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內科體格檢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神經(jīng)內科體格檢查(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神 經(jīng) 系 統(tǒng) 體 格 檢 查,1,神 經(jīng) 系 統(tǒng) 體 格 檢 查,臨床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格檢查是在系統(tǒng)內科體檢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檢查者做到以下四點:,1、認真仔細,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2、依次自頭部顱神經(jīng)上肢胸腹下肢站立 步態(tài)進行檢查。,3、對危重病人,根據(jù)病情作必要檢查后立即搶救。,4、詳細記錄:精神狀態(tài)、顱神經(jīng)檢查、運動、反射、感 覺、病理征、小腦體征。,2,意識狀態(tài),清醒,:對外界有正常的反應,對周圍環(huán)境有良好的定向力,對 事物有正確的判斷力。,嗜睡,:一種病理的睡眠狀態(tài),能被輕刺激或言語喚醒,醒后能
2、回答問題并能配合體檢,但刺激停止后,又復入睡。,昏睡,:需強刺激或高聲呼喚才能喚醒,醒后能作簡單、模糊的回答刺激停止后又進入昏睡。,昏迷,:,淺,:對疼痛刺激尚有反應,眼球有浮動,角膜、瞳孔、吞咽咳嗽反射存在。,中:重刺激有反應,腱反射消失,光反射遲鈍。,深,:對任何強烈刺激均無反應,眼球固定,反射消失,生命中樞機能也減低。,3,其他意識障礙,譫妄,:意識水平下降,精神狀態(tài)更不正常,不能與周圍環(huán)境建立正確的接觸關系,定向力喪失,有錯覺幻覺,常躁動不安。,急性意識模糊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嗜睡,意識范圍縮小,有定向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錯覺表現(xiàn)突出,以激惹為主與困倦交替出現(xiàn)。,4,特殊意識障礙(醒狀昏迷
3、),去皮質綜合癥:,無意識的睜眼閉眼,對外界刺激無意識反應,呈去皮質強直姿勢,常有病理征。保持覺醒,-,睡眠周期。常見于缺氧性腦病。,無動作性緘默征:,對外界刺激無意識反應,出現(xiàn)不典型去腦強直狀態(tài),肌肉松弛,無錐體束征。覺醒,-,睡眠周期保留或過度睡眠,伴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5,記憶思維情感智能,精神狀態(tài):,有無感情淡漠,沉默欣快,興奮躁動,情緒不穩(wěn),幻覺、錯覺,妄想,抑郁,焦慮,記憶力:,包括遠事記憶、近事記憶、即刻記憶(樹、鐘、車),定向力:,包括對時間定向、對地點定向、對人物定向,計算力:,可讓病員做些簡單的心算,如從100連續(xù)減7。(儲存),判斷力:,讓病員區(qū)別一些詞義、如矮子和小孩有
4、什么不同,雞和鴨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等。,6,言語障礙,言語障礙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由構音困難造成,另一種由于大腦半球特定部位受損而造成的。,1、構音障礙:常伴的神經(jīng)癥狀如不自主運動,舌肌萎縮,,軟腭活動障礙等。(苦,、,吐,、,浦),2,、失語,:,運動性失語:能聽懂但說不出,部位左額下回后部。,感覺性失語:能說但不能理解別人講的話,部位左顳上回后部。,混合性失語:上述二者兼有之。,命名性失語:稱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喪失,但能敘述某物是如何使用的,部位左側顳中及下回后部。,7,顱神經(jīng)檢查,一、嗅神經(jīng),功能:司嗅覺 感受器:位于鼻粘膜,嗅覺中樞:位于大腦的顳葉,檢查法:,檢查時閉眼,二則鼻孔分別檢查,
