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教學設計.docx
《2022年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教學設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教學設計.docx(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教材簡析】 本課作為單元起始課,首先要讓學生理解研究巖石和土壤的意義,即為什么人們一 直在對巖石和土壤進行研究。因此,用“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故事”這一活動貫穿本課 的學習,一方面激發(fā)學生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了解它們的故事,認 識到巖石、土壤記錄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歷史,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為后面的學習 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巖石和土壤并不陌生,山坡上,溪溝里、小路邊到處都可以找到它 們。同時,學生也知道巖石中會有動植物的痕跡,以及化石的存在。但是,他們并沒有 意識到這是巖石和土壤在形成過程中記錄下地球形成演化的歷史。因此,
2、通過本課的學 習,學生在對采集來的巖石、土壤進行簡單觀察描述后,去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從而 認識到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巖石和土壤的研究,對于我們了解地球的變遷 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 的歷史。 -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重要資源,用途廣泛。 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巖石和土壤形成的過程及用途。 -能用班級記錄表記錄、整理有關巖石和土壤的知識。 -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感悟學習巖石和土壤的意義與價值。 科學態(tài)度目標 -發(fā)展研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
3、?在交流中愿意傾聽,積極分享。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巖石的組成 【教材簡析】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guī)律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這節(jié)課學生將從巖石組成的角 度加深對巖石的認識。通過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的觀察,引出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 礦物,進而通過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的觀察、比較與描述,知道了三種礦物 的特性,初步學會巖石礦物的觀察方法。這種觀察并能簡單進行記錄的能力的建立,是 在學生掌握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特征的信息,并對三種礦物特征對比、歸納中 實現的。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巖石己有了基礎性的認識。在上節(jié)課的學 習中,對三種巖石進行了
4、細致觀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他們知道一些觀察巖石需要 的特殊觀察方法:用放大鏡觀察、手電光的反光程度、劃刻表面硬度。與此同時對于學 生而言,礦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各種礦物,也聽說過常見 礦物的名稱。但是,他們并不了解礦物是巖石的組成部分,也沒有對礦物進行過觀察。 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借用前面巖石觀察的方法,對花崗巖的三種組成礦物進行反復的探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 ?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 ?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表顏 色更
5、可靠。 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組成。 ?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 ?能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并能夠做好記錄。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 ?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礦物和巖石是組成地殼的重要物質,與人類關系密切。 -認識到礦產資源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人類的寶貴資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并能夠用科 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 難點: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
6、澤等特征,并能夠用科 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 【教學準備】 教師:一段音頻(可在計算機上播放)、教學課件。 學生:花崗巖、石英、長石、云母等常見巖石和礦物標本或圖文資料。放大鏡, 白色的無釉瓷板,手電筒,金屬,絲綢,泥土,實驗記錄單(以小組為單元,材料充足, 可2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聚焦:巖石與礦物的關系(預設3分鐘) [材料準備:四張照片。] 1. 上節(jié)課,我們對幾種常見的巖石進行了細致地觀察。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 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 2. PPT展示四張不同礦物圖片,幫助學生區(qū)分礦物與巖石的區(qū)別。老師明確,巖石 是由一種或多種
7、礦物有規(guī)律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預設:通過這個展示學生明確巖石與 礦物的關系) 3.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來研究巖石中的花崗巖是什么組成的?這些成分是什么? (板書:巖石的組成,) 二、探索:花崗巖成分組成(預設25分鐘) (一)觀察花崗巖的組成(5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2把放大鏡、1塊花崗巖、學生氣泡圖。] 1. 出示花崗巖,提問:組成花崗巖有幾種顆粒,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教師引入 對礦物顆粒的科學觀察。(提示學生多注意觀察花崗巖的斷面。引導學生細致觀察) 2. 學生相互合作,先用肉眼觀察,再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交流后出示“花崗巖 組成”的圖表,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上臺來說一說看到的
