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zhuǎn)機構(gòu)檢修工藝規(guī)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回轉(zhuǎn)機構(gòu)檢修工藝規(guī)程(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回轉(zhuǎn)機構(gòu)檢修工藝規(guī)程
1.1.1.1.1 蝸輪減速機的拆裝或工藝要求:
a) 將蝸輪減速機的所有聯(lián)接螺栓與液壓馬達的管接頭拆 開,用吊車將蝸輪減速機箱連同液壓馬達一起吊下, 放置在檢修場地的平面上,下座用枕木墊起,避免蝸 輪軸觸地。
b) 用吊車以適當?shù)牧Φ踝∫簤厚R達,拆除液壓馬達與蝸 輪減速機殼之間的緊固螺栓,用兩把改錐從接合縫處 對稱別撬,使液壓馬達與蝸輪減速機殼脫開,將馬達 吊至合適位置放下進行檢修。
c) 拆下箱蓋,利用蝸輪輻板上的孔將蝸輪連同軸、軸承 一同吊出、置于合適位置。檢查蝸輪輪齒的磨損情況 若磨損超過規(guī)定要求,應(yīng)更換齒圈。在拆裝齒圈的過 程中要注意定位銷的拆卸及定位孔
2、的配制工藝。
d) 檢查軸承磨損,軸承內(nèi)套及輪轂在軸上的緊固情況和 軸承外套在孔中的配合情況。檢查透蓋密封毛氈的磨 損情況,對磨損嚴重者應(yīng)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更換。
e) 拆出蝸桿。檢查蝸桿齒面磨損情況,檢查蝸桿軸承磨 損情況。
f) 清現(xiàn)箱體,注意污物及棉紗頭不能留在箱體內(nèi)。
g) 與拆開相反的順序,回裝蝸桿、蝸輪??紤]軸承的磨 損,每次必須采用軸承套壓鉛絲的方法測量其間隙,
并調(diào)整軸承套與箱殼間的墊片,以保持蝸桿兩端軸承
的間隙。
h)由于蝸輪下部支承軸承的磨損, 可能會造成蝸輪下沉,
致使蝸桿、蝸輪的軸線發(fā)生偏移,可采用樣板靠在蝸 輪側(cè)面上,并用塞尺測量其間隙,兩邊間隙應(yīng)相同。
3、
如果不相同,可通過下端軸承壓蓋與箱殼間的墊片進 行調(diào)整。軸承的軸向間隙通過上軸承蓋與箱殼間的墊 片選行調(diào)整。蝸輪減速機間隙的測量如圖 10。
圖1
i) 蝸輪減速機間隙測量的蝸輪上部軸承應(yīng)加鈣基潤滑 脂,否則軸承在運轉(zhuǎn)中無法得到潤滑。
j) 用千分表測量蝸輪蝸桿輪間的側(cè)隙。將千分表磁力座 固定在箱殼上,表針壓在蝸桿的一端面上,卡住蝸輪 不動,盤動蝸桿。從一死點到另一死點蝸桿軸向移動 量即為側(cè)隙??赏ㄟ^蝸桿轉(zhuǎn)過的角度值,根據(jù)蝸桿的 導程來換算側(cè)隙值。
1.1.1.1.2 傳動套軸的拆裝工藝:
a)拆下小齒輪端部壓蓋,用專用工具拆下小齒輪;
b)拆下軸承支座與回轉(zhuǎn)平臺部分的
4、緊固螺栓,用鋼絲繩
吊出傳動套軸;
C)將傳動套軸平放,拆去兩端軸承壓蓋,使軸從套中退
出;
d) 檢查兩端軸承,拆去兩端軸承壓蓋,使軸從套中退出;
e) 檢查各密封件是否磨損;
f) 檢修完畢后進行回裝,回裝順序與拆卸順序相反;兩
軸承應(yīng)加一定的潤滑脂;
g) 特別要注意兩端推力軸承的安裝, 兩個外套不能互換,
安裝的順序也不同,對于上端軸承應(yīng)先裝外套,而下
端的軸承則應(yīng)后裝外套, 并要注意調(diào)整好軸承的間隙;
