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復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上冊語文復習(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1、《竊讀記》
一、知識點
1、《竊讀記》作者(林海音)。代表作(《城南舊事》)。
2、本文以(竊讀)為線索,按(時間順序)描繪了“我”竊讀的獨特感受和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3、作者竊讀的滋味是(“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4、作者表達情感的描寫方法主要是(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5、竊讀的“竊”在這里是(偷偷地)的意思。
二、重點句理解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想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答:“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 ——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饑餓的狼,一頁頁貪
2、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對讀書的渴望。
2、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答:這是課文的中心句?!拔摇痹陂喿x中感受著書籍帶來的智慧和快樂,卻時刻害怕被發(fā)現受到訓斥和驅趕。作者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和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和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式竊讀的滋味。
3、“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答:“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三、詞語理解
1、饑腸轆轆:餓得肚子直叫。
3、
2、依依不舍:留戀,不忍分離。
3、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一、知識點
1、本文是一篇(訪談錄)。小苗是小學生苗苗,大樹指著名學者(季羨林)。
2、季羨林指出:(A.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B.要培養(yǎng)三貫通人才;C.重視古詩文積累)。
3、三貫通指(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
二、重點句理解
1、“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答:“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但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三、詞語理解
1、
4、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2、綠( )林好漢 水滸( )傳
3、《走遍天下書為侶》
一、知識點
1、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2、作者以書為侶的的理由是(書就像一位朋友,像家,像一處故地)。
3、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背誦第7自然段。
二、重點句理解
1、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答:“故地”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2、從某種意義上說,它
5、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答:這是指讀者因閱歷不同,體驗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讀書方式、方法,收獲也是獨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閱讀,對書有獨到的見解,才能使書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三、仿寫句子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老師),也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
4、《我的“長生果” 》
一、知識點
1、本文作者(葉文玲)。
2、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3、我從書中悟出的道理:(A作文要別出心裁;B作文要寫真情實感,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
6、
5 《古詩詞三首》
一、 知識點
1、 這三首詩詞都是思鄉(xiāng)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贊美。)
2、 《泊船瓜洲》作者(宋)代文學家(王安石)。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融于(滿目的春色當中)。詩中的名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中的(“綠”)字是這首詩的詩眼,意思是(吹綠),形象鮮活,讀來(仿佛有春風拂面)。作者在寫這首詩時,對“綠”字進行了十多次修改,曾用過(到、過、入、滿)等字。
3、 《秋思》作者唐代詩人張籍。這是一首(敘事抒情)的詩,作者的鄉(xiāng)愁是由蕭瑟的秋風引起。作者借助寫信
7、這件小事,表達了身在他鄉(xiāng)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這首詩中的“見”字,給予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不是能見到秋風,而是見到秋風帶來的凄涼蕭瑟之景。
4、《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融(敘事抒情)于一體,因(北方的風雪)勾起思鄉(xiāng)之情。
5、我知道的詞牌名(《卜算子》《憶江南》《菩薩蠻》、《摸魚兒》)。
6、我知道的思鄉(xiāng)詩:(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詩詞解釋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
2、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答:洛陽城里秋風乍起,想要給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寫封信,可要說的
8、話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
3、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答: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家鄉(xiāng)來。因為家鄉(xiāng)溫暖寧靜,沒有風雪之聲。
4、泊船:(停船靠岸)。
意萬重:(形容要表達的意思很多)。
行人:(這里指捎信的人)。
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那畔:(那邊)。 聒:(聲音嘈雜)。
5、生字讀音:
一水間( ) 意萬重( ) 數( )重( )山
照我還( ) 風一更( ) 聒( )碎
6、梅花魂
一、知識點
1、課文重點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共寫了(5)件小事:(教我
9、讀唐詩宋詞時落淚;因年齡大不能回國痛哭;因我”弄臟墨梅圖生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梅花手絹)。
2、《梅花魂》的“魂”在這里指(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二、重點句理解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答:這一大段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的贊譽,是外祖父對“我”說的,這里不僅是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國人的氣節(jié)沒有變,對祖國的愛沒有變,就像他深愛的梅花一樣
10、,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
三、詞語解釋
1、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頗,很。
2、玷污:弄臟。
3、大抵:大多;大都。
4、眷戀:懷念,留戀。 秉性:本性。
5、玷( )污 愈( ) 秉( )性 眷( )戀 因( )為
7、桂花雨
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答:其實香氣沒有區(qū)別,甚至這里的更香,但在情感上卻沒有家鄉(xiāng)的濃厚,所以這里的“香”不是嗅覺,而是情感。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答:“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表現了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深深懷念,童年成了他最幸福的回
11、憶。
8、小橋流水人家
詞語理解
1、潺潺:指流水的聲音。
2、婀娜:形容姿態(tài)輕柔美好。
3、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樣子。
