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2002年秋季開始,包頭市昆都侖區(qū)作為自治區(qū)選定的新課程實驗區(qū),實驗工作全面啟動。一個學期以來,全區(qū)中小學廣大干部和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做了大量工作,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實驗工作向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fā)展??傮w狀況令人滿意。但是,新課程必竟是新生事物,課程改革必然是一場革命,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這也是預料之中的,然而如何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是推進課改的關鍵所在?,F(xiàn)將我校在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和理論思考總結如下: 一、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課程觀念的轉變需要有一個過程。課程改革過程中,由于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對教師進行了培訓,特別是對實驗教師進行了重點培訓。所以,就實驗教師而言,他們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學科觀發(fā)生了一定變化,然而,由于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實踐的反復驗證才能逐漸完成。所以,就目前而言,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觀念上的不適應,主要問題和原因是:(1)由于理論學習的不到位,一些教師對課改綱要、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教學目的性不強,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2
3、)由于實驗工作剛剛展開,人們重視了實驗年級的教改工作,而對非實驗年級教師的學習培訓重視不夠,至今非實驗年級教師的課改意識不強,仍按原來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因此出現(xiàn)了實驗年級教學改革轟轟烈烈,其它年級悄無聲息。(3)實驗年級的一些教師,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再加評價方式、內容、標準不明確,課改的信念不夠堅定,甚至懷疑課改是否能夠成功,所以理論學習和實際教學脫節(jié),他們在課改中內容上使用新教材,方法上照搬舊教材,有的教師或家長甚至動員學生購買舊教材,“穿新鞋,走老路”。 2、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就實驗教師而言,課堂教學
4、中不同程度地貫徹了新的課程理念,但認真調查也存在不少問題。(1)教師角色轉變不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課程教學的革新者,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把重心放在學生的學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前不少教師仍然把知識傳授當作自己的主要目的,成為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圍著教師轉,被動學習,尤其是做為課程教學的革新者差距更大,有的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2)師生互動性不強。新課程將教學的本質定位于交往,要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員互動。目前來看,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已經具有了這種意識,但實際操作往往效果不佳,比如啟發(fā)式教學,存在“啟而不發(fā)”
5、的問題,問題教學存“滿堂問”的現(xiàn)象,討論、合作留于形式等等,教師不能調動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不能走進學生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探究型的學習氣氛沒有形成,還在控制學生的思維,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變得枯燥死板。 (3)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沒有發(fā)生根本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實際教學中由于問題設置不合理,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效率不高。另外,仍然有一些教師特別是非實驗年級的 教師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4)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存在誤區(qū)。一些教師把創(chuàng)新思維
6、訓練,簡單地處理為發(fā)散思維訓練,在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同時,往往忽視聚合思維與其它思維的訓練。 存在上述課堂教學問題的原因:一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的理解不到位,觀念陳舊;二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技能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3、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需要進一步加強。 課程資源主要是指有利于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文化信息資料和物質經濟條件等?;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學校應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蹦壳?,由于舊有的教學資源與新課程不能配套,加上教師開發(fā)利用的意識不強等原因,
7、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教學實際的需要。 (1)從師資來看,老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技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綜合學科,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足。(2)從課標、教材的使用來看,不少教師還沒有吃透課標和教材,課標和教材的深刻內涵還沒有挖掘出來。另外,有關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參考資料較少,教學案例更少。(3)學校內部與新教材配套的教學軟件、實驗器材、教具需要進步充實。(4)多數(shù)學校不具備學生在網(wǎng)上學習的條件。(5)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自覺性不強,網(wǎng)絡資源利用遠遠不夠。不少教師只是在公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平時教學運用不夠。(6)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協(xié)調使用校外資源的力度不夠。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不足的問題,是
8、課改初期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共同努力才能完成。4、課程評價改革亟待進行?;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課改的六項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改革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撥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師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改實施過程中,廣大教師、干部和教研人員,積極探索新課程評價體系,做了不少工作。如包頭市教研中心研究制定了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并積極探索考試內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但目前在中小學教學和管理中,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 (1)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基本素質較多,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權重不夠,即關注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
9、學”。(2)考試內容仍然是偏重知識、技能,而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現(xiàn)不足。(3)重視考試評價,輕非考試評價,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評價。(4)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仍然是以分數(shù)為標準。課程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觀念、考試制度和教育測量技術,需要觀念更新、制度改革和技術創(chuàng)新。 二、今后課改工作的努力方向。1、進一步加強學習,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課改工作的重點,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與保證。同時這種轉變與更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師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更需要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配以相應的制度激勵,才可能逐步完成。所以
