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課程《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究生課程《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試卷封面
姓 名: 趙慧玲
單 位: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
專 業(yè):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考試科目: 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
考試分數(shù):
2013年 3月 7日
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考試試卷評分表
課程名稱 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
2、
姓 名 趙慧玲
單 位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
專 業(yè)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2013年 3 月 7 日
題 號
分 數(shù)
簽 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 分
評閱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3、
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唐宋詩詞研究
考試試卷
古代文學試題
一、填空(110=10分)
1.《詩經(jīng)》的“六義”是風、雅、頌、賦、比、興 。
2.司馬遷稱《史記》的寫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3.“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慷慨而多氣也?!边@幾句話評論的對象是建安文學。
4.鮑照詩歌的代表作是《擬行路難》 。
5.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6.《二十四詩品》的XXX是 司空圖 。
7.宋初西昆體的主要代表詩人有三位,他們是楊億、劉筠、錢惟演 。
8.宋代被譽為“集大成”的詞人是
4、 周邦彥 。
9.“驅(qū)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捻雜劇班頭?!痹u論的是 關漢卿 。
10.“陳敘百年,該括萬事?!痹u論的是 《三國演義》 。
二、解釋名詞術語(54=20分)
1.賦、比、興:
賦,是與比興并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huán)境、氣氛和情緒。
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于人們聯(lián)想和想象。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
5、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jié)兩種形式
2.永明體:齊梁時期,一種新體詩的名稱。源于齊武帝永明年間聲律學說的發(fā)展,周颙總結(jié)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diào),即“四聲”。同時,沈約提出了八種必須避免的聲病。確立了以“四聲”“八病”為核心的聲律說。詩人們把聲律說自覺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詩體就是“永明體”。其代表作家有謝眺、沈約、王融等。
3.變文 :寺院僧侶向聽眾作宣傳的一種說唱體長篇敘事通俗文學。主要指唐代敦煌變文。內(nèi)容包括講唱佛經(jīng)故事和世俗故事兩類。講唱佛經(jīng)故事主要宣傳禪門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連冥間救母》、《降魔變文》等;講唱世俗故事
6、變文富有生活氣息和現(xiàn)實意義如《孟姜女變文》、《董永變文》、《伍子胥變文》等。
4.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櫆﹑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稱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論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清王朝政權(quán)為服務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guī)則的系統(tǒng)化的散文理論。
三、簡答題(102=20分)
1.李商隱的無題詩在內(nèi)容與藝術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
答:以“無題”作為詩的題目是李商隱的獨創(chuàng)。這類詩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以戀愛本事為依托。情
7、思婉轉(zhuǎn)沉摯,辭藻典雅精麗。其內(nèi)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shù)念}目表現(xiàn),所以命名為“無題”,這是一類;還有一類無題詩,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為題,如《錦瑟》、《碧城》。
李商隱的無題詩以七律為主要形式,這類無題以抒情的深細婉曲,意境的含蓄朦朧為主要特色,多用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獨白的表達方式,很少敘寫事件、人物和客觀生活場景。他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開成了深情統(tǒng)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
