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九章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和空間向量 第61講 立體幾何中的綜合問題(向量法、幾何法綜合)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九章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和空間向量 第61講 立體幾何中的綜合問題(向量法、幾何法綜合)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名師導學)2020版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九章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和空間向量 第61講 立體幾何中的綜合問題(向量法、幾何法綜合)練習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61講 立體幾何中的綜合問題(向量法、幾何法綜合) 夯實基礎 【p139】 【學習目標】 1.能根據(jù)題目條件靈活選擇用幾何法或向量法解決問題. 2.會分析探究立體幾何中位置關系問題和幾何量的取值問題,培養(yǎng)探究思維能力. 【基礎檢測】 1.已知矩形ABCD,AB=1,BC=.將△ABD沿矩形的對角線BD所在的直線進行翻折,在翻折過程中,( ) A.存在某個位置,使得直線AC與直線BD垂直 B.存在某個位置,使得直線AB與直線CD垂直 C.存在某個位置,使得直線AD與直線BC垂直 D.對任意位置,三對直線“AC與BD”“AB與CD”“AD與BC”均不垂直 【解析】對于AB
2、⊥CD,因為BC⊥CD,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可得CD⊥平面ACB,則有CD⊥AC,而AB=CD=1,BC=AD=,可得AC=1,那么存在AC這樣的位置,使得AB⊥CD成立. 【答案】B 2.如圖,斜線段AB與平面α所成的角為60°,B為斜足,平面α上的動點P滿足∠PAB=30°,則點P的軌跡是( ) A.直線B.拋物線 C.橢圓D.雙曲線的一支 【解析】利用平面截圓錐面直接得軌跡. 因為∠PAB=30°,所以點P的軌跡為以AB為軸線,PA為母線的圓錐面與平面α的交線,且平面α與圓錐的軸線斜交,故點P的軌跡為橢圓. 【答案】C 3.(1)三角形的一邊BC在平面α內(nèi),l⊥α,垂足
3、為A,A?BC,P在l上滑動,點P不同于A,若∠ABC是直角,則△PBC是________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PBC的斜邊BC在平面α內(nèi),直角頂點P在平面α外,P在平面上的射影為A,則△ABC是________三角形.(填“銳角”“直角”或“鈍角”) 【解析】(1)如圖,∵PA⊥平面ABC, ∴PA⊥BC,又∵∠ABC=90°,∴BC⊥AB, ∴BC⊥平面PAB,∴∠PBC=90°. (2)如圖,PB2+PC2=BC2,AB<PB,AC<PC,所以AB2+AC2<BC2,故∠BAC為鈍角. 【答案】(1)直角;(2)鈍角 4.如圖,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墻面前的點
4、A處進行射擊訓練.已知點A到墻面的距離為AB,某目標點P沿墻面上的射線CM移動,此人為了準確瞄準目標點P,需計算由點A觀察點P的仰角θ的大?。鬉B=15 m,AC=25 m,∠BCM=30°,則tanθ的最大值是________.(仰角θ為直線AP與平面ABC所成角) 【解析】先利用解三角形知識求解,再利用確定函數(shù)最值的方法確定最值. 如圖,過點P作PO⊥BC于點O,連接AO,則∠PAO=θ. 設CO=x m,則OP=x m. 在Rt△ABC中,AB=15 m,AC=25 m, 所以BC=20 m.所以cos∠BCA=. 所以AO==(m). 所以tanθ== =.
