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樹市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吉林省榆樹市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設計
課題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理解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分析圖片資料、動手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
2.滲透基因與染色體同步變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培養(yǎng)學生化抽象為具體的研究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了解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激發(fā)學生思考生命的本質和生殖的生物學含義,領悟生命的神奇。
2、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guī)律。
二、教學難點
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guī)律。
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討論親代基因如何傳給子代的問題,基本內容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途徑。本節(jié)內容是上一節(jié)“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自然延續(xù),又是下一節(jié)“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基礎,是學生認識遺傳的核心內容,體現了知識的內在邏輯。教材以基因為核心概念和主要線索,在認識基因與性狀關系的基礎上,理解親代基因如何傳遞到子代的過程。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體染色體圖片以及染色體和DNA之間關系的示意圖內涵豐
3、富。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在上冊學習過細胞核知識,在七年級下冊學習過人類的生殖知識,前面一節(jié)課學習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知識;另外大部分孩子也從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染色體、基因的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相關學習內容并不陌生,但是不系統、不了解生殖過程與遺傳變異的關系。
三、設計思路
緊扣“基因”核心概念這個主線開展教學。首先,通過DNA鑒定技術的應用,引出基因的概念和基因與DNA關系的思考、引出本課課題。然后,根據示意圖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讀圖分析人體染色體的特征,通過課堂游戲學習染色體的傳遞特點。接下來結合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理解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
4、規(guī)律。最后通過總結和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沒有電教條件的學??梢岳脪靾D。設計課堂活動和小游戲;主要采用談話、練習的教學方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課件。
2.人體染色體圖片。
3.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圖片。
4.兩兩相同的水性筆、鉛筆,顏色不同的貼紙等。
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
新課
【展示】
失散多年的親人團聚的照片和相關的介紹性文字,強調DNA鑒定技術、展示有關DNA鑒定技術的新聞材料。
【提問】
DNA是什么?D
5、NA鑒定還有哪些其他的應用嗎?DNA有什么結構使它能確定人的身份和親緣關系呢?
師生交流后,學生能夠理解或說出親人的基因相似性大、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基因組成。教師展示課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觀看圖片和閱讀相關資料,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然后作出合理的推測。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到DNA與基因的關系。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知識,自然引出本節(jié)課題。
探究
新知
教師活動一:
帶領學生分析和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瀏覽本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后,布置學生自主分析他們已經懂得的和暫時還不懂的知識各有哪些,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板書大致的知識框架。
【基因、DNA和染
6、色體】
教師活動二:
【展示】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示意圖。
【提問】同學們知道DNA是遺傳物質,也知道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還能夠將DNA和基因聯系起來思考,非常不錯!那么,誰能結合這個圖示內容,準確地說明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嗎?有沒有人能用概念圖的方式表示它們的關系呢?
教師活動三:
【提問】人體細胞中有多少染色體?親代的染色體和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如何傳遞給子代的呢?觀察人體染色體組成圖,你有什么發(fā)現或者有什么疑問嗎?
【展示】人體染色體組成圖和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圖。
教師活動四:
首先肯定學生的發(fā)現、分析討論和提出疑問的能力。
【提問】不
7、管親代還是子代,所有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都是23對、46條,為什么子代的染色體數目不加倍呢?染色體和基因的傳遞到底有何規(guī)律呢?
布置游戲活動—— 4人一組,每組利用課前準備的8支筆,每一支筆代表一條染色體。玩“模擬馬蛔蟲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游戲,畫出示意圖。(要求:相同形狀的水性筆4支,紅黑各兩支;相同形狀的鉛筆4支,兩兩花色相同。)
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師生對比各自作出的圖解,統一答案后,提出新的思考。
教師活動五:
【提問】
1.為什么親代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都是成對的,還兩兩相似?
2.親代產生生殖細胞的時候是不是任意傳一半染色體就行了?
3.是不是上面兩條馬蛔蟲后代的遺
8、傳物質都是一樣的?
在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講解——我們都知道,人的細胞有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之分,生殖細胞包括精子和卵細胞兩種類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基因也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教師活動六:
【提問】如果把筆的不同部位或者不同花色看成不同的基因(也可以在筆上貼上不同顏色的貼紙,表示不同的基因),則基因的傳遞有什么規(guī)律?
【講解和提問】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都是23對,染色體形態(tài)彼此相同,基因數目也不變;其他生物也是如此,每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和基因數目都能維持穩(wěn)定。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能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釋呢?
9、
【展示】人類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解,并指導學生一起填寫;然后布置學生完成教材上的插圖“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巡視檢查學生填圖情況,規(guī)范作圖。
教師講解——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彼此分開,因此,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成單存在,其上的基因也成單存在。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形成受精卵后,染色體又恢復成對狀態(tài),其上的基因也恢復成對狀態(tài)。基因隨著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
教師活動七:
【提問】無性生殖的后代與親代十分相似,這與染色體和基因之間的傳遞有關系嗎?
學生活動一:
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將要學習的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和即將學習
10、的主要內容;閱讀教材,找出自己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
學生活動二:
用語言描述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為“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一個DNA分子;基因是具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能夠用概念圖的方式表達三者的關系。
學生活動三:
學生根據以往接觸的知識或者教師展示的圖片,結合閱讀教材,回答出人體有23對、46條染色體,染色體和染色體上的基因是通過生殖過程由精子和卵細胞傳遞給子代的。發(fā)現染色體成對存在的現象,提出各種疑問,如染色體為什么是成對的?子代染色體數目為什么不增加?子代的染色體與親代的染色體有什
11、么聯系?等等。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自由解答。
學生活動四:
以小組為單位,玩“模擬馬蛔蟲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游戲,在草稿紙上畫示意圖。根據老師的要求,有1~2組學生到黑板上做圖。
學生活動六:
結合小游戲和閱讀的教材內容,根據比利時的胚胎學家比耐登等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經過小組討論后,自己組織語言發(fā)言說明。
填寫教材插圖“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學生活動七:
思考或討論,然后提出自己
12、的觀點,相互評價、補充,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到:無性生殖過程不涉及性別,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新個體是由母體直接產生的。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備母體的遺傳特性,是母體的“克隆”,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無關。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提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圖片,閱讀教材,通過生生見討論,回答老師的提問。
通過小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在游戲中體會所學的知識。
13、
考查學生的動手和知識應用能力。
課堂
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你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展示】學生自主總結后,展示本課的知識提綱,給學生填空。
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形成個人的知識體系。
鞏固
練習
PPT展示練習題。
完成練習題。
布置
作業(yè)
1.完成教材P32上的練習題。
2.自選材料,制作“基因、DNA和染色體”的模型。
板書
設計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基因、DNA和染色體
DNA
蛋白質
染色體
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
基因經精子和卵細胞的傳遞
基因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