(1)、在比喻運用上,賦予具體事物以相愛的心靈奇異感應的性質(zhì)。從而創(chuàng)造出略貌取神極新奇而貼切的比喻,并組成包蘊豐富的矛盾統(tǒng)一體,表現(xiàn)
8、深刻細致而又主次分明,賦予典型性。
(2)、在情景描寫上,運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揭示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感情純真,執(zhí)著熱烈。
(3)、在意象創(chuàng)造上,事件與場景的描述,打破了一定的時空次序,隨著心理活動的流程交錯展現(xiàn)。詩中想象與現(xiàn)實大幅度的跳躍,加上實境虛寫,虛境實寫等手法的運用,使采用賦法的無題詩出顯得斷續(xù)無端,變換迷離。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古代詩歌的意識流作品。
(4)、在典故運用上,他掌握了杜甫運典不啻從口出的技巧,借助恰當?shù)臍v史類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暢達,使容易寫得平淡的內(nèi)容顯得新鮮。他愛情詩中還善于化用神話志怪故事,點染意境氣氛,深得李賀詩神奇中見真實的想象
9、的本領。這些精湛的技巧在他七絕中也有很好的表現(xiàn)。但是,他用典也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地方。
(5)、語言精美艷麗,韻味深長。李商隱詩歌的語言特色“艷麗奇絕”,不僅兼收并蓄前代藝術大師的語言精華,還學習民歌樂府的語言優(yōu)點,用詞華麗多姿,工于用典,增加了語言的造境功能,強化了詩句意蘊。
(6)、李商隱的無題詩中的環(huán)境氣氛和詩歌語言的賦予暗示性有密切關系,給予讀者暗示和豐富的聯(lián)想。正是這種賦予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構(gòu)成了深遠的藝術意境,以及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2.《儒林外史》一書的諷刺特點。
答: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將諷刺對象的喜劇性與真實性結(jié)合起來。諷刺的生命在于真實。如
10、果文字的真實性都受到了懷疑,那么這樣的諷刺就無所謂藝術了。吳敬梓盡量的描寫了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然這種真實是藝術的真實,而不是事實上的真實。吳敬梓筆下的人物或許沒有實實在在的存在過,但是那些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過,平時我們或許會覺得這些事情司空見慣,但是一旦被作家用藝術的筆法了寫出來,我們就會突然覺得這些事情是那么的有意思,充滿了啟發(fā)性。
其次,《儒林外史》還善于將諷刺對象的喜劇性與悲劇性結(jié)合起來。諷刺不是簡簡單單的喜劇,簡簡單單的喜劇就只是小丑的把戲了?!度辶滞馐贰返某晒χ幵谟趨蔷磋鞑粌H僅是在寫喜劇,同時也在寫悲劇,將悲劇融入了喜劇之中,讓讀者在笑過之后,突然間感受到了文字中所蘊含的深深
11、的哀傷。從而將諷刺的藝術提升,達到升華。
再次,對照法和夸張法的運用。(1)它讓人物用自己的行動去否定自己的謊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辭與卑鄙齷齪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將深藏于人物心靈深處的卑污揭示出來,造成強烈的諷刺效果。(2)XXX往往讓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待同一對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態(tài)度,造成強烈對照,從而產(chǎn)生喜劇效果。(3)XXX善于對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細節(jié)進行夸張的描寫,即把某種需要的東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
“古文字與文言文閱讀”考試題(共50分)
一、 解釋下列概念(每小題2分,共10分)
1、小篆:又叫篆書,本來也是戰(zhàn)國文字的一
12、種,但是它被延用到秦漢時代。小篆的形體后來是被歸入古文字中的,現(xiàn)在看到的小篆,除了少量的戰(zhàn)國和秦代器物上的篆文外,漢代碑刻中的篆文也為古文字研究者所關注。大量的小篆字形是通過傳抄、傳刻途徑傳下來的,集中地收錄在漢代人的著作《說文解字》里。
2、隸書: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秦漢時期延用下來,漢代成為一種普遍應用的主要書體。以前有人分析歷史上漢字的構(gòu)形特點,認為隸書表現(xiàn)出明顯的符號化特征,由篆到隸的變化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相傳隸書是秦始皇時程邈發(fā)明的,那么秦代就是古今文字轉(zhuǎn)變的時代。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考古工XXX從戰(zhàn)國時期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大批的隸書竹簡,還有幾件寫著隸書
13、的木牘,表明戰(zhàn)國時秦國人廣泛使用隸書抄寫公文、著書立說、寫書信。
3、形訓:是《說文》靠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探求字的本義的方法,成為后代訓詁學中一種獨特的訓詁手段。形訓所獲得的字義是該字產(chǎn)生時規(guī)定的意義。后代的詞匯學家在討論一個詞的本義時,也往往采用對該詞的書寫形式進行形訓的方法。理論上講,一個詞的本義要比與之相應的字的本義要古老得多,但是漢字產(chǎn)生以前的漢語情況我們已經(jīng)無從查考了。因此,通過形訓獲得的意義也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這個詞最古的意義了。
