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說新語二則》教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世說新語〉兩則》教學設計
劉義慶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重點難點
1、重點:
(1) 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2、難點: 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時間: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用“曾子殺豬”的故事導入: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
“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
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剛從集市上回來, 曾子就
2、要捉豬去殺。
她就勸止說: “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
曾子說: “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
的正確的教導?,F(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
不是實現(xiàn)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誠信”是立世之本, 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
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這許多的諸如“曾子殺豬”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
取其中兩朵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題解:
在我國的文學
3、史上誕生過無數(shù)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
哪些古代小說呢?
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產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
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
古代小說和現(xiàn)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古代小說所記得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今天我
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六朝志人小說代表作
, 劉義慶編著。全書原
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
學、方正、雅量等 36門,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
一般都
4、是直敘其事?!蛾愄鹋c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作家作品簡介。
劉義慶 (403 —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
(現(xiàn)在江蘇徐州市 )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
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
8卷,今本作 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
36門
,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 “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土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之嫉視,漸漸
5、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恚磺遄h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
教科書。 ”
四、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翻譯: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中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個朋友來,太丘不再
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 “
你父親在家嗎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
6、那個朋友就發(fā)怒了,罵道: “真不是人啊 !
跟人家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 ”元方說: “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
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那個朋友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元方 (想討
好他 ),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的大門。
翻譯: 華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災難 ,有一個人想和他們同乘一條船 ,華歆就為難他 ,(不讓他上船 ),王朗 (對
華歆 )說 :\船還有位置 ,為什么不給他上呢 ?\后面的敵人 (向那人 ) 追了過來 .(這時 )王朗就想拋下帶著的那個
人 .華歆說 :\我之所以懷疑正是因為這樣啊
7、 .既然已經答應他讓他上船 ,怎么可以現(xiàn)在拋下他呢 ?\因此 ,就當
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那樣 .世人就以這件事來平定華歆、王朗的 (品質 )好壞。
五、探究質疑:
1、本文故事情 節(jié):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fā)展:客問元方,怒罵元方
高潮:元方駁客,無信無禮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2、作者 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的目的是 為了讓人們明白怎 樣的道理?
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講禮貌,誠實守信用的人。
3?¢陳元方是怎樣反駁友對方(文中的 “友、客 ”)的?(找出相關的語句)有何技巧?
“君與家君其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
8、,則是無禮。 ”
4、《期行》中,元方 “入門不顧 ”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5?¢元方是個什么 樣的孩子 ?何以 見得 ? 陳元方:機敏,明理,善辯
(1) 他認為客人 “無禮 ”“無信 ”譴責他,維護了自己及父親的尊嚴,說明他聰穎、機智,懂禮識義;
(2) 對粗俗的客人 “入門不顧 ”,又表現(xiàn)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6、 “日中 ”這 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 時儀 ,怎么判斷 遲到?
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 “日中 ”是當時約
定俗成的時間概念 ——
9、 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7、友人到底是個怎 樣的人? 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
期日中 —— 不至 言而無信 ,不守信用
“尊君在不? ” 較為有禮
怒曰 “非人哉! ” 怒責朋友,粗野蠻橫,無禮
慚,下車引之 較為誠懇,知錯勇改
【注】通過查閱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高兩品的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
8、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
方對粗俗的友人 “入門不顧 ”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10、。
友人: 問 怒 引之 元方: 答 曰 不顧
言而無信,粗暴無禮,知錯勇改 天真率直,聰明伶俐,懂禮識儀
用對話展示人物性格。
9、在友人“ 慚 ”“下 車引之” 時,元方卻“入 門不顧”是否失禮?