8、礦物情況。 3. 出示圖表,明確活動要求。組內合作,依次觀察并記錄三種不同顆粒在顏色、 形狀、光澤等特性方面的不同。 (二)觀察三種礦物的特征(20分鐘) 顏色與條痕顏色的觀察 [材料準備:云母、長石、石英、白瓷版、實驗記錄單。] 1. 在發(fā)現三種不同顆粒在顏色、形狀、光澤等特性方面的不同的基礎上,然后,提 出問題:“我們該如何像科學家一樣對這些組成巖石的礦物顆粒進行觀察呢,下面老師 帶來了三塊已經貼好標簽的礦石,讓我們想想應該怎么樣去觀察他們呢? ”(預測學生 會說出觀察顏色、硬度、光澤等) 2. 歸納整理,提出科學家是如何觀察礦物的顏色,引入對礦物條痕觀察的方法。 3. 微課
9、視頻介紹礦物的顏色和條痕的觀察方法。 4. 提問,對條痕觀察的注意點。 5. 給出己貼上標簽備注為“礦物一、礦物二、礦物三"的“云母、長石、石英”三 種礦物。學生用肉眼觀察三種礦物的顏色,用摩擦無釉白瓷的方法分別觀察三種礦物的 條痕顏色。板書記錄學生觀察到的結果。 6. 匯報交流: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 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通過指導性說明,最終讓學生理解 鑒別礦物時,條痕比顏色更加可靠。) 光澤與透明度的觀察 [材料準備:三種礦石以及他們的小薄碎片、手電筒、金屬、絲綢、泥土、玻璃、蠟 燭、實驗記錄單。] 1. 除了顏色
10、,科學家還會通過觀察礦物的小薄片來觀察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 2. 微課介紹礦物的透明度的觀察和對礦物光澤的觀察。 3. 講解觀察透明度的注意點和觀察礦物光澤的注意點。 4. 出示三種礦物薄片,嘗試用它觀察書本上的文字,確認透明度的區(qū)分。 5. 出示金屬、玻璃、泥土、絲綢、蠟燭,觀察它們的反光情況,并按反光強弱排列。 觀察三種礦物的光澤,看看它們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進行記錄。 6. 給出己貼上標簽備注為“礦物一、礦物二、礦物三”的“云母、長石、石英”三 種礦物。嘗試用它觀察書本上的文字,確認透明度的區(qū)分。觀察三種礦物的光澤,看看 它們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進行記錄。板
11、書記錄:學生觀察到的結果。 7. 匯報交流:這三種礦物的各自特點歸納與三張礦物資料卡(云母、石英、長石) 比較,判斷這三種礦物分別是哪種礦物。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預設10分鐘) 1. 學生反饋交流:運用什么方法對礦物進行研究? 2. 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居于什么特點? 3. 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 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徥褪怯墒?、長石、云母組成的。 4. 提問:巖石與礦物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5. 展示更多礦物的資料,簡單介紹礦物的特點。 五、拓展:(預設2分鐘) 1. 對自己生活附近進行一次礦物收集活動,試著收
12、集和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預設:學生閱讀教材的“提示”,并鼓勵學生努力按照提示的要求去做,為下節(jié) 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做好準備。) 2. 小結: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 表顏色更可靠。 【板書設計】3巖石的組成 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礦物一 礦物二礦物三(云母)(石英)(長石) -顏色條痕 礦物的觀察-透明度光澤 【作業(yè)設計】 1. 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云母是(A )。 A.片狀或鱗片狀B.柱狀 C.六角柱狀 2. 判斷題 (7)1.礦物的顏色、條痕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 (X ) 2.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
13、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 的透明度。 (X ) 3.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 (7)4.石英具有多種色彩,條痕卻都是白色或近乎白色的。 礦石顏色與條痕記錄表 礦石一 礦石二 礦石二 顏色 條痕顏色 花崗巖組成顆粒觀察記錄表 顆粒1 顆粒2 顆粒3 ? ? ? 顏色 你猜測與哪種礦 物接近(1石英、2 云母、3長石) 礦物觀察記錄表 礦物一 礦物二 礦物三 光澤 (選擇與以下材料 接近的光澤:1.金屬 2.玻璃3.蠟燭4.絲 綢5.泥土) 透明度 (選
14、擇對用的透明度: A透明、B半透明、C 不透明) 4. 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教材簡析】 巖石和土壤不僅是組成地球外殼的重要物質,而且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是與人類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圈層。本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學生運用前幾課的學習所 得,通過進-步查閱圖鑒,來親自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通過制作標本活動,學生既學 會了制作方法,又增強了識別巖石和礦物的本領與興趣,加深對巖石和礦物特性的認知。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兒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己經初步認識了兒種常見的巖石,并且也掌握了一些觀 察巖石的視角與方法,從肉眼的初步觀察到使用工具的細致觀察等。第三課的學習中, 學生也
15、了解到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通過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的觀察,引出了石英、長 石、云母三種礦物,進而通過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的觀察、比較與描述,知 道了三種礦物的特性,初步學會了觀察方法,對礦物的觀察、特性的描述始終與觀察巖 石的組成活動相伴而行。本節(jié)課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知識,以制作巖石和礦物 標本的形式,借助圖鑒對更多的巖石和礦物進行識別。學生在識別和探究的過程中,不 僅可以學會制作標本的方法,還增強了識別巖石和礦物的本領與興趣,加深對巖石和礦 物特性的認知。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和礦物的不同特征是識別它們的依據。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用采集來的巖石和礦物制
