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和珍君導(dǎo)學(xué)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紀念劉和珍君導(dǎo)學(xué)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記念劉和珍君》導(dǎo)學(xué)案
學(xué)習目標:
1、學(xué)習愛國青年的斗爭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理清文章思路。
3、深入理解文章中一些詞句的豐富內(nèi)涵。
重點難點:
1、學(xué)會采用勾摘錄關(guān)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luò),理清全文思路
2、關(guān)鍵文句的理解,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提高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知識鏈接
1、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故鄉(xiāng)》《社戲》《一件小事》《風波
2、》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祝福》等11篇作品;散文詩集《野草》,包括《秋夜》《過客》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且介亭雜文》《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等。
2、有關(guān)背景
課文中寫到的“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dǎo)火線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12日,為了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消滅馮玉祥統(tǒng)帥的傾向革命的國民軍,日本海軍駛?cè)氪蠊量?,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艦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發(fā)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合英、美、法
3、、意、荷、比、西等國,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3月17日,部分學(xué)校、團體代表到國務(wù)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制造了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噩耗傳來,魯迅先生無比憤怒,把3月18日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
4、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zhàn)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他飽蘸著血淚,用悲憤的筆調(diào),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
劉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英文系的學(xué)生。18日清晨,身為學(xué)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動員組織同學(xué)集會游行。中午她扛著白底黑字大校旗,沖入段祺瑞執(zhí)政府左邊大門,昂立人群中。身中七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
3、解題
文題中的“記”相當于“紀”字,并非魯迅寫了錯別字。因為當時白話文剛剛興起,有些用詞并不是很規(guī)范。也有一說,認為魯迅曾留學(xué)日本,他的用語用詞受到過日文的影響
5、。“記念”一詞來自日文,義同中文的紀念。 -
問題導(dǎo)讀單
教師預(yù)設(shè)問題
一、積累詞語
洗滌( ) 忌憚( ) 攢( )射 尸骸( ) 殺戮( )
長歌當( )哭 體恤 ( ) 創(chuàng)( )傷 攢( )射 浸z( ) lio( )落 躊ch( ) ch( )異 羽y( )
ji( )驁 和ǎi( ) di( )血
t( )手 yǔn( )身 yǔn( )落 流言fē
6、i( )語
二、思考問題
1、《記念劉和珍君》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除了紀念劉和珍,作者還紀念了哪些人?他們都是什么人?作者為什么要紀念他們?
2、作者的筆觸涉及到哪幾類人?對每一類人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3、概括各部分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
⑦熱情謳歌贊頌。
4、①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
7、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 。而此后幾個所謂學(xué)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②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8、_______,我以我血薦軒轅。
學(xué)生預(yù)習生成問題
問題解決單
合作討論
教師預(yù)設(shè)問題
1、閱讀一、二部分,討論
(1)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fù)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fù)說“無話可說”?
(2)如何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第三部分紀念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可以看出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3. 閱讀第四、五兩部分,分析下列句子的含義。
(1) “
9、慘象……流言……滅亡“(P82 )
(2)“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xué)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4. 閱讀第六、七兩部分,談?wù)剬ο铝芯渥拥睦斫狻?
(1)“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徒手”(P83)
(2)六、七兩部分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態(tài)度?
學(xué)生學(xué)習生成問題
問題拓展單
見練習冊《紀念劉和珍君》學(xué)案2課后拔高
10、拓展閱讀《痛苦和珍》石評梅
我的收獲
、預(yù)習思考
1、《記念劉和珍君》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除了紀念劉和珍,作者還紀念了哪些人?他們都是什么人?作者為什么要紀念他們?
提示:紀念性的回憶文章,屬記敘文。關(guān)于題目中的“記”字相當于“紀”字,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那”實為“哪”字,魯迅當時用“記念”一詞,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作者不止紀念劉和珍,還紀念了楊德群、張靜淑以及“三?一八”慘案中的死傷群眾,實際目的是以紀念劉和珍為切入點,記住這次慘案,警醒人們不忘血債。
11、2、作者的筆觸涉及到哪幾類人?對每一類人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提示:一類是愛國青年,突出了一個劉和珍,還提到楊德群、張靜淑,擴大一點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點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點是請愿的群眾,作者對這類人表達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獻尊敬——頌揚她們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告誡(斗爭方式),激勵“更奮然而前行”。第二類是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執(zhí)政府(或稱“當局者”)、“幾個所謂學(xué)者文人”(或稱“有惡意的閑人”、“流言家”),作者控訴其暴行、痛斥其無恥流言。第三類是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魯迅又稱他們是“無惡意的閑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的感情,
12、作者渴望并呼喚他們“爆發(fā)”。
1. 概括各部分大意:
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
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
⑤敘述遇難經(jīng)過。⑥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
⑦熱情謳歌贊頌。
合作討論
. 閱讀一、二部分,討論(1)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fù)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fù)說“無話可說”?
明確:文章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交待寫作此文的緣由?!拔摇币驘o法承受追悼會的悲涼,獨自到禮堂外徘徊、思索;程君問“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勾起“我”對烈士的悲痛的憶念,再次感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
13、“也早覺得”,“也”字針對程君的請求而言,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程君的請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則進一步說明,要寫文章紀念的愿望由來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請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這是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寫出文章的原因?!拔蚁騺硎遣粦勔宰顗牡膼阂鈦硗茰y中國人的”,而反動派的“下劣兇殘”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怎不令人“出離憤怒”?“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已經(jīng)“使我艱于呼吸視聽”,又怎么能說出話來呢?
