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閱讀6阿長與山海經(jīng)賽課導學案19》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閱讀6阿長與山海經(jīng)賽課導學案19(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9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1.整體把握課文,深入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2.體會語句的深層含意,把握文章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點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lǐng)會“阿長”性格中的人性美。
重難點
重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略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難點
通過文章欲揚先抑的寫法,深入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
2、家、文學家,在他小的時候,有一位年長的婦女一直陪伴著他,她對魯迅傾注了無微不至的愛,這位婦女,就是魯迅一直沒有忘卻的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認識這位長媽媽。
二、知識小窗
1.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等。
2.寫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魯迅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避到廈門,在廈門大學任教,后又受舊勢力的排擠,境況十分晦暗。但是,他沒有因此灰心、沉淪,而是拿起筆堅
3、持寫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問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期與家里女工阿長相處的一段生活。本文寫于北京寓所,發(fā)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么這樣安排?
(2)你從這些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3)課文題目為什么稱長媽媽為“阿長”?
2.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討論明確:
(1)共寫了7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
⑤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
4、謀害“我”的隱鼠。
⑦為“我”買《山海經(jīng)》。
重點寫為“我”買《山海經(jīng)》。
(2)對她不好的習慣,“我”最先的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chǎn)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長媽媽”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經(jīng)》時,“我”對她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3)不同稱呼,標志著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為,作者用的是抑筆,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名副其實。所以,文章的題目其實標示文章運用到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將“阿長”與《山海經(jīng)》聯(lián)系起來,又是一
5、個看似矛盾的聯(lián)系:一個文盲婦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lián)系起來了呢?有什么聯(lián)系?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5歲時作者的口氣,適宜用“阿長”來稱呼,而且“阿”字又有親昵的意味。
四、課文精讀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和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2.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
6、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jīng)》一事。略寫的那些內(nèi)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jīng)》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
7、“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4.分角色朗讀第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寄托著長媽媽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寫“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
8、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yīng)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guān)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5.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jīng)》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jīng)》。
在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
9、因此,“我”對《山海經(jīng)》一直念念不忘。
經(jīng)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jīng)》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將《山海經(jīng)》給“我”買來了。
結(jié)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xiàn)了“我”對長媽媽產(chǎn)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jīng)》的欣喜之態(tài)宛然可見。
6.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7.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后有什么變化?在
10、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
態(tài)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fā)生新的敬意?!霸鲪骸薄ⅰ坝憛挕笔莾簳r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兒時留下的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鞍㈤L”,這個與廣大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婦女一樣的形象,盡管有那么多不足,卻淳樸直率
11、至極。作者在敘述了“長媽媽”的一些瑣事后,用相當多的篇幅推出了買《山海經(jīng)》一節(jié),就讓我們共同體會一番吧。
二、分析課文
1.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1)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jié):一是她在“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zhì)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jié)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效果。
本文中
12、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jié),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xiàn)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jīng)》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對比、映襯法: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guān)心,《山海經(jīng)》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
13、,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寶。
2.品味本文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如:“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lǐng)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yīng)該我退讓?!边@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yīng)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
14、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jīng)》之后,“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边@段文字中“發(fā)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得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guān)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zhí)干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里對刑天“執(zhí)干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后照應(yīng),又表現(xiàn)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
15、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xiàn)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xiàn)了魯迅不屈服于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斗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敘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zhàn)斗力。
三、探究升華
長媽媽是那個時代中國生活在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枷鎖下無數(shù)個婦女中的一員,她善良、勤勞、熱心,但同時又或多或少地有著粗俗、迷信等不良習氣,也正因為她是一個并不盡美盡善的人物,我們才感到她是那樣的可信,那樣的可敬,那樣的令人久久難忘。
教學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fā)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我先讓學生讀,然后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時我針對本文內(nèi)容和語言上的特點,主要通過討論與歸納“作者為什么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連在一起,兩者有何關(guān)聯(lián)?”這一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并在學生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適當?shù)亟o予表揚鼓勵,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互相合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