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調和-民主社會主義》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調和-民主社會主義(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調和:民主社會主義
人類社會 發(fā)展趨向統(tǒng)一并最終融成一體的趨同論,作為一種預測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社會理論廣泛流行。關于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性質的爭議正成為趨同論在新時期的載體,這種理論實質上是混淆了社會制度的本質特征與具體機制體制之間的差別,必須對其性質加以正確的認識,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隨著大工業(yè) 的發(fā)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但也正如在《序言》中指出的:“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
2、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一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這兩種從根本立場上相對立的社會制度尚未停止對抗,兩類社會制度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調整和完善也并沒有停止,兼具兩類社會制度特征的民主社會主義是否是或者說能否成為二者間的調和產物,目前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一、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逐漸展示出來,資本主義社會被迫承認社會主義的成就,資本主義制度作為剝削人的制度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受到批判。西方國家開始在其制度許可范圍內,借鑒和吸收社會主義制度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
3、宏觀調控、社會保障制度等層面的措施,對國內尖銳的勞資關系、較大的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進行調節(jié);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索社會制度的道路中,也嘗試吸收全人類的集體智慧結晶,利用資本主義社會的管理 機制和手段,提高生產力。在這種形勢下,一種預測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社會理論——“趨同論”(Convergence Thesis)盛行,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各種差別將逐漸消除,兩種制度將趨向統(tǒng)一并最終融成一體”。
人類社會發(fā)展趨向統(tǒng)一并最終融成一體的觀點,趨同的方向由早期的趨同為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發(fā)展到的趨同為一種不同于以上兩種社會制度的新的社會制度,而北歐地區(qū)實現(xiàn)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均
4、衡發(fā)展的民主社會主義理論,正好為這種趨同論提供了實踐模范和現(xiàn)實基礎。
二、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將民主社會主義視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調和產物的觀點,是20世紀上半葉關于兩種相對立的社會制度將逐漸融合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趨同論”的延續(xù)和具體,如何正確認識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屬性問題,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1、一種改良理論
民主社會主義在當今社會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大驅動力,來源于北歐國家的政治實踐。社會民主黨以民主社會主義為理論基礎,主張通過漸進的社會改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政治目標,這表明其改良的基點是資本主義的,而其
5、變革方式也不足以引起社會性質的變化。
民主社會主義宣揚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反對科學社會主義 指導思想的單一性,近代以來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潮都對其產生影響,如伯恩斯坦主義、存在主義等,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也并沒一味排斥。這種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的主義,并不是真正消除了國籍沖突,崇尚世界大同,而只是對所處時代社會發(fā)展的真實反映。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對整個西方社會產生了的強烈沖擊和巨大災難,面對這種混亂,在西方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中產生了對這種社會狀態(tài)的直觀的反思,力圖在批判舊有的價值觀基礎上,尋求新的價值觀以擺脫社會發(fā)展困境的辦法。在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社會并沒放棄對生產關系根本上的變革,改
6、變的只是暫時性的緩和發(fā)生了生產關系對立立場雙方的利益關系,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也僅僅在利益沖突得以緩解時停止。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曾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進行過深刻的分析。這些思潮從思想史的角度,都是不同階級從不同立場、角度對資本主義的抨擊,形成了社會主義的不同流派,但從社會制度出發(fā),不能將凡是批評資本主義制度弊病的思潮都稱之為馬克思主義所認為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
2、一種政治實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北歐五國,即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和冰島都相繼組建了社會民主黨政府,大力推行社會改革政策,廣泛實行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改良,利用國家調節(jié)手段監(jiān)督發(fā)展經濟,
7、并建立起旨在保障勞動者社會政治經濟合法權益的國家政策體系。其中“福利國家”政策被普遍推行,對穩(wěn)定戰(zhàn)后國內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發(fā)展經濟困境,起到了明顯地促進作用。戰(zhàn)后至50年代初期,北歐國家均擺脫了經濟困境,相繼出現(xiàn)了經濟繁榮的景象。但隨著福利國家政策的長期推行,瑞典出現(xiàn)了巨額公共開支加重財政負擔、勞動積極性下降、個人和企業(yè)沉重的稅務負擔等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社會民主黨所推崇的民主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實踐,在戰(zhàn)后表現(xiàn)為多種類型,除北歐和英國的“民主社會主義”外,聯(lián)邦德國的“參與社會主義”,法國的“結構該社會主義”,都主張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政治經濟的民主化,宣揚以社會主義為政治目標。
8、
從民主社會主義在北歐五國的政治實踐來看,存在一些社會主義社會所應具備的因子,如系統(tǒng)完備、收益面廣的福利政策、國家對市場經濟的監(jiān)督和調控,但從根本上說,它的政治目標并不同于共產主義所期望的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和壓迫、全人類解放的社會。民主社會主義主張對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度加以維護,而依靠國家福利和社會福利來麻痹勞動者,緩和階級矛盾,其終極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三、結論
改革開放后,探索和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破除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制度屬性的舊觀念,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在思想解放下,社
9、會主義為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在生產關系和社會運行的一些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和借鑒,出現(xiàn)了一些與資本主義社會相似的體制和政策,這種思想在國內各社會階層中引起了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一命題的廣泛思考和討論。其中,一些學者對西方民主化趨向的推崇,使得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屬性出現(xiàn)爭議,更有部分學者提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要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民主社會主義,這些提法都是不正確的,都沒有認識到民主社會主義在最根源上所維護的利益集體。資本主義正以民主社會主義的外殼出現(xiàn)在社會主義國家的視野之中,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到民主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和社會性質,一邊吸收資本主義社會中對我國現(xiàn)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有益的方法,一邊也要時刻保持警醒,防止民主社會主義“趨同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質疑或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