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必修一《鄉(xiāng)土情結(jié)》預習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必修一《鄉(xiāng)土情結(jié)》預習學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鄉(xiāng)土情結(jié)》預習案
一、預習目標
1. 了解作家柯靈
2.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體會“鄉(xiāng)土情結(jié)”賦予的時代內(nèi)涵
3. 體味散文的語言藝術,鑒賞文本的意蘊美。 二.預習過程 (一)作者簡介
柯靈( 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紹興人?,F(xiàn)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時
因家貧失學,靠刻苦自學,走上了文學道路。 1925年,在紹興小學任教。 192
6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婦女雜志》上發(fā)表了第一篇作品——敘事詩 《織
布的女人》。 1930年任《兒童時報》編輯。 1931年冬到上海。從此,除 1948
年因受國民黨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外, 一直在上海從事
2、報刊編輯工作和電
影、 話劇活動。 建國前曾先后編輯過進步報刊 《文化街》 、 《民族呼聲》 、 《讀
者生涯》等,介紹了不少延安文藝作品,建國前的主要著作有兒童詩歌《月亮
姑娘》、童話《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說《掠影集》等。全國解放后曾任《文
匯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文化部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所長,《大眾電影》主編,
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 作協(xié)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 上海影協(xié)黨組成員兼常務副主
席、上海電影局顧問等職。建國后主要著作有雜文和散文選集《遙夜集》,短
篇小說集《同伴》、散文集《暖流》,電影文學劇本《腐蝕》、《不夜城》,
根據(jù)夏衍的劇本改編的 《秋瑾傳》 等。 本篇是在 《香港
3、文學》 創(chuàng)刊七周年之際,
柯靈懷著真摯深厚的情感寫下的優(yōu)美散文。
(二)基礎知識預習
1 .給加點字注音
魂牽夢縈(y ng) 忐忑(t曲t e )不安 怯(qi 3 )生生 田月養(yǎng)(ch
4、
鎩羽而歸:指失敗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來。
田塍:田埂。
蕞爾:形容?。ǘ嘀傅貐^(qū))。
寄人籬下:比喻依靠別人過活。
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
良辰美景:美好的時光,美好的景致。
忐忑:心神不定。
含辛茹苦:經(jīng)受艱辛苦難。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
翹首:抬起頭來望。
發(fā)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xiàn)。
三、附錄課文引用的古詩文
( 1)唐代詩人賈島有詩云:“客合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
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彼f我在并州做客已經(jīng)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
是長安附近的咸陽, 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 回首并州, 倒仿佛
5、并
州也是我的故鄉(xiāng)了。
( 2)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
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凡是到過江南的人都說江南的風光無限美好,離家遠游的人只愿跟著江南
一起蒼老。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勝過春天, 這時躺在畫船之中細聽雨聲悠然入
眠。
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一輪明月,潔白的雙腕像凝滿霜雪。年輕人未老時還
是不要回鄉(xiāng),若是回鄉(xiāng)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 3)孟浩然《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
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這樣寂寞無聊還有什么可待?天天碌碌無為獨
6、自空手而歸。我想歸隱山林
去尋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違。 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輩,世
上要尋知音實在寥寥無幾。 或許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還是回家關閉我的故
園門扉。
第一聯(lián)寫落弟后的景象 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凹偶拧眱勺?,既是寫實,
又是寫虛,既表現(xiàn)了門庭的景象,又表露了詩人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沒有
人愿理會,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 么可留戀的。
第二聯(lián)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出自《離騷》本用以比喻忠貞,而孟
浩然則用以比喻自己歸隱的理想。 “欲尋芳草去”,表明他決定歸隱了。 “惜
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
7、。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
分地表現(xiàn)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同時也深刻地反映出詩人的惜別之情。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郁,充滿了
怨憤之情。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說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人
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
少了!一個“稀”字,準確地表現(xiàn)了知音難遇的社會現(xiàn)實。這在封建社會里是
具有典型意義的。
這一聯(lián)是全詩的重點,給全詩帶來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
感情,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
容易引起共鳴。從結(jié)構(gòu)上考慮,這一聯(lián)正是全詩的樞紐
8、。由落第而思歸,由思
歸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chǎn)生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正是因為認識到“當
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xiàn)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襄
陽隱居。這一聯(lián)正是第四聯(lián)的依據(jù)。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
隱的堅決。 “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詩人看來歸隱是惟一應
該走的道路。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
這首詩不事藻飾,語句平淡,近似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
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現(xiàn)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余
味,耐人咀嚼。
( 4)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
9、萬戶侯?
注釋: 吳鉤, 一種形似劍而彎的刀。 春秋時吳人善鑄鉤, 故稱。 這里泛指武器。
凌煙閣,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tǒng)一事
業(yè)建功立業(yè)的的愿望。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氣魄豪邁,既
是泛問,也是自問,在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抒發(fā)了“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愛國情。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后,氣勢磅礴,喊出揮刀
殺敵、 馳騁戰(zhàn)場、 收復失地的心聲, 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tǒng)一
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一氣呵成,節(jié)奏明快,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詩的后
兩句則是呼吁有
10、志男兒 “帶吳鉤” 效命沙場, 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煙
閣上那些功臣一樣,為國建功立業(yè)。 (當然,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
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全詩運用設問、借代等修辭手法,語言通俗
易懂,壯志豪情與愛國熱情溢于字里行間。
( 5)林則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
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年),即鴉片戰(zhàn)爭以簽署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
條約《南京條約》為結(jié)果之后,林則徐被革職發(fā)配,在西安與家人告別,寫此
詩以示其志。一、二句為
11、自謙,稱自己年衰才庸,不能為國家做什么事情了。
然而,作者筆鋒陡然一轉(zhuǎn),吟出乍讀與前兩句不甚協(xié)調(diào)的“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兩句,表示:但若對國家有利,都要生死以之,報效國家,
決不能因個人禍福而避之。 這兩句可謂驚天裂帛, 淋漓盡致地顯現(xiàn)出作者胸中
跳蕩的報國之心,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繼的愛國精神的基礎也就在此。 該
詩的五、六兩句,是屬于那個時代為臣子之人的特殊心理,君恩厚重,雖被發(fā)
配,卻不敢有半點微詞。對此,我們只能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之。七、八兩句作
者用了一個典故。宋真宗時,一個叫楊樸的人詩寫得好,真宗召他入宮,問其
近來可有人作詩送他。楊樸說,他的妻子寫有一首詩,詩里有句: “今日捉將
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讓楊樸回去了。至于真宗召他有無殺
他之意,無考。蘇東坡被貶入獄時,妻子大哭。蘇說,你能不能像楊樸的妻子
一樣也送一首詩與我?其妻破涕為笑。林則徐遭貶,發(fā)配伊犁,與家人告別,
寫詩用此典故,雖溢散一股凜然大氣,卻難隱內(nèi)心苦澀。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對全文進行劃分并對各部份總結(jié),寫在下
面空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