h) 最后將齒輪裝好,壓蓋壓牢,并檢查齒輪嚙合情況。
1.1.1.1.3 推力向心交叉滾子軸承:
a)這盤軸承支承著斗輪堆取料機門座上部的所有重量
(約20
5、0t),它的外徑 $ 4100mm 重量達 7.69t。它的
內(nèi)套由兩部分組成,其下內(nèi)圈直徑為 $ 3230 + 0.125 , 外套為大齒輪。112個如$ 100X 98+0.26的滾子交叉 布置于滾道之中。涂潤滑主要是通過大齒圈上的四個
黃油嘴注入黃油。大齒圈有162齒,模數(shù)為m= 25。由 于軸承轉(zhuǎn)速很低,若無大的問題(如滾動有異間及滾道 嚴重磨損),一般不需要更換,但必須對其進行定期檢 查維護和加油潤滑。
b) 清掃落在齒圈上的煤粉,清理齒上的舊黃油,并加注
新的黃油,以保證正常潤滑;
c) 檢查軸承的內(nèi)、外圈緊固螺栓,若有松動要緊固牢靠;
d) 檢查軸承整體與轉(zhuǎn)盤的固定螺
6、栓,若有松動要予以緊
固;
e) 檢查固定在齒圈上的密封膠皮,如有損壞或磨損,要 及時更換。
1.1.1.1.4 檢修質(zhì)量標準:
1.1.1.1.5 減速機標準:
蝸輪蝸桿側(cè)隙為 0.15mm- 0.3mm;
—— 蝸輪軸承間隙為 0.10mm- 0.2mm;
蝸桿軸承間隙為 0.15mm— 0.30mm;
――蝸輪蝸桿的接觸面積在齒高和齒寬方向應(yīng)注 55%
――回轉(zhuǎn)泵振動應(yīng)過 0.07mm,聲音正常,軸承溫度v
70C。
――液壓系統(tǒng)不漏油,油溫小于 60 C。
――回轉(zhuǎn)速度符合取料要求。
換向靈活,沖擊力小。
傳動套軸兩端軸承應(yīng)保證 0.2mm— 0.3
7、mm間隙,軸承
與軸配合為k6,與孔配合為k7。
傳動軸與蝸輪軸的徑向偏差小 0.5mm。
傳動套軸兩端應(yīng)留有 10mm的間隙。
-小齒輪(m= 25, z = 18)與軸為花鍵配合,各個尺寸
分差配合要求為 200H8 180H12、30D9。
-小齒輪與大齒圈之間接觸面積在齒高方向不小于
30%在齒長方向不小于 40%齒側(cè)間隙為1.5mm- 2mm
齒頂間隙為6.25mm
-蝸輪輪心無裂紋等損壞現(xiàn)象。青銅輪緣與鑄鐵輪心
配合。一般采用 H7/S6。當輪緣與鑄鐵輪心為精制螺 栓聯(lián)接時,螺栓孔必須絞制,與螺栓配合應(yīng)符合
H7/m6o
-蝸輪齒的磨損量一般不準超過原齒
8、厚的 20%
-蝸輪與軸的配合一般為 H7/h6,鍵槽為H7/h6。
-徑向跳動公差(蝸輪與蝸桿軸線間實際距離與公稱 距離之差)列于下表28o蝸輪徑向跳動公差(卩m)
表1徑向跳動公差
精度
等級
蝸輪分度圓直徑(mm)
< 50
> 50
?80
> 80
?120
> 120
?200
> 200
?320
> 320
?500
> 500
?800
> 800
1250
>
1250
2000
7
32
45
50
58
70
80
95
115
140
8
50
65
80
95
110
120
150
9、
190
220
9
80
105
120
150
180
200
240
300
360
-蝸桿齒面無裂紋毛刺。蝸桿齒形的磨損,一般不應(yīng) 超過原螺牙厚度的20%
-蝸桿螺牙的徑向跳動公差(即蝸桿轉(zhuǎn)動一圈,由蝸桿 旋轉(zhuǎn)軸線至齒底固定表面間的最大變動距離 )列于下 表29。
表2蝸桿徑向跳動公差(卩m)
精 度 等 級
蝸桿分度圓直徑(mm)
> 12 ?25
> 25 ?50
> 50?