5、 當=,即x=時,tanθ取得最大值為=. 【答案】 【知識要點】 1.折疊問題 (1)將平面圖形按一定規(guī)則折疊成立體圖形,再對立體圖形的位置和數(shù)量關系進行論證和計算,這就是折疊問題. (2)處理折疊問題,要先畫好平面圖形,并且注意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對照使用,這樣有利于分析元素間的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 (3)要注意分析折疊前后位置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的變化.一般位于折線一邊的點、線間的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不變,位于折線兩邊的點、線間的位置關系,數(shù)量關系要發(fā)生變化.不變的關系,要注意在平面圖形中處理;變化的關系,一般在立體圖形中處理. 2.探究性問題 (1)若某幾何量或幾何元素的位置關
6、系存在時,某點或線或面應具備何種條件的問題,就是立體幾何中的探究性問題. (2)探究性問題的題設情境通常就是“是否存在”,其求解策略是:①觀察——猜想——證明;②賦值推斷;③類比聯(lián)想;④特殊——一般——特殊. 典例剖析 【p139】 考點1 線面位置關系的證明 在四棱錐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為正方形,PD=DC,E、F分別是AB、PB的中點. (1)求證:EF⊥CD; (2)在平面PAD內(nèi)求一點G,使GF⊥平面PCB,并證明你的結論. 【解析】(1)如圖,分別以DA、DC、DP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AD=a,則D(0
7、,0,0),A(a,0,0),B(a,a,0),C(0,a,0),E,P(0,0,a),F(xiàn). =,=(0,a,0). ∵·=0,∴⊥,即EF⊥CD. (2)設G(x,0,z),則=, 若使GF⊥平面PCB,則 由·=·(a,0,0) =a=0,得x=; 由·=·(0,-a,a) =+a=0,得z=0. ∴G點坐標為,即G點為AD的中點. 考點2 空間角與距離的求法 如圖,△BCD與△MCD都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平面BCD,AB⊥平面BCD,AB=2,求點A到平面MBC的距離. 【解析】如圖,取CD的中點O,連接OB,OM. 因為△BCD與△MCD
8、均為正三角形,所以OB⊥CD,OM⊥CD,又平面MCD⊥平面BCD,所以MO⊥平面BCD. 以O為坐標原點,直線OC,BO,OM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因為△BCD與△MCD都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所以OB=OM=,則O(0,0,0),C(1,0,0),M(0,0,),B(0,-,0),A(0,-,2), 所以=(1,,0),=(0,,). 設平面MBC的法向量為n=(x,y,z), 由 得即 取x=,可得平面MBC的一個法向量為n=(,-1,1). 又=(0,0,2), 所以所求距離為d==. 【點評】求點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①作點到面
9、的垂線,點到垂足的距離即為點到平面的距離;②等體積法;③向量法.其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的規(guī)則圖形中較簡便.
考點3 平面圖形的翻折問題
如圖1,∠ACB=45°,BC=3,過點A作AD⊥BC,垂足D在線段BC上且異于點B,連接AB,沿AD將△ABD折起,使∠BDC=90°(如圖2所示).
(1)當BD的長為多少時,三棱錐A-BCD的體積最大;
(2)當三棱錐A-BCD的體積最大時,設點E,M分別為棱BC,AC的中點,試在棱CD上確定一點N,使得EN⊥BM,并求EN與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1)在如圖1所示的△ABC中,
設BD=x(0 10、-x.
由AD⊥BC,∠ACB=45°知,△AD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D=CD=3-x.
由折起前AD⊥BC知,折起后(如圖2),AD⊥DC,AD⊥BD,且BD∩DC=D,所以AD⊥平面BCD.又∠BDC=90°,
所以S△BCD=BD·CD=x(3-x),
于是VA-BCD=AD·S△BCD=(3-x)·x(3-x)
=·2x(3-x)(3-x)
≤=,
當且僅當2x=3-x,即x=1時,等號成立,
故當x=1,即BD=1時,三棱錐A-BCD的體積最大.
(另:VA-BCD=AD·S△BCD
=(3-x)·x(3-x)=(x3-6x2+9x).
令f(x)=(x 11、3-6x2+9x),
由f′(x)=(x-1)(x-3)=0,且0 12、,1,1)=+λ-1=0,
故λ=,N.
所以當DN=(即N是CD的靠近點D的一個四等分點)時,EN⊥BM.
設平面BMN的一個法向量為n=(x,y,z),
由及=,=(-1,1,1),
得可取n=(1,2,-1).
設EN與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為θ,
則由=,n=(1,2,-1),
可得sin θ=cos(90°-θ)===,
即θ=60°.
故直線EN與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為60°.
