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四 文學類文本閱讀之散文3 高考命題點三新題培優(yōu)練(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專題四 文學類文本閱讀之散文3 高考命題點三新題培優(yōu)練(含解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學類文本閱讀之散文3
一、對點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雪中六盤
張承志
①離開沙溝和西吉灘,在大雪紛揚中,我們穿過了一片片斑駁錯落的村寨,來到了單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們便又穿過楊茂、姚杜,急急地前進了。干燥的雪在腳下“喳喳”作響,問答間已經(jīng)能辨出方言的差異。西吉一別,即是隆德。我們踏著硬硬的薄雪,背上行裝邁開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機越過隆德。我們的心在六盤。
②人間的事就是這樣,當一切都已遠逝,當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濤一樣卷持著自己浮沉而下的時候,人們有時會回憶起一個遙遠的印象。隨著成年,隨著見識和缺憾的積累,人們會開始懂得這印象的可貴。因為它只這么閃爍一瞬,然后就消失
2、,就熄滅,就永遠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滅的時候,帶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歷史,當你知道已經(jīng)真的失去了它的時候,你會感到額頭上又添了一道皺紋,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③我感謝六盤山,因為在我順著它腰肢的崎嶇小道向上攀登時,它為我喚醒了一個已經(jīng)沉睡了的印象。那是一個十八歲的我,背負著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六盤山雪路濘滑,路邊灌木枝條上凝成銀白的雪柱,山巖狀如冰雪雕塑,白雪為悲壯的貧瘠山體披上了外衣,山間彌漫著沉甸甸的濃霧。眼前的景象,還有那急促的喘息和背上的汗水,雙腿的沉重,都強烈地向我的肉體和心靈喚起著那個印象。那一天,我和一個背著一簍煤炭的農(nóng)民并肩走在大雪覆蓋的岷山
3、道上,那農(nóng)民被壓彎的背和煤灰染黑的臉上流淌的道道汗水,還有那雙在黑污中朝我閃著善良憨實的目光的眼睛,曾經(jīng)給年輕的我?guī)磉^撞擊般的感觸。從那以后近二十年過去了。像我這樣的人也能說:近二十年過去了?;臎龅尼荷降?,雪封的遠山近村,腳上的凍傷和背上的重負,連同那個臉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馱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朧中覺得自己心里似乎還存留著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④所以我感謝六盤山。哪怕是短暫的接觸也好,哪怕我還遠遠不能洞知和理解;盡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盡管我深知當我們在頂峰歡呼雀躍之后,朝下山道上邁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對這座山峰的永別——我仍然
4、感謝六盤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喚醒的那個印象已經(jīng)再也不會沉睡了。當我望著在雪幕后雄偉的、緩緩升起的、那顏色灰蒙的靜默大山,望著它身上鱗甲般的叢叢樹木,望著它襟裾下茫茫無際的大地上不可思議的梯田村莊的地圖時,我久久地想著這近二十年的時光里經(jīng)歷的一切。從岷山道上那背炭的農(nóng)民開始,一直到沙溝鄉(xiāng)面容堅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許許多多的熟識面影,仿佛在向我啟示著什么。
⑤來到和尚鋪,回首望六盤,頂峰和山口已經(jīng)被山巒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楊河鄉(xiāng),只覺得天關難越。眼前路分三岔,固原城已經(jīng)舉步可接。我知道,此別六盤山就是告別西海固;前面雖路程尚遠,但我這次嚴冬遠行的計劃已經(jīng)結束了。
⑥巍巍六盤山還在冬雪中無言地默
5、立著,荒瘠的嶺脈沿著路左一字排開。我沒有多少驚喜或可數(shù)的收獲,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實的寧靜。
⑦再見,我質(zhì)樸、剛強的六盤山!
(選自《風土與山河》,有刪改)
1.(賞析句子技巧題)請從景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橫線的句子。
答:
答案:①從“路”“枝條”“山巖”等寫到整個山體,點面結合,較全
6、面地描寫了雪中的六盤山;②運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寫景,“悲壯”突出了六盤山的貧瘠,“沉甸甸”表現(xiàn)了“濃霧”的濕重;③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山巖”比作“冰雪雕塑”,賦予“白雪”人的情態(tài)動作,形象生動地描摹了六盤山的雪景。
2.(理解句子含意題)如何理解第⑥段中“我沒有多少驚喜或可數(shù)的收獲,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實的寧靜”的含意?
