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論文題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論文題目(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論文題目
一、參考題目
1、試論鄧小平理論本質
2、和平發(fā)展之路(結合當今時代局勢分析中國為什么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的外交之路)
3、全面認識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結合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
4、論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意義(結合目前的兩岸局勢)
二、相關要求
1、以上參考題目任選一題作為自己的論文題目。
2、認真分析題目,論文必須緊扣要求,論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論文字數在3000字左右。
4、可適當參考有關文章,引用別人觀點時須在文后列出所參考的文章。
5、以書面形式(紙張大小為A4紙,封面按照統(tǒng)一格式)完成大作業(yè),書面、打印
2、皆可;
6、作業(yè)上交截止時間為:2012年7月1日;
7、抄襲、雷同作業(yè)一律按零分處理。
全面認識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論文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已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偨Y二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從勞動者的立場出發(fā),進一步從學理上厘清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和目的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實踐中也具有突出的指導意義。
一、勞動者與社會主義的本質
要厘清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和目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么。社會主義,作為
3、勞動者聯(lián)合的主義,與資本主義一樣,都是理論、運動和制度的統(tǒng)一,但在本質層面上看,社會主義應該更多的被理解為是一種運動,即勞動者為爭取實現社會主體地位以及個體自由發(fā)展而聯(lián)合起來與資本統(tǒng)治進行的不懈斗爭,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階段。社會主義的理論根據是勞動價值論,資本主義的理論根據則是資本價值論。依據勞動價值論,得出“勞動者受資本家的剝削”結論;依據資本價值論,得出“資本家養(yǎng)活了勞動者”結論。由于主義、立場和利益的對立,再雄辯的理論也不能駁倒對方,即勞動者不可能說服資本家放棄剝削,資本家也不可能說服勞動者放棄自己的權利。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必須與時俱進,自覺磨礪自己
4、的意志和品格,系統(tǒng)總結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寶庫。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談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概念時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對于我們進一步從理論上規(guī)定“社會主義的本質”具有方法論意義。不過,在規(guī)定“社會主義的本質”概念時,必須明確社會主義的主體,否則,主體不明確,勢必會形成理論內部的邏輯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主體,是資本或資本的人格化——資本家;社會主義社會的主體,是勞動者。如果說,資本主義是個人主義的,那么,社會主義也是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是資本家的個人主義,社會主義是勞動者的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為
5、資本家個體提供了自由發(fā)展的條件,而社會主義為每個勞動者提供了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即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每個勞動者的自由發(fā)展又是一切勞動者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勞動者個體只有在勞動者的統(tǒng)一體中才有自己的利益。簡而言之,社會主義,就是勞動者個體自由發(fā)展的主義,是勞動者聯(lián)合起來與資本統(tǒng)治進行斗爭的理論、運動和制度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勞動者在爭取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進程中實現其社會主體地位和個體自由發(fā)展。其中,公有制和民主制是保證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和個體自由發(fā)展的兩個最基本的制度。這兩個制度的確立,是社會主義在制度層面上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的重要標志。
二、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與民
6、主制的內在統(tǒng)一
勞動者的“個人主義”即社會主義社會的實現,有賴于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公有制和民主制的建立、健全、完善和統(tǒng)一。制度與權利不可分開,制度的實際內容就是權利。社會主義制度就是由勞動者的權利所構成的法律體系。勞動者擁有兩個基本權利,即所有權和民主權,其中,所有權派生出民主權。社會主義勞動者又擁有兩個基本的所有權,即勞動力個人所有權和對共同占有的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權,其中,勞動力所有權是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所有制,就是以所有權為核心的經濟權利體系。公有制,就是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依據集合起來的勞動者的勞動力所有權和生產資料所有權所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依據勞動價值論,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
7、的生產資料理應歸勞動者所有,這是公有制的根據。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所有權,首先是勞動者對其勞動力的所有權,并由它派生出對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權。從權利界定上,社會主義公有制把生產資料所有權歸屬于勞動者個人,這就克服了私有制對勞動者自由發(fā)展的限制,為勞動者自由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但是,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個人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又必須采取共同占有的方式,即派生出占有權,由專門機構來行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的建立,既具有歷史合理性,又具有歷史局限性,當達到一定階段后,其內在缺陷就會暴露出來。我國初級階段公有制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出現了所有權“虛位”的狀況,即勞動者的勞動力所有權與生產資料所
8、有權沒有得到落實,甚至排斥了勞動者的勞動力所有權。結果,國家機構和集體機構由行使占有權的主體變成了實事上的所有權主體,即所謂“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而作為勞動力所有權和生產資料所有權的主體勞動者個體,就不能享受這兩個基本權利。因此,改革的根本,應是使勞動者的兩個所有權得以明確和強化,并切實地制約行使占有權的機構,不斷解決所有權與占有權之間的矛盾。所有權與占有權之間的矛盾,是公有制在制度層面上的主要矛盾。只要公有制存在,不論達到何種程度,都有可能出現侵損勞動者的這兩個所有權的現象,這是由公有制的內在矛盾決定的。所有權屬于勞動者個人,而其派生的占有權卻要由一個社會機構來行使,這樣,所有權的
