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論文 求“精”、求“效”的發(fā)展性備課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論文 求“精”、求“效”的發(fā)展性備課制(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學高中語文論文 求“精”、求“效”的發(fā)展性備課制
一、現有備課制度的弊端
1、過分強調備課的規(guī)范性,成了管理層的硬抓手。
2、教師疲于應付,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課程發(fā)展。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無效勞動的分值遠遠大于有效勞動分值。
3、多數教師上公開課能認真?zhèn)湔n,平時備課基本上課后補備課,應付各級檢查。
4、教案設計的框架約束了教師的教學活動,忽視了教師備課過程的個性風格,制約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
要解決以上現實問題,必須從求“精”、求“效”的發(fā)展性備課制度改革入手。
二、改革的策略
1、本改革努力倡導“不求備課全,但求備課精”的指導思想,允許老師每學期,每個單元
2、只寫一課書教案。通過教師的精心策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教師擁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理論、研究教學問題、參與課程改革。
對于教師精心鉆研、撰寫的那每單元一課書的教學案,我們稱它為“精”案?!熬卑傅牡淖珜?,要引導教師注重備課的過程,是一個集教師對教材的思考、教法的推敲、課堂的運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于一體的復雜的構思過程;是教師教學信息的攝入,知識信息的輸出,新理念的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等多維互動的立體思維過程。當教師們策劃完一課書時,其理念、教材、教法,教師、學生、文本,皆躍然腦際,成竹在胸。這樣才會有效地實現教師角色和學生地位在課堂中的轉變,實現以學定教的教學思想。
“精”
3、案的撰寫要求:
第一:重教學策劃,輕過程撰寫;
第二:重個性凸現,輕生搬硬套;
第三:重資源開發(fā),防照本宣科;
第四:重教學反思,防思想流失;
2、由上可知,要實現這一改革思想,還應改革現有備課方式,構建與此相適應的新型備課方案。因此改革現有備課方式,設計能體現新的備課思路的專用紙,倡導教師使用新型備課方法,便成了備課改革的相應措施:
新的備課方式應包括教學目標、實驗目標、教材挖掘、教學策略、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等六部分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一改原來的注重教學過程撰寫,為注重教學的策劃和反思,簡化教學過程的設計,即教師的備課要實現重心的轉移。(新備課紙可見附加材料)
3、此項改革,
4、老師們一學期大約撰寫8—9課書的教案,其余的教材怎么上課呢?作為教師,是不是不備課就直接走上講臺呢?不是的。其余的教材不是不備課,而是提倡多種形式的備課,倡導個性化備課。無論進行怎樣的課前籌備,其前提是“追求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個性化備課的首要目標。老師們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教案我們叫它“簡”案。
“簡”案的撰寫要求:
第一:明確本課教學要求;
第二:寫清本課課時劃分;
第三:重點搞好個性籌備;
第四:注明教材課時任務;
4、“精”案和“簡”案在管理上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1)“精”案,是保證本項改革卓有成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管理的重點,必須納入教師的八項常規(guī)管理。
5、(2)“簡”案,是新形勢下贈送給教師的特別禮物,不是教學管理的重點,可以不納入教師的八項常規(guī)檢查或者降低檢查要求。
(3)“精”案的撰寫必須使用“新課程改革備課專用紙”,“簡”案書寫可以直接使用便于操作的備課本或采用電子備課。
(4)“精”案要求規(guī)范化,“簡”案要求隨意化。
三、備課改革的相應保障體制
(1)建立撰寫教育日記和教學反思制度。
(2)形成教師個案評價報告制度。(教師階段性反思報告)
(3)建立優(yōu)秀教案評選制。
(4)出臺教師讀書匯報制度和教育刊物訂閱制度。
(5)建立教師教學個性發(fā)展制度。
(6)建立學校領導靠級制度和推門聽課制度。
(7)建立教育理論測試、教
6、學策劃評比制。
(8)建立評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每位老師每學期必須提供一節(jié)“個性”課(不量化考核),一節(jié)“標準”課(量化考核)。
(9)加強集體備課,重視教學研究活動。
(10)開展課堂教學開放活動,請家長走進課堂,參與對教師的教學評價。
(11)為確保教師教學信息資源豐富,學校全天開放Internet網及校園網。熟,形成技巧??梢?,熟能生巧。對此,其他學科有值得借鑒的做法。比如數學課,學了例題,必然要做幾道類似的習題。再如英語課,學了新句子,接下來,一定要進行舉一反三的仿說練習。因此,當務之急是,我們的語文課要降低理解性閱讀的要求,精減瑣碎的字詞訓練,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
7、加強朗讀與背誦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嘗試運用范文的語言(句子、段落或篇章)。嘗試運用形式如:
當演員故事性強的課文學完,可以安排學生表演課本劇。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復述,或創(chuàng)造性補充。童話、寓言、歷史故事等皆可入劇。
當導游學過寫景的文章,如《海底世界》《鳥的天堂》等,可以組織“旅游團”,由學生輪流當導游或游客,把文中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解說詞。
當編劇《奴隸英雄》這樣的劇本可以改編成故事來講述,《將相和》中的小故事又可改編成劇本去表演。
當“翻譯”其一,改變角度復述。假如課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妨讓學生用第三人稱復述。其二,巧設情境復述。學完《桂林山水》,讓學生帶著對人
8、間仙境的神往,寫一篇《夢中漓江行》或《夢游桂林山水》。讀過《月光曲》,引導學生想象:發(fā)生在貝多芬和兄妹倆三人之間的故事,怎么會家喻戶曉的?以《故事就這樣傳開來》為題寫一寫。
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因年級因課文因時間適量安排,也可有機地向課外、校外延伸。我們有理由相信,嘗試實踐是一塊真正的磨刀石,學生擁有了它,課堂將煥發(fā)無限生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就會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先內化再外化,學生就能完整地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語言的劍刃會越發(fā)鋒利,創(chuàng)新的火花也時時閃現。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漸入“我手寫我口,我口訴我心”的佳境。
12)每學期要對教師的優(yōu)秀策劃案、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報告擇優(yōu)編篡
9、,結集成冊,全體共享。
四、此改革的現實意義
1、去除了原備課過程中的教師無效勞動,注重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個性發(fā)展。
2、教師擁有了時間,為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研究提供了條件,教學方法更科學,教學效果更好。
3、教師能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fā)與發(fā)展,領域更廣,層次更高。更關鍵的是讓教師真正成了課程發(fā)展的主人,體驗課程改革的快樂。
4、這種“精”案和“簡”案的有機結合,在很大程度上給老師從心理、時間、空間等多個角度減了負,使老師們從繁忙的應對工作中解脫出來,自主的選擇和把握教學的有效性,積極主動地實現個性發(fā)展。
5、“精”案和“簡”案相互補充,作為給教師松綁、還教師時空、避免無效勞動的措施之一,能真正達到張弛有度,祥略有效,避免教師因被動應付而造成的厭倦心態(tài)。
6、有利于學校形成個性鮮明的教育科研制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