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微點)2020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高效作業(yè)27 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贏在微點)2020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高效作業(yè)27 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效作業(yè)(二十七) 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曲折
時間:30分鐘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2019·衡水高三統(tǒng)考)“在統(tǒng)籌兼顧的方針下,逐步地消滅經濟中的盲目性和無政府狀態(tài),合理地調整現(xiàn)有工商業(yè),切實而妥善地改善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該措施( )
A.有利于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
B.改變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性質
C.調動了全國人民的革命積極性
D.建立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體制
解析 根據(jù)材料中的“合理地調整現(xiàn)有工商業(yè),切實而妥善地改善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等信息可知,材
2、料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恢復國民經濟的措施。這些措施有利于國家財政經濟狀況逐漸好轉,故答案為A;改變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性質的是三大改造,排除B項;這些措施調動了全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積極性,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初期沒收官僚資本,將其變?yōu)樯鐣髁x性質的國營經濟,排除D項。
答案 A
2.(2019·青島高三模擬)“一五”時期,中國在蘇聯(lián)援助下實際施工建設的150個工業(yè)項目中,106個民用工業(yè)企業(yè),布置在東北的有50個,中部32個;44個國防企業(yè),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個。這說明當時我國( )
A.對外推行“一邊倒”政策
B.工業(yè)布局畸形局面得到改善
C.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實行
D.國民
3、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
解析 本題考查“一五”計劃,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及理解知識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五”期間,150個工業(yè)項目中,其中106個民用工業(yè)企業(yè),布置在東北的有50個,中部32個;44個國防企業(yè),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個,這種布局兼顧了不同地區(qū)和重點傾向于民用企業(yè),這有利于改善我國長期以來的工業(yè)布局畸形的局面,B項正確;A項同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未體現(xiàn)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排除C項;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D項錯誤。故選B。
答案 B
3.(2019·臨沂高三聯(lián)考)有資料顯示:在20世紀50年代,四川的森林覆蓋率是20%,60年代初
4、森林覆蓋率只剩下9%,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劇增長
B.盲目墾荒及商業(yè)性的采伐
C.長江流域洪災頻繁
D.“大躍進”運動中大煉鋼鐵
解析 結合材料時間可知,20世紀50~60年代森林覆蓋率下降的原因是“大躍進”期間各地大量砍伐樹木作為大煉鋼鐵的燃料,造成了對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故D項正確;人口急劇增長與森林覆蓋率下降沒有直接關聯(lián),排除A項;墾荒及商業(yè)性的采伐會使森林覆蓋率有一定的下降,但不會下降如此之快,故B項不是主要原因;長江流域洪災頻繁應該是森林覆蓋率下降的后果之一,而不是其下降的原因,故排除C項。
答案 D
4.(2019·南陽高三聯(lián)考)1957年1月,陳
5、云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建設規(guī)模的大小必須和國家的財力物力相適應”“糾正保守比糾正冒進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經濟建設規(guī)模超過國力的危險”。這次會議召開的背景是( )
A.“一五”計劃后期經濟建設出現(xiàn)冒進傾向
B.三大改造完成后開始著手編制“二五”計劃
C.社會主義總路線拋棄了“綜合平衡”方針
D.“大躍進”運動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解析 材料信息是:1957年,陳云主張采取措施防止冒進的傾向。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正是“一五”計劃即將完成時期,其背景是“一五”計劃后期經濟建設出現(xiàn)冒進傾向,故A項正確;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開始實施,國家計委就已經開始進行“二五”計
6、劃的編制準備工作,故B項錯誤;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提出是在1958年,故C項錯誤;“大躍進”運動開始于1958年,故D項錯誤。
答案 A
5.(2019·湖北省宜昌市高三模擬)到1959年6月中旬,開封專區(qū)已將2 320個生產大隊分為4 554個生產大隊(基本核算單位),20 648個生產隊分為40 990個生產隊(承包單位)。這表明當時我國( )
A.人民公社化的嚴重弊端得到了克服
B.部分地區(qū)認識到人民公社的弊端
C.農業(yè)集體化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擴大
D.出現(xiàn)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萌芽
解析 根據(jù)“開封專區(qū)已將2 320個生產大隊,分為4 554個生產大隊”“20 648個生產隊分
7、為40 990個生產隊”可知,基本核算單位變多了,承包單位變小了,改變了人民公社體制強調公有化規(guī)模大的做法,有利于調動生產隊生產的積極性,說明我國部分地區(qū)認識到人民公社的弊端,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部分地區(qū)的做法,A項中“克服”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承包單位變小了,反映集體化的規(guī)??s小了,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承包單位是生產隊,并非家庭,故D項錯誤。
