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刪繁就簡用教材 領異標新促素養(yǎng)——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使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刪繁就簡用教材 領異標新促素養(yǎng)——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使用(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刪繁就簡用教材 領異標新促素養(yǎng)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使用
【關鍵詞】葉圣陶;新課程;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摘 要】現(xiàn)代課程論認為教師即課程,教師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決策者,大膽探索,理解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學實踐中結(jié)合學生實際,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內(nèi)涵,輕松自如地駕馭教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我國現(xiàn)當代偉大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在《國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目的是“整個的對于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的教養(yǎng)”。作為學生學習重要的課
2、程資源──教材,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文本材料,具有典型性,是語文學科知識極好的載體。
但“教材無非是例子”。現(xiàn)代課程論認為,教師即課程,教師不應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決策者。我們應摒棄“以教材為本”和“教教材”的舊觀念,確立“以人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過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新的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
3、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移花接木,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育專家們也曾一再強調(diào)“不要機械地去教教材,而要靈活地用教材來教”。教師要學會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點,作一些靈活處理,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讓學生舉一反三。
1.錦上添花,豐富語言積累。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積累的重要性。教材編排時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每個單元都有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訓練點,對這些訓練點的研究和分析,在整冊文本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篇目,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言材料,以達到鞏固、補充語文知識和提高語文能
4、力的目的。以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為例,教師可在教學時增補一些相關內(nèi)容。如①古詩文誦讀,可選內(nèi)容有《沁園春雪》《涼州詞》《從軍行》《塞下曲》《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論語》《詩經(jīng)》等;②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③現(xiàn)當代詩文,《繁星春水》《荷塘月色》《背影》等;④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⑤民間傳說、神話小說;⑥外國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2.順水推舟,激發(fā)閱讀興趣。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diào):“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
5、”教學時以某一篇目為基點,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期待”,推薦拓展閱讀,從而得到各方面修養(yǎng)的提升。學完課文《小抄寫員》,學生們?yōu)閿⒗麏W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關心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行象感動不已時,不妨將《愛的教育》推薦給了學生,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課外的世界更精彩,教《草船借箭》,便把學生帶向三國;教《石猴出世》便把學生帶向《西游記》;教《井陽岡》,便把學生帶向《水滸傳》。我們的課堂閱讀教學就應該這樣把學生帶向古代文化,帶向現(xiàn)代文化,帶向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文化。
溝通課堂內(nèi)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李吉林老師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就巧妙拓展,將自己選編的相關內(nèi)容與課文有機組合
6、,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團優(yōu)勢的教學“塊”。導入新課時,她將“補充閱讀”中的《人類的秘密倉庫》引進來,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認識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海底奧秘的熱情。精讀課文時,除了縱向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富饒的西沙群島》,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燈》一文。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專業(yè)知識的支撐,強化了學生“為了研究一個問題,要去查找資料”的意識,更讓學生學習了閱讀這類知識性的文章的方法。
3.點面結(jié)合,構建知識網(wǎng)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需要自由活動的時間,就像健康需要空氣一樣?!睂W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需要學習,需要發(fā)展,需要機會和空間,