16、作標本。 -能夠對照標本圖鑒,根據巖石礦物的特征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體會到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樂趣。 ?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巖石礦物標本的制作為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所學知識,對采集來的巖石和礦物進行標本制作。 難點:對照標本圖鑒,對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進行識別。 【教學準備】 學生:每個組兩塊巖石、帶蓋紙盒、標簽紙、標本圖鑒、觀察巖石各各種工具(小 刀、銅鑰匙、放大鏡等) 教師: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制作標本的意義,初步了解制作步驟。(預設
17、5分鐘) [材料準備:圖片和視頻、書本] 1. 出示一些標本圖片,學生欣賞。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認識和感知標本。] 2. 視頻講解制作標本的意義。(視頻內容:標本是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經過 各種處理,令之可以長久保存,并盡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為展覽、示范、教育、鑒 定、考證及其它各種研究之用。) [設計意圖:了解標本制作的意義。] 3. 巖石和礦物也可以做成標本,你們想試一試嗎?揭示課題: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板書: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二、探索一:識別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預設15分鐘) [材料準備:標本圖鑒、每個組三塊巖石或者礦物(花崗巖、鐵礦石、任選一種)、
18、觀察工具(電筒、放大鏡、瓷板、銅鑰匙、鋼釘、磁鐵等)、記錄單。] 1. 如果要制作一個巖石或者礦物的標本,我們要怎么做?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前概念。] 2. 自學書本上標本制作的過程(P50-51)。師:你覺得最關鍵的是哪一步(預設: 識別和鑒定巖石礦物)。 [設計意圖: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一一識別和鑒定巖石礦物進行重點突破解決。] 3. 怎么識別和鑒定巖石或者礦物標本?(預設:用放大鏡觀察顏色和顆粒、用銅鑰 匙、鋼釘、指甲來測試硬度,用瓷板來觀察條痕顏色等等。) [設計意圖:將前兒節(jié)課學習到的觀察方法在這節(jié)課進行綜合運用。] 4. 分組學習標本圖鑒。師:掌握了觀察巖石的方法,我們
19、還需要借助標本圖鑒來進 行識別,老師這里給每個組準備了一份標本圖鑒,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份圖鑒上有多少種 巖石或者礦物,可以提供給我們哪些信息呢?(預設:有XXX巖石,描述了巖石或者礦 物的特征、作用。) [設計意圖:資料的閱讀和利用也是科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合理有效利 用呢?學生需要對老師提供的資料先進行理解和解讀。] 5. 分組領取材料,對巖石和礦物進行觀察,并將觀察到的巖石礦物特征記錄下來, 對照標本圖鑒,識別是哪種巖石礦物。 《識別巖石和礦物》記錄單 第()小組 ①號②號③號 我認為這是() 我認為這是( ) 我認為這站() 證據: 證據:
20、 證據: 6. 交流研討,生上臺展示:三塊巖石礦物分別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認為,講講理由。 三、探索二:制作巖石或者礦物標本(預設10分鐘) [材料準備:標本盒、標簽貼。] 1. 識別出了巖石和礦物,我們就要進行標本的制作了。 2. 教師結合PPT鞏固講解制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制作巖石標本的材料(標本盒、標簽紙、毛巾等)。 (教師追問:毛巾做什么用的?為什么在放入之前,要擦拭或者清洗干凈?) 第二步: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梢詷顺霾杉牡攸c,比如在洛陽采集到的 樣品,就可以依次編號為LY-OOk LY-002……即可,也可以簡單的按照序號來編號。 (教師追問:為什么要進
21、行編號?)(預設:方便自己的整理和大家之間的交流。) 第三步:識別采集的巖石和礦物。對照標本圖鑒,根據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的特征 進行識別。 第四步: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標簽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編號、名稱、采集地、 采集人、采集日期,做好的標簽對應巖石、礦物放好。(師補充:如果想要知道詳細信 息,可以制作一張礦物說明卡,折起來壓在盒子底部。) 第五步: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內,標簽對應放好。 3. 學生分組活動,制作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在制作過程中,將自己歸納出的制作巖 石和礦物標本的方法與步驟,填寫在活動手冊中。 四、研討(預設8分鐘) 1. 展示所有小組制作的標本
22、盒?;仡欀谱鳂吮镜姆椒?。師:你能說一說剛剛你是怎 么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嗎?你有什么經驗和我們大家分享?或者有什么需要提醒我 們的? 2. 體會制作標木的意義。制作完標本后,你對研究巖石和礦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 識? 3. 如何才能更好地制作一個精美巖石、礦物標本? 五、拓展:充實標本盒(預設2分鐘) 如果在野外,碰到不熟悉的巖石,你會怎么做?(預設:平時我們要注意觀察周邊 的巖石和礦物,遇到認為有搜集價值的巖石和礦物,都可按照今天學習的方法做成標本, 不斷充實標本盒,增強識別的本領。)《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學生展示區(qū)域 【板書設計】準備材料 1,
23、編號識別 I> 2, 添標簽放置 ?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難點:能通過觀察巖石和土壤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幾種巖石和土壤的標本、教學課件。 學生:自己采集到的巖石和土壤(一種) 【教學過程】 一、聚焦(預設5分鐘) 1. (課件出示地球圖片)問: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巖石和土壤?(生交流) 2. 師小結:在地球上到處都能發(fā)現巖石和土壤的蹤跡,不僅在陸地上有,海底同樣 有它們的蹤跡。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尋找?guī)r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聚焦研究目標
24、,明研究主題。] 二、探索(預設20分鐘) (一)探究課前學生課前收集的巖石和土壤 [材料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巖石和土壤] 1. 課前同學收集了一些巖石和土壤,現在請你向組內的同學介紹:你是在什么地方 收集的?它有什么特點?推測它的這些特點說明了什么?(生探究觀察) 2. 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讓學生對于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有初步的意識。] (二)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材料準備:弓石燕等化石、魔鬼塔、蕨類植物、鸚鵡螺、土壤形成的文字和圖片 介紹。] 1. 科學家也一直在對巖石和土壤進行研究,他們有哪些收獲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 一些資料,
