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全國版二輪復習考前特訓:—社會熱點押題訓練 訓練11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全國版二輪復習考前特訓:—社會熱點押題訓練 訓練11 Word版含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訓練11 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和諧社會
1.“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這段話說明了禮樂制度( )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趨平等
B.規(guī)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C.塑造人群的集體認同
D.明確社會的等級關系
答案 B
解析 材料意為:樂的作用在于協(xié)調上下,禮的作用在于區(qū)別貴賤。上下協(xié)調就會互相親近,貴賤區(qū)別就會互相尊重。過分強調樂會使人際關系隨便,過分強調禮會使人際關系疏遠。要使人際關系內心感情融洽外表互相尊重,這就是禮樂應盡的職能了。材料體現(xiàn)了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證貴賤等級的思想,
2、故A項錯誤;根據(jù)前面分析可知禮樂制度規(guī)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故B項正確;根據(jù)前面分析禮樂制度中的“樂”塑造人群的集體認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C項錯誤;根據(jù)前面分析禮樂制度中的“禮”明確社會的等級關系,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D項錯誤。
2.(2017·山西太原一模,25)宋代是科舉制度發(fā)展完善的重要歷史階段?;实塾H自提點試卷、詔問舉子的“殿試”成為常制,并規(guī)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對考官自稱門生或稱考官恩師。這些做法( )
A.促使人才選拔更加公平
B.意在強化君主集權統(tǒng)治
C.推動了文人政治的形成
D.打破了人情關系的羈絆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材料“禁止考生及第后對考官自稱門生或稱考官
3、恩師”,意在削弱及第考生與考官的裙帶關系,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殿試”“禁止考生及第后……”,突出強化皇帝對官員選拔的權力,故B項正確;文人政治形成早于“宋代”,故C項錯誤;該項表述過于絕對,只能一定程度削弱人情關系,故D項錯誤。
3.元雜劇包公戲中的包公是廉潔正直、機智善斷的清官。明傳奇中包公的形象漸趨神化,權力無限擴大,民間更尊其為明法致公、為民請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變化反映出( )
A.明傳奇較元雜劇藝術成就更高
B.老百姓對司法公正的強烈向往
C.市民階層主導法制觀念的變遷
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喪失殆盡
答案 B
解析 據(jù)材料“廉潔正直、機智善斷的清官”“司法
4、之神”可知,對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執(zhí)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斷神化說明老百姓對司法公正的強烈向往,故B項正確。
4.清代農村家族經濟在遺產繼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長子權益的“抽長制”,又有照顧喪失勞動力者的“膳田”“守寡田”等社會保障機制。這說明( )
A.遺產繼承以家族和諧關系為出發(fā)點
B.社會保障機制在清代已經發(fā)展完善
C.宗法制度在清代農村占據(jù)主導地位
D.家族經濟在代代繼承下逐步被分割
答案 A
解析 在遺產繼承中既保障嫡長子權益又照顧弱勢群體的做法體現(xiàn)了以家族和諧關系為出發(fā)點的特征,故A項正確;其一,單純依靠材料無法看出清代的社會保障機制已經完善,其二,材料突出的是民間
5、的一種行為無法體現(xiàn)社會保障機制的發(fā)展,故B項錯誤;宗法制度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被廢除,故C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出家族經濟在代代傳承中被逐步分割,故D項錯誤。
5.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權”“民國”和“國民”等命名的報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達500余家。1913年7月,全國報紙發(fā)行總數(shù)達4200萬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白x報者雖限于少數(shù)人士,但報紙發(fā)表之意見,由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這表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報刊與時俱進反映社會思潮
C.全國人民的政治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D.中國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達到頂峰
答案 B
解析 民主共
6、和觀念應該強調反帝制的內容,材料無此體現(xiàn),故A項錯誤;材料僅體現(xiàn)公眾接受報刊內容的宣傳,未體現(xiàn)全國人民的政治熱情高漲,故C項錯誤;材料中無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狀況的比較,因而無法得出中國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達到頂峰的結論,故D項錯誤。
6.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任務,一方面是徹底廢除國民黨時期的舊法,另一方面進行了新法的創(chuàng)建,如制定了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起草了《刑法大綱》《訴訟程序通則》《公司法》等。這些法制工作的開展( )
A.表明以法治國成為國家意識
B.保障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