100
> 100 ?
200
> 200 ?
400
7
16
18
20
26
36
8
25
28
32
42
55
9
10、
40
45
50
65
90
蝸桿軸向距偏差(即在軸向剖面內(nèi),蝸桿兩相鄰同各
齒形間實際距離與公稱距離之差,在與軸線平行的直 線上度量)應(yīng)在下表30所列數(shù)值之內(nèi)。
表3蝸輪軸向齒距偏差(卩m)
精
軸向模數(shù)
度
等
級
> 1 ?2.5
>2.5 ?6
> 6 ?10
> 10 ?16
> 16 ?30
7
± 11
± 14
± 19
± 25
± 36
8
± 18
± 22
± 30
± 40
± 55
9
± 28
± 36
± 48
± 60
± 90
-裝配好的蝸桿傳動在輕微制動下,運轉(zhuǎn)后蝸輪齒面 上分布
11、的接觸斑點應(yīng)位于齒的中部,并符合下表 31
的數(shù)值。
表4蝸輪減速機安裝嚙合接觸斑點(沁
精 度 等 級
接觸班點所分布的面積
按齒咼不小于
按齒長不小于
7
60
65
8
50
50
9
30
35
裝配齒頂間隙應(yīng)符合(0.2?0.3)(mt為蝸輪端面模
數(shù))的計算數(shù)值。
-裝配后蝸輪和蝸桿軸線實際距離與公稱距離偏差見
下表32 o
表5蝸輪減速機中心距離偏差(卩m)
精 度 等 級
中心距(mm)
< 40
> 40 ?80
> 80?
160
> 160 ?
320
> 320 ?
630
> 630 ?
1250
12、7
± 30
± 42
± 55
± 70
± 85
± 110
8
± 48
± 65
± 90
± 110
± 130
± 180
9
± 75
± 105
± 140
± 180
± 210
± 280
-裝配后,蝸桿和蝸輪的軸線相交,直度的偏差數(shù)值 應(yīng)在下表33的范圍內(nèi)。
表6蝸輪蝸桿軸線垂直度公差(卩m)
精 度 等 級
軸向模數(shù)
> 1 ?2.5
> 2.5 ?6
> 6 ?10
> 10 ?16
> 16 ?30
7
13
18
26
36
58
8
17
22
34
45
75
9
21
2
13、8
42
55
95
-傳動中蝸輪中心平面的偏移 (在裝配好的傳動中蝸
輪中心平面和蝸桿與蝸輪軸線的公法線間最小距離之 值)見下表34。
表7傳動中蝸輪中心平面偏移公差 (卩m)
精 度 等 級
中 心距(mm)
< 40
> 40?
80
> 80?
160
> 160 ?
320
> 320 ?
630
> 630
?1250
7
± 22
± 34
± 42
± 52
± 65
± 80
8
± 36
± 42
± 65
± 85
± 105
± 120
9
± 55
± 85
± 106
± 130
± 17
14、0
± 200
新更換的蝸輪或蝸桿,應(yīng)保證蝸桿螺牙和蝸輪齒的
非結(jié)合側(cè)面間的間隙。在側(cè)面的法向以長度單位測定 的最側(cè)隙應(yīng)符合下表 35的范圍。
表8蝸輪蝸桿的嚙合側(cè)隙(卩m)
中心距
(mm)
< 40
> 40?