25、清同學們仔細閱讀資料,圈出你感興趣的內容,組內交流,從這些資料中你 找到了巖石和土壤背后的哪些故事? 【作業(yè)設計】L在制作巖石或者礦物的標本時,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是(B )。 A. 給巖石或者礦物編號 B. 識別巖石或者礦物 C. 將巖石或者礦物放置在小盒內為巖石或者礦物添加標簽時,需要包含的信息是(A )。 A.編號、 名稱、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 B.編號、 名稱、采集地 C.采集人、采集日期 3.顏色灰白, 3.顏色灰白, 硬度不大,與稀鹽酸有劇烈的化學反應,這種巖石有可能是(C )。 A.頁巖 B.花崗巖 C.石灰?guī)r
26、 附:活動記錄單和巖石圖鑒《識別巖石和礦物》記錄單 )小組 ①號②號 ③號 我認為這是(我認為這是( 我認為這是( 證據: 證據: 證據: 名稱:石墨性狀:片狀或塊狀 等,鐵黑色或鋼灰 色,不透明,條痕 黑灰色,強金屬光 澤或光澤暗淡,質 軟,觸摸具滑膩 感,染手染紙。 石墨可制電 極、鉛筆芯、防銹 涂料等。 名稱:赤鐵礦 性狀:塊狀、葉片狀 等,顏色鐵黑色、暗 紅色等,條痕櫻紅 色,硬度不一,金屬 光澤、半金屬光澤或 暗淡光澤,不透明。 為最重要的煉鐵 礦石。礦粉可制作紅 色涂料和紅色鉛筆。名稱:磁鐵礦
27、性狀:塊狀或粒狀 集合體,鐵灰色, 條痕黑色,金屬或 半金屬光澤,不透 明,較硬,小刀劃 不動,較重,脆, 具有強磁性。 是重要的煉鐵 礦石之一。 /A \/ 名稱:大理巖 性狀:純白色、黑 色等,常有美麗的 條條,顆粒較粗, 比較粗糙,晶瑩潤 澤,紫密,較軟, 遇鹽酸冒泡。 純大理巖為白 色,含雜質時帶有 各種雜色,具美麗 條條,為主要的裝 飾建筑石料及雕 刻石料。 名稱:花崗巖 性狀:花斑狀,由 黑、白、肉紅等顏 色或無色逢明的 顆粒組成,顆粒較 粗,粗糙,很堅硬。 由于其得天 獨厚的物理特性 加上它美麗的花 致使他成為建筑 的上好材料,素有 ”巖石
28、之王”之稱。 V)名稱:石灰?guī)r 性狀:青灰色、灰 色或微黃色,顆粒 細,光滑,較硬, 常有化石,遇鹽酸 冒泡。 石灰?guī)r是垸制 石灰和水泥的主 要原料,是煉鐵和 煉鋼的熔劑。 名稱:頁巖 性狀:有灰、黑、 紅、棕、黃等多種 顏色,顆粒細,較 軟,比較光滑,薄 層狀,常有化石。 頁巖由黏土 物質硬化形成的 微小顆粒易裂碎, 很容易分裂成為 明顯的巖層。 \/名稱:砂巖 性狀:看起來像混 凝土,由碎石子或 者卵石組成,粗 糙,硬。 砂巖是一種 沉積巖,是由石柱 經過水沖蝕沉淀 于河床上,經千百 年的堆積變得堅 固而成。 V)名稱:金剛石 性狀:八面體或六 面體,無
29、色透明, 強金屬光澤,最 硬,性脆,條痕白 色。 金剛石是貴重 寶石,還用于鉆 探、研磨、切割玻 璃和激光器等尖端 技術。 5. 巖石、沙和黏土 【教材簡析】 第五課作為《巖石與土壤》單元中的過渡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充分觀察了 解巖石、礦物的特征之后,從木課開始對土壤的各方面特征進行觀察研究,將巖石和土壤建 立關聯,指導學生初步認識到土壤是巖石風化而成的。教材通過巖石、沙、黏土的發(fā)現地的觀 察,以及對它們特征的觀察、比較,知道了巖石、沙、黏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在顏色、顆粒大 小、氣味、黏性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巖石、土壤”的完整知識體系, 體現大單元結構知識概
30、念的連貫性、整體性。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巖石和礦物己有了基礎性的認識,而且學 生對巖石、沙、黏土三種物質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間有怎樣的聯系,不知道沙、 黏土是由巖石變化而來,是巖石風化的產物。將巖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 借助工具去觀察巖石、沙和黏土的異同,感知物質形態(tài)的變化,是四年級學生非常樂于 探究的,借此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并且提高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讓學生運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從中發(fā)現三者之間的關聯,逐步建構起土壤是巖石風化形成的這一 科學概念,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巖石、土壤”的完整知識體系,體現大單元結構知識概 念的連貫性、整
31、體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碎裂后會形成沙、黏土。 ?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觀察、比較巖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能夠根據事實對巖石的變化進行推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敢于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猜想,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斷變化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熱愛自然,意識到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比較巖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難點:初步建立巖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認識,體會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斷變化 的。 【教學準備】 教師:班級記錄單、教學
32、課件。 學生:巖石、沙和黏土的標本,白紙,淺盤,放大鏡、濕巾。 【教學過程】 一、聚焦(預設2分鐘) [PPT出示巖石、沙、黏土圖片] 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 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4. 思考:我們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巖石、沙和黏土? 5. 思考:巖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 6. 揭示課題:巖石、沙和黏土(板書) 二、探索:比較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預設30分鐘) (三)探索一:歸納巖石、沙和黏土的發(fā)現地(預設3分鐘) 1. 交流: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巖石、沙和黏土,其余組進行補充。 2. PPT出示一些典型的圖片(預
