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出版的萌芽時期.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編輯出版的萌芽時期.ppt(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編輯出版的萌芽時期,,文字的產生,文字的產生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過程,大體經歷了“有聲無言”、“有言無文”兩個時期。在語言和實物的基礎上,又經歷結繩記事、契刻和圖畫三個階段,才產生文字。 文字產生前的口耳相傳 倉頡造字的傳說,,,結繩記事:用繩子打成結來幫助記憶。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利用過的一種方法。 契刻:在竹、木、陶等材料上刻下各種痕跡、記號用以記事,幫助記憶。 圖畫:是對文字形成最有影響的重要階段,由于勞動 從圖畫符號演變成象形文字,有一個循序漸進、由量變而質變的過程。,,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 在文字發(fā)明以前,就先有了圖畫和一些簡單的符號作為傳播信息的工具,我國文明的最早發(fā)生之地是在黃
2、河、洛水一帶的中原地區(qū)。,出版物的構成要素,要有被傳播的知識信息 要有記錄知識的文字、圖象等符號系統(tǒng) 要有用來負載文字、圖象等符號的物質載體 必要的科學技術與生產工具 出版物的裝幀形式,中國出版物產生的時代,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夏朝的文字和文獻實物,根據(jù)分析,很可能是在夏這一歷史時期即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獻典籍這一歷史性的轉變。 原因有: 1、史記和竹書紀年都記載有夏代帝王的世系 2、尚書“唯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 3、殷墟甲骨文是系統(tǒng)成熟的文字 4、夏代的天文歷法知識 5、地震和隕石的最早文字記錄 6、呂氏春秋中的史料記載 7、國語史書中的材料,早期的文字載體,1、
3、陶器款識 2、甲骨卜辭 3、青銅器銘文 4、玉石刻辭 5、竹木簡牘,原始的編輯活動,掌書史官:我國早期的圖書與史官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史官所職掌的有秉筆、執(zhí)簡、掌書、守典、奉法、決獄、冊祝等。 史官是當時最博學的人,也是掌管圖書檔案之專職人員。他們既要記錄帝王言行和軍國大事,又要從事宗教祭祀貞卜活動,還要兼管奉法決獄事務,甚至還到民間去采風,收集詩歌和音樂。積累大量文字資料,修史編書。,商周典籍的編次管理,材料加工:占卜用的龜甲和獸骨是如何加工出來的。將龜頭、腳、內臟剔除。然后將甲殼從背甲和腹甲連接處鋸開,使平整部分留在腹甲上,將凸出部分挫平。最后刮去表面的鱗片和膠質。背甲是
4、拱形的,表面又凸凹不平,作占卜用必須從中鋸開。 牛的肩胛骨占卜,首先將皮肉剝去剔除洗凈,然后將骨的頂端鋸掉一部分,使骨面平整后便于保存。 甲骨經過砍、削、鋸、銼、磨等整治后就可以在反面進行鑿鉆。斜槽、鑿鉆,數(shù)目根據(jù)甲骨大小和需要來定。,,經過鑿鉆的甲骨由掌握占卜的史官保存,需要占卜時取出,用火燒鉆穴,根據(jù)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橫斜來判斷兇吉。 占卜之后把占卜的時間、卜人的名字、卜問的事情及占卜的結果、占卜的應驗等刻在卜兆的旁邊。 刀刻,或朱筆寫。涂色,甚至鑲嵌松綠石。,編次成冊,卜辭如果一塊甲骨容納不下,可以刻在若干塊甲骨上。 甲骨卜辭中有冊有典,有人認為,當是兩種官文書,有不同的性質和內容
5、、不同形式的體制,它們的區(qū)別有史官職掌有關系。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題目,集中典藏,固定的收藏處所,不僅十分集中而且有計劃、有目的地收藏,為王室服務。 以1939年發(fā)掘的殷墟127坑為例,該坑為圓形,儲存甲骨17000多片。顯然是有意識存放的檔案庫 根據(jù)建筑基地和柱下石礎等判斷,這些坑穴基本都在王室宗廟附近,有些甚至在遺址圈內,屬于宗廟的一部分。這在古代典籍中也得到印證。論語公冶長注(劉寶楠)中“凡卜皆在廟,故藏龜亦于廟?!笨梢娚獭⒅茉谧趶R占卜之后,所刻卜辭也藏在宗廟的“龜室”之中。,分類管理,殷商史官對甲骨文的管理很有條理。主要表現(xiàn)在分類方面: 1、甲骨與其他文獻嚴格分開,沒有其他泥陶、竹木
6、簡牘、帛書或其他文字載體混入。 2、甲骨在地下埋藏分為:儲存、埋藏、散佚、廢棄 3、在儲存和埋藏的甲骨中,刻辭和甲骨和備用的甲骨是分開的,龜甲與獸骨不相混雜,備用的甲骨又區(qū)別為原料和成品分開儲藏。 4、刻辭甲骨,除廢棄外,甲和骨分別以時代為序,同一時期的刻辭存在地區(qū)也比較集中。,行文格式,記事刻辭占少數(shù),所用文字也非常簡練。所用材料和部位也比占卜用的差一個等級。 卜辭占絕大多數(shù)。成套刻辭集中儲藏。 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比較固定的行文格式,最為原始的“編輯規(guī)范”,字行的排列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從右至左,對后世的出版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反復使用,殷周王室專門設史官制作、管理文書,嚴格制度分門別類典藏
7、,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這些書籍。使用的范圍限于王室貴族和史官。 歷書反復使用。卜辭開頭用于干支記日,甲骨文中有一些完整的干支表歷書的使用在卜辭中處處可見。 頻繁省視驗證。完整的卜辭包括驗辭,應驗的卜辭是他們治理天下的依據(jù)。 參閱參考引用。王室在遇有大事或親自查閱文書或詢諸史官,史官或當時回答,或經過查閱典籍、引經據(jù)典、諫君誡臣。,值得注意的問題,殷代典冊內容是占卜的記錄(檔案原件),對其的整理加工、集中保存未經過復制,也不向公眾傳播,只能歸為檔案的編輯活動。 早期的史書和詩的編輯與編纂,參與其中的是史官、采詩官、樂官等文化官員,載體材料以竹木簡牘為主。 學術統(tǒng)于王宮,著書、編書、藏書以及使用書的權利在少數(shù)王室諸侯史官等手中,范圍有限,只能稱之為編輯出版的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