80
> 80?
160
> 160 ?
320
> 320 ?
630
> 630 ?
1250
> 1250
側(cè)隙(卩
m)
55
95
130
190
260
380
530
軸應(yīng)光滑無裂紋,最大饒度應(yīng)符合圖紙的有關(guān)數(shù)值,
其圓錐度、圓柱度公差應(yīng)小于 0.03mm
-端蓋與軸的間隙應(yīng)四周均勻,填料與軸吻合,運行 時不
15、得漏油。
上蓋與機座結(jié)合嚴密, 每100mm范圍內(nèi)應(yīng)有10點以
上的印痕,均勻分布,未緊螺栓前用 0.1mm的塞尺塞
不進去,且結(jié)合面處不準加墊。
1.1.1.1.6 拆卸檢查聯(lián)軸器。見前面章節(jié)。
1.1.1.1.7 制動器液壓推桿的檢修。
1.1.1.1.8 電動液壓推桿組裝后,應(yīng)達到下列標準:
a) 葉輪旋轉(zhuǎn)應(yīng)靈活。
b) 推桿及活塞上、下運動無卡澀現(xiàn)象。
c) 圓柱彈簧無犯卡現(xiàn)象。
d) 油缸結(jié)合面密封完好、無泄漏。
e) HM-N46耐磨液壓油,加油至油面標準線處;油質(zhì)必須 清潔、無雜質(zhì)。
1.1.1.1.9 松開橫梁螺母,拆下電動液壓推桿的梁、彈簧裝置、
電
16、動機,將放油孔螺栓擰下,放完內(nèi)部油,拆去上蓋螺栓, 將葉輪與活塞拉出,檢查缸內(nèi)各緊固螺栓應(yīng)無松動現(xiàn)象,否 則應(yīng)緊固;檢查軸承密封是否有損壞現(xiàn)象, 進行檢修或更換;
檢查活塞的磨損是否正常,必要時進行研磨修理;檢查缸體 內(nèi)部有無雜質(zhì)及異物,進行清理,將檢查、修理或更換的各 部件進行清洗后方可組裝。
1.1.1.1.10 組裝:先將葉輪、活塞和上蓋組裝為一體后,把葉 輪、活塞推入缸體,使上蓋與缸體對正,并將密封墊好后, 開始對稱緊固其結(jié)合面螺栓,最后將電動機、彈簧裝置和梁 按順序裝好,調(diào)整并緊固螺栓。
制動輪的檢修:
-修或更換新的制動輪,其表面硬度應(yīng)達到 HRC45- 55
17、淬火層,深度應(yīng)達到 2m葉3mm
-當制動輪磨損達1.5mm- 2mm或是表面過于粗糙、 閘 帶鉚釘擦傷深度超過 2mm時,必須重新機加工或加墊 處理。
-重新加工后的制動輪其壁厚必須為原厚度 70測上,
否則應(yīng)更換。
-機加工后的制動輪其粗糙度應(yīng)達規(guī)定要求。
-裝配好的制動輪其端面跳動量不得超過規(guī)定。
-制動瓦的檢修標準。
?閘瓦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 50%寸應(yīng)更換。
-更換閘瓦時,應(yīng)將準備好的石棉剎車帶加熱到
100 C左右而后彎壓在閘瓦上,并用銅釘或鋁釘鉚 接。閘瓦與石棉帶的接觸面積應(yīng)大于其全部面積的
75%鉚釘沉入瓦片的深度不小于瓦片厚度的 50% *閘瓦中心與制動輪中心誤差 (同軸度不大于3mm)。 -制動器松開時,閘瓦與制動輪的傾斜度和平。
1.1.1.1.12 制動架的檢修:
-架各部分動作要靈活,銷軸不能有阻卡現(xiàn)象。
-銷軸及其它軸的磨損超過原直徑的 5%圓度偏差超
過0.5時應(yīng)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