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學年度上學期三年級數(shù)學科教案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09—2010學年度上學期三年級數(shù)學科教案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09—2010學年度上學期三年級數(shù)學科教案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主備人:姜煥麗
【教學要求】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噸,教材安排先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單位間的換算。
2、結(jié)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zhì)量,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3、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重、難點】:
1、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zhì)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推算,初步建立質(zhì)量單位的觀念,引導學生掌握質(zhì)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換算的思考方法。
【課時劃分】共3課時
1、千克、克、噸………………………………………2課時
2、搭配中的學問………………………………………1課時
1、千克、克、噸
第一課時:千克和克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8—19頁例題,第20頁“練一練“第1、2題,”“實踐活動”和“想一想”
3、。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地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出一些物品有多重。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3、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初步建立質(zhì)量單位的觀念。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體重稱,若干袋綠豆(每袋200克),若干臺天平。(按小組定袋數(shù)和臺數(shù))。
2、每個學生準備兩袋鹽,一些硬幣
4、,紐扣,一個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qū)?。(學生臺前做“背一背”游戲)
2、實踐體驗。(讓學生掂一掂桌上的物體,感受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提問:要知道物體有多重,可以怎么辦?(指名答)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哪些秤,(老師粗機出示各種秤的實物和圖片)。(也可電腦顯示),如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jié)課用的臺秤和天平。
2、認識千克
(1)稱一稱(知道兩袋鹽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兩袋鹽
5、的質(zhì)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讓學生拿出一個塑料袋裝蘋果,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4)猜一猜。
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讓學生猜出哪個重?然后稱一稱驗證。學生再次感知1千克。并知道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5)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米,感受2千克的質(zhì)量。
小結(jié):
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zhì)量。教師指出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1、認識克。
讓學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質(zhì)量單位的必要性,通過參照認識千克
6、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稱,找、掂、說等活動感受建立克的質(zhì)量觀念。教師可以用天平幫助學生稱,主要讓學生感受一些常見物品的質(zhì)量。如:一枝鉛筆約10克,1個雞蛋約50克。
2、單位換算:
(1)理解1千克=1000克。提問:千克與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1000克=1千克
(2)教師指出:國際上通用字母Kg表示千克,g表示克。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jié)。
說一說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噸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21頁例題和“練一練”第1—
7、—3題及“數(shù)學故事”。
【教學目標】
1、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了解噸的實際質(zhì)量,初步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難點】
1、“噸”的質(zhì)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2、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計量物質(zhì)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約是1克,1千克。
3、8千克=()克4000g=()Kg
200克=()千克
8、3Kg=()g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zhì)量,然后引出質(zhì)量單位“噸”。大象說:“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板書:噸的認識
三、探索新知
(1)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是1噸呢?(出示課件或圖片)
①出示1頭水牛350Kg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看推算3頭水牛的質(zhì)量。
350×3=1050Kg3頭水牛大約重1噸。
②出示一桶油100Kg的情境,讓學生推算10桶油的質(zhì)量。(方法同上)。
③出示我們每人大約重25千克的情境,讓學生推算40人的體重。
9、(2)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一箱蘋果質(zhì)量是10千克;一付啞玲質(zhì)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質(zhì)量是100千克,1頭牛的質(zhì)量是350千克。
小組討論:()個()的質(zhì)量是1噸。
學生回答:100箱蘋果是1噸;200付啞玲是1噸;
10袋大米是一噸;3頭水牛是1噸;
(1)千克、克和噸之間有什么關系?
(2)探索進率:(小組把合作把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
①噸、千克、克(從大到小)
②克、千克、噸(從小到大)
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板書:1噸=1000千克(指名回答)
同時指出“噸”可用
10、字母“t”表示,所以1t=1000Kg(板書)
(1)練習。
4噸=()千克6000千克=()t8000Kg=()t
(3)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①
請學生舉例說明。
②
出示課本第21頁說一說情境圖。(第一幅圖和意思是:一座橋最多能承受5噸的質(zhì)量。)
四、鞏固練習。(學生完成第22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五、布置作業(yè)。
六、小結(jié)。
搭配中的學問
【教學內(nèi)容】
搭配中的學問題——“配菜”
課本第26頁“配菜”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搭配活動,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感受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滲透排列、組合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2、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
3、通過讓學生借助“學具”,“畫搭配的路線圖”、畫表格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搭配中的學問“有關情境圖片”)
2、用幾張硬紙片
12、分別寫上排骨、魚、豆腐、油菜等詞語。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入課題。
提問:從情境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認識平時吃的菜中哪些屬于渾菜?(雞、鴨、魚、肉等。)
哪些屬于素菜?(白菜、冬瓜、絲瓜、青菜等)
2、控索方法:
(1)獲取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星期三菜譜中葷菜有兩種:排骨、魚、素菜兩種:豆腐、油菜。
(2)提出問題
要滿足“一葷一素”,星期三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3)小組討論,展示不同的配菜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搭配方法。
①有四種不同配法:牛排配豆腐、牛排配油菜、魚配油菜、魚配油菜。
②有四種不同配法:豆腐配牛排、豆腐配魚、油菜配牛排、油菜配魚
3、指導看書(課本第26頁中的搭配圖)。
學生知道:①畫路線搭配法。
②畫表格搭配法。
三、鞏固練習(讓學生完成第26頁“星期五的配菜問題。)
四、小結(jié):要求學生在搭配中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進行,要有序地思考問題,這樣不會出現(xiàn)重復和遺漏現(xiàn)象。
五、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