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偶合器檢修工藝規(guī)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液力偶合器檢修工藝規(guī)程(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液力偶合器檢修工藝規(guī)程
1.1 概述
灰漿泵液力偶合器
型號為YOTGC750,由大連液力機械廠生產。用于本廠第三級灰漿泵調速。
YOTGC750調速型液力偶合器主要由旋轉組件、供油組件、排油組件、調速控制裝置、儀表系統、箱體(兼做油箱)、輔助潤滑油泵、濾油器、冷卻器等部件組成。
1.1.1.1 旋轉組件
輸入側:輸入軸、背殼、泵輪、外殼。輸出側:渦輪、輸出軸。旋轉組件是液力偶合器的心臟部件,其中泵輪和渦輪均布有一定數量的徑向葉片。旋轉組件的輸入部件和輸出部件分別采用筒支梁結構形式,被支承在箱體上,因此該液力偶合器不允許承受外來的軸向載荷。
1.1.1.2 供油組件
主要
2、由輸入軸承支座(泵殼體)、工作油供油泵、吸油管組成。工作油供油泵采用單齒差內嚙合擺線轉子泵,并安裝在液力偶合器輸入端的泵殼體內,由輸入軸和泵軸間的齒輪副驅動。
1.1.1.3 排油組件
主要由勺管、排油器和輸出軸承支座(勺管殼體)組成。
1.1.1.4 調速控制裝置
由控制勺管的連桿機構和電動執(zhí)行器(含電動操作器)組成。
1.1.1.5 箱體
箱體兼做油箱,在箱體側面裝有油標。
1.1.1.6 濾油器
在油泵吸油口裝有網式濾油器。
1.1.1.7 冷卻器
偶合器箱體上留有兩個法蘭盤(進油法蘭與出油法蘭)用來與外部工作油冷卻器的進出油管聯接。
渣漿泵液力偶合器
3、1.1.1.8 型號為YOTHC450,由大連液力機械廠生產。用于本廠渣漿泵調速。
1.1.1.9 YOTHC450型液力偶合器主要由偶合器本體、油箱、供油裝置、冷卻器、調速控制系統、儀表系統等部分組成。
1.1.1.10 液力偶合器本體
包括旋轉組件、支承組件、勺管及測速裝置等幾部分組成。旋轉組件輸入側有:輸入軸、泵輪、外殼體、外殼蓋、迷宮環(huán)、迷宮板。輸出側有:輸出軸、渦輪、擋油環(huán)。泵輪和渦輪是高強度的鑄鋁件,均布有一定數量的徑向直葉片,是偶合器核心部件。輸入側和輸出側采用分別獨立支撐,輸入側一端通過角接觸球軸承支承在輸入軸承座上。另一端通過外殼體和球軸承支承在勺管殼體上。而輸出
4、側則通過短圓柱滾子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支承在勺管殼體上,輸入側和輸出側是分離的,互不干涉。
1.1.1.11 支承組件
支承組件包括輸入軸承座和勺管殼體兩部分組成。固定在油箱上,起著支承旋轉組件及供、排油通道的作用。
1.1.1.12 勺管
勺管用來調節(jié)偶合器輸出轉速的關鍵部件。通過調節(jié)勺管在工作腔中的伸縮量,從而改變工作腔的充液量,以達到調節(jié)輸出轉速和輸出扭矩的目的。
1.1.1.13 測速裝置
用來測定偶合器的輸出轉速。
1.1.1.14 油箱
儲油和支承偶合器本體的作用。油箱上的油標可觀察油箱中的油位。
1.1.1.15 供油裝置
供油裝置固定在油箱上,為液力
5、偶合器提供工作油和潤滑油。主要包括油泵電機、供油泵、油泵支架、吸油管、出口油管、安全閥等。在吸油管口裝有網式濾油器,以保證油的清潔度。
a) 調速控制系統
由控制勺管的連桿機構和電動執(zhí)行器(含電動操作器)組成。在液力偶合器運轉時,為調節(jié)液力偶合器的輸出轉速,可分別采用現場手動操作、遠程手操電動或遠程自動控制方法。
b) 儀表系統
以箱掛表的形式固定在油箱上,主要由液力偶合器進、出口油溫表、出口油壓表及儀表盤等組成。
1.2 設備規(guī)范
灰漿泵液力偶合器
a) 型號:YOTGC750。
b) 廠家:大連液力機械廠。
c) 偶合器技術參數詳見表12:
表1 灰漿泵房液力偶合器
6、技術參數
參 數 名 稱
單 位
參 數(規(guī) 格)
工作腔直徑
mm
750
輸入轉速
r/min
1000
傳遞功率范圍
kw
150~440
