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緊輪支架設計說明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張緊輪支架設計說明書(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報告說明書
課題:張緊輪支架
班 級:
姓 名:
指導教師:
課程設計任務書
課 題:張緊輪支架的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設計內容 :
1、 張緊輪支架的零件圖 1 張
2、 張緊輪支架毛坯圖 1 張
3、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
2、 1 份
4、機械加工工序卡 1 份
5、課程設計說明書 1 份
年 月 日
課程設計說明書
目錄
1、 課題介紹 3
1.1 任務目標 3
1.2 設計要求 3
2、 零
3、件結構工藝性分析 3
3、 毛坯的選擇 3
4、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4
4.1加工方法的選擇 4
4.2 擬定工藝過程 4
5、 機床的選擇 4
5.1 機床的選擇
4、 4
5.2 量具的選擇 5
6、 機械加工工序設計 5
6.1 確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5
6.2 確定切削用量和時間定額 6
7、 課程設計總結 11
參考文獻
5、 12
1、 課題介紹
1.1 任務目標
零件材料: HT200
技術要求:
1、未注鑄造圓角R5-R10
2、調質HBS1187-220
零件數(shù)據(jù): (見零件圖)
1.2 設計要求
要求編制一個張緊輪支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并編寫設計說明書。具體內容如下:
1、 分析零件加工性,選擇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術要求。
2、 擬定張緊輪支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填寫工藝卡。
3、 確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設備。
4、 計算加工余量,時間定額,填寫工序卡。
5、 提交設計說明書。
2、 零件
6、結構工藝性分析
該張緊輪支架屬于支撐零件,結構較簡單。其加工精度,粗糙度已給出其上下兩端面精度要求較高,其他表面直接采用鑄造就能滿足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3、 毛坯的選擇
該撐頭螺桿形狀不復雜,尺寸較小,不屬于精密零件或制造要求高的零件。因此由表2-6(《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采用HT200即可。
毛胚可直接通過鑄造得出。
四、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4.1 加工方法的選擇
該零件需要加工的部分主要為:
上下兩端面,精度要求較高為Ra6.3。按《現(xiàn)代制造工藝基礎》表1-4可知對應的經(jīng)濟加工精度部分取為IT8,查表1-4知需粗車、半精車。
1. 兩中間端面表面粗糙
7、度要求為Ra12.5。查表1-4.公差取IT10,需粗銑,半精銑。
2. 右端面的調緊孔已經(jīng)直接在毛胚中鑄造出來,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25。查表1-3去公差IT10,需鉆床擴孔即可。
3. 兩固定孔沒有表面粗糙度要求,所以直接鉆孔就可以。
4. 右端面修整。
4.2 擬定工藝路線
工序一:鑄造毛胚、調制處理達到HBS1187-220。
工序二:去毛刺;
工序三:上端面粗車、半精車;
工序四:下端面粗車、半精車;
工序五:中間橫斷面粗銑、半精銑;
工序六:中間縱端面粗銑、半精銑;
工序七:右端面調緊孔采用鉆孔擴孔;
工序八:固定孔采用鉆孔;
工序九:右端面修整
8、;
工序十:表面涂漆。
四、機械加工設備的選擇
5.1 機床的選擇
加工該零件需使用車床、銑床、鉆床,考慮到工件的大小,采用X53立式銑床、Z3025、Z33S-1鉆床。
4.2 量具的選擇
測量外圓時采用分度值0.01,測量范圍50-100mm的游標卡尺。測量長度時采用最小單位為1mm的直尺。檢測螺紋時使用螺紋量規(guī)。
四、機械加工工序設計
6.1確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單位:mm)
1. 上兩端面,查表5-30: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
工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
入體標注
粗銑
1
IT13
16.5
16.5
半精銑
0.3
IT8
16
9、.2
16.2
精銑
0.2
IT6
16
16
毛坯
-
-
17.5
17.5
2. 下兩端面,查表5-30: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
工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
入體標注
粗銑
1
IT13
45.5
45.5
半精銑
0.3
IT8
45.2
45.2
精銑
0.2
IT6
45
45
毛坯
-
-
46.5
46.5
3. 中間橫端面,查表5-29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
工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
入體標注
粗銑
0.8
IT13
35.2
35.2
半精銑
0.2
IT10
3
10、5
35
毛坯
-
-
36
36
4. 中間縱端面,查表5-33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
工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
入體標注
精銑
0.8
IT10
28.2
28.2
半精銑
0.2
IT7
28
28
毛坯
-
-
29
29
5. 右端調緊孔φ18,查表5-51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
工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被加工面到軸心距)
入體標注
擴孔
