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召陵區(qū)召陵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八年級語文下冊23馬說教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河南省召陵區(qū)召陵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八年級語文下冊23馬說教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馬說
【目標定向】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 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
2、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 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jīng)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 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背景: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
3、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 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4.注音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世:世上、世間。 然后,這以后。 世上有了伯樂,這以后 (才)有千里馬。
②“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
4、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這、這種。 也:語氣助詞,在這里表示語氣的舒緩停頓,可譯為"啊"。 雖:即使。 能:能力,本領(lǐng)。 才美:才能美質(zhì),指馬的能力和長處。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常馬:普通的馬。 安:怎么,哪里。也:語氣助詞,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 這樣的馬啊,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卻)因為吃不飽,力氣就不充足,(因而)出眾的本領(lǐng)也就不能顯露出來。想要它和普通的馬一樣 (跑)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教師可帶領(lǐng)同學多讀幾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二、合作探究
采
5、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 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學習第一自然段
6、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 ⑴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diào)了什么?
3、 閱讀第二自然段討論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討論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
(1)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
4 學習第三自然段
策之/不以其道
7、,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第三段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1)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2)本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5、學生交流討論結(jié)果,教師從旁指導。
6、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7、探究文章主要內(nèi)容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3)揭示“托物寓意
8、”的寫法。
(4)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三、鞏固提升
1、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愚昧無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2、翻譯整句或加點字
(1)世有伯樂( ) (2)然后千里馬( )
(3)祗辱有奴隸人之手( )( )(4)駢死于槽櫪之間( )( )
(5)不以千里稱也 ( ) ( ) ( 6)一食或盡粟一石(
9、 )( )
(7) 食馬者( ) (8) 才美不外見( )( )
( 9)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10)或盡粟一石 ( )
(11)策之不以其道 ( )( )(12)食之不能盡其材( )( )
(1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14)執(zhí)策而臨之( )( )
(15)其真不知馬也( )
10、
3 、從文中找出三個通假子并釋義。
(1).食馬者( )
(2) 才美不外見( )
(3)食之不能盡其材( )
4根據(jù)課文回答問題:
(1).本文采用“ ”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
“千里馬”指 ; “伯樂”指 ;
“食馬者”
(2).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
(4).
11、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5).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6).第三段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7).第三段中通過哪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8).第三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9).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
(10).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11).對對聯(lián)。 上聯(lián):無才難做千里馬 下聯(lián):
(12).結(jié)合全文,談談成為“千里馬”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馬的
12、才能;要有展示的機會;要有識別人才,欣賞人才的伯樂。
四 拓展延伸
(1).清代龔自珍的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所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試加以說明。 兩種方法不一致,《馬說》中通過伯樂的發(fā)現(xiàn)人才;而龔自珍表現(xiàn)的人才選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面選拔。
(2).古往今來,許多懷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筆調(diào),抒寫出自己心中的憤慨并流傳為千古名句。請你寫出你熟悉的兩句,并標明作者和出處。如: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飛《滿江紅。詠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五、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