9、主體勞動者與行使占有權的機構之間的矛盾就成為公有制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矛盾。今后,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發(fā)展還會經歷若干次改革階段,但改革的主要內容,在制度層面上都是針對這個矛盾的。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核心問題,就是所有權主體如何控制行使占有權的機構和個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僅從經濟學角度是說不清的。事實上,由于國家機構的占有權與所有權的直接同一,使勞動者的權利得不到實際有效的保證。勞動者要成為真正的所有權主體,必須建立和完善民主制。這個民主制不是直接作用于生產,而是作用于行使占有權的機構和個人。社會主義社會,應當是公有制與民主制的內在統(tǒng)一。沒有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民主制,最終會導致少數人的
10、專制;沒有民主制保障的公有制,最終會導致少數人的私有制,即導致行使占有權的國家機構中的少部分人變公有權利為私有權利,以權謀私,侵吞公有財產,最終形成公有制經濟肌體中的“癌變”——官僚資本。資本主義的“股東式”民主是直接針對董事會的,如果股東不能控制董事會,股東就不成之為股東,他的所有權就得不到落實。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作為所有權的主體,勞動者如果沒有權利來控制由他的所有權派生出的占有權,我們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公有制。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民主制,就是保證實現勞動者個人所有權的社會機制和法權體系,而社會主義法制,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制的展開,形成立法、執(zhí)法、司法等一系列權利機構,從而形成普遍的社會
11、守法秩序。雖然我國的經濟起點很低,但是我們的制度起點已經很高,而制度與權利不可分開。實際上,我們勞動者缺少的不是錢,而是權利。只有從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在法律和制度上進一步明確勞動者的權利關系,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進一步實現勞動者的所有權和民主權,使社會主義公有制與民主制內在統(tǒng)一起來,我們每一個勞動者才能自覺提高其自身素質技能,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和發(fā)揮就必然會推動勞動力的社會集合即生產力的整體提高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真正興旺發(fā)達起來。中國的強大,民族的復興,根本就在這里。
三、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和目的
改革,就是使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制度向更高一階段轉化。當
12、我們說舊體制的弊端時,指的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與民主制不相統(tǒng)一的矛盾,這個矛盾實際上是社會主義社會在制度層面上最基本的內在矛盾,它貫穿于全部社會主義運動的始終。改革,就是要不斷解決這個矛盾。
明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和目的,首先需要明確改革的主體。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主體,就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強化勞動者的民主權利,并通過民主權利來保障勞動者的所有權。社會主義的邏輯也只能是這樣。如果不從勞動者立場出發(fā),沒有勞動者權利的增長和保證,就不是勞動者的社會主義,改革也就不會是社會主義改革,而是另外一種改革。這種改革要改到哪里去,實際上就是改到那些
13、少數所謂“改革精英”們的家里去,再生出官僚資本和特權階層,成為勞動者以及社會進步勢力的“反動”。眾所周知,勞動者的主體地位不明確,勞動者的權利得不到保證,這是我國多年以來國有企業(yè)的老大難問題。如果說,過去建立國有企業(yè)的時候,勞動者的所有權和民主權(即企業(yè)職工的勞動力個人所有權、生產資料個人所有權和保障其所有權的民主權利)不明確還有其歷史原因的話,那么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就應當從這個根本問題上著手,認認真真地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問題又常常被忽略、被扭曲。當前對國有企業(yè)的改革,國內有兩種主要思路,一種思路是主張加強國家對國有企業(yè)經營權的控制,另一種是主張擺脫國家對經營權的控
14、制,將國有企業(yè)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集于一“身”——經營者自身或所謂“企業(yè)家”自身,使經營者和“企業(yè)家”成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即實現“私有化”,其實質卻是侵吞國有資產,形成官僚資本。這兩種所謂改革的思路都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國有企業(yè)的所有權主體——勞動者的權利和作用。這兩種思路的錯誤根源在于,都把勞動者看成是生產要素或資源的一部分,看成是改革的對象,是配置的一種資源,而不是改革的主體,是資源配置的主人。其結果是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更為嚴重的是,排斥、取消了國有企業(yè)職工的權利和主體地位。根據立場的不同,政治經濟學分為兩類,即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把勞動者當作生產要素或資
15、源的一部分,這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它不符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體是勞動者,勞動者是社會主義改革的主體,是資源配置的主人。勞動者從被視為“生產要素”、“資源”和“人力資本”,到成為經濟和社會的主體,這不僅僅是經濟學上的革命,更是社會關系上的革命。對此,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否則,照搬西方經濟學,食洋不化,那么,改革的路數也就只能是“私有化”,社會主義改革就會因“否定”或“偷換”了主體而變質??傊鐣髁x公有制的根本權利就是勞動者的勞動力所有權,正是這個權利保證了勞動者作為企業(yè)主體的地位,因此,國有企業(yè)改革,必須從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按照社會
16、主義的原則,遵循勞動價值論,明確并強化勞動者的兩個所有權,加強對占有權的控制。通過法制,明確國有企業(yè)的權利體系,使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在此前提下,來深入探討占有權對經營權的控制,以及如何經營等問題。
堅持社會主義,說到底就是堅持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實際上,整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程,就是勞動者個人所有權和民主權利不斷確立、增長和豐富的過程。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勞動者的權利不夠健全和完善,有時甚至連勞動者最基本的勞動力所有權都會被扭曲,但是在憲法和法律上已經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為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勞動者的各項權利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證。從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制度到第二階段、