殺人者個個臉上帶著血污,依然在橫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還在這樣的世上活
14、著”的人們,該怎么辦呢?“三?一八”雖然才過去兩個星期,而“忘卻的救主”則快要降臨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達了作者的無限感慨,提到“寫一點東西的必要”——要寫一點東西,揭去“許多東西的人相”,讓人們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間”,是提醒人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烈士的鮮血。
(2)如何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提示:“真的猛士”,指以劉和珍等人為代表的革命者?!爸泵妗?,即正面面對?!皯K淡的人生”,指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凄慘悲涼的黑暗現(xiàn)實?!傲芾斓孽r血”就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這段話是說,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認識黑暗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要敢于為
15、改變這種社會現(xiàn)實而頑強戰(zhàn)斗,不怕流血犧牲。真的猛士面對“慘淡的人生”時,為黑暗社會的長存,人民命運不能改變而哀痛,所以說,他們是“哀痛者”,他們是為國為民哀痛,當他們“正視淋漓的鮮血”時,為國為民而犧牲,為改變舊世界而犧牲,并以此為幸福,所以說,他們是“幸福者”。
3. 第三部分紀念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可以看出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課文開頭寫劉和珍的內(nèi)容“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yù)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叭欢笔且粋€重轉(zhuǎn),強調(diào)“銷行寥落”中她“預(yù)定全年”的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yù)定全年”需要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需要勇氣。從這一事實中,我們
16、可以看到她對革命的向往和對真理的渴求。
第2段:“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xué)生”,此校長是楊蔭榆,是依附于軍閥政府勢力鎮(zhèn)壓學(xué)生運動的罪魁禍首,劉和珍勇于反抗,表現(xiàn)了她嫉惡如仇、勇于斗爭的精神;和“我”見面,“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善良與和藹;“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現(xiàn)了她的高度事業(yè)心和責任感。
4. 閱讀第四、五兩部分,分析下列句子的含義。
(1) “慘象……流言……滅亡“(P82 )
“慘象”指反動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傲餮浴敝缸吖肺娜说臒o恥讕言。這兩個詞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熬売伞?,就是反動統(tǒng)治者不但極端
17、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從段政府的罪行這個角度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害者為“暴徒”,制造殺人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xiàn)得無以復(fù)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術(shù),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沉默啊。沉默呵”這是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這里不是贊許“沉默”,而是對中國反動派的高壓政策所造成的這種黑暗的沉默現(xiàn)狀表示極大的憤慨。從與后面一句聯(lián)系來看,第一個“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嘆的成分較強;第二個“沉默呵”感情較為激越,憤怒的情緒
18、較突出。為喚醒民眾,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兩種前途:一種是爆發(fā),一種是滅亡。從句式看是選擇復(fù)句,表明只存在一種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種,似乎只客觀地指出衰亡民族的兩種不同的發(fā)展前途,但是實際上暗示,只有“爆發(fā)”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這一復(fù)句,既是對反動派的警告:殺人者別得意,沉默到了極點就將是爆發(fā)的時刻,更是對“后死者”的呼喚、激勵、鼓動。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2)“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xué)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提示:這個“偉大”當
19、然指三個女子偉大?!皬娜莸剞D(zhuǎn)輾”概括了她們在彈雨中互相救助的情況,如此沉勇友愛,確實令人震撼。屠戮婦嬰與懲創(chuàng)學(xué)生也不是兩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慘案,是指中國軍人與八國聯(lián)軍相勾結(jié),幕前幕后屠戮婦嬰懲創(chuàng)學(xué)生。這里是善與惡的兩極,在三個女子從容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反襯下,中外殺人者顯得更加卑劣兇殘?!皞タ儭薄拔涔Α笔撬麄冏约旱目湟?,反語。
5. 閱讀第六、七兩部分,談?wù)剬ο铝芯渥拥睦斫狻?
(1) “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徒手”(P83)
這里作者將人類前行的歷史比作煤的形成?!按罅康哪静摹北扔鞔鷥r巨大的流血斗爭?!捌渲小敝噶餮窢?。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
20、成的只是一小塊”。可見,木材變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價。那么,人類前進也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和犧牲,“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這就表明,請愿是不在這種需要付出代價和犧牲之列的。這就是說,在魯迅看來,向反動派請愿難以換來人類歷史的前進,請愿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斗爭方式。因此沒有必要為請愿而付出代價和犧牲。很顯然,魯迅是不主張采用向反動派請愿這種斗爭形式的,在作者看來,應(yīng)當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價去換取更大的勝利,不要作無謂的犧牲。(教師可聯(lián)系《為了忘卻的記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2) 第七部分第2段的第2句話。(“至于這一回……明證了”)
明確:這是個單句,主語是“事實”,謂語是“為”,
21、賓語是“明證”。作者通過這一單句高度評價了烈士死難的意義,謳歌了劉和珍等臨難從容的勇毅精神。
(3)“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一般的民眾,會從中國女子的英勇斗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中,多少看到一些改變黑暗現(xiàn)實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將因受到激勵而更加奮勇前進。進而明確,這是從烈士死難對于將來影響的角度高度評價意義的,具有激勵革命者奮然前行的巨大作用。這一段文字寥寥,卻充滿著感奮之情。
(4)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提示:這是全文思路的收束?!按恕钡膬?nèi)容:涉及對烈士的崇敬、對其犧牲精神的評價、對其斗爭方式的總結(jié)、對反動軍閥的憤怒聲討、對所謂學(xué)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對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奮然前行的決心,等等。再次強調(diào)“我說不出話”,表達無盡的悲憤和深深的歉疚之情。與開頭相呼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