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限時集訓1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限時集訓1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元限時集訓(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時間:40分鐘 分值: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豫北豫南聯(lián)考)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智者是希臘人的“啟蒙者”,是以“智慧、科學、音樂、數(shù)學等教人”的教師,對智者哲學中積極部分給予了肯定。這主要是針對智者學派( )
A.向城邦公民傳授參政知識
B.肯定人的價值,否定神的意志
C.將研究對象由神轉變?yōu)槿?
D.鼓勵雅典公民要積極參政
B [材料中黑格爾“對智者哲學中積極部分給予了肯定”顯然是肯定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即肯定人的價值,將人從神靈和自然的控制中解脫出來,故B項正確;A項
2、屬于民主政治,故排除;C項內(nèi)容是智者學派的研究對象而不是思想主張,故排除;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2.當古希臘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問題,企圖窮盡宇宙之奧秘的時候,智者學派卻不合時宜地喊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和“無物存在”的口號。這反映出( )
A.智者學派對哲學本原問題的思考
B.希臘的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學派對“知識即美德”的否定
D.希臘人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
D [智者學派強調人的價值,而不是對哲學本原問題的思考,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希臘民主政治,故B項錯誤;“知識即美德”是蘇格拉底的主張,晚于智者學派的口號,故C項錯誤;“人是萬物的尺度”和“無
3、物存在”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維護了人的尊嚴,強調人的作用和價值,說明希臘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故D項正確。]
3.蘇格拉底在受審時說:“如果你們指望用死刑來制止大家公開譴責你們錯誤的生活方式,那你們就錯了……盡善易行的辦法不是堵住別人的嘴巴,而是要盡力向善。這是我對投票判我有罪的人的最后告誡?!边@段話體現(xiàn)了蘇格拉底( )
A.反對雅典民主制度
B.捍衛(wèi)言論自由原則
C.主張維護法律尊嚴
D.反對貴族專權暴政
B [由“盡善易行的辦法不是堵住別人的嘴巴,而是要盡力向善”可知,蘇格拉底主張言論自由,故B項正確;蘇格拉底并沒有反對雅典民主制度,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蘇格
4、拉底維護法律尊嚴,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體現(xiàn)不出來,故排除。]
4.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人類意識的全面覺醒時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決定性階段,是世界現(xiàn)代文明各種特征發(fā)展的起點,現(xiàn)代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這一時代發(fā)生著聯(lián)系。這一時代( )
A.發(fā)現(xiàn)“自我”探究哲學意義上的“人”
B.堅持以世俗國家權力代替宗教權力
C.設計了未來社會的理想政治制度
D.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D [根據(jù)材料“是人類意識的全面覺醒時代……都同這一時代發(fā)生著聯(lián)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論述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故選D項;A項評價的是蘇格拉底,B項評
5、價的是宗教改革運動,C項評價的是啟蒙運動,均與材料內(nèi)容不符,故排除A、B、C三項。]
5.文藝復興時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回顧人類曾經(jīng)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對人類未來發(fā)展?jié)摿Φ奶接懮?,人文主義與當時興起的世俗之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與世俗之風的緊密聯(lián)系意味著人文主義( )
A.號召人們追求現(xiàn)實世界的物質利益
B.倡導精神世界的信仰與永生
C.深刻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現(xiàn)實需求
D.明確提出反對君主專制的要求
A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反對禁欲和苦修,提倡追求物質享受,即“人文主義與當時興起的世俗之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故選A項;材料與“精神世
6、界的信仰與永生”無關,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現(xiàn)實需要,故C項錯誤;啟蒙思想家提出反對君主專制的要求,而不是人文主義者,故D項錯誤。]
6.當學者們繼續(xù)實現(xiàn)學術復興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變?yōu)橐环N新的國家體系的時候,平民百姓的頭腦仍然沉浸在中世紀歷史的宗教氛圍中。這充分說明( )
A.文藝復興的影響局限于上層社會
B.資產(chǎn)階級思想占據(jù)主流
C.宗教改革沖擊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義時代業(yè)已到來
A [根據(jù)材料中學者們、政治家、平民百姓不同的狀態(tài)可知,文藝復興的影響局限于上層社會,故選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思想占據(jù)主流,故B項錯誤;宗教改
7、革沖擊的是天主教會,而非基督教信仰,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理性主義時代尚未到來,故D項錯誤。]
7.16世紀的英國,天主教會及其信條遭到變革,傳統(tǒng)宗教機構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續(xù)數(shù)個世紀之久的社會調節(jié)劑和潤滑劑幾近消逝,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這說明宗教改革( )
A.推動了社會秩序的重組
B.促進了行政機構的調整
C.摧毀了民眾的宗教信仰
