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
第一部分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空氣的性質
1. 空氣具有( )、( )、( )、( )等性質。
2. 空氣和水的相同點有:( )、( )、( )、( ); 不同點有:( )、( )、( )、( )。
3. 噴氣氣球充氣越多,它跑的距離( );噴氣式飛機運用了空氣的( )推進飛機飛行。
4. 日常生活中,
2、利用了壓縮空氣的地方有( )、( )。
5. 空氣具有( ),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 )。
第一單元 第二課 熱空氣和冷空氣
1. 冷空氣( )是因為冷空氣比同體積的熱空氣重,熱空氣( )是因為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
2. 制冷空調應該掛在房間( )方,取暖器應該放在房間( )方。
3. 三國時,我們中國人利用( )的原理發(fā)明了( );1783年,法國人利用( )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
4. 由于
3、地面上各個地方的冷熱程度不一樣,冷空氣總要向熱的地方流動,空氣的( )就形成了風。
5. 在沒有風的情況下,為什么煙總是向上升?
答:因為煙是受過熱的空氣即熱空氣,而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所以煙總是向上升。
第一單元 第三課 空氣中有什么
1. 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叫做( ),占空氣體積的( )%,其他的主要是( )占空氣體積的( )%,此外還有少量的( )( )等。
2. 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燒杯中,敞口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石灰水表面出現(xiàn)了一層白膜,證明空氣中有( )。
3. 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蘇打
4、,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現(xiàn)的泡泡就是( )。
4. 二氧化碳的性質①.使澄清的石灰石變渾濁;②.滅火。
5. 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答:二氧化碳滅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燒和比空氣重的原理來工作的。
第一單元 第四課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氣,污染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 ),會危害( )和( )。
2. 汽車尾氣會麻痹人的神經(jīng),造成體內缺氧,甚至造成( )。
3. 燃燒垃圾會產(chǎn)生大量的黑煙和( ),燃燒塑料會產(chǎn)生( ),會嚴重損害人和動
5、物的肝臟和腦
4. 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 )和( )。
5. 森林有( )、“天然空調器”、“綠色蓄水庫”、( )等美譽。
6. 我們能為凈化空氣做些什么?答:
第二單元 第一課 冷熱與溫度
1.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 );( )可以準確地測出物體的溫度。我們知道的溫度計有( )、( )、( )、( )等。
2. 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是:①.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②.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是,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③.要
6、等溫度計內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非要使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
3. 一杯水會逐漸變涼,其過程是( )。
第二單元 第二課 熱的傳遞
1. 熱總是從( )向( )傳遞的。
2. 熱在固體中,從( )的地方傳到( )的地方,這種傳熱的方式稱為( )。
3. 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①.先觀察,確定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超過瓶體的2/3。打開瓶帽,將瓶帽豎放在燈旁;②.用點著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燈芯; ③.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中溫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熱;④.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自上方斜向蓋滅火焰。
4. 液體
7、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稱為( )。
5. 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是通過冷熱空氣的( )來實現(xiàn)的。
6. 不靠空氣、水或其它物體也能傳遞熱,這種傳熱方式稱為( )。
7. 烈日下的物體燙手是太陽的熱( )到地面的物體上來了。
第二單元 第三課 加熱和冷卻
1. 很多物體像糖和蠟燭一樣受熱會熔化成( ),冷卻后又凝結成( )。
2. 二氧化碳氣體在溫度很低時,會變成一種叫做( )的固體,溫度升到室溫時又能恢復到( )狀態(tài)。
3. 大多數(shù)物體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
8、冷卻時體積會收縮,這種現(xiàn)象叫做( )。
4. 溫度計是利用物體的( )原理做成的。最早的溫度計是意大利科學家( )根據(jù)氣體的( )現(xiàn)象于1603年造出了( )溫度計。
5. 在1654年伽利略的學生裴迪南設計了( )溫度計;1714年德國物理學家華蘭海特發(fā)明了華氏溫標,用“F”表示,在一個標注大氣壓下,純水的冰點為( ),沸點為(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提出攝氏溫標,用( )表示,在一個標注大氣壓下,純水的冰點為( ),沸點為( )。
6. 在生活中,人們通過加熱和冷卻
9、做的事情有:( )、( )、( )。
第二單元 第四課 吸熱和散熱
1. 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 );同一種物質,表明顏色不一樣,它們的吸熱和散熱性能( )
2. 物體在升溫時會( )熱量,在降溫時會( )熱量。
3. ( )色物體比( )色物體吸熱和散熱都快。
4. 在獲得相同熱量的情況下,油的升溫速度比水( );在同時停止加熱的情況下,油的降溫速度比水( )。
5. 回答下面的問題:①.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熱板都被漆成黑色?回答:(
10、 ) ②.為什么沙漠地區(qū)的人喜歡穿白色而寬大的衣服?回答:( ) ;③.為什么海水和海邊沙灘的溫度不一樣?回答:( )。
6. 冬天人們穿的衣服以什么顏色為主?為什么?
