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實訓實訓1砂箱造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金工實訓實訓1砂箱造型(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實訓一 砂箱造型
一、實訓內(nèi)容
軸承蓋砂型鑄造操作訓練。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鑄造造型材料與工藝裝備。
掌握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
2.技能目標
能獨立完成造型、制芯等操作。
三、軸承蓋整模砂箱造型實訓操作
如圖1-13所示是軸承蓋零件的實物圖。
圖1-13 軸承蓋零件實物圖
1.造型前準備
按照鑄造工藝要求準備模樣、芯盒以及操作工具。
2.操作過程
1)安放平板模樣及砂箱
按鑄造的工藝方案將模樣安放在造型平板的適當位置,如圖l-14所示。套上下砂箱使模樣與砂箱內(nèi)壁之間有足夠的吃砂量。若模樣容易粘砂,可撤一層防粘模材料,如石英粉
2、等。
圖1-14 模樣放置
2)填砂和緊實
在已安放好的模樣表面篩上或鏟上一層面砂,將模樣蓋住,如圖1-15所示;在面砂上面鏟加一層背砂,如圖1-16所示;用砂舂扁頭將分批填入的型砂分階段分層舂實,如圖1-17所示;當填到最后一層背砂后,要用砂舂的平頭舂實,如圖1-18所示。
圖1-15 篩上面砂 圖1-16 填背砂
圖1-17 舂背砂 圖1-18 用砂舂
3、平頭舂砂
3)修整和翻型
刮去砂型上面多余的背砂后使其表面與砂箱四邊平齊,如圖1-19所示。再用通氣針扎出分布均勻、深度適當?shù)某鰵饪?,將已造好的下砂型翻轉180,如圖1-20所示。
圖1-19 刮去多余的型砂 圖1-20 翻轉后的下型砂
4)修整分型面
用鏝刀將分型面模樣周圍的砂型表面壓光修平,撤上一層分型砂,再用手風箱吹去落在模樣上的分型砂,如圖1-21所示。
5)放置上型砂箱及撒防粘模材料
將與下砂箱配套的上砂箱安放在下砂箱上,再均勻地撒上防粘模材料,如圖1-22所示。
4、
圖1-21 吹去模樣上的分型砂 圖1-22 撒防粘模材料
6)填砂和緊實
先放置澆冒口,澆冒口的位置要合理可靠,并先用面砂固定他們的位置。其填砂和舂砂與下砂箱操作相同。
7)修整上砂型面及開型
先用刮板刮去多余背砂,使砂型表面與砂箱四邊平齊,再用鏝刀光平澆冒口處的型砂,用通氣針扎出氣孔,取出澆冒口模樣,在澆道口端開設澆口盆,若砂箱沒有定位裝置,則還需要在砂箱外壁上、下型相接處,做出定位記號(如泥號、粉號)。再移去上型,將上型翻轉180后放平。如圖l-23所示。
8)修整分型面
掃除分型面上的分型砂,用撣筆潤濕靠
5、近模樣周圍處型砂,準備起模。如圖1-24所示。
9)敲模和起模
將模樣向四周輕輕松動,再用起模針或起模釘將模樣從砂型中起出。如圖l-25所示。
圖1-23 移去上型翻轉平放 圖1-24 刷水
10)修型
先開挖澆注系統(tǒng)的橫澆道和內(nèi)澆道,如圖1-26所示,并修光澆冒口系統(tǒng)表面。將砂型型腔損壞處修好,最后修整、光平全部型腔表面。
圖l-25 起模 圖l-26 開挖橫澆道和內(nèi)澆道
11)合型
按定
6、位標記將上砂型合在下砂型上,放置適當重量的壓鐵,抹好箱縫,準備澆注。合型后的軸承蓋砂型制作完成如圖1-27所示。