4、戰(zhàn)國文字五系說:五十年代末, 李學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將戰(zhàn)國文字分為五種類型,每種類型以一個國家代表。這種劃分方法后來被學術界接受并改進,形成“戰(zhàn)
14、國文字五系說”:秦系、楚系、齊系、晉系、燕系。比起“二分法”來,“五系說”對戰(zhàn)國文字的分析更為精密科學。“五系說”的提出,不僅為戰(zhàn)國文字的考釋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戰(zhàn)國時期文化分布的認識。
5、右文說:因為左右結(jié)構(gòu)的形聲字,形旁在左、聲旁在右者居多,所以人們把聲旁稱為“右文”,這種認為聲符含義的理論就叫做“右文說”。
二、說一說“隸變”發(fā)生的時代及其在漢字發(fā)展史上的意義。(10分)
答:學術界所稱的“古文字”,指的是“先秦古文字”,即秦代以前的所有文字。以前有人分析歷史上漢字的構(gòu)形特點,認為隸書表現(xiàn)出明顯的符號化特征,由篆到隸的變化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是古文
15、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相傳隸書是秦始皇時程邈發(fā)明的,那么秦代就是古今文字轉(zhuǎn)變的時代。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考古工XXX從戰(zhàn)國時期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大批的隸書竹簡,還有幾件寫著隸書的木牘,表明戰(zhàn)國時秦國人廣泛使用隸書抄寫公文、著書立說、寫書信。
三、從記載文字的材料看,戰(zhàn)國文字可以分為哪些種類?(10分)
答:戰(zhàn)國文字指的是上起春秋末年,下迄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歷史時期內(nèi)所有的出土或傳世古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分類標準是文字依存的材料,而戰(zhàn)國文字的分類標準是時代。因此,從邏輯上看,戰(zhàn)國文字所概括的內(nèi)容與甲骨文和金文有重合之處。實際情況是,戰(zhàn)國文字這一概念中也包含有戰(zhàn)國時代的金文。
戰(zhàn)國文字或?qū)?/p>
16、,或刻,或鑄,或嵌印,載于眾多品類的古物上。常見的有銅器、鐵器、金器、銀器、玉器、石器、陶器、木器、漆器、竹簡、木牘、絹帛、貨幣、璽印、封泥等。以上四種情況使得戰(zhàn)國文字的研究比起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來更加困難。一些戰(zhàn)國文字材料雖然早就出土傳世,卻長時期無人問津。
二十世紀初葉,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一篇文章中將戰(zhàn)國文字分為兩部分:西土文字與東土文字。后來, 唐蘭先生表達了相同的主張,將戰(zhàn)國文字分為秦文字和六國文字。戰(zhàn)國文字二分法使人們對戰(zhàn)國文字的認識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應用價值。五十年代末, 李學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將戰(zhàn)國文字分為五種類型,每種類型以一個國家代表。這種劃分方法后來被學術界接受并
17、改進,形成“戰(zhàn)國文字五系說”:秦系、楚系、齊系、晉系、燕系。比起“二分法”來,“五系說”對戰(zhàn)國文字的分析更為精密科學?!拔逑嫡f”的提出,不僅為戰(zhàn)國文字的考釋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戰(zhàn)國時期文化分布的認識。
四、“六書”中的“造字之法”和“用字之法”是怎樣提出來的?(10分)
古人對文字分類歸納,總結(jié)出一套古文字的構(gòu)形理論來,這就是傳統(tǒng)文字學中的“六書”。 后代通行的六書名稱和順序如下: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許慎在《說文敘》里說: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
18、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六書”中的每一種以八個字為定義,并舉二字為例,精煉、工整,但有些方面表述并不是很明確。后代學者關于“六書”有很多的解釋,其中爭論最多的是“轉(zhuǎn)注”,眾說紛紜,至今未有定論。但是,有一點學者們達成了共識。從宋元到清代,文字學家們對“六書”進行研究,逐漸認識到,“六書”中前四書的運用產(chǎn)生新的字形,被稱為“造字法”,后二書的運用不產(chǎn)生新的字形,被稱為“用字之法”,這就是所謂的“四體二用”說。
五、形聲字有兩個怎樣的
19、不同來源?(10分)
答:從歷史上看,形聲字的兩個不同來源是
(1)同音假借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聲字
這里說的假借,是指在早期的文字使用中,語言中有了這個詞,而文字中沒有這個字,就借用同音的字來寫這個詞,這就是“六書”中的假借。
(2)記錄同源詞的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聲字
詞匯在語言中不斷地使用,為了適應語言表達的需要,便造成了詞義的引申,一個詞的詞義不斷引申,發(fā)展,便形成了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同一詞兼有的詞義太多,在表達時不能確指哪一詞義,也存在不清晰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弱點,人們也采取了在原有的字上附加形旁分化的方法。
后代也有少量的形聲字是一次性形成的。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