5、不能用醋酸,氨水等刺激三叉神經(jīng)的物質,臨床意義:,一側嗅覺喪失提示同側嗅球、嗅索或嗅絲的病變最常見于創(chuàng)傷,雙側嗅覺喪失見于蝶鞍附近腫瘤,、,感冒,。,嗅幻覺見于顳葉腫瘤或癲癇的先兆期,嗅覺過敏常見于癔病病人,8,二、視神經(jīng),功能:司視覺 感受器:位于視網(wǎng)膜,視覺中樞:位于大腦枕葉,檢查方法,:,包括視力、視野、眼,底,(一)視力:,遠視力:用標準視力掛表,近視力:用近視力表,數(shù)指及手動:當患者視力減退到不能準辨認視力 表上最大字體時,可讓病人在一定距離內辨認手指的數(shù)目,再次之辨別手是否動,光感:當病人不能分出手動,請他分辨亮與暗,如無光感則為完全失明。,9,(二)視野:,檢查方法,和醫(yī)生的視野
6、作比較,病人與檢查者面對而坐,相距約65,cm,,,兩人應盡量保持眼的相同高低,一眼遮蓋。檢查者與病人不能用同一眼,這樣才能保證兩人視野范圍一致,臨床意義,凡視覺通路的某一部分遭受損害都可引起視野缺損常見的有:,一側視神經(jīng)損傷造成一側偏盲,視交叉中部損傷造成兩顳側偏盲,一側視束造成同側偏盲,部分視放射及視中樞損傷造成同側1/4視野缺損,10,(三)眼底,檢查方法,不擴瞳情況下用眼底鏡觀察視神經(jīng)乳頭邊緣,形態(tài),色澤,動靜脈比例,及視網(wǎng)膜的情況,臨床意義,視神經(jīng)乳頭隆起、水腫、邊緣模糊不清,靜脈淤血和迂曲,并可見火焰狀出血稱為視乳頭水腫,見于顱內腫瘤、腦部蛛網(wǎng)膜粘連及顱內出血等使顱內壓升高的疾病,
7、如視乳頭蒼白,邊緣清晰者,為原發(fā)性視神經(jīng)萎縮,見于球后視神經(jīng)炎或腫瘤直接壓迫視神經(jīng)等,視網(wǎng)膜動脈變細反光增強為視網(wǎng)膜動脈硬化,視網(wǎng)膜出血見于高血壓和出血性疾病,11,三、動眼、滑車、外展神經(jīng) (1),功能:支配眼外肌的運動,動眼神經(jīng)還能支配提上瞼肌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檢查方法,眼瞼:注意兩側眼裂是否對稱,有否眼瞼下垂,正常人上瞼邊緣復蓋角膜上部12毫米,眼球:觀察有無前突或下陷,眼球活動或眼震:囑頭不動,眼球隨檢查者手指上下左右,各方活動時有否眼球不自主有規(guī)律來回運動眼震(眼震可分為水平,旋轉和垂直相),瞳孔:形態(tài)、大小,兩側是否等大等圓。直徑,3,4mm,。,2mm,瞳孔縮??;,5mm,瞳孔
8、擴大。,光反射:(直接、間接),調節(jié)、輻輳反射:先向遠處看,然后注視放在眼前僅數(shù)厘米遠的物體應出現(xiàn)眼球內聚,瞳孔縮小,12,動眼、滑車、外展神經(jīng) (2),臨床意義,動眼神經(jīng)麻痹見于顱底腫瘤、結核性腦膜炎或腦出血合并腦疝,顱內高壓時可出現(xiàn)雙側外展神經(jīng)麻痹,Horner,綜合征見于一側腦干或頸交感神經(jīng)節(jié)病變,上斜肌,外直肌,下斜肌,內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3,四、三叉神經(jīng),分布,第一支(眼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額部、上眼瞼、角膜和鼻部,第二支(上頜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眼瞼、上頜、頰部和上唇,第三支(下頜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唇及下頜部,1,2,3,14,五、三叉神經(jīng),檢查方法,感覺:檢查面部兩側第,