法二:由(1)知,當三棱錐A-BCD的體積最大時,BD=1,AD=CD=2,如圖b,取CD的中點F,連接MF,BF,EF,則MF∥AD,EF∥BD.
由(1)知AD⊥平面B 13、CD,所以MF⊥平面BCD.
如圖c,延長FE至P點,使得FP=DB,連接BP,DP,則四邊形DBPF為正方形,
所以DP⊥BF,取DF的中點N,連接EN,
又E為FP的中點,則EN∥DP,
所以EN⊥BF.因為MF⊥平面BCD,
又EN?平面BCD,所以MF⊥EN.
又MF∩BF=F,所以EN⊥平面BMF.
又BM?平面BMF,所以EN⊥BM.
因為EN⊥BM當且僅當EN⊥BF,而點F是唯一的,所以點N是唯一的.
即當DN=(即N是CD的靠近點D的一個四等分點)時,EN⊥BM.
連接MN,ME,由計算得NB=NM=EB=EM=,
所以△NMB與△EMB是兩個共底邊的全等 14、的等腰三角形,
如圖d所示,取BM的中點G,連接EG,NG,
則BM⊥平面EGN.
在平面EGN中,過點E作EH⊥GN于H,
則EH⊥平面BMN.
故∠ENH是EN與平面BMN所成的角.
在△EGN中,易得EG=GN=NE=,
所以△EGN是正三角形,故∠ENH=60°,即直線EN與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為60°.
考點4 立體幾何中的探索性問題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ABC=∠BAD=,PA=AD=2,AB=BC=1.
(1)求平面PAB與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點Q是線段BP上的動點,當直 15、線CQ與DP所成的角最小時,求線段BQ的長.
【解析】分別以,,為x,y,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A-xyz,則各點的坐標為
B(1,0,0),C(1,1,0),D(0,2,0),P(0,0,2).
(1)因為AD⊥平面PAB,所以是平面PAB的一個法向量,=(0,2,0).
因為=(1,1,-2),=(0,2,-2).
設平面PCD的法向量為m=(x,y,z),
則m·=0,m·=0,
即令y=1,解得z=1,x=1.
所以m=(1,1,1)是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
從而cos〈,m〉==,
所以平面PAB與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 16、)因為=(-1,0,2),
設=λ=(-λ,0,2λ)(0≤λ≤1),
又=(0,-1,0),則=+=(-λ,-1,2λ),
又=(0,-2,2),
從而cos〈,〉==.
設1+2λ=t,t∈[1,3],
則cos2〈,〉==≤.
當且僅當t=,即λ=時,|cos〈,〉|的最大值為.
因為y=cos x在上是減函數(shù),所以此時直線CQ與DP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為BP==,所以BQ=BP=.
方法總結 【p140】
1.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時易忽視角的范圍而導致結論錯誤.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時,注意求出夾角的余弦值的絕對值應為線面角的正弦值.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 17、求二面角的大小時,當求出兩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1,n2時,要根據(jù)向量坐標在圖形中觀察法向量的方向,從而確定二面角與向量n1,n2的夾角是相等(一個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內(nèi)部,另一個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外部),還是互補(兩個法向量同時指向二面角的內(nèi)部或外部),這是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難點、易錯點.
4.翻折問題求解的關鍵是充分利用不變的量和不變關系.
5.探究性問題的分析求解要求具備較好的逆向思維能力,問題探究方法通常是分析法與綜合法的整合應用.
走進高考 【p140】
1.(2016·全國卷Ⅱ)如圖,菱形ABCD的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AB=5,AC=6,點E,F(xiàn)分別在A 18、D,CD上,AE=CF=,EF交BD于點H.將△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OD′=.
(1)證明:D′H⊥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
【解析】(1)∵AE=CF=,
∴=,∴EF∥AC.
∵四邊形ABCD為菱形,
∴AC⊥BD,∴EF⊥BD,∴EF⊥DH,∴EF⊥D′H.
∵AC=6,∴AO=3;
又AB=5,AO⊥OB,∴OB=4,
∴OH=·OD=1,∴DH=D′H=3,
∴|OD′|2=|OH|2+|D′H|2,∴D′H⊥OH.