額定轉差率
%
1.5~3
加油量
L
309
重量
kg
1250
渣漿泵液力偶合器
a) 型號:YOTHC450。
b) 廠家:大連液力機械廠。
c) 偶合器技術參數詳見表13:
表2 渣漿泵液力偶合器技術參數
參 數 名 稱
單 位
參 數(規(guī) 格)
輸入轉速
r/min
1500
傳遞功率范圍
kw
50~110
額定轉差率
%
1.5~3
加油量
7、L
925
重量
kg
570
外形尺寸
mm
1170×925×780
1.3 液力耦合器檢修周期
液力耦合器的檢修結合泵的檢修周期執(zhí)行。
1.4 檢修工藝
軸承
1.4.1.1 脫開偶合器輸入、輸出軸上的半聯軸節(jié)。
1.4.1.2 打開箱蓋輸出端的觀察孔蓋,卸下勺管相連關節(jié)軸承和調速機構的連接螺栓,使勺管和桿系分離。
1.4.1.3 拆下偶合器箱蓋上的螺釘,吊下箱蓋。
1.4.1.4 從箱體敞開的頂部將勺管殼體和泵殼體上的排油內管的定位螺釘拆下,將二管沿其軸向拉開,確保其上“O”型密封圈不脫離內管。
1.4.1.5 從箱體兩端分別拆下泵殼體
8、安裝板和勺管殼體安裝板的螺栓和定位銷。
1.4.1.6 將泵殼體、勺管殼體安裝板同旋轉部件、供油組件一起吊離箱體,放在專用支架上,保證吸油管不接觸地面。
1.4.1.7 拆下輸入、輸出軸半聯軸節(jié)。
1.4.1.8 從輸出端拔出泵殼體,滾柱軸承內環(huán)仍留在輸入軸上。
1.4.1.9 從輸出端拆下端蓋螺栓,取下端蓋,將勺管連同勺管殼體安裝板一起從輸出軸上分離出來,軸承仍留在泵輪軸承座上。
旋轉部件
1.4.1.10 將旋轉組件吊起,使輸入軸下垂,將外殼墊起,從輸入軸上卸下驅動齒輪和平包,卸下輸入軸與背殼之間的銷釘和螺栓,再利用軸法蘭上的起運螺釘把輸入軸頂出。
1.4.1.11
9、 余下部分倒置,輸出軸朝上,將外殼和泵輪之間的定位銷、螺栓及墊圈拆下,吊起外殼。拆下泵輪和背殼之間的銷釘,將泵輪、泵輪軸承箱和泵輪擋板一同吊出。
1.4.1.12 將蝸輪等件翻過來,托住背殼法蘭,輸出軸下垂,拆下軸用擋圈將輸出軸壓出。
1.4.1.13 其他拆裝較簡單,不作一一說明。
供油泵
1.4.1.14 各泵組的三個元件上均有編號,裝配時應按編號裝配。
1.4.1.15 內轉子和外轉子的尺寸應比原裝配的偏心套小0.100~0.125mm。
1.4.1.16 隔離套的尺寸應比原裝配隔板長0.10~0.125mm。
1.4.1.17 檢查泵驅動齒輪的齒間隙在0.2
10、5~0.35mm之間。
1.5 質量標準
各泵組的三個元件上均有編號,裝配時應按編號裝配。
內轉子和外轉子的尺寸應比原裝配的偏心套小+0.100mm+0.125mm。
隔熱套的尺寸應比原裝配隔板長+0.100mm+0.125mm。
檢查泵驅動齒輪的齒間隙在0.25-0.35mm范圍內。
1.6 液力偶合器一般故障及消除方法
液力偶合器一般故障及消除方法詳見表14:
表3 液力偶合器一般故障及消除方法
序號
故障現象
可能原因
排除方法
1
過熱
a.冷卻器冷卻水量不足。
b.箱體存油過多或過少。
c.油泵濾芯堵塞。
d.轉子泵損壞打不出油。
e.安全
11、閥因彈簧太松或密封損壞造成溢留過多。
f.油路堵塞。
a.加大水量。
b.調節(jié)油量及規(guī)定值。
c.清洗濾芯。
d.換內外轉子。
e.上緊彈簧或換密封件。
f.清堵。
2
輸出軸不轉(工作腔不進油)
a.安全閥壓力大低。
b.油路堵塞。
c.泵損壞。
d.泵轉向錯誤。
e.泵吸油管路密封不嚴進空氣。
a.上緊彈簧。
b.清堵。
c.換內外轉子。
d.泵蓋及偏心套轉180°。
e.加強密封。
3
軸端漏油
a.彈性聯軸器旋轉引起。
b.皮碗密封圈唇面不平。
c.密封處軸面有劃痕。
a.把聯軸器與端面隔開。
b.換密封圈。
c.磨光。
4
機組振動大
a.電動機振動大。
b.偶合器振動大(轉子不平衡、電機與偶合器安裝不同心、軸承損壞、連接件松動)。
c.工作機振動(不平衡、安裝偏心)。
d.基礎剛度不夠。
a.電機消缺。
b.檢查按標記重新、重新找正、換軸承、調緊。
c.校平衡、找正。
d.基礎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