背景和特點,發(fā)展性地正確判斷每個高職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fā)展?jié)摿?,為每一個高職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以分類指導、分流施教為原則,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高職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二、實施個性化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建立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高職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高職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高職學生發(fā)展中的需要,幫助高職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高職學生的
3、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一個高職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我們常說評價是教學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學。那么如何實施個性化的評價呢?(1)評價主體多元化。實施新課程,我們必須實行高職學生、伙伴、教師、家長共同參與高職學生學習評價的制度,以比較全面地對高職學生做出中肯的評價,促進每個高職學生健康發(fā)展。(2)評價反饋途徑的多元化。評價反饋至少有作業(yè)分析、學習質量形成性分析、學習質量終結性分析、課情分析。從高職學生課堂內的表現(xiàn)來評價高職學生四方面目標的達成情況。使他們產生后續(xù)學習的動力。而對于智力發(fā)展較慢的高職學生,只要他答出簡單問題或只要肯回答問題就應給以充分的肯定。另外
4、,還需采用個別激勵與集體激勵相結合的方法給所有的高職學生以激勵。(3)評價方法多元化。實施新課程,評價必須促進所有高職學生的發(fā)屜,因此,評價內容應多樣性,評價方法應多樣化??梢园ǎ哼m時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應將適時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給高職學生做出中肯的、具有個性評價,促進高職學生不斷發(fā)展。 三、注重個性化活動的開展 高職學生的個性只能在具體的活動形式中得以形成和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有利于高職學生完整個性的發(fā)展?;顒邮莻€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教師要經常變化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這樣有利于激發(fā)高職學生對活動的需求,強化高職學生參加活動的動機、興趣和能力,并擴大高職學生的交
5、往范圍,使高職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培養(yǎng)完整的個性。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系、課堂氣氛等作為多種隱蔽性課程,對高職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個性化教育把培養(yǎng)高職學生個性放到了首要的地位,個性化教育研究是對我們以前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創(chuàng)新。以前的教學多是“扼長補短”,這在課堂教學中尤為突出,高職學生在某種智能上的潛在特長沒有機會得到發(fā)展,而相對“短”的一部分卻被我們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地“補”長。在個性化教育過程中,我們力圖用多種活動的形式去挖掘高職學生的多種智能潛力,我們在實施個性化教育中一定要用“多視角”的思維方式構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多彩平臺”,以活動把潛能變
6、成特長,讓部分高職學生“長”的更長;以活動不斷挖掘高職學生的“長”,使其此處無“長”別處有“長”。 四、完善教學過程 通過完善教學過程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的,為此需要多方入手完善教學過程:側重素質培養(yǎng)、以高職學生為主體的靈活的學習制度: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會成為將來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觀念的轉變需要制度建設為依托,為了建立以高職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模式需要考試制度的全面變革,“學”重于“教”,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業(yè)進展負責,教師的作用是評估、判斷、建議和指導而不僅僅是信息與知識的傳遞者,課程要有靈活性與個性化,在歐洲國家盛行的“行為導向理論”,強調“創(chuàng)造出師生互動的社會交往的仿
7、真情境”,采用以高職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諸如項目教學法、引導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角色扮演法等。增加教學實踐的力度,產學研相結合:按照“以高職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要求將教學延伸到社會,使知識不只是空洞地說教而是能夠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的、有生命力的教學,從而高職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避免學習盲目和培養(yǎng)誤導。 五、小結 每個高職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在教育中怎樣根據(jù)高職學生的個性進行教育是目前學校較為關心的問題。實施個性化教學可以同時為高職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促使高職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孟祥林.互動課堂的困境與師生行為邊界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5-6. 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室. 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01-103. 孟祥林.個性化教育在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本質分析及我國的策略選擇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3)20-22. 孟祥林.不同教學模式下師生角色、教學效率對比及其改革思路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70-72. 作者簡介 于波(1962-),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學,山東煙臺人。 曹麗娟(1981-),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山東臨沂人。 項目來源 山東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課題編號是20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