又∵OH∩EF=H,
∴D′H⊥平面ABCD.
(2)建立如圖坐標系H-xyz.
B(5 19、,0,0),C(1,3,0),D′(0,0,3),A(1,-3,0),
=(4,3,0),=(-1,3,3),=(0,6,0),
設面ABD′的法向量n1=(x,y,z),
由得取
∴n1=(3,-4,5).
同理可得面AD′C的法向量n2=(3,0,1),
∴|cos θ|===,
∴sin θ=.
考點集訓 【p254】
A組題
1.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A1=AB=2,AD=1,點E,F(xiàn),G分別是DD1,AB,CC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1E與GF所成的角是( )
A. B.
C. D.
【解析】以D為原點,,,的方向為x,y,z 20、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A1(1,0,2),E(0,0,1),G(0,2,1),F(xiàn)(1,1,0),
∴=(-1,0,-1),=(1,-1,-1),
∴cos〈,〉===0,
∴異面直線A1E與GF所成角的大小為.
【答案】D
2.如圖,將正方形ABCD沿對角線BD折成一個120°的二面角,點C到達點C1,這時異面直線AD與BC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B.-C.D.-
【解析】設正方形的邊長為1,AC與BD交于點O.
當折成120°的二面角時,
AC=+-2··cos 120°=.
又=++,
∴||2=||2+||2+||2+2·+2·+2 21、·=1+2+1+2×1×cos 135°+2××1×cos 135°+2·=2·
=2||·||cos〈,〉=2cos〈,〉,
∴cos〈,〉=.
【答案】A
3.如圖,四棱錐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2,AD=,則二面角C-AS-D的余弦值為( )
A.B.
C.D.
【解析】如圖,以D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
則D(0,0,0),A(,0,0),B(,,0),C(0,,0),S(0,0,2),
得=(,0,-2),=(0,,-2).
設平面ACS的一個法向量為n=(x,y,z),
則即
取z=,得n=(2,2,).
22、
易知平面ASD的一個法向量為=(0,,0).
設二面角C-AS-D的大小為θ,
則cos θ==.
即二面角C-AS-D的余弦值為.
【答案】D
4.已知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B1C1和C1D1的中點,點A1到平面DBEF的距離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B(1,1,0),
E,F(xiàn),
設n=(x,y,z)是平面BDFE的法向量,由n⊥,n⊥,=(1,1,0),=得:n·=x+y=0 23、,n·=y(tǒng)+z=0,
所以x=-y,z=-.令y=1,得n=,
設點A1在平面BDFE上的射影為H,
連接A1D,A1D是平面BDFE的斜線段,
則:cos〈,〉=,
所以||=||·cos〈,〉=1,所以點A1到平面DBEF的距離為1.
【答案】1
5.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點P在線段BD1上.當∠APC最大時,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以B為坐標原點,BA為x軸,BC為y軸,BB1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設=λ,可得P(λ,λ,λ),再由cos∠APC=可求得當λ=時,∠APC最大,故VP-ABC=××1×1 24、×=.
【答案】
6.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2AC=AA1=BC=2.若二面角B1-DC-C1的大小為60°,則AD的長為__________.
【解析】如圖,以C為坐標原點,CA,CB,CC1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C(0,0,0),A(1,0,0),B1(0,2,2),C1(0,0,2),
設AD=a,則D點坐標為(1,0,a),=(1,0,a),=(0,2,2),
設平面B1CD的一個法向量為m=(x,y,z).
則?令z=-1,
得m=(a,1,-1),又平面C1DC的一個法向量為n=(0,1,0) 25、,
則由cos 60°=,得=,即a=,故AD=.
【答案】
7.如圖,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PA⊥平面ABCD,E為PD的中點.
(1)證明:PB∥平面AEC;
(2)設二面角D-AE-C的大小為60°,AP=1,AD=,求三棱錐E-ACD的體積.
【解析】(1)連接BD交AC于點O,連接EO.
因為ABCD為矩形,
所以O為BD的中點.
