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上《草原牧歌》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音樂上《草原牧歌》教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七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草原牧歌》
教案
授課教師:崔媛媛
教 案
課題:第三單元《草原牧歌》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音樂唱歌課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選自七年級音樂教材第三單元《草原牧歌》中的《銀杯》與《牧歌》?!躲y杯》是一首旋律悠揚,起伏較大,帶有歡快、熱烈的情緒特征的歌曲,是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調(diào)民歌(風俗性宴歌)。每當節(jié)日集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之家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
2、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友誼、尊老愛幼、提倡團結(jié)的格言警句。《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長調(diào)牧歌的代表歌曲。歌詞充滿詩情畫意,旋律具有內(nèi)蒙古民歌中優(yōu)美、抒情、高亢、悠揚的特點,加上舒展、悠長的節(jié)奏,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美麗富饒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發(fā)了內(nèi)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
教學構思
本課是一堂唱歌課,所以重點仍是如何引導學生恰當?shù)谋憩F(xiàn)歌曲。在教學設計中,可采用梯進的方式,先跟隨范唱帶默唱,再談談自己將如何處理歌曲,最后聽聽哪種處理方式最好聽,最符合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來達到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通過欣賞歌曲,啟發(fā)學生在濃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樂的風
3、格特點和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從而能夠?qū)γ晒抛逡魳犯信d趣,喜歡聆聽、演唱蒙古族民歌。
2、能力目標: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唱歌。用熱情活潑的情緒演唱《銀杯》,用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演唱《牧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了解蒙古短調(diào)、長調(diào)歌曲的調(diào)式特點,并掌握一段體的特點。
三、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一段體、短調(diào)長調(diào)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及其中的情感,喜歡蒙古族音樂。
五、教學內(nèi)容:
學唱蒙古族民歌《銀杯》、《牧歌》
六、教學時間:2012年10月17日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電子琴、黑板。
4、八、教學方法:范唱模唱、講解、討論與比較。
九、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宣布上課,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5分鐘)
師:“今天呢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挝璧?,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睂W生回答。(蒙古族)
師:“老師跳的好嗎?大家喜歡蒙古舞嗎?同學們知道蒙古族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嗎?那他們生活的地方都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
(三)、新課:1、《銀杯》(10分鐘)
(1)、聆聽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蒙古族生活的大草原的風景?!?
播放課件圖片,簡介蒙古族。(蒙古族多分布在我國的東北部,又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以畜牧業(yè)為主,是游牧民族。他們善歌善舞,主要的樂
5、器是馬頭琴。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tǒng)方式。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tǒng)的敬酒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也是蒙古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7~8月間舉行,活動是把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jié)合一起的運動。)
師 :“好,下面我們就來聽一首蒙古族民歌《銀杯》,聽的時候請同學們思考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歌詞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聽,回答問題。(速度是稍快的。描繪了蒙古人民招待貴賓時載歌載舞的場景。)
(2)、教師范唱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那么下面由老師來唱一唱這首歌曲,請同學們認真聽,并跟著小
6、聲哼唱。”(教師彈唱,學生輕聲哼唱。)
(3)、學生學唱
師:“下面我們就來試著唱一唱這首歌,老師伴奏請同學們用La啊來唱。學生唱。
師:“剛才我們試唱了一下旋律,唱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熱情地、裝飾音與下滑音)
表達自己的感受、觀點。 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以更好地表達歌曲。
師:“好,那咱們按照剛才同學們說的把歌詞帶進來再唱一遍?!睂W生唱。
師:“同學們唱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學來表演一下唱一唱這首歌?”學生唱。
2、《牧歌》(10分鐘)
師:“老師覺得唱這一首歌還不夠,同學們還想不想再唱一首?”
師:“好,老師再給大家唱一首蒙古族民歌,這是老師小的時候非常
7、喜歡的一首歌,請同學們聽一聽。”
(1)、教師范唱
教師唱學生聽。師:“同學們聽完以后來說一說你們感覺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回答。
(2)、學生學唱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一下那美麗的風景,大家一起唱一唱?!苯處熃?,學生唱。
(3)、聆聽
師:“好,下面我們聽一首無伴奏合唱的《牧歌》。請同學們跟著小聲哼唱。”
播放視頻學生看,跟著小聲哼唱。
(四)、聆聽講解(5分鐘)
(1)、講解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這首歌跟剛才咱們的學的《銀杯》有什么不同?”
分組討論。學生回答。(速度不同,歌詞描寫的內(nèi)容不同。)對比感受,以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歌曲風格。
師;“好,同學們說到
8、它們的不同,大家說的這些就是蒙古族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的特點,那同學們來說一說這兩首歌哪一首是長調(diào)哪一首是短調(diào)?”
學生回答。(長調(diào)民歌蒙古族長調(diào)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短調(diào)在蒙古語中稱“寶格尼道”,泛指那些曲調(diào)短小、具有明確節(jié)奏節(jié)拍的歌曲。歌詞簡單,篇幅短小,節(jié)奏整齊。)
師:“好,那同學們看一看這兩首歌有什么相同點呢?”
學生回答。(一段體。)
師;“一段體也稱為樂段,在音樂作品中是曲式中最小的結(jié)構,只包括一句或幾句話,可以表達一個
9、相對完整的情感,一般用以組成其他歌曲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可以自行成為一個完整的歌曲。”
(2)、區(qū)分 欣賞民歌:《嘎達梅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5分鐘)
師:“老師準備了三首歌曲,大家來聽一聽他們是長調(diào)、短調(diào)還是一段體?”
播放短調(diào)、一段體《嘎達梅林》,長調(diào)《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段體、長調(diào)《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五)、拓展(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用歌聲表現(xiàn)了咱們的情懷,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用舞蹈來表現(xiàn)一下咱們的熱情。”
教師帶領個別學生跳舞,剩下的學生唱《銀杯》。
(六)、課堂小結(jié)
師:“蒙古草原遼闊美麗,蒙古人們熱情豪爽,蒙古歌聲悠揚、婉轉(zhuǎn)。同學們喜歡蒙古族音樂嗎?我們班大多是漢族同學,也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同學,同學們都知道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相互離不開,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同學們都能互幫互助、團結(jié)友愛?!?
(七)、課后作業(yè)
復習《銀杯》與《牧歌》,回家唱給父母聽。
十、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