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原料的選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飼料原料的選擇(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30千克體重的豬 Genetically Enanced Ingredients 1Spiehs, et al., 2002, J.Anim. Sci. 80:2639, 2DM basis 1Spiehs, et al., 2002, J.Anim. Sci. 80:2639, 2DM basis 1Whitney et al. 2000. J. Anim Sci. 78:185 (Suppl 1) 小麥副產(chǎn)品粗蛋白,%代謝能千卡/千克纖維麩皮15.7 2,275 - 粗磨面粉15.9 3,025 9.5%次面粉15.3 3,140 4.0% 細麩皮16.0 2985 7.0% 黑 麥通常
2、不用于豬飼喂 A. 適口性差 B. 含生長抑制因子C. 可能有麥角 (霉菌毒素) 污染 其它能量飼料 a. 木薯 b. 馬鈴薯(土豆) c. 香蕉 d. 面包房副產(chǎn)品 e. 泔水 大 麥- 廣泛用于喂豬。- 種皮的纖維會稀釋其能量含量從而降低其營養(yǎng)價值。- 酶處理可提高其能量含量。- 養(yǎng)分含量變異很大。啤酒大麥的養(yǎng)分含量很高, 但單產(chǎn)較低。應用- 進行日糧配合時以賴氨酸為基礎(chǔ)。- 豬對大麥日糧的適應較慢。- 豬采食大麥日糧時增重稍慢,飼料利用率稍差。 一些常見油脂的能量值 營養(yǎng)價值取決于: 1. 氨基酸含有情況 (賴氨酸/蛋白質(zhì)) 2. 能量水平 3. 抗營養(yǎng)因子 粗蛋白 %賴氨酸 %賴氨酸/
3、粗蛋白蘇氨酸/賴氨酸(可消化)代謝能 (千卡/千克) 體重30千克的豬的營養(yǎng)需要量 (NRC,1998) 18.0 0.95 0.053 0.83 3265 原料 玉米8.3 0.26 0.031 78 3420 高粱9.2 0.22 0.024 81 3340 小麥 (硬、紅,冬小麥) 13.5 0.34 0.025 * 3210 魚粉 (步魚) 62.3 4.81 0.077 95 3360 羽扇豆24.4 1.54 0.063 79 3305 肉粉54.0 3.07 0.057 83 2595 花生粕 (機械壓榨) 43.2 1.48 0.034 * 3560 花生粕 (溶劑提取) 49
4、.1 1.66 0.034 88 3245 棉籽粕 (機械壓榨) 42.4 1.65 0.039 * 2690 棉籽粕 (溶劑提取) 41.4 1.72 0.042 64 2315 芝麻粕 (機械壓榨) 42.6 1.01 0.024 85 3035 葵籽粕 (去殼,溶劑提取) 42.2 1.20 0.028 83 2735 大豆粕 (去皮,溶劑提取) 47.5 3.02 0.064 90 3380 *無數(shù)據(jù) (NRC 1998) 生: -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Kunitz, Bowman-Birk) 會干擾 胰蛋白酶對日糧蛋白質(zhì)的消化。 - 不飽和脂肪會造成“軟豬肉”,但這種豬肉中含 豐富的
5、omega-3 和 omega-6 脂肪酸。 加工后: A. 商品豆粕 1. 去皮,磨碎 2. 用溶劑(己烷)提取了豆油; 3. 利用揮發(fā)作用去除了殘留的油 (焙烤); 4. 焙烤會破壞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 豬場現(xiàn)場加工 (保留了豆油) 1. 焙烤; 2. 擠壓膨化。 C. 深度精制 (大豆?jié)饪s蛋白) 1. 通過提取法去除了某些碳水化合物; 2. 產(chǎn)品含蛋白質(zhì)60% 以上。 玉米大豆粕Kunitz生大豆常規(guī)生大豆擠壓膨化Kunitz大豆擠壓膨化常規(guī)大豆 無2.3 14.6 29.1 2.4 4.3 Stickler (1992) 日糧蛋白質(zhì)來源 項目豆粕Kunitz生大豆常規(guī)生大豆擠壓膨化
6、Kunitz大豆擠壓膨化常規(guī)大豆 日增重,千克.67 .38 .27 .69 .65 日采食,千克1.26 .99 .95 1.22 1.26 增重/耗料.53 .38 .28 .56 .56 培育期仔豬飼喂不同大豆制品時的生長性能 soybean research for ingredient presentation.pptCHAMPS 2003 SOY HULLS FROM MCKINNON AND SHI XUE SHI.ppt 處理50% 葵籽粕100%葵籽粕項目不添加賴氨酸.3%賴氨酸不添加賴氨酸.3%賴氨酸日增重,千克.37 .77 .31 .65耗料/增重4.94 3.46 4.85 3.74末重,千克70. 86.4 73.2 86.4Seerly et al (1974) J. Anim. Sci. 38: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