C.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D.使國家管理實現(xiàn)了有法可依
答案 A
解析 據(jù)材料“建國之初的法制建設任務
7、,一方面是徹底廢除國民黨時期的舊法,另一方面進行了新法的創(chuàng)建,如制定了臨時憲法《共同綱領》,起草了《刑法大綱》《訴訟程序通則》《公司法》等”得出這些法制工作的開展表明以法治國成為國家意識,故A項正確。
7.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guī)劃》,并發(fā)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這主要表明我國( )
A.構建恢復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會基礎
B.人大和政府是推進法制化的決策機關
C.重點解決法制化進程當中的焦點問題
D.重視構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
8、長效機制
答案 A
解析 民主法制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有利于構建恢復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會基礎,故A項正確;人大是推進法制化的決策機關,故B項錯誤;根據(jù)“普及法律常識”可知主要解決人民的法律常識問題,而不是焦點問題,故C項錯誤;規(guī)劃是階段性的,并不能說明建構了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長效機制,故D項錯誤。
8.“同等的人交互做統(tǒng)治者也做被統(tǒng)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權力制衡確保社會秩序長期安定
B.抽簽選舉有助城邦公平正義風氣
C.人人平等現(xiàn)實奠基民主自由社會
D.輪流坐莊促成貴賤等級差別消失
9、答案 B
解析 材料內容無關權力制衡與社會秩序安定,故A項錯誤;“同等的人交互做統(tǒng)治者也做被統(tǒng)治者”體現(xiàn)雅典抽簽選舉的參政方式,這種參政方式使每個人都能公平參政,因而有助于城邦公平正義風氣的形成,從而使雅典不存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情形,故B項正確;雅典民主僅是奴隸主的民主,沒有實現(xiàn)人人平等,故C項錯誤;雅典仍是階級社會,輪流坐莊不可能促成貴賤等級差別消失,故D項錯誤。
9.“它超越了城邦制狹隘的政治框架,創(chuàng)立了一個將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國家合為一體的世界國家?!薄八钡慕涷炇墁F(xiàn)代國家推崇的原因是( )
A.創(chuàng)建民主政治,公民輪番而治
B.推行以法治國,追求萬民平等
C.不斷
10、進行改革,緩和社會矛盾
D.調整政治制度,強化公民權力
答案 B
解析 由“它超越了城邦制狹隘的政治框架,創(chuàng)立了一個將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國家合為一體的世界國家”,可知該國家為古羅馬,A項屬于古代雅典的政治智慧,故A項錯誤;古羅馬法為后世現(xiàn)代國家法律奠定基礎,故B項正確;古羅馬雖不斷進行改革,緩和社會矛盾,但這非后世現(xiàn)代國家最推崇的,故C項錯誤;D項也并非后世現(xiàn)代國家最推崇的古羅馬的政治智慧,故D項錯誤。
10.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中講述了一個“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永遠混在一起”,人們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這說明孟德斯鳩( )
A.主張回歸自然
11、 B.反對教會特權
C.追求社會平等 D.倡導權力制約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平等,并不是強調回歸自然,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到教會,故B項錯誤;材料“人們‘以正義待人’,財產‘永遠混在一起’”說明強調的是社會平等,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權力制約,故D項錯誤。
11.據(jù)古代雅典著作《訴美狄阿斯》記載:美狄阿斯在公共場合同德摩斯提尼發(fā)生了爭執(zhí),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對此,德摩斯提尼并沒有以同樣的方式進行還擊,而是提起訴訟,對美狄阿斯進行控告。這從側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爭執(zhí)須通過司法解決
B.公民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
C.司法訴訟彰顯了公民權利
D.司法審
12、判會主持公平正義
答案 B
解析 公民爭執(zh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并不一定都須通過司法解決,故A項錯誤;據(jù)題干信息德摩斯提尼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這從側面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故B項正確;材料只說明雅典公民的法制觀念,沒有涉及公民權利,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信息表明司法審判的結果,故D項錯誤。
12.1935年到1942年,美國“工程進展署”花費了130多億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要目的在于(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橋
新機場
地下水道
12.2萬幢
66.4萬英里
7.7萬座
285個
2.4萬英里
A.實現(xiàn)國家干預經濟 B.建立福利制度
C.穩(wěn)定社會秩序 D.緩解失業(yè)壓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1935年到1942年,美國‘工程進展署’花費了130多億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實質是國家干預經濟,但不是目的,故A項錯誤;興辦公共工程緩解就業(yè)壓力,是福利制度,但不是目的,故B項錯誤;根據(jù)前面分析興辦公共工程緩解就業(yè)壓力主要是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故C項正確;根據(jù)前面分析緩解失業(yè)壓力不是主要目的,故D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