9、、支配區(qū)及面中間和周邊的痛溫觸覺。,運動:請病人咬牙,觸摸雙側咀嚼肌,張口觀察下頜有否偏斜,反射:,角膜反射、下頜反射,臨床意義,在三叉神經(jīng)有刺激性病變時,可在三個分支的出面骨孔即眶上孔(眼支)、上頜孔(上頜支)和頦孔(下頜支)處有壓痛點,按壓時??烧T發(fā)疼痛,又稱觸發(fā)點、誘發(fā)點。,三叉神經(jīng)痛常見的病因有牙根膿腫、齲齒、鼻竇炎或下頜關節(jié)病變、顱底損傷、腫瘤等,15,六、面神經(jīng),功能: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分管舌前2/3味覺,檢查方法:,運動:囑病人做皺額,閉眼,露齒,鼓腮及吹口哨動作。,味覺:檢查舌前23的味覺。,臨床意義:,面神經(jīng)麻痹分中樞型和周圍型,中樞型常見于腦血管病變、腫瘤或炎癥等;周圍型
10、可由寒冷刺激,耳部或腦膜感染、聽神經(jīng)纖維瘤等引起,16,七、聽神經(jīng),功能:包括耳蝸神經(jīng)(司聽覺)和前庭神經(jīng)(司平衡),感受器:位于內耳 中樞:位于大腦顳葉,檢查方法:,林尼(,Rinne),試驗,韋伯(,Weber),試驗,前庭神經(jīng)功能檢查:病人直立,兩足并攏,兩手向前平伸,觀察病人睜眼、閉眼時能否站穩(wěn),臨床意義:,傳導性耳聾,神經(jīng)性耳聾,17,八、舌咽及迷走神經(jīng),功能:舌咽神經(jīng)司舌后1/3和咽部的一般感覺和味覺,并支配軟腭和咽肌的運動;迷走神經(jīng)司咽喉的感覺和運動,神經(jīng)核:位于延髓,檢查方法:,運動:觀察聲音有否嘶啞,帶鼻音,有無飲水咳嗆,觀察懸雍垂及軟腭的活動情況。,反射:咽反射,味覺:舌后
11、13味覺為舌咽神經(jīng)支配。,臨床意義,:,真性球麻痹見于腦干腦炎、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脊髓灰質炎和鼻咽癌轉移等,假性球麻痹見于兩側腦血管病變和腦炎等,18,九、副神經(jīng),功能:支配聳肩和轉頭動作的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神經(jīng)核:位于延髓和頸髓上段,檢查方法:,轉頸,聳肩檢查胸銷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臨床意義,:,一側副神經(jīng)或核受損時,該側肩下垂,聳肩無力,且頭不能或無力轉向對側,見于副神經(jīng)損傷和頸椎骨折等,一側副神經(jīng)核以上部位損傷時,僅有對側肩下垂和聳肩困難,而轉頭正常,見于腦外傷、腦腫瘤和腦血管疾病,19,十、舌下神經(jīng),功能:支配舌肌運動,神經(jīng)核:位于延髓并受對側大腦皮質運動區(qū)支配,檢查方法:,讓病人伸舌
12、,觀察伸出方向和有無舌肌畏縮,臨床意義,:,周圍性舌下神經(jīng)麻痹見于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和脊髓灰質炎,中樞性舌下神經(jīng)麻痹見于腦外傷、腦腫瘤和腦血管疾患等,20,感覺功能檢查 (1),感覺要求自身二側比較,遠端和近端比較,在病人較安靜配合的情況下仔細檢查,檢查部位暴露良好,淺感覺,1),痛覺:用大頭針輕刺皮膚,每次輕重程度盡量一致。,2),觸覺:用棉絮在皮膚上輕輕掠過。,3),溫度覺:冷水010,溫水,40,50交叉地接觸病人皮膚。,深感覺,位置覺:檢查者以5左右的幅度,輕輕移動病人的手指和足趾關節(jié),請病人說出移動方向。,振動覺:將128赫的音叉振動后置于骨隆起處,讓病人說出振動的感覺和持續(xù)時間,21,感