17、第三階段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發(fā)展和不斷進步的過程,而其發(fā)展和進步的程度,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勞動者“自我實現”的程度,即勞動者權利的實現程度。只有明確和保證我國廣大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和基本權利,才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就是改革、完善公有制,提高勞動者的經濟地位和素質技能,實現其所有權和民主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勞動價值論原則的充分體現。這里面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在西方經濟學里是絕對找不到答案的,這些問題就是當前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怎樣在保證勞動者權利基礎上建立一個體制,這種體制既有競爭的靈活性,通過競爭來激發(fā)活力,同時又能
18、對競爭的負面影響加以抑制,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所在。
因此,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內容,就在于強化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的民主權利,用民主權利來保障其所有權,即健全、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實現二者的內在統(tǒng)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目的,就是真正實現勞動者的社會主體地位和個體自由發(fā)展。從社會主體即勞動者的角度來衡量一個社會發(fā)展與否以及發(fā)展的程度,其基本標準,就是“三看”:一看勞動者素質技能提高的程度,二看勞動者權利實現的程度,三看勞動者自由發(fā)展的程度。在當代中國,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在經濟上,主要表現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勞動者權利的實現,在政治上,主要表現為以
19、勞動者民主權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民主制的確立和完善;勞動者的自由發(fā)展,在文化上,主要表現為以勞動者主體文化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壯大和成熟。這三者最終能否得到實現和統(tǒng)一,就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成敗的關鍵,而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權利的實現和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就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社會主義改革與世界發(fā)展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全世界的勞動者及其政黨正在密切關注著當代中國這一帶有世界性的社會主義改革,它的世界意義和歷史意義無疑是巨大而深遠的。中國社會主義改革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整個世界的面貌。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最終受益者,不僅僅是中國的勞動者,
20、而是全世界的勞動者。
改革是解放生產力,是一場新的革命。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從解放生產力,還是從政策的重新選擇、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變化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來說,改革都是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改革是一場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改革總的目的是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fā)展生產力。
根據
21、國際國內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可以得出兩條結論:一是不改革沒有出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改革;二是以改革為名,改變社會主義性質也沒有出路,必須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
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這是由改革所擔負的任務所決定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后面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變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改變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部分,改變一切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適應于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由農村拉開序幕
22、。在農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開始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1992年,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進程,到20世紀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已經初步確立。
在全面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政治體制及其他體制改革的配合??萍?、教育、文化體制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驟、有秩序地全面展開,改革觸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面。
改革使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它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極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了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近30年
23、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目前我國改革仍然處于攻堅階段,要在體制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體制性障礙,努力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體制、科技體制、文化體制、衛(wèi)生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邁出新的步伐,還必須解決不少難度很大的深層次問題。改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yè),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把改革推向前進,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障。
(1)來源:中共"十四大" 明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和目的,首先需要明確改革的主體。
(2)來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目的,就是真正實現勞動者的社會主體地位和個體自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