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學期《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學期《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上學期《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分子、原子。
(二)分析: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分子和原子,指的是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構成,其關鍵是分子、原子等微觀概念的形成,理解它關鍵就是要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比如水的蒸發(fā)、品紅的擴散等)出發(fā),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接著用簡短的語言將人類對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和現代證明略作描述,從而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觀點。。學生已經學過物質的宏觀組成,本節(jié)課的內容就是在物質宏觀組成的基礎上來探究物質的微觀構成。由于它還與物質的變化有著本質的的聯系,所以在本學科有
2、基礎的地位,并對認識微觀世界有著保障作用,是本學科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從宏觀現象來想象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解決重點的關鍵是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借助生動的比喻及形象的模型來說明。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理解分子、原子概念的含義。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某些現象。
(二)分析: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是指: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比如水、氧氣、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比如碳、硫、鐵、銅等金屬;有些物質是由其它粒子(今后學習)構成,比如氯化鈉、碳酸鈣等。
2、“理
3、解分子、原子概念的含義”是指: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即構成該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在化學變化前后本身沒有改變,只是結合方式發(fā)生了改變。
三、問題診斷分析
1、分子、原子等粒子肉眼看不見,也不可觸及,但又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學生在對“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理解上肯定會有些困難。因此,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熟悉的日?,F象,借助生動的比喻及形象的模型來說明。
2、在對“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的理解上,可能會有同學對“保持”的含義不理解;可能還會有同學認為分子也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教學時要抓住對概念關鍵詞含
4、義的講解,即“保持”的含義是指構成該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另外,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需要大量分子的集合體一起來共同體現,單個的分子無法體現該物質的物理性質。
3、在對“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的理解上,可能有同學就此理解成“原子是微觀世界中的最小粒子”。事實上,原子是由一些更小的粒子構成(以后再學),只是在化學變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為了說明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可將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分子、原子圖像投放在大屏幕上,以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演示品紅的擴散→放投影→物質構成→演示濃氨水
5、的揮發(fā)(氨氣的擴散)→分子的特性(性質)→分子構成→原子的特性(性質)→分子、原子概念→概念應用。
(二)教學情景
問題1:物質由哪些微粒構成?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講物質的構成做鋪墊。
師生活動:
⑴、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會逐漸減少?
⑵、為什么溫度越高減少得越快?
問題2:分子有哪些特征(性質)?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
師生活動:
⑴、你看得見構成物質的微粒嗎?稱得出其質量嗎?
例: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一滴水(20滴水約是1mL)大約有1.67×1027個水分子。(若10億人晝夜不停地來數一滴水的分子,且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那么
6、要數3萬年才數完。)
⑵、在靜置的水中,品紅為什么能擴散(演示)?為什么打開香水的瓶塞就會聞到香氣?
⑶、物質的體積為什么會熱脹冷縮?衣柜里的衛(wèi)生球,為什么一段時間后會消失?
問題3:分子由什么粒子構成?
設計意圖:為原子概念的形成作準備。
師生活動:你能否說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CO2)和一個硫酸分子(H2SO4)的構成情況?
例:一個水分子(H2O)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畫出幾種分子的模型?。?
問題4:原子有哪些特征(性質)?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
【討論】:
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fā)與水的分解兩
7、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見教材圖3—11)。試分析在氫氣與氯氣的反應、水的分解等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推論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點撥】:
1、水的蒸發(fā),水分子沒有變,只是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是物理變化;水的分解,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是化學變化。
2、在氫氣與氯氣的反應、水的分解化學變化中,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原子沒有變化。由此推出: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
問題5: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
設計意圖: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
師生活動:
⑴、什么是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什么是原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題:試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①物理變化、化學變化;②混合物、純凈物。
設計意圖:分子、原子概念的應用。
六、課堂小結
1、物質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構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分子。
附:目標檢測
教材P53——P54,習題第1至第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