D.阻礙了近代城市的轉型
A [據(jù)材料“傳統(tǒng)宗教機構被大量解散……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舊的社會秩序,推動了社會秩序的重組,故選A項;材料強調的是城市社會秩序變化而不是行政機構,故B項錯誤
8、;宗教改革并沒有否定民眾的宗教信仰,故C項錯誤;宗教改革有利于城市社會秩序的重組而不是阻礙近代城市的轉型,故D項錯誤。]
8.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通過文學、藝術及其他形式對天主教會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則是用神學的理論與話語表達自由、平等的人文主義思想。由此可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
A.兩者都擺脫了宗教的束縛
B.后者的社會基礎比較廣泛
C.兩者斗爭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徹底
B [由材料可知,文藝復興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對天主教會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揭露,其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知識分子中;宗教改革則用神學的理論與話語表達人文主義思想,
9、涉及廣大信徒,因而宗教改革的社會基礎比較廣泛,故選B項;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都沒有擺脫宗教的束縛,故A項錯誤;材料中兩者的斗爭形式不同,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僅反對天主教會的神學束縛,宗教改革則反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宗教改革反封建的力度更徹底,故D項錯誤。]
9.普魯斯特認為,必須把《百科全書》編纂者們?nèi)绲业铝_、伏爾泰等看成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據(jù)統(tǒng)計,《百科全書》的作者中,有4%是商人或制造業(yè)者,有貴族頭銜的占同樣比例,醫(yī)生15%,政府官員12%,神職人員8%。這反映出( )
A.啟蒙思想的傳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B.啟蒙運動得益于少數(shù)富貴精英的支持
C.理性主義已經(jīng)成為當時社會主流認識
10、
D.社會結構中資產(chǎn)階級已占據(jù)主導地位
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人、制造業(yè)者、有貴族頭銜者、醫(yī)生、政府官員和神職人員等在當時都屬于富貴精英,故B項正確;材料只能說明啟蒙思想家涉及廣泛的社會群體,而不能體現(xiàn)出啟蒙思想的傳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理性主義成為社會主流認識,故C項錯誤;材料不涉及資產(chǎn)階級的主導地位,故D項錯誤。]
10.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一旦公共服務不再成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寧愿掏自己的錢口袋而不愿本人親自來服務的時候,國家就已經(jīng)是瀕臨毀滅了?!北R梭意在強調( )
A.政府應激發(fā)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
B.公民應將公意作為行事準則
11、C.政治參與是公民實現(xiàn)自我的途徑
D.個人利益應以集體利益為重
A [據(jù)材料“一旦公共服務不再成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寧愿掏自己的錢口袋而不愿本人親自來服務的時候,國家就已經(jīng)是瀕臨毀滅了”可知,如果公民不參與國家管理,這個國家就要滅亡,此處盧梭意在強調政府應激發(fā)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故選A項。]
11.19世紀有學者在評論某啟蒙思想家時指出:18世紀的一個法國人竟然不把品德當作君主政體的原則。這是對政府的侮辱,并且?guī)缀跏且环N叛逆罪。這一言論( )
A.反對人文主義者對君主寬容
B.認為權力制衡理論有缺陷
C.批評啟蒙運動對理性的推崇
D.指責社會契約論排斥君權
B [“人文
12、主義者”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故A項錯誤。傳統(tǒng)觀點強調把品德作為君主政體的原則,把對賢明統(tǒng)治的希望寄托于君主的道德修養(yǎng)上,而權力制衡理論強調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此來消除君主政體的弊端,這引起很多人的不解與批評,故B項符合題意;理性與品德沒有必然聯(lián)系,故C項錯誤;社會契約論與品德無必然聯(lián)系,故D項錯誤。]
12.如果說文藝復興為人本主義者們“清理了場地”,啟蒙運動則是“大興土木”。18世紀的法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從統(tǒng)治者的說教,學會了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按笈d土木”的表現(xiàn)是( )
A.創(chuàng)立民主法治社會
B.批判神權統(tǒng)治
C.建設工業(yè)文明國家
D.宣揚人性解放
A [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
13、知識可知,“大興土木”是指啟蒙思想家提出了新的社會構想,建立資產(chǎn)階級“理性王國”,故選A項;批判神權統(tǒng)治屬于“清理了場地”,故B項錯誤;建設工業(yè)文明國家不是啟蒙運動的內(nèi)容,故C項錯誤;宣揚人性解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內(nèi)容,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與西方相比,中國古代的國家哲學則更加倫理化,連上天都被中國圣哲賦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顥、程頤創(chuàng)立了“性即理”的理學唯心主義國家哲學,認為人們內(nèi)心本來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倫理綱常,要求人們“去人欲”,維護和身體力行三綱五常,不要犯
14、上作亂,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構建的以儒學綱常名教為核心的龐大唯心主義國家哲學體系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其地位幾近孔子。繼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統(tǒng)治者把發(fā)揮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學欽定為國家哲學。
——摘編自于今《國家哲學與社會主義國家
哲學的理論概述》