又E為PD的中點,
所以EO∥PB.
因為EO?平面AEC,
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
(2)因為PA⊥平面ABCD,ABCD為矩形,
所以AB,AD,AP兩兩垂直.
如圖, 26、以A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A-xyz,
則D,E,=.
設B(m,0,0)(m>0),則C(m,,0),=(m,,0).
設n1=(x,y,z)為平面ACE的法向量,
則即可取n1=.
又n2=(1,0,0)為平面DAE的法向量,
由題設易知|cos〈n1,n2〉|=,
即=,解得m=.
因為E為PD的中點,所以三棱錐E-ACD的高為.
三棱錐E-ACD的體積V=××××=.
8.如圖,在直三棱柱(側棱和底面垂直的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1BC⊥側面A1ABB1,AB=BC=AA1=3,線段AC、A 27、1B上分別有一點E、F,且滿足2AE=EC,2BF=FA1.
(1)求證:AB⊥BC;
(2)求點E到直線A1B的距離;
(3)求二面角F-BE-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如圖,過點A在平面A1ABB1內(nèi)作AD⊥A1B于D,
則由平面A1BC⊥側面A1ABB1,且平面A1BC∩側面A1ABB1=A1B,
得AD⊥平面A1BC,
又BC?平面A1BC,
所以AD⊥BC.
因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則AA1⊥底面ABC,所以AA1⊥BC.
又AA1∩AD=A,
從而BC⊥側面A1ABB1,
又AB?側面A1ABB1,故AB⊥BC.
(2)由( 28、1)知,以點B為坐標原點,以BC、BA、BB1所在的直線分
別為x軸、y軸、z軸,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B(0,0,0),A(0,3,0),C(3,0,0),A1(0,3,3).
由線段AC、A1B上分別有一點E、F,滿足2AE=EC,2BF=FA1,
所以E(1,2,0),F(xiàn)(0,1,1).
=(-1,-1,1),=(0,3,3).所以EF⊥BA1,
所以點E到直線A1B的距離d==.
(3)=(1,2,0),=(0,1,1),
設平面BEF的法向量為n=(x,y,z),
則
取x=2,得n=(2,-1,1),
根據(jù)題意知平面BEC的法向量為m=(0,0, 29、1),
設二面角F-BE-C的平面角為θ,
∵θ是鈍角,
∴cos θ=-|cos〈m,n〉|=-=-.
∴二面角F-BE-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B組題
1.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AB,若沿EF將正方形折成一個二面角后,AE∶ED∶AD=1∶1∶,則AF與C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________.
【解析】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B=EF=CD=2,∵AE∶DE∶AD=1∶1∶,則E(0,0,0),A(1,0,0),F(xiàn)(0,2,0),C(0,2,1),∴=(-1,2,0),=(0,2,1),∴cos〈,〉=,
∴AF與C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答案】
30、
2.如圖,在幾何體ABCDEF中,AB∥CD,AD=DC=CB=1,∠ABC=60°,四邊形ACFE為矩形,平面ACFE⊥平面ABCD,CF=1.
(1)求證:平面FBC⊥平面ACFE;
(2)點M在線段EF上運動,設平面MAB與平面FCB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為θ(θ≤90°),試求cos θ的取值范圍.
【解析】(1)在四邊形ABCD中,
∵AB∥CD,AD=DC=CB=1,∠ABC=60°,
∴AB=2,
∴AC2=AB2+BC2-2AB·BC·cos 60°=3,
∴AB2=AC2+BC2,∴BC⊥AC.
∵平面ACFE⊥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 31、,BC?平面ABCD,∴BC⊥平面ACFE.
又因為BC?平面FBC,所以平面FBC⊥平面ACFE.
(2)由(1)知可建立分別以直線CA,CB,CF為x軸,y軸,z軸的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C-xyz,令FM=λ(0≤λ≤),
則C(0,0,0),A(,0,0),
B(0,1,0),M(λ,0,1),
∴=(-,1,0),=(λ,-1,1).
設n1=(x,y,z)為平面MAB的法向量,
由得
取x=1,則n1=(1,,-λ).