7、作為教師,理應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施展才能的大舞臺,讓他們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進取,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特別是語文教育"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才于課外"。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教師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教材,把同類的文本有效結(jié)合,組合成一個大知識塊,以便學生觸類旁通。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一文時,把本冊的選讀課《21世紀社會集錦》并入一塊學習,還可結(jié)合《我家跨上神奇的高速公路》等有關電子計算機文章,組合成一個關于計算機大單元,讓學生充分閱讀,充分體驗到科技的神奇,引發(fā)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熱情。
再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是寫景類的,《鳥的天堂》《第一場雪
8、》等課文的學習,可將本冊《桂林山水》《林?!凡⑷肫渲袑W習,讓學生充分感知不同寫景的表達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寫一寫。當然,這種歸類遵循的原則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是內(nèi)容同類,也可以是寫作方法同類,亦可以是表達的情感同類,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可以更深層次、更廣范地理解文本,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取舍得當,走進文本世界。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是認識的基礎,豐富的感性認識會深化我們對客觀事物理性認識。將文本的相關資料(如一些背景材料)等引入課本,對同一主題領域素材寬泛的閱讀,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他們“建構屬于自己的意義理解”?!妒昵暗幕貞洝芬晃模瑸榱烁玫伢w會李大釗先生
9、“臨危不懼、對革命高度負責”的偉大品格,有必要讓學生更貼近人物,對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認識。教學這一課前,布置學生們搜集有關李大釗先生的資料(圖片、生平故事等)。當這些不同信息匯到一處時,學生更完整地認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人物的形象。在這些豐富的感知認識之后,在學生心里留下的是對人物的充滿個性化的理解。如《詹天佑》《宋慶齡和她的保姆》等課文都適合這樣的人物信息搜集。此外,有些課文還可圍繞事件進行課前搜集,如《飛奪瀘定橋》《草船借箭》等課文課前搜集,讓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走進心理學上認為的“心理近區(qū)”,接近事件、人物,由此更輕松地走進文本。
如王崧舟老師教學《一夜的工作》為例。面對這篇距離
10、學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都十分遙遠的課文,王老師沒有從頭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別出心裁地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式的議論“他是多么勞苦,多么儉樸”這一關鍵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領悟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感受語言文字中蘊藏的巨大情感張力。激情導入后,他引導學生反復默讀,對比閱讀,大膽猜想,激情誦讀,將周總理生活的“極其簡樸”與工作的“極其辛勞”之間的巨大反差凸顯出來,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激發(fā)了學生對總理的無比崇敬之情。然后,引領學生走進總理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想象寫作,深化體驗總理在這極其“簡樸”與“辛勞”中飽含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感情,強化學生對總理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在感悟、積
11、累、運用語言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如此使用教材,確實起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絕。
二、尋源覓渠,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為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的語文學習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共享資源。
1.再現(xiàn)課文情境,盤活資源。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教材總是以靜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卻是動態(tài)的。針對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我們努力使語文教學成為活動的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豐富有趣的情境學習,讓學生感到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愉快的探究實踐活動。教學《中國結(jié)》一文時,老師從網(wǎng)絡上下載了大量的中國結(jié),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還
12、播放了一段中國結(jié)在生活中運用的視頻,姿態(tài)各異的中國結(jié)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中國結(jié)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體驗更加豐富。
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產(chǎn)物。教材文本大多以語言文字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想象、體會情境,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見長??梢岳镁W(wǎng)絡技術再現(xiàn)課文情境,演示作品中的形象,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文字所描繪的形象。如教學《豐碑》一文時,利用網(wǎng)絡設備播放視頻《豐碑》,學生把課文描寫的場景與視頻中出現(xiàn)的景象進行比較,把文字變成了形象,一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軍需處長,就鮮活在眼前,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了積極的感悟。如教學《月光曲》時,霍懋征老師讓語文教材與音樂教材牽手,讓學生
13、聆聽貝多芬的鋼琴曲,從而加深感悟、理解,讀出形,讀出情,讀出韻;教學《桂林山水》時,李吉林老師用嫻熟的簡筆畫勾畫挺立的山峰,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詞語的意思,而且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形態(tài)萬千、若靜若動的山峰,感受到桂林山之“奇”,課堂充滿美感和學習的快樂。