答:
7、
答案:①匆匆趕路,短暫接觸,對六盤山遠遠不能洞知和理解,所以說“沒有多少驚喜或可數(shù)的收獲”;②六盤山在作者成年的心里喚醒的堅忍善良的印象已再也不會沉睡,心靈找到了寄托,所以說“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實的寧靜”。
二、綜合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5題。
沙海一苗樹
梁 衡
沒有在沙漠里生活過的人,不知道綠色就是生命的火種。
世界排行第九的庫布其大沙漠浩瀚無垠。沙漠中的達拉特旗(縣)如海中一葉,官井村就是這葉上的一痕。但只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這里曾是飛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門朝里開,如果向外,早晨起來沙擁半門高,你根本
8、推不開門,人將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沒有院墻,如有墻,一夜狂風滿院沙,墻有多高沙有多深。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而風沙過后的院子,沙與墻平,月照明沙靜無聲。我曾有在沙漠邊生活的經(jīng)歷,風起時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進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過去像達旗這樣的地方,不用說莊稼難有收成,風沙起時,人們趕車出門,就如船在海里遇到臺風,車仰馬翻,淹沒沙海。平時小孩子出門玩耍,也有被風卷沙埋而失蹤的。人在這樣的地方怎么生存?鄉(xiāng)民漸漸逃亡殆盡。
村里有個漢子名高林樹,一個名字中有三個木,也該他命中有樹。全家人實在過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開外一處低沙壕處。一次趕車外出他向人家要
9、了棵柳樹苗,就勢插在沙窩子里。借著低處一點水汽,這樹竟奇跡般地成活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柳樹長到一房高。外來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涼棚四處一望,直到天邊也就只能看到這么一點綠,別看只這么一點綠,它點燃了不知多少遠行人生的希望。能在這樹蔭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氣,比空中加油還寶貴。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標,這里就稱為“一苗樹壕”。時間一長這個地名就傳開了。民間口語真是傳神,不說“一棵”而說“一苗”,那風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無邊沙海中無助地掙扎。但這苗綠色的生命啟發(fā)了高老漢,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樹成癮,幾近發(fā)狂。凡外出碰到合適的樹苗,不管是買,是要,總要弄一點回來。平時低頭走路撿樹籽
10、,雨后到低洼處尋樹苗。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這條老沙壕染上一層新綠。有樹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點潮氣。1990年,當?shù)厝擞肋h記住了這個年份。高林樹在樹蔭下試種了一片籽麻,當年賣油料竟得了一萬兩千元。那年頭,國家興起改革,允許有人先富,一個萬元戶在城里也是讓人眼熱心跳,更不用說在寸草不生的沙窩子里淘出這么大一個寶。遠近的村民紛紛效仿、進壕栽樹,種樹種草種莊稼。一晃過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樣子呢?
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氣初消,秋風乍起,我有緣來造訪這個遠近聞名的一苗樹壕官井村。高老漢已八十多歲,不再見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兒子領我登上全村最高處,天高云淡,浩浩乎綠蓋四野。一物降一物,原來這沙
11、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寶貝。楊、榆、柳等高大喬木如巨人托天,而檸條、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則鋪開一張碩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檸條的開花季節(jié),那紅白相間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愛吃的沙打旺草,挺著一條圓滾滾的絳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舉著一大塊巧克力。黃沙早已被逼到遙遠的天邊,成了綠洲上一條金色項鏈。這時一絲風也沒有,天地靜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風,十里、八里地綿延開去,濃得化不開。眼前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樹、一點綠了。村主任自豪地說,這一帶壕里產(chǎn)的沙柳苗抗旱、抗蟲,成活率高,全國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們的苗。我們現(xiàn)在是拿“萬”字來說話——現(xiàn)有沙柳苗基地七點六萬畝,林地
12、十六點六萬畝,還有一萬苗甘草、一萬苗苜蓿、一萬頭土豆、一萬頭奶?!逡讶司杖雰扇f元。我聽著他不停地“萬”著,笑道:“你現(xiàn)在已算不清,有多少萬個‘一苗樹’了?!?
他又指著遠處的沙丘說,生態(tài)平衡,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點在那里可以儲存水分,發(fā)展旅游,也好讓下一代知道過去這里曾是什么樣子。
我問高老漢的兒子,你爹當年栽的那“一苗樹”呢?他說,早已長到兩抱粗,那年我哥結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說那是個標志,砍了多可惜。他說,要是知道現(xiàn)在有這么多人來參觀,肯定不會砍。不過事后又補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這是一棵榆樹,也快有兩抱粗,枝葉如蓋,濃蔭覆地。榆樹是個好樹種,木硬枝柔,抗風耐旱,特別
13、是到春天時榆錢滿樹,風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孫孫繁衍不息。我說,這樹上一定要掛個牌子:一苗樹。讓人們不要忘記當年那百里沙海中一點綠。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變綠,原來是從這一苗樹開始的。
(有刪改)
3.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二段用蘇東坡筆下的院子和想象中風沙過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較,突出了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和沙漠生活的艱難。
B.文中連續(xù)運用“萬畝”“萬頭”“萬元”等數(shù)量詞,突出官井村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表達了當?shù)卮迕竦淖院乐椤?
C.村民在治沙過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態(tài)效益而犧牲經(jīng)濟效益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保護環(huán)境、因地制宜的發(fā)展理念。
D.
14、高林樹和村民們是改善環(huán)境、勞動致富的典范,他們用持續(xù)不斷的辛勤努力,譜寫了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的時代篇章。
解析:選C。從“生態(tài)平衡,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點在那里可以儲存水分,發(fā)展旅游,也好讓下一代知道過去這里曾是什么樣子”中可以看出,“留下一些沙丘”,目的除了生態(tài)效益外,也有經(jīng)濟效益,還有對后輩的精神傳承,可見,C項“是追求生態(tài)效益而犧牲經(jīng)濟效益的表現(xiàn)”的表述犯了曲解文意的錯誤。
4.這篇散文的內(nèi)容具有紀實性,語言具有文學性,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
15、
答案:紀實性:①作者親歷;②材料真實;③情感真摯。文學性:①多用修辭,形象生動;②化用名句,典雅雋永;③間用口語,具有生活氣息。
5.本文以“沙海一苗樹”為標題,有什么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
答案:(示例)①含義豐富,既指高林樹在庫布其大沙漠種下的一棵柳樹,又指高林樹本人,還指生活的火種,生命的希望。②突顯主題,贊美“高林樹們”用辛勤的勞動改造沙漠、改變生活的奮斗精神。③強化效果,通過“沙漠”之“大”和“一苗樹”之“小”的對比,引起讀者關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