4、點綴:襯托、裝飾,使更好看。
字詞讀音
婀娜( ) 干涸( ) 潺潺( ) 粼粼( )
9 鯨
一、知識點
1、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文章從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2、生活習性又包括(進食、呼吸、睡覺,生長特點)等內容。
3、作者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通俗生動。
4、鯨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
12、,(胎)生。鯨分為(須鯨)和(齒鯨)兩大類。須鯨噴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矮又粗)。
5、鯨類中形體最大的(藍鯨),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huán)境的污染,目前僅存不到(50)頭。
二、體會劃線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1、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
(“主要”起限定作用,表示除蝦和小魚之外還有其他食物。)
2、須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必須”說明鯨呼吸時有規(guī)律的,而且非這樣不可。)
3、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
(“總是”突出鯨聚在一起睡覺是經常性的,不是偶然的。)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
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像是很大的
13、動物,其實還有比象更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作比較”。將不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相比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fā)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
(先用“列數字”,再用“舉例子”。進一步說明鯨是體型龐大的動物,使敘述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3、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十幾頭結成一群……(舉例子)
4、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打比方”,使說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10 松鼠
一、知識點
1、本文作者是(法國作家
14、布封)。他用40年的時間寫出了巨著(《自然史》)。在布封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具有人類的一切美好品質。
2、文中的松鼠(漂亮。乖巧,馴良)。作者側重介紹了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
3、與《鯨》相比,《鯨》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語言(精練平實);《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擬人手法)說明事物,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11 新型玻璃
一、知識點
1、
玻璃名稱
特 點
作 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
自動報警
防盜
夾絲玻璃
非常堅硬,不易碎,碎片粘在一起
安全可靠
變色玻璃
隨陽光強弱
15、改變顏色
調節(jié)室內光線
吸熱玻璃
吸熱,阻擋冷空氣
調節(jié)溫度
吃音玻璃
使噪音強度減弱
消除噪音
2、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
二、詞語理解
1、安然無恙:形容平安,沒有受到一點傷害。
2、藕斷絲連:比喻表面好像斷了,實際上仍有牽連。
12 假如沒有灰塵
1、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2、灰塵特點:(微?。ㄏ蛩闹苌⑸涔饩€)(不加選擇地散射陽光)(具有吸濕性能)。
3、灰塵作用(使陽光變得柔和)(使天空逐漸由藍變白)(使大自然有氣象萬千的景色)。
4、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
16、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5、通過本文學習,我們知道了(事物往往都有兩面性,只有正確認識它,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13 釣魚的啟示
一、知識點
1、本文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講述了34年前“我”和父親去釣魚的事,最后寫了34年后的感悟。
2、“我”的心情變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二、句子理解
1、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答:從“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父親也很喜歡這條大鱸魚,他也舍不得放掉它;但父親同時可能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我們知道實踐
17、道德是不能妥協(xié)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答:誘惑人的“魚”在生活中指的是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如:金錢、地位、榮譽……紅燈亮了,沒有警察,是過去還是等候?作業(yè)題不會,是自己動腦還是抄襲?……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答:“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鱸魚留下就是錯的,放回去就是對的。”判斷對錯很容易,但真正的付諸于行動就要放棄個人利益,這樣做起來就不容易了。一個人如果從小受到的都是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一定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14 通往廣場
18、的路不止一條
知識點
1、“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實際指的是通往(成功)的路。作者實際是想告訴我們(成功是一種態(tài)度,遇到困難要有積極面對,不退縮,不放棄的勇氣,一條路走不通,要有決心走另一條路。當你克服困難、經歷苦難后,通往廣場的路就又多了一條。)
2、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15 落花生
一、知識點
1、本文作者(許地山)。1921年許地山開始創(chuàng)作時就以(落華生)作為自己的筆名,勉勵自己要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2、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借談論花生的好處,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題。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
19、,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講述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等內容。其中(議花生)是文章的重點,作者恰當地運用了(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句子理解
1、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答:這是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評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及果實的生長位置的比較,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不圖虛名、默默奉獻。
2、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答:這是父親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精神,做一個內在美的人,給他人帶來好處。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答:這是作者的感悟。是說一個人要做有用的人,而有用沒用,主要是看對他人對社會有沒有好處及貢獻。
16 珍珠鳥
知識點
1、本文作者(馮驥才)。
2、“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睂ξ覀兊膯⑹荆海ㄔ谏钪校谌伺c人之間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境界。)
水滴石穿:比喻學習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
科普名著你知道嗎?
蘇聯(lián)作家維.比安基的《森林報》、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
我國作家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李四光的《穿過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