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研究性學習方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研究性學習方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秦王掃六合》教學設計(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研究課題名稱:
秦始皇是明君還是暴君?
所教年級
初一
所在學校
學科
歷史
實施時間
本學期第3、4周
教師
陳思敏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么會想到本課題的):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的學習內容是“秦王掃六合”。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他的功過歷來都是史學家爭論的話題。不少學生通過現代的影視作品和課外閱讀,對秦始皇及其作為多少有所了解?,F代影視作品和讀物對秦始皇褒貶不一,都從不同的角度贊揚或詆毀秦始皇。到底秦始皇做了些什么事?他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還是阻礙了社會的
2、進步?當時的社會狀況是什么樣子?對這些問題的探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了解課本上有關內容。
2、課題的意義(為什么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學生通過對秦始皇功過這一有爭議的話題的探討,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的狀況,了解當時這段時期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學會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課題介紹
本課題通過收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后所做的事情,特別是幾件典型事件(統(tǒng)一文字和度量衡、焚書坑儒、修筑長城等有關資料,分析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聯(lián)系當時中國的狀況,再收集后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分析這些肯定或否定評價的原因,最終推演出秦始皇
3、是明君還是暴君的結論。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說明:作為一種教學策略,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搞研究,而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到和掌握新課標規(guī)定的歷史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因此,研究的目標并不重要,學生通過研究得到什么結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所了解到的歷史知識和所形成的分析、推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學習什么培養(yǎng)什么是老師根據新課標給學生設定的,而這些學習目標是通過研究某個課題來實現的,所以研究課題必須由老師來指定。如果讓學生自己選課題,很可能偏離老師設定的學習目標。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
4、指定了“秦始皇是明君還是暴君”這個課題給學生研究。其實,這個課題從學術的角度看并不是好課題,甚至不值得研究,因為我們知道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從來都是一分為二的,不可能簡單地用“好”或“壞”來下結論。但是正如我上面所說的那樣,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研究出什么有學術價值的結論出來,而是讓學生學習和了解歷史,鍛煉分析、歸納、推理等高級思維能力。我們應該時刻牢記,我們是在搞教學,不是搞研究,因此研究課題的學術成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實現新課標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在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三、參與者特征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
5、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學習能力分析:
1、 初中學生完全具備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歸納的能力,并具備了基本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具備了對本課題開展研究的智力因素;
2、 經過上一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基本歷史脈絡,特別是知道了秦王朝崛起的基本原因,因此具備了對本課題開展研究的學習基礎。
非智力因素分析:
1、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獨立意識迅速增強,已經開始喜歡表現反傳統(tǒng)的個性,喜歡表現與眾不同的行為。如果對這種性格加以引導,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 多數學生對歷史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具
6、有競爭精神。利用學生的競爭精神,在研究活動的后期安排辯論,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3、 少數學生對歷史很有興趣,個別學生甚至非常精通歷史。這些學生可以在研究活動中起中堅作用,帶動其他學生開展研究。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研究目標:結論:秦始皇是明君還是暴君
研究內容:1、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后的社會狀況;
2、與秦始皇相關的主要事件,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
3、后人對秦始皇的評價以及產生該種評價的原因分析。
研究成果形式:論文。
六、資源準備
1、 WebQuest學習專題網站;
2
7、、 研究秦始皇的相關網站;
3、 秦始皇人物簡介文章;
4、 論文寫作簡介;
5、 研究性學習評價量規(guī)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聽老師介紹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以及課題的意義。
通過介紹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和事例,激發(f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第五周第一節(jié)歷史課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理解課題要求
討論課題研究的要求,明確任務和目標。
解答學生的疑惑,展示評價量規(guī)。
第五周第一節(jié)歷史課
成立課題組
學生自由組合,成立5人左右的課題研
8、究小組,選舉組長。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必要時指派組長和調整組員。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以課題組為單位討論研究方案,特別是落實探究什么主要內容,并落實分工。
指導學生制定研究方案,給學生提供:
1)研究方案模板;
2)分工表。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收集資料
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并記錄和整理資料。
向學生介紹有關網站,推薦閱讀材料,指導學生整理資料,給學生提供資料記錄模板,特別強調要記錄資料出處。
第五周課余時間
分析研究資料,推斷結論,撰寫論文
討論、分析所收集的材料,做出結論,研究需要進一步收集的資料,研究論文結構,分工撰寫論文。
指導學生制定論文寫作大綱。
第五周第二節(jié)歷史課以及第五周到第六周的課余時間。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參加辯論活動;互評論文。
1、 評閱論文;
2、 主持辯論;
3、 點評辯論和論文。
第六周第一節(jié)歷史課
八、總結與反思(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