33、設:山邊、海邊、河邊、田野、沙漠)。 3. 小結:自然界中巖石、沙、黏土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 (二)探索二:觀察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預設27分鐘) [材料準備:巖石、沙和黏土、白紙、淺盤、放大鏡、濕巾] 提問:我們可以怎樣觀察巖石、沙和黏土?(預設3分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觀察需要調動各種感官:眼看、鼻聞(強調扇聞的方 法)、手摸,還可以借助工具一一放大鏡。) 活動一:觀察干燥的巖石、沙和黏土(預設12分鐘) 1. 明確觀察要求和方法,微課演示實驗方法: ① 眼看:把巖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 ② 鼻聞:分別聞一聞巖石、沙和黏土,
34、感覺有什么不同。 ③ 手摸:用手觸摸巖石、沙和黏土,感覺有什么不同。 2. 組內合作,有序觀察,并及時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巖石 沙 黏土 特征 看 聞 捻 3. 全班交流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指導學生用“粗糙、細膩、顆粒較大、顆 粒較小”等詞語進行描述) 4. 小結: ① 巖石:粗糙,顆粒大。 ② 沙:粗糙,顆粒較大 ③ 黏土:細膩,顆粒很小 活動二:觀察潮濕的沙和黏土(預設12分鐘) 1. 我們對巖石、沙和黏土己經有所了解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觀察一次,思考如果用 水潤濕沙和黏土,哪個能團成小球,并說說你的
35、理由。(預設:黏土顆粒小能團成小球, 沙顆粒大不能團成小球) 2. 明確觀察要求和方法,微課演示實驗方法: ① 分別用藥匙取適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潤濕,試著團成小球,觀 察現象。 ② 用手指分別蘸少量潮濕的沙和黏土,在白紙上涂痕,過一會兒,把白紙豎起抖一 抖,觀察痕跡。 3. 組內合作,有序觀察,并及時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巖石 沙 黏土 特征 團球 涂痕 7. 全班交流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 (預設:黏土容易團成小球,沙不容易團成小球;黏土的痕跡一直在,沙干燥后掉 落下來,痕跡不明顯) 5. 提問:為什么沙
36、不容易團成小球,黏土容易團成小球?(引導學生從顆粒大小、 顆粒間隙問答) 預設:黏土顆粒小,顆粒間隙小,容易團成小球;沙顆粒較大,顆粒間隙大,不容 易團成小球。 6. 追問:如果是顆粒更大的巖石容易團成小球嗎?顆粒更小的物質容易團成小球 嗎?并說說推測的理由。(引導學生從顆粒間隙大小回答) 7. 提問:為什么黏土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而沙則容易掉落下來。這說明什么? (預設:黏土顆粒間隙很小,黏性大,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沙顆粒間隙大,沒有黏 性,不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 8. 小結:沙:顆粒較大,顆粒間隙大,沒有黏性;黏土:顆粒很小,顆粒間隙小,黏性大。 三、研討:(預設8分鐘)
37、1. 思考:大自然中的沙是怎么來的呢? 預設:沙顆粒較大,是由顆粒更大的物質(巖石)碎裂而來。 2. 思考:如果沙碎裂成更小的顆粒,會變成什么呢?(黏土) 3. [PPT出示多張巖石圖片]推測大自然中巖石會如何變化? 小結:巖石風化碎裂成沙,繼續(xù)風化變成黏土(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斷變化)。 【板書設計】物質 特征 物質 特征 5.巖石、沙和黏土 巖石 沙 黏土 1.粗糙 1 .細膩 1.粗糙 2.顆粒較大 2.顆粒很小 2.顆粒大 3.顆粒間隙大 3.顆粒間隙小 4.沒有黏性 4.黏性大 【作業(yè)設計】 1. 以下三種物質中
38、,容易團成小球的是(C )。 A,巖石B.沙C,黏土 2. 以下三種物質在做團球實驗時,顆粒間隙最大的是(A ) ° A.巖石B.沙C,黏土 3. 涂痕干燥后,痕跡最明顯的是(C )。 A.巖石B.沙C.黏土 6. 觀察土壤 【教材簡析】 巖石與土壤是地殼表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本課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別從土壤 的組成、顆粒的形態(tài)、以及土壤成分三個方面,從宏觀到微觀對土壤進行細致的觀察與 分析。教材首先指導學生對土壤里面有什么展開觀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接著是對 土壤顆粒進行觀察與描述,為土壤分類做鋪墊;最后是土壤沉積實驗,觀察到土壤根據 顆粒大小的不同會分出不同的層次,進一
39、步認識到土壤的成分,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 球表面的變化》單元奠基。 【學情分析】 土壤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們并沒有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去觀察土壤, 對土壤的組成及基本特征并不了解。本課將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土壤由哪些物質組 成,了解土壤的成分,認識到土壤對生命的意義,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球表面的變 化》單元奠定相關的知識基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 和空氣等。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 -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 科學態(tài)度目標
40、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質組成,了解土壤成分。 難點:用沉積實驗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顆粒大小沉積順序。 【教學準備】 教師:一段音頻(可在計算機上播放)、干燥土壤、教學課件。 學生:一份新鮮土壤、白紙、鐐子、盤子、牙簽、放大鏡、玻璃杯、攪拌棒、水。 【教學過程】 一、聚焦:土壤中有什么(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幻燈片] 8. [出示PPT1],明確任務:今天我們來觀察土壤。 9. [出示PPT2],提問:我們
41、吃的食物都來自于土壤中生長的植物,那么土壤中有什 么呢? 10. 學生猜測。(板書學生猜測) 二、探索:觀察土壤中有什么(預設7分鐘) (四)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 [材料準備:每組1份新鮮土壤、1張白紙、牙簽、放大鏡、學生活動單] 1. 明確活動: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 2?[出示PPT3],明確實驗方法: (1)幻燈片出示實驗材料。 (2)師生交流觀察方法 (3)明確活動:肉眼觀察一一放大鏡觀察一一聞;注意提示用手衛(wèi)生。 (4)[出示PPT5],明確記錄內容。 活動一: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學生活動(3分鐘)。 方法 我們的發(fā)現 看 聞
42、3. 全班研討:新鮮土壤中有什么?(板書記錄學生發(fā)現與學生猜測形成對比) [見附件:弓石燕等化石、弓石燕、魔鬼塔、蕨類植物、鸚鵡螺、土壤形成的文字 和圖片介紹以及一些相關視頻。] 2. 學生閱讀交流。 三、研討(預設10分鐘) 1. 學生交流研討: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師選擇性板書記錄) 2. 提問:除了老師提供的這些資料外,你平時還了解到了哪些巖石和土壤的故事? (學生交流) 3. 嘗試用一句話概括巖石和土壤告訴了我們什么故事? 生概括(預設:記錄了地球形成及演變的歷史)(板書) 4. 小結:正是因為土壤和巖石有著這樣特殊的作用,所以我們人類才一直不斷的在 研究他們。 [