答:冬天人們穿的衣服以深色為主,因為深色的衣服吸收熱量的性能比淺色的吸收熱量的性能強。
第二單元 第五課 水在加熱和冷卻后
1. ( )、( )、( )、( )、( )、( )、( )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 云、霧、雨、露、雪、冰都是由空氣
11、中的( )變成的。
3. 液體形態(tài)的水受熱后變成氣體形態(tài)的水蒸氣,這中現(xiàn)象叫做( )。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做( )。
4. 水蒸氣凝結成細小水滴,在低空中是( ),在高空中就是( )。
5. 水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答:與蒸發(fā)面積的大小、空氣流動的速度、溫度的高低等有關。
6. 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 )到天空中變成云和霧,天空中的云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水晶,落到地面變成( )和( ),從而形成水在自然界里循環(huán)的過程。
7. 為什么燒開水不能加太滿?
答:因為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2、如果水太滿加熱了就會溢出來。
第三單元 第一課 聲音的產(chǎn)生
1. 聲音無處不在,( )提示正當盛夏,( )表示陌生人就在門外,( )是上下課的信號,( )代表一種鼓勵,( )表示的意義更加豐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 )。
2. 聲音是由物體( )產(chǎn)生的;要終止聲音需( );人說話主要是靠聲帶( )產(chǎn)生聲音的。
第三單元 第二課 聲音的傳播
1. 聲音在沙子、水、空氣中的傳播效果從好到差的排序是( )、( )、( )。
2. 聲音是向( )傳播的,它在( )體中傳
13、播最快,在( )體中傳播最慢。
3. 伏罌而聽的意思是( );運用了( )
的科學道理。
4. 制作土電話的步驟是:
5. 土電話的聲音是通過空氣———( )——空氣傳播到另一個人的耳朵的;拉直的棉線能很好的傳遞振動,松垮垮的棉線會( )振動。
6. 在瓶外使用吸聲材料松松地包裹活在里面裝上滿滿的水或有孔的柔軟材料可以使礦泉水瓶中豆粒的聲音( )或( )。
第三單元 第三課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 人的耳廓有( )作用。
2.
14、聲音在人耳從外到內傳播的途徑( )。
噪音是聽起來( )的聲音,長期遭受噪音的侵擾,人容易得病。噪音和( )、( )都是污染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
3. 連線: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稱與功能用線連接,再標出人耳各部分聽到聲音的先后次序
( ) 聽神經(jīng) 收集聲波
( ) 耳渦 把聲音信號報告給腦
( ) 外耳道 把振動變成大腦能接收的信號
( ) 耳廓
15、 傳遞振動
( ) 鼓膜 傳遞聲波
( ) 聽小骨 產(chǎn)生振動
4. 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答:耳廓收集大的聲波通過外耳道傳遞,引起鼓膜振動,在經(jīng)聽小骨振動傳遞給耳蝸,耳蝸內的液體將信號傳遞給聽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在穿給大腦,便聽到聲音了。
5.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
答:(1)戴上耳塞;(2)捂住耳朵;(3)離開噪音區(qū)。
第三單元 第四課 不同的聲音
1. 音量是指聲音的( ),聲音的強弱和( )有關;音調是指聲音的( ),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物體的
16、( )有關。
2. 通過彈橡皮筋活動,我對“弦”的音調高低的認識。
①. 彈拉緊的橡皮筋:
②. 彈變短的橡皮筋:
③. 彈粗細不同的橡皮筋:
3.自制樂器實驗報告單
樂器名稱:三弦琴 ; 材料:紙盒、膠帶、粗細不同的橡皮筋。
制作步驟:
①. 找個紙盒,用密封好一點的
②. 將紙盒用膠帶紙粘好盒口,在面積大的一面開一個洞,適中即可
③. 找來三根粗細不等的橡皮筋,固定在盒上,三根弦都分布在洞上面,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用手撥一下,聲音能區(qū)分開并且很清脆即可。
4.聲音是怎么產(chǎn)生的?為什么聲音有高低
17、、強弱之分?