①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
客人即已認錯,就當原諒。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他雖天真率直但缺乏寬容大都的胸襟。不過,對一個七歲孩子不必求全責備。②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
元方年僅七歲,天真率直,對待一個失信于人,不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
11、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10、幾個重要的人物稱呼:
君:您。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1、講究說話的方式: 面對他人的無禮之 處,你該如何處理?①抓住對方失禮之處,針鋒相對,維護個人名譽不受侵害;②針對對方失禮之處,擺事實,講道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既維護個人名譽,又不傷害對方。自己不能象對方一樣失禮。
六、小結
本文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對話以責備客人 “無信、無禮 ”為核心,既表現(xiàn)了陳元方懂
禮識義的品質,又從反面說明了 “信”和 “禮 ”
12、的重要性。結尾 “入門不顧 ”的動作細節(jié),再次強化了他正直
不阿的性格特征
七、知識歸納:
多義詞:期 期日中(動詞,約定) 非 非人哉(表否定的副詞)
君問歸期未有期(名詞,日期,時間) 是非成敗轉頭空(名詞,錯的)
古今異義詞: 去 古:離開 今:往,到 顧 古:回頭看 今:顧及,理會
八、拓展: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為什么未嘗一口能知道這一定是苦李 ?這是因為他雖小卻能注意觀察,認真
13、思索的結果。樹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讓人家摘光了這是其一;結果很多,樹枝營養(yǎng)供應不足,李子一定很苦,這是其二。從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聰穎機智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 以“誠信 ”為話題,仿照下面的表述,學說一句話。(任選一例)①誠信是砍倒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仍敢于承認的勇氣。②誠信使人們彼此信任。
③公平買賣、童叟無欺是商人的誠信。
④ 信是什么?老 , 信是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里 出豐 的果 ,是汁水滋 禾苗 出的盈穗在
中奏出的交響曲。
⑤ 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附參考答案:
① 信是十指被插入竹 后仍不
14、出 同志的信念; 信是二十年來始 如一照 牲 友父母的 著。
② 信使人 彼此 同共渡 關; 信使全人 在一起。
③
清正廉明、奉公 法是公仆的 信; 守信,遵守 言是朋友的 信;不 ,不欺 人是孩子的 信。
關于 信的熟
君子一言 , 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而無信 , 不知其可。
一 千金 。
有 故信,無私故威。
自己不能 , 切勿 人 . 既 . 就 踐自己的 言。
寧可 事少 。不可 了 不了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精 所至,金石 開。
一言九
15、鼎。
人無信不立。
二、文言知 :
一 多 :
① 何 不可( :介 , 了。)
正 此耳( :介 ,因 。)
寧可以急相棄邪(相:代 , “他 ”。)
③之 歆 之(之:它〔指 件事)
世以此定 , 王之 劣(之:相當助
“的 ”)
② 相
④此
相委而去(相:代 , “ 人 ”。)
本所以疑 , 正 此耳 ( 此:指代
16、后 追至 )
世以此定 , 王之 劣 ( 此: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
古今異 : ②寧可以急相棄邪(寧: 道。相:做代 。 代 中均無此用法。
可以:可以憑借,是兩個 。 代 中 “可以 ”是一個 ,只做能愿 。)
③后 追至( :指作亂的人。 代 中指 竊行 的人。)
④本所以疑(所以: ?? 的原因。 代 中當因果 用,表 果。)
重點句子解
1?¢幸尚 , 何 不可 ? 譯 : 船里恰好 還很 松 , 為什么不同意 ?
2?¢本所以疑 , 正 此耳 . 既已 其自托 , 寧可以急相棄邪 ?
譯 : 先前之
17、所以猶豫不決 , 正因 為 考 慮 到 種情況 , 既然已 接 納 他 , 難 道因 情況 緊 急就拋棄他 嗎 ?
三、 文分 三 :
第一 : (開 到 “何 不可 ”)寫二人 人搭船一事各持己 。(故事開端,起因)
第二 : :( “后 追至 ”到 “遂攜拯如初 ”)寫王郎欲 , 歆 守 言。(故事 展、高潮)
第三層:
(末一句)寫世人以此事評定二人品行。(結局)為全文總結。
主要情節(jié):
一人請求
華歆
不同意(拒)
王朗
答應請求(留)
18、
搭船逃難
作亂之人追上搭船者
不同意扔下
搭船人(留)
打算扔下搭船人(拒)
世人品評 優(yōu)
華歆——優(yōu) 為難,猶豫不決——處事謹慎
王朗——劣 輕易許諾——豪爽但欠考慮
四、主題:
劣
情勢危急而不棄——重諾重信
自身難保時——不負責任,推卸責任,輕諾寡信
通過華歆與王朗對待搭船人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記述,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五、這則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誠信是立身之本,答應別人時要慎重考慮,許諾了就要盡力而為,不能失信。
六、寫作
19、特點:
《乘船》以對比的手法寫了華歆和王朗。在沒有危險時,王朗極熱情地接納搭船者,而華歆卻百般推托。當賊人追來時,王朗卻要拋棄人家,華歆則對搭船者不離不棄。對托身者的不同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出兩個人不同的品格和境界。兩相對比,品行誰優(yōu)誰劣,不言自明。七、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患難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
竹馬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
布衣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忘年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忘形之交
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
車笠之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
君子之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神
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
(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