43、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巖石和土壤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 趣。] 四、拓展:調查當地的巖石和土壤(預設5分鐘) 1. 學了這節(jié)課以后,我們再去觀察周圍的巖石和土壤會有什么不同的發(fā)現呢?課后 了解當地巖石和土壤。(教師可以事先進行材料收集) 【板書設計】 巖石和土壤的故事背后的故事記錄r地 球形成及 演變的歷 史 記錄r地 球形成及 演變的歷 史 /弓石燕化石: 廠巖石J鸚鵡螺化石: 蕨類植物化石: 魔鬼塔: 偵土壤: 【作業(yè)設計】 1. 巖石和土壤在(C )可以找到。 A.陸地上 B.海底C.以上均可 2. 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鸚鵡螺化石,告訴我們那里在億
44、萬年前曾經是(B ) o (二)觀察干燥土壤(18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1份干燥土壤、1張白紙、牙簽、放大鏡、活動記錄單] 1. 提問:剛剛新鮮土壤中有這么多發(fā)現,你們覺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 (預設:小石子、沙子、黏土等) 2. [出示PPT5],引出活動:原來土壤中有這么多的顆粒物,我們再來觀察一份F 燥的土壤?看看這些顆粒物具體有什么不同。 3. [出示PPT6]明確實驗方法與要求: (1)用鍛子挑出不同種類的顆粒物。 (2)同類型的顆粒物數量不需要太多! (3)將你所挑出的顆粒物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4)用刻度尺來量一量這些顆粒物的大小。 4. [出示PP
45、T6]明確記錄內容活動二:觀察干燥土壤 方法 我們的發(fā)現 摸、捻 顆粒物 排隊 大> 小 (雙面膠黏貼) 5. 學生更換材料,開展活動。 6. 研討: (1)干燥的土壤你有什么發(fā)現呢? (2)這些顆粒物大小有何不同。 (3)[出示PPT7],認識判斷不同顆粒物的標準。 (三)土壤沉積實驗(10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1份干燥土壤、燒杯、水、攪拌棒、學生活動單] 1. 提問:土壤中還有什么呢?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會怎樣? 2. 學生猜測。 3. [出示PPT8],播放微課視頻,明確實驗方法。 4. [出示PPT10],學生活動,完成記錄。 活動三
46、:土壤沉積實驗方法 方法 我們的發(fā)現 倒入水中 5. [出示PPT11L研討: (1)放入水中后你有什么發(fā)現? (2)[出示PPT12]出示土壤沉積實驗圖,讓學生觀察并交流。(分層,為什么會有 分層,最上面的是什么?) 四、拓展提升(預設3分鐘) 1. [出示PPT13]提問:那些植物生長的特別好的土壤你覺得有什么特點呢? 2. 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觀察土壤 小石子、 根, 小動物 小石子、沙、動植物殘留體、腐殖質、水、黏土、空氣 小石子、沙、黏土混合物 分層實驗:大的顆粒在下面,小的顆粒在上面 【作業(yè)設計】 1. 動植物殘體在土壤中腐爛后,形成了(
47、C )。 A.鹽分B.黏土C.腐殖質 2. 干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說明土壤含有(A ) o A.空氣B,黏土C.腐殖質 3. 土壤在水中攪拌沉淀后,最大的顆粒(C )。 A.沉在最上面B.沉在中間C.沉在最下面8.巖石、土壤和我們 【教材簡析】 在前面幾課中,教材介紹了一些關于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知識,本課在此基礎上對 之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并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對巖石和土壤的用途進行了解, 發(fā)展學生愛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與自覺。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巖石、礦物和土壤己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它們之 間的關系和用途還不是特別了解。本課學習中,學生將
48、進一步了解巖石、礦物和土壤的 用途,并指導學生認識它們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建立起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自然 資源的意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巖石和土壤的特性決定了他們的用途。 -巖石和土壤在生產和生活種用途很廣,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巖石和土壤。 -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很好地保護和利用。 -知道礦產是人類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資源,不可再生。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調查、閱讀資料等形式,了解巖石和土壤的用途。 ?通過調查、訪問、交流等形式,了解人類在開發(fā)、利用、保護巖石、礦物和土壤 等方面的行為。 ?能夠基于調查的情況撰寫調查報告。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關注人
49、類在開發(fā)、利用、保護巖石、礦物和土壤等方面的種種行為,樹立保護、 合理利用巖石、礦物和土壤的意識與自覺。 -樂于在課外繼續(xù)從事有關巖石、礦物和土壤的探究活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具有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造成對環(huán)境的破壞。 ?愿意采用行動保護環(huán)境、合理利用資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理巖石、礦物和土壤的作用。 難點:通過活動,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巖石、礦物圖片文字資料,班級記錄單,“我和土壤”的游戲視頻,教學課 件。 學生:巖石、礦物卡片、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聚焦:(預設6分鐘) [材料準備
50、:班級記錄單] 11. 教師提問: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大家對巖石、礦物和土壤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2. 學生自由說一說。 3. 出示班級記錄單,提問:巖石和土壤都是我們地球上的重要資源,他們之間存在 著什么關系呢?巖石和土壤乂由哪些物質組成呢? 4. 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學習單,講解:巖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會變成土壤,我 班級學習單 班級學習單參考 13. 揭題:巖石、礦物、土壤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聯系呢?出示課題《巖石、 土壤和我們》。 二、探索:(預設25分鐘) (五)了解巖石和土壤的用途。 [材料準備:學生學習單,巖石和礦物資料卡,課前先布置了解在前七課中遇到的 巖