圖1-27 合型后的砂型
3.操作要點
1)模樣放置
在造型平板上安放模樣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模樣的起模斜度方向,使模樣容易從砂型中起出。
(2)應留出澆注系統(tǒng)冒口的安放位置。
(3)應使鑄件的重要加工面處在澆注位置的底面或側面。
(4)模樣與砂箱內(nèi)壁和頂面間必須留有30~100 mm的距離(即吃砂量)。
2)填砂和舂砂
填入砂型中的型砂有面砂和背砂兩種,貼模樣的為面砂,其余為背砂。面砂厚度隨鑄件壁厚而定,一般舂實后為20~60m
7、m,其余部分可用背砂分層填人和舂實,舂砂是造型過程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使砂型緊實。合理的緊實度為:砂箱內(nèi)壁靠近型砂應比靠近模樣的型砂緊;砂型下部要比上部緊;下砂型要比上砂型緊,砂型型腔表面的緊實度要大,以抵抗金屬液的壓力。舂砂時,對于小型模樣,用重物或手壓住模樣;對于較大模樣,操作者可站在模樣上春砂,或用春砂扁頭在模樣周圍舂幾下,將模樣固定,然后從砂箱內(nèi)壁處或砂箱內(nèi)角外開始舂實,逐漸向中間模樣靠近,使緊實度均勻。
3)撒分型砂
由于上砂型的舂砂工作是放在下砂型上進行的,為了不使上下砂型粘在一起,生產(chǎn)中常在分型面上均勻地撒一層很薄的隔離材料,即細粒度的干砂,通常稱分型砂,注意模樣表面
8、的分型砂,特別是模樣凹角處所撒落的分型砂一定要清掃干凈,否則將影響鑄件表面質(zhì)量。
4)砂型的排氣
由于在澆注時,砂型中會產(chǎn)生的大量氣體,為了盡量排出氣體,在造型時,可采用以下工藝措施:
(1)扎出氣孔 砂型舂實刮平后,用通氣針扎出出氣孔,并注意通氣針的粗細,應根據(jù)砂型的大小來選用,出氣孔的數(shù)目,保證每平方分米的面積上不少于5個;出氣孔深度為在不扎通砂型型腔表面的前提下,越深越好,一般扎入的針尖距模樣表面5~10 mm為宜。
(2)設置出氣冒口 其位置應設置在砂型型腔的最高部分。
5)砂型定位
在合型時,上砂型必須準確地合在下砂箱上,生產(chǎn)中常采用以下幾種定位方法:
(1)定位銷
9、定位 即在舂制上砂型前,先將上、下砂箱通過定位銷定好位,舂制好上砂型起模后再合型時,仍通過這個定位銷來定位,如圖1-28所示。
(2)泥號定位 對于砂箱上沒有專用定位裝置時,常用泥號作砂箱的定位標記,如圖1-29所示。
(a) (b)
圖1-28 用定位銷定位 圖1-29 用泥號定位
6)開型方法
將模樣從砂型中取出的過程叫開型,開型的方法很多,有直接開型法、活動開型法、轉動開型法、帶模開型法、翻轉開型法、異向開型法等,但不論哪種開型的方法,其開型時的操作均應注
10、意:直接開型法必須是垂直向上,否則砂型會損壞;采用轉動開型法時,在轉動軸附近,上、下型之間的箱把處要墊枕木等物,以防砂型滑移或擺動損壞砂型;當上、下砂型一起翻轉時,要翻在預先準備好的松砂地上,防止砂型損壞。
7)起模
在起模前應做準備工作,即刷水和敲模,對于小型鑄件,將起模針扎在模樣重心,用一只手垂直向上提起模針,另一只手拿木錘輕擊模樣,邊敲邊向上提;對于大中型鑄件的起模,則應采用起重機起模,注意吊鉤要對準模樣重心位置,邊敲邊起模,當模樣起高30 mm左右時,應停止敲擊和起模,用造型工具將模樣四周的分型面修平,再繼續(xù)起模,直到模樣脫離型腔。
8)修型
對于砂型有損壞的地方,應進行修