∵n2=(1,0,0)是平面FCB的一個法向量,
∴cos θ==
=.
∵0≤λ≤,∴當λ=0時,cos θ有最小值,
當λ=時, 32、cos θ有最大值,
∴cos θ∈.
3.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AA1=,BC=4,A1在底面ABC的射影是線段BC的中點O.
(1)證明:在側棱AA1上存在一點E,使得OE⊥平面BB1C1C,并求出AE的長;
(2)求二面角A1-B1C-C1的余弦值.
【解析】(1)連接AO,在△AOA1中,作OE⊥AA1于點E,因為AA1∥BB1,所以OE⊥BB1,
因為A1O⊥平面ABC,所以BC⊥平面AA1O,所以BC⊥OE,所以OE⊥平面BB1C1C,又AO==1,AA1=,得AE==.
(2)如圖,分別以OA,OB,OA1所在直線為x,y,z軸 33、,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1,0,0),B(0,2,0),
C(0,-2,0),A1(0,0,2).
由=,得點E的坐標是,
由(1)知平面B1CC1的一個法向量為=,
設平面A1B1C的法向量是n=(x,y,z),
由得可取n=(2,1,-1),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cos〈,n〉==.
4.平面圖形ABB1A1C1C如圖①所示,其中BB1C1C是矩形,BC=2,BB1=4,AB=AC=,A1B1=A1C1=.
現(xiàn)將該平面圖形分別沿BC和B1C1折疊,使△ABC與△A1B1C1所在平面都與平面BB1C1C垂直,再分別連接A1A,A1B,A1C,得到如圖②所示的空 34、間圖形.對此空間圖形解答下列問題:
(1)證明:AA1⊥BC;
(2)求AA1的長;
(3)求二面角A-BC-A1的余弦值.
【解析】法一:(1)取BC,B1C1的中點分別為D和D1,連接A1D1,DD1,AD.
由BB1C1C為矩形知,DD1⊥B1C1,
因為平面BB1C1C⊥平面A1B1C1,所以DD1⊥平面A1B1C1,
又由A1B1=A1C1知,A1D1⊥B1C1.
故以D1為坐標原點,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1-xyz.
由題設,可得A1D1=2,AD=1.
由以上可知AD⊥平面BB1C1C,A1D1⊥平面BB1C1C,于是AD∥A1D1.
所以A( 35、0,-1,4),B(1,0,4),
A1(0,2,0),C(-1,0,4),D(0,0,4).
故=(0,3,-4),=(-2,0,0),·=0,
因此⊥,即AA1⊥BC.
(2)因為=(0,3,-4),所以=5,即AA1=5.
(3)連接A1D,由BC⊥AD,BC⊥AA1,可知BC⊥平面A1AD,BC⊥A1D,
所以∠ADA1為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
因為=(0,-1,0),=(0,2,-4),
所以cos〈,〉=-=-.
即二面角A-BC-A1的余弦值為-.
法二:(1)取BC,B1C1的中點分別為D和D1,連接A1D1,DD1,AD,A1D.
由條件可知 36、,BC⊥AD,B1C1⊥A1D1,
由上可得AD⊥面BB1C1C,A1D1⊥面BB1C1C.
因此AD∥A1D1,即AD,A1D1確定平面AD1A1D.
又因為DD1∥BB1,BB1⊥BC,所以DD1⊥BC.
又考慮到AD⊥BC,所以BC⊥平面AD1A1D,
故BC⊥AA1.
(2)延長A1D1到G點,使GD1=AD,連接AG.
因為AD∥GD1,且AD=GD1,
所以AG∥DD1∥BB1,且AG=DD1=BB1.
由于BB1⊥平面A1B1C1,所以AG⊥A1G.
由條件可知,A1G=A1D1+D1G=3,AG=4,
所以AA1=5.
(3)因為BC⊥平面AD1A1D,所以∠ADA1為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
在Rt△A1DD1中,DD1=4,A1D1=2,解得sin∠D1DA1=,
則cos∠ADA1=cos=-.
即二面角A-BC-A1的余弦值為-.
23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