51、石和礦物有什么作用,并做好匯總] 1. 提問: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的巖石和礦物,他們在我們的生產生 活中有著哪些作用呢? 2. 先組內進行交流,再全班展示。 學生記錄單1 巖石或礦物名稱 作用 3. 提問:除了這些,巖石和礦物還有哪些作用呢?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物品都是 由巖石或者礦物組成的。比如:計算機里的許多芯片由硅制成,硅來自石英和其他礦物。 老師這里有一?些巖石、礦物卡片也許可以幫到你。 4. 出示:巖石和礦物的資料卡,并溫馨提示(1)每人拿兩張巖石(礦物)卡片, 仔細閱讀,并將獲得的信息填到學習單中。(2)看好后
52、將卡片交給下一個同學,全部 卡片看完后,將卡片還給老師。(3)小組成員間交流獲得的信息,并做好匯報的準備。 5. 學生分組活動。 6. 交流:你了解到了哪些巖石、礦物的作用?感受到了什么?(預測:巖石和礦 物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巨大的作用。) (二)活動二:探究土壤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材料準備:“我和土壤”的游戲視頻] 1. 提問:了解了巖石和礦物的作用,土壤又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呢? 2. 出示視頻:讓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下。(播放視頻) 3.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我們也來扮演下植物或者動物的角色,說一說土壤為你扮演 的角色提供了哪些幫助。 4. 學生分組活動。
53、 5. 請1-2個小組上臺展示。 6. 小結:巖石、礦物和土壤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巨大的作用,用氣泡圖的形式來 歸納下。 學生記錄單2 7. 提問:巖石、礦物和土壤的作用與它們的哪些特性有關,比如,有的巖石很堅硬, 所以可以被用來造房子;有的礦物具有亮麗的色彩,所以可以被用來做裝飾品。你們能 舉例說明嗎? (三)活動三:探究如何保護自然資源 課件出示:正因為巖石、礦物和土壤的作用非常大,所以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巖石和 礦物的開采,也未停止過對土壤的利用。但是巖石和礦物都是不可再生的,由于某些非 法開采行為的存在,使得巖石和礦物的儲存量越來越少,也導致了我們的環(huán)境受到極大 的破壞。而
54、垃圾傾倒、亂砍亂伐等現象己經使得越來越多的土地荒漠化。 三、研討:保護并合理利用資源(預設6分鐘) 我們該如何保護巖石、礦物和土壤資源? 六、拓展:完成一份調查小報告(預設3分鐘) 課外任務:利用周末時間,調查自己家或者學校附近的土壤污染和浪費的情況,以 及人們對土壤進行保護的措施,并完成一份調查小報告或者手抄報。 最后,讓我們通過一個視頻《我的土壤媽媽》,一起來進一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 這片土地。 【板書設計】巖石、土壤和我們 地球上的正要資源 決定了 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性》作用 【作業(yè)設計】 1. 下列方式中能保護土壤的是(A )。 A. 施農家肥B.多施化肥C.
55、砍伐樹木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 A. 巖石和礦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B. 巖石和礦物在自然界中是不變的 C. 巖石和礦物在人們開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護和合理利用 《巖石、土壤和我們》記錄單第—組姓名 活動一:巖石、礦物在我們的生產生活種有哪些作用?把你獲得 的信息簡單地記錄在下面的氣泡圖中。 活動二:土壤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把你想到的簡單 地記錄在下面的氣泡途中。 A. 高山 B. 海洋 C. 陸地 3. 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大致需要(A )的時間。 A,幾萬年 B. 幾百年 C. 幾十年 弓石燕化石: 附:
56、學生學習材料 弓石燕的外貝體為橫方形,向左右延伸時,逐漸收縮上翹開張, 殼面具有粗強的放射狀褶線,像弓箭,也像燕翼,所以叫弓石燕。 據考證,這些“貝殼”就是距今3、4億年前的介殼類腕足動物 弓石燕,又叫中華弓石燕。弓石燕出現于4. 4億年前的志留紀,到了 4. 05億年前的泥盆紀發(fā)展迅速,種類繁多,而此時,魚類 才開始出現,至于恐龍,那是1.5億年后的事情了。在綿陽江油 北部山區(qū),一?些山體塌方的地方出現了很多弓石燕的化石。 木化石: 木化石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02 (二氧化硅)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 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
57、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 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 呈現玉石質感,又稱硅化木或樹化玉。硅化木是上億年前的樹 木因種種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層中,樹干周圍的化學物質如 二氧化硅、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來的木質成 分,保留了樹木的形態(tài),經過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 魔鬼塔: 懷俄明州東北角的克魯克縣,一片幾乎平坦的土地上,矗立一塊巨石。印地安人的圣地,美國第一個國家紀念地一一魔鬼塔,高度有 264米。它是花崗巖的結構的火山頸地形,早期是一座火山, 后來周遭的山壁被侵蝕掉了,只留下堅硬的玄武巖火山頸。 科學家通過其巖石內的化學元素,確
58、定它形成于五、六千萬 年以前,是地心的巖漿上涌到地表,沒有噴出去,冷卻下來成為堅碩的火成巖。歷經 千百萬年的風吹雨打,無數次的地層變動和巖漿推擠,周圍柔軟的沉積巖被風化雨蝕而 逐步消失,只留下堅硬的火成巖成了魔鬼塔。 蕨類植物化石: 到了泥盆紀晚期,大氣中的含氧量己達到現在的約10%,地球的外層己有了一層臭氧層,可以阻擋紫外線的直接輻射,這些 條件都對生物的陸地生活極為有利。這時,在植物界中由裸 蕨植物的某些類型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根、莖、葉分化的蕨類 植物,在隨后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早期大量的發(fā)育,十分興旺, 個體常常是木本大樹,構成了當時獨特的蕨類植物森林。所 以這一時期也稱為蕨類植物時代。到
59、了距今3. 5億年一2. 25 億年的石炭紀、二疊紀,抄楞與其他高大的木本蕨類植物如 蘆木、鱗木、封印木等一起組成了當時地球上繁盛的陸地森林。到了古生代末期,由于 地殼的運動,造成了世界性的氣候變化,性喜濕熱的蕨類植物走向了衰退,許多高大的 喬木完全滅絕了。地球歷史上的“蕨類植物時代”也隨之結束,它們被深埋在地下其中 的一部分變成了化石。在遠古時代的很多生物也和蕨類植物一樣以化石的形態(tài)保存至 今。 鸚鵡螺化石: 鸚鵡螺為海生無脊椎動物,是極其珍貴的觀賞貝類,因貝殼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狀斑紋,酷似鸚鵡而得名。通常棲息在深海底層,主要以 蟹類、蝦類和海膽等為食。最早發(fā)現于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最盛,種
