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一 地理主體要素 專題強化練(二)大氣運動-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一 地理主體要素 專題強化練(二)大氣運動-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強化練(二) 大氣運動
一、選擇題
(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聯考)在周圍山坡環(huán)繞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圍山坡上的冷空氣向谷底注瀉,并在谷底沉積繼續(xù)輻射冷卻,形成所謂“冷湖”。而在坡地上,氣溫相對較高,形成所謂“暖帶”。下圖是我國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極端最低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隨高度變化示意圖(圖中Ⅰ、Ⅱ為極端和平均最低氣溫)?;卮?~2題。
1.該山可能是( )
A.長白山 B.太行山
C.賀蘭山 D.武夷山
2.屬于該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氣溫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根據圖示可以得出該山地山麓地帶1
2、月份平均氣溫在0 ℃以上,因此該山應位于亞熱帶,據此結合選項選D。第2題,圖中Ⅱ表示平均最低氣溫,結合上題,該山為武夷山,1月份山區(qū)西北坡屬于陰坡,接受太陽輻射少,且受冷空氣影響強烈,氣溫較低,據此圖中的③符合要求,選C。
答案:1.D 2.C
(2018·甘肅張掖三診)下圖為北半球中緯某學校附近一處山谷的等高線、夏季某日不同時刻25 ℃等溫線圖,圖中a、b等溫線表示當地時間10點、16點氣溫分布狀況,讀圖,回答3~4題。
3.導致該地當日25 ℃等溫線不同時刻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向 B.緯度
C.海拔 D.氣壓
4.“山風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風,谷風正好
3、相反”。當日,在相同的天氣和地面狀況下,圖中甲乙兩地比較,正確的說法是( )
A.甲乙兩地當日最高溫相同
B.上午,甲地的谷風比乙弱
C.下午,乙地山風比甲強
D.甲地氣溫日較差可能比乙地小
解析:第3題,據圖可知,在不同坡向不同時間氣溫分布狀況不同,說明導致該地當日25 ℃等溫線不同時刻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坡向。故選A。第4題,據題干知,為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據等高線可知該山谷走向為南北走向,且甲位于山谷西坡,上午為陽坡,乙位于東坡,下午為陽坡。甲地氣溫日較差可能比乙地小,D正確;其他選項無法判斷。故選D。
答案:3.A 4.D
(2018·廣東深圳二調)在全球范圍內,云層分布
4、面積、緯度或高度的變化將影響全球的溫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低空云能遮擋入射陽光(強于云層的溫室效應);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強于云層的削弱作用)。研究發(fā)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云層多少沒有明顯變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層厚度和成分無明顯變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的趨勢明顯。據此完成5~7題。
5.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表明( )
A.極地東風減弱 B.中緯西風減弱
C.低緯信風減弱 D.副熱帶高壓減弱
6.高空云升高較明顯的季節(jié)及其氣候效應是( )
A.夏季、變冷 B.夏季、變暖
C.冬季、變冷 D.冬季、變暖
5、
7.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
A.中低緯度增多,高緯度也增多
B.中低緯度減少,但高緯度增多
C.中低緯度增多量大于高緯度減少量
D.中低緯度增多量少于高緯度減少量
解析:第5題,由于全球變暖,使得兩極地區(qū)與中緯度地區(qū)熱量交換活動減弱,相應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弱,極地東風風力減弱,從而導致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故答案選A。第6題,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強于云層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氣保溫作用更加明顯。夏季由于太陽輻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使得空氣溫度上升,空氣對流活動更加強烈,高空云升高較明顯。故答案
6、選B。第7題,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擋入射陽光(強于云層的溫室效應),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使得高緯度地區(qū)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減少;中緯度地區(qū)由于低空云數量減少,對太陽輻射量的削弱作用減弱,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增加;同時中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大于高緯度地區(qū),因此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中低緯度增多量大于高緯度減少量,故答案選C。
答案:5.A 6.B 7.C
(2018·全國卷Ⅱ)恩克斯堡島(如圖)是考察南極冰蓋雪被、陸緣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紅旗在恩克斯堡島上徐徐升起,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選址奠基儀式正式舉行。據此完成8~9題。
8.五星紅旗在恩克斯堡島上迎風飄揚。推測紅
7、旗常年飄揚的主要方向是( )
A.東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東南方向 D.西北方向
9.對于極地科學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島所在區(qū)域的優(yōu)勢在于( )
A.生物類型多樣 B.對全球變暖敏感
C.大氣質量優(yōu)良 D.人類活動影響少
解析:第8題,恩克斯堡島位于緯度70°S和80°S之間,屬于極低東風帶,其具體風向為東南風,五星紅旗應飄向西北方向。故D項正確,A、B、C錯誤。第9題,根據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島是考察冰蓋和冰被、陸緣冰、海冰的理想場所,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變暖影響明顯。所以,該區(qū)域的優(yōu)勢是對全球變暖極其敏感,故B項正確。南極地區(qū),氣候嚴寒,不適合生物生存,生物種
8、類較少,A項錯誤;整個南極地區(qū)人口都比較少、大氣質量都比較好,所以人類活動影響小和大氣質量優(yōu)良不是恩克斯堡島的獨特優(yōu)勢,C、D項錯誤。
答案:8.D 9.B