答案 B
6.(2019·煙臺高三考試)20世紀60年代,為了擺脫經濟困難,國家對商業(yè)采取寬松政策,農村集市貿易發(fā)展很快。到經濟調整后期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政府通過加強集市貿易管理、征收集市貿易稅等對集市貿易進行限制,集市貿易日漸式微。這
8、一變化反映了( )
A.國家維護計劃經濟體制
B.經濟政策受政治運動影響
C.社會主義建設遭遇挫折
D.政府對市場經濟高度管制
解析 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調整過程中,開放集市貿易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被實施,集市貿易對經濟調整工作的成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集市貿易日漸式微的背后實質是集市貿易對計劃經濟體制的沖擊,故這一變化反映了國家維護計劃經濟體制,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集市貿易政策的變化,與經濟政策受政治運動影響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對集市貿易政策的變化,與社會主義建設遭遇挫折無關,排除C項;D項“政府對市場經濟高度管制”,與材料信息“國家對
9、商業(yè)采取寬松政策,農村集市貿易發(fā)展很快”不符,排除D項。
答案 A
7.(2019·衡水高三聯(lián)考)1961年6月,中央決定城鎮(zhèn)人口三年內在1960年底的基數(shù)上減少2 000萬人以上,1961年內爭取至少減少1 000萬人,1962年至少減少800萬人。這一措施( )
A.加快了中國城市化進程
B.推動了人民公社化的開展
C.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調整
D.公開否定了“大躍進”運動
解析 根據(jù)材料1961年減少城鎮(zhèn)人口數(shù)量可知,這是“八字調整方針”的運用,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調整,故C項正確;減少城鎮(zhèn)人口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相反,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人民公社主要在農村地區(qū),與城鎮(zhèn)人口減少
10、無關,故B項錯誤;該措施是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沒有表示要公開否定“大躍進”運動,故D項錯誤。
答案 C
8.(2019·南充高三調研)鄧小平曾說:“其實,撥亂反正在1975年就開始了。那時我主持中央黨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頓措施,每整頓一項就立即見效,非常見效。這些整頓,實際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調?!编囆∑剿^的“唱反調”的含義是( )
A.全面整頓觸及“四人幫”的經濟利益
B.全面整頓與當時政治、思想路線相悖
C.推行撥亂反正,形成了正確的組織路線
D.直接挑戰(zhàn)“以階級斗爭為綱”的主張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文化大革命”時期鄧小平的“全面整頓”,題眼是“1975年”。結合所
11、學知識可知,1975年鄧小平的全面整頓,實質上是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的“左”傾錯誤,這與當時的政治、思想路線是相悖的,故B項符合題意。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8分)
9.(2019·唐山高三評估)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下表為20世紀50~70年代新中國經濟與外交發(fā)展狀況簡表
時間
經濟狀況
外交狀況
20世紀
50年代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qū)推行
國家財經根本好轉,國民經濟恢復
“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新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中蘇關系惡化
12、
這一時期越南、法國、印度等與中國建交,建交國家有23個
20世紀
60年代
開始提出“八字方針”
經濟經歷困難后逐漸恢復
“文革”動亂波及經濟領域
中蘇關系惡化
美國發(fā)動侵越戰(zhàn)爭
這一時期古巴、法國等與中國建交,建交國家有16個
20世紀
70年代
周恩來、鄧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時期,經濟好轉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經濟體制改革起步
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
中美建交
這一時期西方與中國建交國家達62個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xiàn)代史》(下冊)等
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經濟與外交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
13、(要求:寫明論題,經濟與外交關聯(lián),史論結合)(28分)
解析 本題是開放性試題。以新中國經濟和外交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首先,根據(jù)材料和設問要求提煉相互關聯(lián)的經濟與外交歷史信息,自擬一個論題;然后,圍繞自己所擬的論題,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注意邏輯思維清晰,論證合理,表述得當。
答案 示例
論題:經濟實力決定外交,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
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實力的增強是中國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礎,而新中國的外交活動,為國內建設贏得了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進行,使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國民經濟的逐步恢復,新中國經濟狀況好轉,這些均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又為開展大規(guī)模的國內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傊?,經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外交,而外交要為經濟建設服務。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