0.5
IT13
18
φ18
毛坯
-
-
17.5
φ17.5
6. 兩固定孔,查表5-33
工序名稱
工序間余量(兩對面余量之和)
工
11、序達到的公差
基本尺寸
入體標注(內切圓直徑)
鉆孔
15
IT10
13
毛坯
-
-
-
-
6.2確定切削用量和時間定額
1. 工序三
1) 粗銑上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
l 背吃刀量
=1mm
l 進給量f
查表5-57,得f =0.3-0.5mm/min,查表4.2-9,按X53的參數(shù)?。篺 =0.5mm/min。
l 切削速度v
查表27-4,得v =80-90m/min,查表4.2-8,按X53的參數(shù)?。簐 =85m/min。
l 時間定額
不考慮輔助時間,布置工作場地以及休息、生理需要時間等,只考慮作業(yè)時間時,
12、按表3-9,銑端面=5s。
2) 半精銑上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0.3mm
f =0.5mm/r
v =167m/min
=19.5s
3) 精銑上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其中余量較大不能一次切除,共切4次,按每一次切0.2mm計算。查表過程同上。得:
=0.2mm
f =0.5mm/r
v =167m/min
=20s
2. 工序四
1) 粗銑下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1mm
f =0.5mm/r
v =167m/min
=5s
2) 半精銑下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
13、程同上。得:
=0.3mm
f =0.5mm/r
v =167m/min
=39s
3) 精銑下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其中余量較大不能一次切除,共切4次,按每一次切0.2mm計算。查表過程同上。得:
=0.2mm
f =0.5mm/r
v =167m/min
=20s
3. 工序五
1) 粗銑中間橫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0.8mm
f =0.5mm/r
v =167m/min
=5s
2) 半精銑中間橫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0.2mm
f =0.5mm/r
v =167m/
14、min
4. 工序六
1) 粗銑中間縱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0.8mm
f =0.5mm/r
v =167m/min
=5s
2) 半精銑中間縱端面
所選刀具為高速鋼端銑刀。查表過程同上。得:
=0.2mm
f =0.5mm/r
v =167m/min
=39s
5. 工序七
擴孔:采用φ18專用擴孔鉆
進給量:
=(1.2~1.8)=(1.2~1.8)0.650.75=0.585~0.87mm/r
查《切削手冊》表2.10)查機床說明書,取 =0.57mm/r。
則機床主軸轉速為:n=51.6~34r/min
15、
按機床說明書取=68r/min
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T=10S
6.工序八
鉆孔:采用φ3專用擴孔鉆:
進給量:
=(1.2~1.8)=(1.2~1.8)0.650.75=0.585~0.87mm/r查
《切削手冊》表2.10)查機床說明書
取 =0.57mm/r。
機床主軸轉速為:n=51.6~34r/min
按機床說明書取=68r/min
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T=15S
7.工序九
右端面修整
4、 課程設計總結
為期2周的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已經(jīng)接近尾聲。回首這段時間的設計過程,感
16、慨萬千。
在這次設計過程中,我加強了對課上所學機械加工工藝知識的認識,同時也將我以前學過的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公差與配合、機械制圖、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工藝等知識很好的串聯(lián)了起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而加工工序的設計則讓我體會到作為工藝人員的辛苦。由于教材上包含的表格實在太少,需要查的表格又分布在各種設計手冊之中,特別是因為查之前對手冊的內容也不夠了解,查起來十分費事,讓人十分頭痛。而我的設計圖上沒有標明公差值,也加重了我的負擔。我需要另外查公差設計手冊來自己確定公差值。有了公差值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工藝設計和工序設計。在查表的過程中也了解了各種機床,可謂大開了自己的專業(yè)眼界。
總之,這次的械
17、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對我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幫助。我認識到,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必須做到認真、謹慎,而且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慌亂,否則只會把事情搞砸。
參 考 文 獻
【1】孫本緒 熊萬武等著,機械加工余量手冊.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0
【2】王棟 主編,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3】李益民 主編,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
【4】李曉沛 張琳娜等主編,簡明公差標準應用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
【5】邱宣懷 主編,機械設計(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吳宗澤 羅圣國 主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楊叔子 主編,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