材料二 《論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而不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法律書。作為西方政治學的一部經(jīng)典,它在當時思想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細致地討論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問題。孟德斯鳩最大的歷史貢獻在于其對政府架構的思考。在《論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鳩延續(xù)英國先賢洛克的觀念,歸納出“三權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論特點在于,治理國家的三個權力部門形成一個穩(wěn)
15、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夠支撐起一個穩(wěn)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間恰似“石頭、剪子、布”一樣相生相克,分權制衡,應該能夠很好地治理一個社會(國家,或者國家之下的行政單位)。
——摘編自何志鵬《孟德斯鳩與〈論法的精神〉》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程、朱構建的國家哲學的內(nèi)涵,并分析其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10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孟德斯鳩構建的政治哲學與程、朱構建的國家哲學的主要差異,并分析原因。(15分)
[解析] 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一“連上天都被中國圣哲賦予人格意志”“要求人們‘去人欲’,維護和身體力行三綱五常
16、,不要犯上作亂,才能‘存天理’”“以儒學綱常名教為核心的龐大唯心主義國家哲學體系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等信息從理學體系建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歸納;第二小問從國內(nèi)和國際等方面來分析歸納即可。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一“維護和身體力行三綱五常,不要犯上作亂”和材料二“細致地討論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問題”得出程、朱強化專制秩序,孟德斯鳩則倡導民主、平等;根據(jù)材料二“歸納出‘三權分立’的治理格局”并結合所學可知,程、朱主張中央集權,孟德斯鳩則倡導分權制衡;根據(jù)材料一“以儒學綱常名教為核心”和材料二“不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法律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程、朱重視倫理價值,
17、孟德斯鳩則強調法治作用。第二小問,可以從東西方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 (1)內(nèi)涵:把維護專制統(tǒng)治和綱常名教的觀念抽象化為“理”,建立起理學體系,從哲學的高度賦予專制統(tǒng)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合理性等。
影響:適應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南宋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專制和封閉的理論基礎;傳到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等學派。
(2)差異:程、朱強化專制秩序,孟德斯鳩則倡導民主、平等;程、朱主張中央集權,孟德斯鳩則倡導分權制衡;程、朱重視倫理價值,孟德斯鳩則強調法治作用等。
原因:中國:君主專制、人治,小農(nóng)經(jīng)濟,儒家思想占主導;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興起并
18、擴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傳播。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那些疾呼用西方哲學啟蒙中國的人不知中國古典哲學還是西方啟蒙運動的重要資源。17—18世紀,歐洲正處于資本主義取代封建神學統(tǒng)治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當時的哲學大師伏爾泰、魁奈、孟德斯鳩、培爾等人在形成他們各自的思想體系時,都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教授1942年在《中國文明》的演講中說道:“當余發(fā)現(xiàn)18世紀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國之事實,余極感欣忭。彼18世紀西洋思潮潛流滋長,固為推動西方進步思想之根據(jù),17世紀中葉耶穌會教友,群將中國經(jīng)籍譯成西文,中國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學乃得輸入
19、歐洲?!?
——鄧詩來《〈周易〉對道儒的建構與中國哲學的重建》
歸納材料中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證。(12分)
解析:首先根據(jù)材料中的信息“中國古典哲學還是西方啟蒙運動的重要資源”等歸納出觀點,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論證,言之有理即可。論證時,可結合古代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對歐洲社會的巨大貢獻,中國的儒家經(jīng)典對西方人文主義發(fā)展的影響等內(nèi)容進行說明。
答案:觀點:中國古典文化特別是哲學和科技知識成為西方啟蒙運動的重要資源,有力地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和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進程。
論證: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科技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科技文化的發(fā)展、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有力地推動了歐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中國的儒家經(jīng)典被翻譯介紹到歐洲,成為歐洲人拓展精神視域的重要讀物。歐洲人文主義者和啟蒙思想家借鑒中國哲學中的無神論、道德倫理和理性原則,在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在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為突破中世紀的黑暗和建立資產(chǎn)階級理想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