11、整,修型所用的造型材料為面砂,為了保證修型質(zhì)量,在砂型需要修補的地方可先用水濕潤,其修型操作,應該自上而下地進行,以防止上面修理好的砂型又被落下的散砂弄臟或損壞。在修補型腔平面時,不但要注意鏝刀的拿法,而且還不能在型腔表面用鏝刀來回多次地光平,以免使型腔的表面層和里層分離。修平面時,鏝刀的拿法和運動方向如圖1-30所示。圖1-31~圖1-35所示為常見的修型操作方法。
(a) (b)
圖1-30 鏝刀的拿法和運動方向
(a)
12、 (b) (c) (d)
圖1-31 型腔兩壁相交處的修補
(a) (b)
圖1-32 砂型薄層損壞處的修補
圖1-33 借助擋板修整 圖1-34 用秋葉修整
(a) (b)
圖1-35 用提鉤修補型腔
9)開設澆冒口系統(tǒng)
在開設澆注系統(tǒng)時要注意:
(1)內(nèi)澆道的開設不能正對砂芯和型腔內(nèi)的薄弱部分,
13、防止?jié)沧r沖壞砂芯或砂型。
(2)內(nèi)澆道不能開設在橫澆道的兩個端部和上面,以及直澆道的下面,這是為了讓金屬液中的雜質(zhì)能存留在橫澆道中,防止流入型腔。
(3)內(nèi)澆道開設的數(shù)目是根據(jù)鑄件的大小、形狀、材質(zhì)及壁厚情況來確定的。對結構簡單的小型鑄件,可不設橫澆道,只開設一條內(nèi)澆道,并直接與直澆道相連,根據(jù)澆冒口的作用,應將其開設在鑄件澆注位置的最高處,其形狀一般由帶斜度的木棒形成。
10)刷涂料或敷料
在砂型型腔表面刷涂料或敷料的目的是防止鑄件表面粘砂,涂料在使用之前,必須攪拌均勻,因為涂料是一種懸濁液,容易生產(chǎn)沉淀,若型腔表面需經(jīng)多次涂刷,第一層涂料的濃度應稍大,刷后用鏝刀修光型面,最后
14、一層使用較稀的涂料涂刷,除了在型腔表面應刷涂料外,在分型面、型腔交接處、澆冒口系統(tǒng)、芯頭和芯座等處,也應刷適當?shù)耐苛蠈印?
四、評分標準
班級
姓名
學號
實訓
砂箱造型
砂箱
造型
操作
檢查
序號
檢測內(nèi)容
配分
扣分標準
學生自評
教師評分
1
砂型(芯)緊實度均勻、適當
15
酌情扣分
2
型腔各部分形狀和尺寸符合要求
15
酌情扣分
3
砂型定位號準確可靠
5
酌情扣分
4
澆冒口的開設位置、形狀符合要求
10
酌情扣分
5
型腔內(nèi)無散砂,合型準確,抹型、壓型安全可靠
15、
10
酌情扣分
6
砂型分型面平整
5
酌情扣分
7
表面光滑、輪廓清晰、圓角均勻
10
酌情扣分
8
出氣孔的數(shù)量和分布合理
10
酌情扣分
9
表面光滑,澆道各組元連接圓角均勻
10
酌情扣分
工作態(tài)度
10
行為規(guī)范、紀律表現(xiàn)
10
酌情扣分
綜 合 得 分
100
【注意事項】
1.進入車間要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帶好工作帽。
2.行走時要注意地面的工件和空中行車。
3.砂箱碼放要穩(wěn)固,防止倒塌傷人。
4.工作場地要經(jīng)常保持干凈,砂箱和砂子要堆放在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nèi),留出澆注道路及人行通道。
5.造型時,不要用嘴吹砂,以免砂粒飛入眼內(nèi)。搬動或翻轉砂箱時,要用力均勻,小心輕放,不要壓傷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