(2018·江蘇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顯西行求法,游歷三十余國,其旅行見聞《佛國記》是現存最早關于中國與南亞陸海交通的地理文獻。如圖為“法顯求法路線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佛國記》中有“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jié)”的記載,其描述的區(qū)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爾高原
C.斯里蘭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11.法顯從耶婆提國乘船返回中國最適合的時間是(
9、)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解析:第10題,根據題干所述“無冬夏之異”,說明該地區(qū)全年氣溫差異不大,再結合該地區(qū)“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時節(jié)”可以推斷,該地區(qū)全年氣溫較高,且降水豐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馬拉雅山區(qū),海拔較高,不會草木常茂,A項錯誤;帕米爾高原深居內陸,且海拔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B項錯誤;斯里蘭卡沿海平原地勢平坦,且為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豐富,符合《佛國記》的敘述,故C項正確;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氣溫年變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第11題,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動力來自于盛行風,從耶婆提返回中國,一路向
10、東北前行,最適合的是遇到西南風,可以順風而行,東南亞地區(qū)吹西南風的季節(jié)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這段時間,故B項正確,A、C、D項錯誤。
答案:10.C 11.B
二、非選擇題
12.(2018·全國卷Ⅲ)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為春季T時刻亞洲部分地區(qū)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
(1)指出控制圖示區(qū)域的兩個氣壓系統(tǒng)及位置關系。
(2)T時刻該區(qū)域的鋒面數量發(fā)生了變化。推測T時刻前該區(qū)域鋒面的數量,并分別說明鋒面形成的原因。
(3)預測P點將要發(fā)生的天氣變化。
(4)說明該區(qū)域春季天氣系統(tǒng)活躍的原因。
解析:(1)讀等壓線圖,根據圖中數據的變化,可知圖的左上角有個不完
11、整的等壓線部分,其數據由外而內增大,則為高壓;圖中間有個由外而內等壓值減小的部分,則為低壓。高壓位于低壓西北方。(2)根據圖中鋒面的排列推測鋒面數量為3個;圖中左、右的冷鋒和暖鋒是因氣旋中氣流水平輻合,導致冷鋒氣流相遇而成,北邊的冷鋒是西北側的高壓(反氣旋)氣流順時針水平輻散而形成。(3)從圖中看,P點位于暖鋒鋒前,西北方較遠處又有冷鋒鋒面,因此其分別受暖鋒過境、暖空氣控制、冷鋒過境、冷空氣控制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答出其相應的天氣狀況(陰、晴、雨、雪等)和氣溫變化即可。(4)該區(qū)域處于中低緯亞歐大陸東岸,春季時南北溫差較大,產生較大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運動快,致使該天氣系統(tǒng)活躍。
答案:(
12、1)高壓;低壓;高壓位于低壓西北。
(2)3個。在低壓(氣旋)中,四周空氣匯集,北上的暖空氣與南下的冷空氣之間形成鋒面,氣旋逆時針旋轉,形成冷鋒和暖鋒兩個鋒面。(冷)高壓內的冷空氣東移南下,形成冷鋒。
(3)暖鋒過境,降水概率高,氣溫升高;暖空氣控制,天氣轉好,氣溫較高;冷鋒過境,氣溫下降,可能有降水,風力加強;冷空氣控制,晴朗,氣溫低。
(4)中低緯升溫快,(高緯尚未明顯增溫,)南北溫差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冬季風與夏季風轉換期,天氣系統(tǒng)交替控制)。
13.(2018·重慶三診)下圖為南亞地區(qū)地形分布圖,根據圖文材料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1)簡述圖中西南季風的
13、形成原因,并解釋圖中印度半島中部草原區(qū)的形成原因。
(2)與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南亞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征,比較氣候圖,指出南亞熱帶季風大陸性的主要表現。
(3)水稻生長對天氣變化較為敏感。印度水稻生產很不穩(wěn)定,一個重要原因是水稻主產區(qū)經常受到異常天氣的影響。運用所學西南季風知識,分析印度水稻主產區(qū)在6~8月水稻生長的關鍵階段經常出現異常天氣的原因。
解析:第(1)題,夏季,南亞大陸增溫形成低氣壓,吸引氣流輻合。夏季赤道低壓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二者共同影響,形成西南季風。印度半島中部草原帶的東西兩側有南北向山地,阻擋海洋氣流進入,降水少。處于背風地帶
14、,降水少。緯度較低,蒸發(fā)強。導致該區(qū)域水分條件較差,只能適宜高草生長,形成草原帶。第(2)題,讀圖,與東南亞相比,南亞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表現是有突出的熱季,3~5月,氣溫年較差較大。雨季持續(xù)時間短,比中南半島遲一個月,旱季長。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變化率大,雨量變化幅度大。第(3)題,原因:印度水稻種植區(qū)屬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影響,一般6~9月進入雨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有利的水分條件。但西南季風的強度不穩(wěn)定,降水年際變化大,旱澇災害多。風力過強的年份,水稻種植區(qū)降水量過多,會出現澇災。季風勢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過少,會出現旱災,從而影響水稻生產。
答案:(1)西南季風的形成原因:夏季,南
15、亞大陸增溫形成低氣壓,引起西南氣流;又因赤道低壓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二者共同影響,形成西南季風。草原區(qū)的形成原因:草原帶的東西兩側有南北向山地,阻擋海洋氣流;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蒸發(fā)強,水分條件只能滿足高草生長。
(2)表現:①有突出的熱季(3~5月);②雨季短,旱季長(雨季比中南半島遲一個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變率大(雨量變化幅度大)。
(3)原因:印度水稻種植區(qū)屬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影響,一般6~9月進入雨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有利的水分條件;但西南季風通常不穩(wěn)定,風力過強的年份,水稻種植區(qū)降水量過多,會出現澇災,季風勢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過少,會出現旱災,從而影響水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