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壯麗的山河》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祖國壯麗的山河(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壯麗的山河,一江春水向東流,各具神韻的景觀,中國的世界遺產,退出,一江春水向東流,返回,從,地形圖,上看,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有人形象地比喻為“三級階梯”。眾所周知,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所以我國大部分河水由西向東奔流入海。,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500,千米。黃河流域在氣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曾是我國自然條件最優(yōu)越的地區(qū)之一,因而成為我國最古老的農耕區(qū),同時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是孕育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也是孕育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全長約,6300,千米,水量豐富
2、,支流眾多,滋潤著全國近,20%,的土地,三億多人生活在它的懷抱中。人們利用長江進行運輸、發(fā)電、灌溉,促進了整個流域的經濟發(fā)展。,中國的世界遺產,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除了有嘆為觀止的自然勝景,還有舉不勝舉的人文古跡。它們交相輝映,不僅成為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珍品,而且被列為整個人類的遺產。,我國以山地居多,地表形態(tài)“波瀾壯闊”,因此中國人都非常愛山,把自己的國家形容成“江山”,歷代王朝得了天下,就是得了“江山”。文人墨客也留下了無數贊美山的詩句,并且用山來比喻人的精神氣質,如“穩(wěn)如泰山”。,中國有不少名山因其獨特的美而聞名天下,如雄偉的,泰山,,險峻的,華山,。,黃山,則是
3、集中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自古以來就享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返回,下一頁,各具神韻的景觀,我國地表形態(tài)多樣,平原、丘陵大多分布在祖國的東部,高原、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與西部;山脈則縱橫交錯、遍布全國。我國地面風貌各異,有的黃土覆蓋,有的沙漠戈壁浩瀚,有的冰川橫臥,有的溶洞幽深。我國地表植被不同,北方草原一望無際,東北與西南的森林郁郁蔥蔥。,不同的地表構成了,各具神韻的景觀,,也產生了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例如,草場肥美的高原是發(fā)展牧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土質適宜的平原是發(fā)展耕作業(yè)的天地;內地荒原戈壁人跡罕至,而低平的沿海地區(qū)和河谷地帶城鎮(zhèn)
4、密布。,返回,返回,中國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向北、向東分別是海拔,1000,2000m,的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再向東是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黃淮海平原和松嫩平原。自南向北跨越熱帶、亞熱帶、溫帶。干旱及半干旱地區(qū)面積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農業(yè)種植主要集中在地勢較平坦的平原和緩坡丘陵。平原地區(qū)灌排設施較完善,渠、溝、路、林基本配套成網,丘陵和山區(qū)的農田灌排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易受山洪、泥石流和干旱威脅,農業(yè)產量低而不穩(wěn)。,返回,黃河,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fā)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
5、,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qū)面積,4.2,萬平方公里,),。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后,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下一頁,黃河,由于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qū)后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qū)游蕩,人
6、們開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游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范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qū),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間,黃河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qū),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后,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
7、海。由于黃河下游河道不斷變遷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變動影響,黃河下游地區(qū)的河道長度及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一。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于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松,易于墾殖,適于原始農牧業(yè)的發(fā)展。黃土的特性,利于先民們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fā)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xù)發(fā)
8、展的,系統(tǒng)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fā)展過程。,返回,上一頁,長江,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干流全長六千三百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余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余億立方米。以干流長度和入海水量論,長江均居世界第三位。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經當曲后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qū),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
9、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fā)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地區(qū),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長江可供開發(fā)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長江干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長江在四川奉節(jié)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于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返回,有特色的景觀,九寨溝,小興安嶺,大興安嶺,返回,九寨溝,返回,小興安嶺,返回,
10、大興安嶺,返回,泰山,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又名岱山,,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45,米,臺階,6600,級。,古代許多帝王都在泰山進行封禪活動,秦始皇、秦二始、漢武帝、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個帝王、帝后曾到過泰山。據說漢武帝,7,次到泰山,乾隆,10,次到泰山。泰山自遠古起就有封禪活動,據,史記,.,封禪書,張守義正義:“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史記,.,封禪書,記載:“古者封泰山禪父者七十二家”。,返回,華山,五岳,之一,西岳華山位于距西安市一百余公里的華陰市城南,海拔,1997,米,
11、以險峻著稱。,華山有五峰,朝陽,(,東峰,),、落雁,(,南峰,),、蓮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東南西三面是懸崖峭壁,只有柱峰頂向北傾斜打開了登華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返回,黃山,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岳風景區(qū)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tài)。譽稱“天開圖畫”,以偉奇幻險著稱。風景區(qū)內重巒疊嶂、爭奇獻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崢嶸秀麗?!吧徎ā?、“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聳云外,稱為“三天子都”。黃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12、四絕”。這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無愧“人間仙境”之美譽。山中林木茂密,古樹繁多,森林覆蓋率達,86.6,,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返回,中國的世界遺產,精美絕世的九寨溝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極其珍貴的美景?!巴捠澜纭薄皦艋孟删啊钡热魏蚊烂畹脑~語都無法形容那里的水之媚、湖之翠、瀑之奇、彩林之秀、雪峰之俊、藏民之純、野花野果之異。,在中國所有的世界文化遺產中,長城可以說是最雄偉、最聞名的一份遺產。大約公元前,220,年,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xù)的防御工事聯(lián)結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tǒng),長城,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xù)加
13、以修筑,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軍事戰(zhàn)略上的重要地位相媲美。,我國擁有眾多的世界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它們有的是大自然“能工巧匠”的杰作,有的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一旦破壞就不可恢復原貌。因此,我們只有百倍珍惜、錦上添花的責任,而沒有隨心所欲、肆意破壞的權利。,中國有句古話:“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也許能說明人們?yōu)槭裁礃酚谂实情L城。可是,長城因自然侵蝕和游客過多破損嚴重而被列入世界古遺跡基金會,2004,年度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名單。為此,有關部門及時出臺了相關保護長城的法律法規(guī),以避免“長城正在一塊磚一塊磚地消亡,”,。如今
14、,在長城上拍影視劇等都要經過有關部門審批,在長城上涂寫亂畫都將被視為違法。,返回,上一張,長城,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臺。公元前,7,世紀,許多諸侯國,如齊、魏、趙、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不久,便下令開始修筑長城,把秦、燕、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加以增筑、擴建,筑成西起臨挑東達遼東的秦長城。漢武帝時也曾數次修筑長城,用來保護河套、隴西等地以及東西往來的交通。長城作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越絕壁,跨河流,其所經之處地形之復雜,所用結構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謂一大奇觀。在沙漠地區(qū),干里流沙,缺少磚石,漢長城采用當地出產的礫石和紅柳,分修筑充分發(fā)揮礫石抗壓性能和柳枝的牽拉性能,這兩種材料結合砌筑的城體非常堅固,經歷兩干多年風沙雨雪的沖擊,不少地段仍屹立高達數米。在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長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壘砌,其堅固程度不亞于磚石。如甘肅的嘉峪關長城墻體,修筑時專門從關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運黃土,夯筑時使夯口相互咬實,這種墻體土質結合密實,墻體不易變形裂縫。明代修筑長城以用磚、石砌筑和用磚石混合砌筑為主。墻身表面用條石或磚塊砌筑,用白灰漿填縫,平整嚴實,草根、樹根很難在縫中生長,墻頂有排水溝,排除雨水保護墻身。,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