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的詩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蘇軾浣溪沙的詩意(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蘇軾浣溪沙的詩意
蘇軾浣溪沙的詩意
《浣溪沙》
作者:蘇軾
原文: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1、徐門:即徐州。2、謝雨:雨后謝神。3、簌簌:花落貌,一 作“簌簌”,音義皆同。4、繅車:紡車??墸蛔鳌袄R”,把蠶繭浸 在熱水里,抽出蠶絲。5、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 衣服?!稘h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6、漫思茶:
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詩意: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 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2、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 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 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 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zāi),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 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 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shù)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 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 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 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
3、,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 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 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鞴俚臅r候?qū)懙?。按照當時 的迷信風俗,一個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 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 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yīng)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 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jù)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diào) 動,這里就是如此?!绑踫ù] ”,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 子?!耙陆怼?,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
4、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 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jīng)棗樹下, 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 “村南村北響繅車”?!翱墸踫 a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 里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nóng)們正在緊張地勞動。
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 披牛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芭R隆?,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 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 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nóng)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 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
5、,把它們勾 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風俗畫。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在下片,就轉(zhuǎn)入了寫作者自己 的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熬评А?,是酒后困倦,說 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路長”,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 地還很遠?!拔保?。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困倦?!叭崭呷丝事疾琛薄?
“日高”,太陽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 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奥保@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 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耙?人家”,鄉(xiāng)野的人家,即鄉(xiāng)下老百姓。蘇軾當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 筆下稱當?shù)剞r(nóng)民為“野
6、人家”,正出于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 兩字表明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 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 茶解解渴呀?
就這樣,用簡單幾句,既畫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氣息的農(nóng)村畫圖; 又記下了一段向老鄉(xiāng)敲門討茶的經(jīng)歷,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觸不 到,因而感到新鮮有趣的。()這首詞似乎是隨手寫來,實際上文字生 動傳神,使一首記聞式的小詞,獲得了藝術(shù)的生命。這就是古典詩詞 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 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mào)然 闖入農(nóng)家;2、剛剛在旱災(zāi)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
7、下田耕作,并不 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 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 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 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 時,賓語“香稻?!薄ⅰ氨涛嘀Α边€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 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 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 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 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 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蘇軾:浣溪沙;詠橘蘇軾:浣溪沙;端午蘇軾:浣溪沙;軟草平 莎過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