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 解簡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1-2022年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 解簡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2022年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 解簡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
教學內(nèi)容: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一)(教材第96~97頁的內(nèi)容、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1~5題。)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
2.能力目標: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qū)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大家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解方程的依據(jù)、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
教學用具:簡易天平、砝碼、標有“20"、“30”和“?”的方木塊、畫有第97頁上圖的掛圖、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根據(jù)加法
2、與減法、乘法與除法的關(guān)系,說出求下面各數(shù)的方法。
1.一個加數(shù)=( )
2.被減數(shù)=( )
3.減數(shù)=( )
4.一個因數(shù)=( )
5.被除數(shù)=( )
6.除數(shù)=( )
二、嘗試。
1.方程的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的。怎樣用它來稱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邊盤內(nèi)放置所稱的物品,右邊盤內(nèi)放置砝碼。當天平的指
3、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上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2)師演示如何用天平稱物品。(稱出的物品同P.105頁上圖。)
(3)問: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說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針必須指在刻度線的中央。)
(4) 教師強調(diào)說明:天平兩邊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時,天平就平衡。反過來說,天平保持著平衡,就說明天平兩邊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 問:那么,我們能不能用式子來表示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試試看!先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寫出算式20+30=50。
問:20+30=50是
4、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號兩邊兩個式子的相等關(guān)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關(guān)系的式子。)
(7) 師改變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碼,使之與P.105頁的下圖相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說明了什么?(圖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為指針指在天平刻度線的中央。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
②怎樣用式子來表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再試試看!
板書;20十?=100。
③“?”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數(shù)?我們以前學習過,一般用什么
字母表示未知數(shù)?(師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寫成“20+x
=100)
④20+x=10
5、0是一個什么式子?(也是一個等式。)
⑤這道等式與20+30=50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⑥左盤中這個標有“?”的方木塊應該是多少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這就是這個等式中的x是多少才能使等式左、右兩邊正好相等呢?可以是一個隨便的重量嗎?
生自由說,師總結(jié):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隨便確定的,它必須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說未知數(shù)所代表的數(shù)值必須使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
⑦同學們觀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應該代表什么數(shù)呢?(因為左邊未知的方塊重8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80。)
師在20+x=100的右邊板書:x=80。
(8)師出示P.10
6、6頁上圖。引導學生觀察,啟發(fā)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幅圖的圖意是什么?(這幅圖告訴我們,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是234元。)
②每個籃球的價錢是x元,3個籃球的總價還可以怎樣表示?(還可以表示為3x元。)
③誰能根據(jù)圖意寫出一個等式來?(3x=234。)
④想一想,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這也是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⑤當x等于多少時,這個等式中的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當x=78時,這個等式中的等號友、右兩邊正好相等。)
師在3x=234的右邊板書:x=78。
(9)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guān)系。師指出:像這樣一些等式:20+x=100、
7、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師再板書幾個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書:
方程 一般等式
20+x=100 20+80=100
3x=234 3×78=234
x-8=5 13-8=5
x÷6=7 42÷6=7
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方程是不是一種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與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fā)現(xiàn)方程有什么特點?
③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 先指名讓
8、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jié)。板書: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師請學生觀察這幅圖,并說一說它的含義。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確: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圍比方程的范圍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練一練:做一做。
2.解簡易方程(一)。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①請學生閱讀書上的內(nèi)容,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②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shù),它表示未知數(shù)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
9、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shù)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shù)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出示例1:解方程x-8=16。
①x在這道減法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shù)?(被減數(shù))
②根據(jù)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被減數(shù)應該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jù)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guān)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x-8=16, 根據(j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加差,所以x=16+8,x=24。運算的“根據(jù)”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
10、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diào),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yǎng)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3)練一練:做一做。
三、應用。
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guī)定,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四、體驗。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shù)。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shù),再根據(jù)四則運算之間的關(guān)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
11、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附送:
2021-2022年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 認識三角形教案 北京版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體會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同學們要掌握三角形三邊的特性。
3.培養(yǎng)同學們的觀察、以及總結(jié)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操作中體會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遷移現(xiàn)實情景,引入新課。
1.三角形的概念。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具體實物。
問生:(1)你們能從屋頂框架圖中找出幾不同的三角形嗎?
(師:能找到三角形嗎?什么樣
12、的木棒能組成三角形?師生共析,并用木棒演示。三角形有哪些基本要素? 由此引出三角形的有關(guān)概念。)
定義: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基本要素:三條邊、三個內(nèi)角、三個頂點。
(2)與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學生交流)
師:能說清楚嗎?怎么樣才可以表示清楚?由此引出用符號來表示三角形。)
記作:△ABC 讀作:三角形ABC
邊:AB 、BC、 AC
角:∠A、 ∠B、∠C
(3)你們找出的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2.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
(1)議—議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木棒拼
13、三角形。)
問題:在一個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與第三邊的長度有怎樣的關(guān)系?為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操作。找任意兩邊的和與第三邊的關(guān)系。測量法、木棒操作法、“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的結(jié)論)。
問題拓展:有沒有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或小于第三邊呢?
(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為后面的應用分散難點)
歸納結(jié)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師(板書)
(2)做—做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分別量出下面三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并填入空格內(nèi):
問題:計算每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并與第三邊比較,你能得到什么結(jié)論?
(學生量、計算、找結(jié)論,此
14、問題學生先預習)
問題拓展:同學們自己再動手畫一個三角形計算它的任意兩邊之差,與你前面得到的結(jié)論是不是一樣?(學生畫、量、計算、交流結(jié)論)
歸納結(jié)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師(板書)
二、應用新知:
例1、有兩根長度分別為5cm和8cm的木棒,用長度為2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長度為13cm的木棒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操作、口述“原因”,說“依據(jù)”)
問題拓展:你能另外找一根木棒與原來兩根擺成三角形嗎?(討論尋找)
三、鞏固提高:
1.指出圖中有幾個三角形,并用符號表示出來。
2.下列每組數(shù)分別是三根木棒的長度,用它們擺成三角形嗎?
實際擺—擺,驗證你的結(jié)論。
(1)3cm, 4cm, 5cm。 (2)8cm, 7cm, 15cm。
(3)13cm, 12cm, 20cm。 (4)5cm, 5cm, 11cm。
四、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哪些知識?(由學生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