2.填補文本空白,閃現(xiàn)靈性。小學課文篇幅都不是太長,大多節(jié)選自名篇名著,其中隱藏著許多空白,如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人文典故等,教學中,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快捷這一特點,行當進行補充,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在線閱讀相關資料。《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通過三個小故事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告訴人們要珍惜生
14、命,創(chuàng)造價值。作者杏林子十二歲時,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飽受病魔折磨的她,依然熱愛生命。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地了解作者在語言文字背后表達的那種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可讓學生在線閱讀杏林子的生平資料,然后帶著對作者的同情與敬意再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一定會更入情入境,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又如青年明師張學青執(zhí)教《愛如茉莉》時讓學生補充閱讀《王子與美人魚》《梁山伯與祝英臺》《相羽與虞姬》故事,提煉共同的主題──愛。課結(jié)束,又出示詩歌《愛是什么》配樂朗誦,將感悟品味推向高潮。
(2)全屏傳送隱性資料?!冻啾谥畱?zhàn)》一文中蘊含著不少著名的典故,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曹操敗
15、走華容道”,這些文本隱性資料學生可能有所不知,可從網(wǎng)上下載全屏傳送這些典故。這樣既增強了課文的趣味性,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興趣。其中各種信息,都是塑造學生,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很好的資源。而且這種資源就像傳說中的“寶盆”,隨著教材在被使用過程中的不斷挖掘,而日益豐富。它的價值尤其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過程中顯現(xiàn)。
(3)結(jié)合讀寫有效發(fā)展。我們知道,學生在大量語言文字感悟中掌握了語言規(guī)律,才能學以致用。學習《花鐘》一文,在學生反復誦讀“牽?;ǎù灯鹆俗仙男±龋?,萬壽菊(欣然怒放),月光花(舒展自己的花瓣)……”句式后,適時點擊網(wǎng)上各種鮮花的圖片,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再描述各種不同形態(tài)
16、的鮮花怎樣開放,網(wǎng)上圖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進行了仿說仿寫的訓練。
有的文本“言已盡而意無窮”,也可激發(fā)學生從不同思路展開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進行轉(zhuǎn)換語言文字訓練。這樣既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如霍懋征老師特別善于合理補充、重組教材。教學《找駱駝》一課時,她針對北京的孩子沒見過駱駝,對于駱駝的模樣和作用缺乏認識的實際情況,先補充了《沙漠之舟》一文,讓學生看駱駝的模型,聽《沙漠之舟》的錄音,然后復述課文,練習寫介紹駱駝的小文章。在此基礎上,才學習《找駱駝》。為了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作者的思路,注意其觀察、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分析的能力,又引進《蜜蜂引路》一文。這樣以一
17、帶二、舉一反三,不僅加快了教學進度,而且讓學生擴大了視野,迅速掌握了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皩嵺`出真知,實踐出人才”。這點點滴滴,都是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我,施展才華的舞臺。
3.開展綜合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能力。如北京出版社編寫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夏夜荷花》:作者沒有寫出夏夜荷花的清新、清香,對這種說教味教濃的課文,竇桂梅老師大膽超越教材,大動手術:學習“一根根荷箭亭亭玉立,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一顆顆水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朧朧的夜色中盛開著,散發(fā)出一陣陣清香”時,引導學生回憶葉圣陶在《荷花》
18、中對荷花具體描寫的句子,補充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比較,從而讓干癟的句子豐滿起來,讓夏夜的荷花真正迷人起來;學習荷花“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一部分時,她先讓學生討論,批判性審視穿靴戴帽式的寫法,然后引導學生去掉這些“標簽”,改寫這一段文字,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中真切感受到荷花帶給人的快樂和享受。
網(wǎng)絡為語文實踐活動搭建廣闊的天地。如學習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向往奧運》一課,可以“走進奧運”為主題進行探究活動,以“奧運明星、奧運趣聞、北京奧運”為單位分成三組,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合作探究活動。同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把本組探究的結(jié)果以電子作品或探究小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進行交
19、流。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實踐中培養(yǎng)能力,提升素養(yǎng)。
教材僅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資源,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新課程的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很好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伴隨著滾滾而來的課改浪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為共識。我們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穿老鞋走新路”,讓每一個孩子學好語文,相信前面將是一片新天地!
【參考資料】
1.蘭芳《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2.喻芳《名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例談》
3.姚春杰《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
4.郭燕《淺談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