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市中考 化學一輪基礎復習:專題十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鷹潭市中考 化學一輪基礎復習:專題十三 二氧化碳的制?。?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鷹潭市中考 化學一輪基礎復習:專題十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單選題 (共4題;共8分)
1. (2分) (2017九上深圳月考) 如圖是某興趣小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檢驗該氣體的有關實驗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
A . 推動注射器時,長頸漏斗下端冒氣泡,說明氣密性良好
B . 長頸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氣體逸出
C . 可以測出收集二氧化碳的體積,植物油是為了防止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
D . 為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滴入的試劑為澄清的石灰水
2、
2. (2分) (2017九上烏海期末) 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 . 檢查氣密性
B . 熄滅酒精燈
C . CO2的驗滿
D . 傾倒液體
3. (2分) (2017衡陽模擬) 下列實驗操作方法正確,能達到實驗本身所需要達到的目的是( )
A . 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
B . 量取35.0ml液體
C . 熄滅酒精燈
D . 收集氫氣
4. (2分) (2014連云港) 下列實驗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達到目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銀粉
用足量稀鹽酸溶解后過濾
B
鑒
3、別純羊毛織品和滌綸織品
取樣灼燒后聞氣味
C
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將一滴紅墨水滴入一杯純凈水中
D
收集二氧化碳時,檢驗集氣瓶是否集滿
用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A . A
B . B
C . C
D . D
二、 填空題 (共1題;共3分)
5. (3分) 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 ________; b ________。
(2)寫出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 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
(3)
4、某同學用碳酸鈉粉末和稀鹽酸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為了較好地控制反應速率,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
(4)寫出實驗室用A裝置加熱混有二氧化錳的氯酸鉀固體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收集氧氣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選擇氣體收集方法時,氣體的下列性質:①顏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須考慮的是________(填序號)。
三、 實驗探究題 (共3題;共10分)
6. (3分) (2016泰州) 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備實驗(A~F為裝置編號).
(1)
寫出圖D裝置中甲儀器的名稱________.
(2)
用A
5、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__作用;收集氧氣可以選擇________(填裝置編號)
(3)
實驗室制取CO2通常選擇下列藥品中的________(填藥品序號)
a、稀鹽酸 b.熟石灰 c.塊狀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檢驗CO2氣體的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
(4)
常溫下,可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若要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填裝置編號,下同).實驗室制取氫氣應選擇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的組合可以使________.
(5)
6、
制取氣體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按F圖所示操作,結果在導管口未看到氣泡,其可能原因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將燒杯換成水槽 b.導管深入水中位置過深,氣體無法逸出
c.將水換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試管壁,再將導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7. (4分) 根據(jù)如圖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 寫出編號所指儀器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
(2)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選擇A為發(fā)生裝置,該裝置有一處不足,請改正:________.
(3)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
7、置是________(填序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4) 實驗室用B裝置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收集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檢驗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
8. (3分) (2017九上建湖期中)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可能用到的裝置。
(1)
寫出編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
實驗室選用A裝置制取CO2,加入藥品前應先________。加入藥品時,首先向錐形瓶內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錐形瓶內液體的液面應到________(填“a”或“b”)處。A中制取CO2的
8、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3)
用KClO3和MnO2制取O2,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收集氧氣最好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填裝置序號)。
(4)
用如圖裝置收集并測量產(chǎn)生O2的體積,所測定的O2體積比理論計算值小,其原因是________。若用如圖裝置測量產(chǎn)生CO2的體積,應在水面上加上一層植物油,據(jù)此猜測CO2具有的一點性質是________放入量筒的導管應該和________端(填“a”或“b”)相連。若讀數(shù)是俯視讀數(shù)值是30mL,則收集的氣體體積________30mL。
四、 綜合題 (共3題;共9分)
9.
9、(2分) 結合圖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2) 用A裝置制取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若用B裝置來制取氣體,要控制反應的速率和進行,應將長頸漏斗改為________;若用A、F制取并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要先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熱,目的是________.
(3) 注射器H也可用于檢查裝置B的氣密性,步驟如下:
①向錐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②將注射器H連接到裝置B的導管口處.
③緩慢拉動注射器H的活塞,觀察到________,表示裝置B的氣密性良好.
(4) 實驗室用
10、裝置C制取氫氣,與裝置B相比,其優(yōu)點為________,如用G裝置收集H2,則氣體應從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5) 用C裝置在實驗室制取CO2時,可以用________(選填“銅”或“鋁”)絲網(wǎng)代替多孔隔板.若選另一種金屬,產(chǎn)生的后果是________,其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用E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驗滿可用________放在瓶口(填字母);
A.燃著木條 B.帶火星木條
C.沾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D.涂紫色石蕊試液的玻璃片.
10. (3分) (2019九上中原月考) 實驗探究是我們研究化學的重要方法
(1) 如圖1是實驗室制
11、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①裝置C中儀器X名稱是________,如何檢査裝置C的氣密性________。
②B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__。
③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④實驗室利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⑤實驗室利用C裝置制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⑥若用排空氣法收集H2,請在實線框中畫出H2的收集裝置(只畫試管和導管)。________
(2) 下圖是微型實驗裝置圖。
試管中反應發(fā)生后,a處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裝置最右側燒杯中的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體現(xiàn)CO2的性質是
12、________。
(3) 為了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現(xiàn)取15g該石灰石樣品于燒杯中,加入80g足量稀鹽酸使之充分反應(石灰石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及生成物反應),完全反應后剩余物質總質量為90.6g計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________
11. (4分) (2015九上重慶期中) 根據(jù)如圖所示列舉的初中常見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 標號為①的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圖中盛放紅磷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
(2) 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并收集較純凈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他應選擇上述裝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進行組裝.
13、
(3)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F 所示.紅磷燃燒時放熱會導致氣體膨脹,若實驗中彈簧夾一直未關閉,則測得結果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下列有關此實驗的其它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實驗中的紅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燒匙中的紅磷不可以換成硫和木炭
C.選用足量紅磷是為了耗盡集氣瓶內氧氣
D.本實驗可以證明空氣含有N2、O2、CO2和稀有氣體.
第 10 頁 共 10 頁
參考答案
一、 單選題 (共4題;共8分)
1-1、
2-1、
3-1、
4-1、
二、 填空題 (共1題;共3分)
5-1、
三、 實驗探究題 (共3題;共1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四、 綜合題 (共3題;共9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