10、實驗區(qū)、校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堅持長期、反復、深入細致地學習和研討,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一是要面向全體教師,不能只重視實驗教師而輕視非實驗教師,要讓全體教師都參與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組織他們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課改綱要和新教材,讓他們明確課改目標,教育教學目標,明確新課程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學科觀,做課改的推進者;二是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要將理論學習研討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重點研究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學校要加強各學科備課組活動,提高學科備課組活動的頻率與質量,在實驗區(qū)范圍內也要組織校際間的集體備課,并且要根據(jù)新課程、新理
11、念的要求,開展多種形式的聽課、說課、評課活動,讓實驗教師不僅有理論收獲,同時也有實踐感受;三是要建立相應的教學激勵 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在課改中積極進取、勇于探索、做出成績的一線教師要給予及時的獎勵和肯定,從而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2、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轉變教學方式。實現(xiàn)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的轉變,是本次課改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課程改革的實質性工作,中小學教學管理人員、教研人員和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重點突破。(1)努力實現(xiàn)教師課堂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課程教學的革新者,這就和傳統(tǒng)教學有本質的差異。所謂組織者,要求
12、教師不僅是把學生集體組織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師本人、學生、教材、教學媒體等課程要素組織起來,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所謂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不僅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學內容,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強化學生學習責任,指導學生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所謂革新者,就是要求教師在吃透課標、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機智,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不能照本宣科,做教材的奴隸,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2)加強教學的互動性。要想提高教學效率,老師應改變過去從教師到學生的單項教學互動,錄求建立一種有效的
13、、雙向或多項的教學互動,老師應該做的是如何使各種互動有效的運行,避免“啟而不發(fā)”、“滿堂問”,討論探究問題過深或過淺的現(xiàn)象,老師在加強教學互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應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二是要多向互動,多層互動,如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等;三是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學生以及教學媒體靈活地開展互動,決不能搞形式、圖熱鬧。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應將著力點放在以下幾處:第一,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14、所謂學生的主體性,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主性、選擇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針對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自然而然地走入問題的探究中;第二,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力求難易適中,要從學生身心特點、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出發(fā),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觀察、探索、歸納、類比和質疑。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他強調學生的學習不是單純將結論記下來,而是要他們參與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幫助和促進學
15、生自己構建知識;第三,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尤其是采取討論式教學,一定要針對學生和學習內容,不能什么課、什么問題都來分組討論、合作交流,這樣看似熱熱鬧鬧,實際效果不佳。(4)在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中要堅持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有機統(tǒng)一,同時要訓練促進學生各種思維的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策略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對于學生的求異思維要及時肯定或推遲判斷,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于不同的思維結果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在眾多的答案中找出最優(yōu)最佳的答案,不能對不同的答案不置可否或不了了之。3、積極主動地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有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課程建設,人的發(fā)展和社會
16、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一定要增強開發(fā)和利用的意識。積極主動地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從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來看,要組織好現(xiàn)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培訓老師,購置必需的教學設施,主動協(xié)調校內外教學資源,特別是學校要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對于綜合學科的教師采取有效措施,彌補他們專業(yè)知識的不足,要發(fā)揮教師群體的優(yōu)勢,組織他們集體備課,交流合作。從教師來講,首先要深入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教育機智,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開發(fā)和利用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取的教育資源,將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合理地組織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第二,要重視實驗
17、教學,尤其是要鼓勵學生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自己選擇實驗器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觀察驗證實驗結果,自己解釋實驗現(xiàn)象;第三,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決不能只是在公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而是要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努力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的有機整合,同時要指導學生網(wǎng)上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4、改革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建立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堅定教師課改信念,促進課改順利進行的保證,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都要認真研究、努力探索新課程的評價體系,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課堂教學評價上,不能只重視教師教學行為
18、和個人素質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評價,比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思維狀態(tài)和達成狀態(tài),并且要加大學生學習狀態(tài)在評價方案中的權重,要考慮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數(shù)量,廣度和深度;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靈活性和深刻性;同時考查學生知識能力的達成度,看他們是否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學生的學業(yè)評價上,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評價內容要改變過去只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著眼于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既要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適應社會人才多樣化的要求;二是評價方法應將測試評價和非測試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應針對評價對象、內容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三是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四是要積極探索多種評價方式。如:問卷調查,建立學生學習成長檔案、作品展示、口答、聽力測試、演講、競賽、實際操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