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用書 P13~P1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生用書 P13~P1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學生用書 P13~P14]
1.唐代中后期,韓愈率先提出了復興儒學的主張,他的基本觀點是( )
A.將背離儒家傳統(tǒng)的道教、佛教視為夷狄之教
B.提出從“性命之源”的高度來理解孔子之道
C.宣稱儒家仁義是最高的道,提出“道統(tǒng)”思想
D.指出唐朝政治的根本弊端在于不重儒家綱常倫理
解析:選C.韓愈提出了“道統(tǒng)論”。A、D兩項是北宋儒學復興運動中士大夫的思想觀點,B項是唐朝李翱的思想主張,只有C項符合韓愈。
2.北宋時期,張載對理學的創(chuàng)立所做出的主要貢獻是( )
A。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
B.為理學的正式建立開辟了道路
C.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2、
D。為“理”生萬物提供了主要依據(jù)
解析:選C。張載在理論上嚴格區(qū)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故C項符合題意;A項與程顥、程頤直接相關,B項屬于周敦頤和邵雍的貢獻,D項是周敦頤的主要貢獻。
3.我國古代著名的南宋思想家陸九淵( )
A.屬于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 B.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C.認為人人都有良知 D.認為人是天地的心
解析:選A.本題主要考查對陸九淵思想主張及其歷史地位的認識,解答的關鍵是明確陸九淵與王守仁的不同。B、C、D三項都與明朝思想家王守仁直接相關.
4.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思想的共同點是( )
A.“仁" ?B
3、.“心外無物"
C?!袄? ?D?!案裎镏轮?
解析:選A.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都是儒學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
——《朱子語類》
材料2: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王守仁《答顧東橋書》
請完成:
(1)依據(jù)材料1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樣說明“理”和“三綱五?!敝g關系的?
(2)結(jié)合材料1、2簡要說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觀點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解析
4、:本題屬于闡釋性材料解析題,解答的關鍵是明確題干材料的基本含義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題可依據(jù)材料1中“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钡刃畔⑦M行說明,第(2)題中的“相同點”應注意從根本目的方面歸納,“不同點”需要從對“理”的認識等角度思考。
答案:(1)關系:“天理”在人間社會的體現(xiàn)就是“三綱五?!?,即儒家倫理道德。
(2)相同點:維護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統(tǒng)治。
不同點:朱熹認為“理”是萬物的本原,王守仁認為“心"即是“理”。
一、選擇題
1.儒學的權威性開始受到嚴重削弱是在( ?。?
A.東漢末年 B.唐朝末年
C.宋朝末年 D.明朝末年
解析:選A.本題主
5、要考查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的能力.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是在東漢末年。
2.(2011年天津調(diào)研)電視劇《潛伏》使“潛伏"一度成為流行詞,而真正說出潛伏真諦的經(jīng)典臺詞是:“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面,什么都可以靈活應變,但是信仰絕不能變。"歷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強權面前,正氣浩然,鐵骨錚錚,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他的這種氣節(ji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主流是( ?。?
A。黃老之學 B。佛學
C.程朱理學 ?D.陸王心學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文天詳?shù)倪@種氣節(jié)與理學中注重民族氣節(jié)和做人的品質(zhì)相符,可得出理學是當時的思想主流.
3。宋代的哲學主要是理學
6、,理學在宋代思想界占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思想的影響
B。科技發(fā)展到頂峰
C.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
D.朱熹等人的努力
解析:選C。宋代理學在思想界占有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思想的豐富內(nèi)涵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
4.
右圖中的三人從右至左分別是老子、釋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正在辯經(jīng)論道。畫面中,釋氏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土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此圖反映的實質(zhì)問題是( )
A.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時代,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
C。儒、佛、道三家主張各異,沖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對中
7、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解析:選A。老子、釋迦牟尼和孔子分別屬于道家、佛家和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三者能夠坐在一起辯經(jīng)論道,說明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
5。(2011年淄博檢測)《宋史》中出現(xiàn)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張先忍、陳從信、趙安仁、錢端禮、張忠恕。從中可以推測他們深受當時哪種思潮的影響( ?。?
A.佛學 ?B.法學
C.道學 D。理學
解析:選D。從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禮"“忠恕”,可知其符合儒家的主張,理學是儒學在宋明時期的發(fā)展。
6.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 ②書院注重
8、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廴寮覀鹘y(tǒng)道德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選A。此四字,體現(xiàn)出了儒家思想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但是理學的本質(zhì)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因此這里的四字也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理學有一定的偽善和欺騙性,主要指“存天理,滅人欲”“三綱五常”等思想,但這四字還不能說明其偽善和欺騙性.
7.北宋“二程"認為:“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已何與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則,一物需有一理。”這兩句話的含義有( )
①天地之間有理有氣
②理是宇宙終極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萬物
9、都可以用理來解釋
④氣必須依傍理而運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對“二程”思想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理解材料,第一句話的意思是:理是萬物的本原;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萬物都有其規(guī)律,都可以用理來解釋.材料中沒有關于“氣”的敘述。故排除①和④。
8。朱熹說:“……天得之(理)而為天,地得之(理)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彼饕牵? )
A。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闡述封建倫理道德
B.闡述了自然界的法則
C.闡述了君主專制的道理
D.為了規(guī)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解析:選A.本題
10、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仔細閱讀材料,材料表明:朱熹認為所謂“理”就是儒家的三綱五常。這明顯是從封建統(tǒng)治者的角度闡述封建倫理道德.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北宋開始,門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羅不到人才。禪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頭,由真返俗。而進士輕薄,終于擔當不了天下大事。在這情形下,須待北宋知識分子再來打開新風氣,尋覓新生命.書院講學,由此醞釀。他們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社會.要把清凈寂滅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zhuǎn)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tǒng)人文中心的舊理想.
-—錢穆《國史新論》
材料2:(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
11、窒欲。遷善改過。
(處事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材料3:度當時之要,益信理國非恃空言,救亡必資實學.朱陸一切心性仁義之說,不啻儒家之清議,足以致中原于淪喪而莫可挽回。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1和所學知識指出北宋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并說明他們打開“新風氣”借鑒的其他理論.
(2)結(jié)合材料1分析宋代書院興起的主要原因,并依據(jù)材料2指出朱熹辦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3)材料3是對哪一理論及其什么弊端的批評?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批評的看法。
12、
解析:第(1)問中的“政治理想"可依據(jù)材料1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信息進行歸納,“其他理論”可依據(jù)材料1中“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等信息進行判斷;第(2)問中的“主要原因”可結(jié)合材料1中“禪宗的新宗教”等信息進行概括,“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聯(lián)系材料2中“言忠信”等信息進行提煉;第(3)問中的“理論及其弊端”可依據(jù)材料3中“朱陸一切心性仁義之說”等信息展開思考,“看法”應指出其錯誤之處并說明自己的觀點。
答案:(1)政治理想: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專制統(tǒng)治,實現(xiàn)國治、天下平.其他理論:佛教和道教的理論。
(2)主要原因:佛教和道教廣泛傳播的沖擊;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難當大任;宋代理學家的極力倡導。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道德情操高尚、社會責任感強烈的有用人才。
(3)理論:宋明理學。弊端:缺乏真才實學,空談誤國??捶ǎ翰牧?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他們不僅建構(gòu)了龐大的理學體系,而且將理學的基本思想付諸實際行動,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言之有理即可)
文中如有不足,請您指教!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