答: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高低與發(fā)聲物體的材料、長短、粗細等因素有關;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幅度(即受力大?。┮蛩赜嘘P。
第四單元 第一課 我們吃什么
1. 人為什么要吃食物?答:
2. 人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 )、( )、( )、( )、( )。
3. ( )是淀粉探測器,可以用來區(qū)別蘿卜和土豆。碘酒遇到淀粉會( )。
4. 100克大米含有( )克碳水化合物,100克黃豆含有( )克蛋白質,100克豬肉含有( )克脂肪,( )含有豐富多樣的維生素。
第四單元
18、 第二課 怎樣搭配食物
1. 沒有一樣食物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吃的食物要多樣化,不能( )、( )。
2.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有( )、( )、( )、( )、( )。其中吃得最多的是( ),大約每天( )克,吃得最少的是( ),大約每天不超過( )克。
3. 糧食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 )。
4. 人吃的食物主要有哪幾類?各起什么作用?
答:(1)淀粉類提供能量,有米飯,面條,面包等;(2)蛋白質類促進身體生長,有魚、肉、奶、蛋、豆類等;(3)油脂類提供能量保持體
19、溫,有各類油脂;(4)維生素類保持身體健康,有水果、蔬菜等。
5. 設計一份一天的食譜:①.早餐 ②.午餐
③.晚餐
第四單元 第三課 食物的消化
1. 人體里有一條近( )米長的消化系統(tǒng)。我們吃的食物經(jīng)過的消化器官次序是( )、( )、( )、( )、( )、( )。
2. 消化道是靠( )方式是食物前進的。
3. 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消化的?
答:食物進入口腔通過食道送到胃里,經(jīng)過初步消化后送入小腸,再進一步消化后送入大腸,殘渣由
20、肛門排除。
第四單元 第四課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1. 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分為( )和( )。
2. 加工食品是指經(jīng)過( )的食品,在處理過程中,往往會添加某些物質,食物的也會損失一些( )。天然食品是( )或經(jīng)過( )、不含任何( )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數(shù)的營養(yǎng)成分。
3. 食用色素分為( )和( )兩種。它是一種添加劑,可以改變食品的外觀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會損害健康。
4. 吃垃圾豬、污染的魚、有殘留農(nóng)藥的蔬菜會嚴重影響人體的( )。
5
21、. 購買加工食品要注意看( )期和( )期。
6.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注意食品安全?答:(1)注意看生產(chǎn)日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臘食品;(4)多吃綠色食品
第五單元 第一課 排序
1. 根據(jù)物體的( )如物體的( )等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排序。
2. 鉛筆上的4B、2B、HB、2H、4H等是按鉛筆的( )特征來排序的。
3. 根據(jù)導熱性強弱寫出序號:木板 棉質毛巾 金屬把手 瓷磚 玻璃瓶
4. 塑料膜實驗的排序結果
褶皺程度 抗拉性能 透明度
食品保鮮膜
食品塑料膜
衣物熟料袋
22、
第五單元 第二課 分類
1. 分類就是把具有( )的事物組合在一起。
2. 給下列物品分類:豌豆 西瓜 桃子 四季豆 黃瓜 草莓 葡萄 蘋果 山楂 櫻桃 梨 芒果 獼猴桃;(分類標準 : )分類:
3. 分類的方法有:(1)按( )分類(把具有相同特征的歸為一類),如分指紋;(2)按( )分類(把事物一分為二,再一分為二,繼續(xù)一分為二……直到不能再分,這種方法叫做多極二分法。),如分動物。
4. 1750年瑞典生物學家( )設計了( )給生物分類,還制作出了花
23、鐘。
5. 古希臘學者( )在公元前4世紀和行為將動物分成了( )類。
6. 分類和排序都是( )的常用方法。
第二部分 完成下面各題
排序標準是:
第三部分
判斷 (對的畫“√”,錯的畫“X”)
1、因為我們感覺不到空氣,所以空氣沒有質量。( )
2、我們周圍空著的空間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滿著空氣。( )
3、空氣是一種單純的氣體。( )
4、燃燒用去的是空氣中的氧氣。(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
6
24、、人類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氣總是循環(huán)運動著的。( )
8、所有的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9、夏天,自行車車胎的氣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熱脹爆胎。( )
10、夏天架電線不要繃得太緊,以免冬天冷縮繃斷。( )
11、不同物質吸熱、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
12、云和霧就是水蒸氣。( )
13、食物中的蛋白質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供給維生素。( )
14、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供給熱量。( )
15、沒有一種食物還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 )
16、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須考慮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 )
17、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18、加工食品能長期保存,所以我們應該多吃它。( )
19、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們可以放心地吃。( )
20、多清洗、多浸泡,對出去蔬菜、水果上殘留的農(nóng)藥有一定的作用。( )
21、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
22、太空是一個靜悄悄的世界。( )
2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物體振動消失后聲音不會消失。( )
24、噪聲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當代社會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都是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