60、類繁多,分布極廣,此后逐漸衰退。世界上只存鸚鵡螺一個屬三個種。 鸚鵡螺化石是鸚鵡螺死后的殘骸留在巖石上,在經過數以萬億計后所 形成的一種化石??茖W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了鸚鵡螺的化石。 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巖石在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復雜過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層大約需要500年的時間,地 球上土壤層的平均厚度大約是5米,形成需要大致25萬年的 時間。 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教材簡析】 巖石種類繁多,它們的性質也多種多樣。木課引導學生重點觀察花崗巖、砂巖、大 理巖三種巖石,從肉眼的初步觀察到使用工具的細致觀察,讓學生不但知道三種巖石各 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學會觀
61、察巖石的視角與方法。學生主要借助比較的方法認識三種 巖石是否有紋理、分層、是否有斑點、小孔、光滑、粗糙程度、光澤、硬度、巖石成分 的顆粒大小、成分是否單一等特征,同時學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知道比較是一種 重要的學習科學的方法。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了研究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意義。對于巖石的研究有了 一定的興趣?!盎◢弾r、砂巖、大理巖”這三種巖石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區(qū)分這三種 巖石對于學生來說I?分輕松,但在生活對巖石無意識的觀察難以形成系統(tǒng)性的特征認 識。 四年級的學生對觀察物體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為本節(jié)課觀察巖石的基礎,但 對巖石觀察還有一些獨特的方法,這些方法是
62、學生比較陌生的,但這正是本節(jié)課學生要 學習和掌握的,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幾種常見巖石的特性, 進一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用科學家的視角和方法去研究巖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感官對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進行觀察。 ?會使用簡單工具對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進行更細致的觀察。 -會用科學詞匯描述、記錄巖石的特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積極參加觀察巖石特征的探究活動,保持對巖石的研究興趣。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觀察、比較、描述和記錄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技術、社會與
63、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自然。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觀察比較中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難點:學生對于巖石光澤的判斷。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 學生:1個放大鏡、1個手電筒、1枚鋼釘、1把銅鑰匙、活動記錄手冊,(以小組 為單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聚焦:種類繁多的巖石(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ppt3種巖石圖片、三種巖石。] 1. 分發(fā)巖石。大家認識這三塊巖石嗎? 2. 區(qū)分三種巖石“花崗巖、大理巖、砂巖”。(學生知道三種巖石的名稱并能區(qū)分) 3. 揭示課題: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板書) 4. 大家來說說看,這
64、三種巖石各有怎樣的特征呢?(這里主要讓學生通過看、摸等 方式觀察“顏色和光滑度”) 5. 請兩位同學上展臺,各介紹一種巖石。 二、探索:像科學家一樣觀察巖石(預設18分鐘) (一)觀察三種常見的巖石標本 [材料準備:實驗記錄單。] 1. 大家的觀察非常細致,但是科學家在觀察研究巖石的時候更加細致,你們想不想 知道他們還從哪些方面觀察巖石的呢? 2. 出示活動單,明確觀察方向。(用鉛筆記錄,方便涂改)。 3. 大家知道怎樣去觀察嗎? [由于本課觀察內容較多,并且很多實驗需要指導,所以將主要的觀察內容重點放在“有無層理、氣孔、斑點、條紋、軟硬、組成的顆粒大小”] 出示觀察記錄表。
65、 名稱 有無層理、氣孔、斑 點、條紋 組成巖石的顆粒大小 軟硬 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二)更細致地觀察巖石標本 [材料準備:1枚鋼釘、1把銅鑰匙。] 1. 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是怎么觀察巖石的。 2. 依次提供“有斑點的巖石”、“有小孔的巖石”、“有條紋的巖石”、“有層次 的巖石”四副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并提問:“你知道有條紋是什么意思嗎?有層次是 什么意思?"(學生說不出,老師給予解釋) 引導學生對照參照物來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的相關特征,及時記錄。 3. 巖石是由非常多的顆粒組合而成的,這些顆粒大小是怎樣的? Ppt微課
66、展示(顆粒細密的巖石、顆粒粗疏的巖石、顆粒粗大的巖石) 學生進行觀察,并記錄。 4. 巖石的硬度該如何判斷?用微課演示刻劃: 軟:用指甲刻畫出痕跡; 較軟: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微課中準備了三種硬度 巖石的展示,在總結判斷硬度方法時,可讓學生推測“較軟”的標準); 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 硬:用銅鑰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畫出痕跡。 5. 學生總結方法,老師用板書“導圖”的方式總結軟硬標準,便于學生實驗。 6.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學生進行觀察記錄。 三、研討:觀察發(fā)現(預設10分鐘) 1. 學生反饋交流:學生在展臺下展示記錄單匯報,全班交流。 2. 清學生分別歸納總結“花崗巖、大理巖、砂巖”三種巖石各自的特征,師板書總 結特征。 3. 提問:我們如何觀察、描述一種未知的巖石?(預設:學生能說出課中提到的各 種所需觀察的特征以及與之對應的方法,如果學生能說出更多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 予以定) 四、拓展:觀察巖石的光澤和組成巖石的內部物質(預設7分鐘) 1. 科學家們有時也會對巖石的光澤進行觀察,微課展示“光澤度的觀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