13、覺功能檢查 (2),復合感覺:,定位覺:用手指指出被觸部位,正常不超過1,cm。,二點辨別覺:測出能區(qū)別出二點的最小距離。,圖案覺:用鈍物在皮膚上畫簡單圖形,請病人識別。,形體覺:憑著手撫摸一種物體,講出該物體形狀、內容,22,運動功能檢查 (1),隨意運動功能檢查,定義:隨意運動是指受意識支配的動作,由骨骼肌收縮來完成,檢查法:分主動法和被動法,主動法是病人做主動運動,以觀察其肌力和活動范圍,被動法是醫(yī)師給病人某肢體以適當阻力讓其抵抗以測定其肌力,為了了解各肌肉收縮時的強度,便于分析和觀察疾病,常用六級分級法以記錄肌力大小,23,運動功能檢查 (2),肌力檢查,檢查部位,上肢:三角肌,肱二、
14、三頭肌,伸、屈腕肌,握力,對指肌力。,下肢:髂腰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脛前肌,腓腸肌,伸、屈趾肌。,六度分級法,0度:無肌肉收縮活動,1度:可看到或觸到有肌肉收縮活動,但無關節(jié)活動,2度:所產(chǎn)生的動作不能勝過其肢體的重力,3度:可抵抗地心引力而活動,4度:稍能抵抗檢查者的阻力,5度:正常肌力,24,運動功能檢查 (3),肌張力檢查,檢查方法:,病人在完全放松情況下握住病人的肢體以不同速度和幅度來回活動,注意所感到的阻力。,異常表現(xiàn):,肌張力高:,折刀樣:見于錐體束病變,鉛管樣:見于錐體外系病變,齒輪樣:見于帕金森氏病,肌張力低,25,運動功能檢查 (4),中樞性癱瘓與周圍性癱瘓的鑒別,中樞性
15、癱瘓包括皮質型、內囊型、腦干型、脊髓型四種,其與周圍性癱瘓的鑒別見下表:,中樞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肌張力 增強 減弱或消失,肌萎縮 無 有,反射 增強或亢進 減弱或消失,病理反射 有 無,26,運動功能檢查 (5),不隨意運動檢查 即不自主運動檢查:,隨意肌不自主地收縮所發(fā)生的一些無目的的異常動作,。,震顫,1、靜止性震顫,2、老年性震顫,3、動作性震顫,4、撲翼樣震顫,5、小震顫,舞蹈樣運動,手足徐動,手足抽動,摸空征,27,運動功能檢查 (6),共濟運動:任何主動運動必須由主動肌、拮抗肌、協(xié)同肌及固定肌等四組肌肉的共同協(xié)調才能完成。,主動肌前庭神經(jīng)、視神經(jīng)、深感覺、錐體外系參與作用動作才能
16、得以協(xié)調與平衡。當上述結構發(fā)生病變協(xié)調動作即會出現(xiàn)障礙,稱共濟失調。,28,1、指鼻試驗:作伸直的示指用不同的方向和速度觸及鼻尖。,2、誤指試驗:伸開兩個食指,向前方中心移動使之相碰。,3、跟,-,膝,-,脛試驗:仰臥,將一側下肢抬起,然后將足跟擺在對側膝蓋上,沿脛前前沿下滑。,4、快復輪替試驗:快速、反復地作前臂的內旋外旋來回動作。,5、反跳試驗:囑用力屈肘,檢查者握其腕部使其伸直,后突然松手。,6,、起坐試驗(聯(lián)合屈曲征):患者仰臥,雙手交叉于胸前而坐起。正常雙腿下壓。,7,、閉目難立癥(,Rombergs,癥):請病人直立,雙足并攏,先睜眼再閉眼。,29,運動功能檢查 (7),共濟失調的臨床意義:,1、,小腦性共濟失調:見于小腦腫瘤、小腦炎,2、前庭共濟失調:見于,Meniere病、橋小腦角綜合征等,3、感覺性,共濟,失調:見于感覺系統(tǒng)病變如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亞急性脊髓后側索聯(lián)合病變、脊髓空洞癥及腦部病變等,30,神經(jīng)反射檢查 (1),淺反射:,角膜反射:,直、間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見于患側三叉神經(jīng)病變,直接反射消失,間接反射存在見于患側面神經(jīng)癱瘓,深昏迷病人角膜反射消失,腹壁反射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