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7.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5隨堂高考分組集訓(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7.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5隨堂高考分組集訓(含解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7.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5隨堂高考分組集訓(含解析)
題組一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綜合運用
1. [xx·江蘇高考]某醫(yī)院對新生兒感染的細菌進行了耐藥性實驗,結果顯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藥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孕婦食用了殘留抗生素的食品,導致其體內大多數(shù)細菌突變
B. 即使孕婦和新生兒未接觸過抗生素,感染的細菌也有可能是耐藥菌
C. 新生兒體內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藥性
D. 新生兒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疫苗,導致耐藥菌形成
解析:細菌可通過突變產生耐藥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選擇作用而不起誘變作用,A錯誤,B正確;體內是否有免疫球蛋
2、白或是否對新生兒接種疫苗只影響個體的特異性免疫能力,與細菌耐藥性無關,C、D錯誤。
答案:B
2. [xx·四川高考]油菜物種甲(2n=20)與乙(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獲得的幼胚經離體培養(yǎng)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待丁開花后自交獲得后代戊若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秋水仙素通過促進著絲點分裂,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B. 幼苗丁細胞分裂后期,可觀察到36或72條染色體
C. 丙到丁發(fā)生的染色體變化,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D. 形成戊的過程未經過地理隔離,因而戊不是新物種
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A錯誤;甲、
3、乙兩個物種雜交,得到的幼苗丙是異源二倍體,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倍的異源二倍體(含18條染色體,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異源四倍體(含36條染色體),所以幼苗丁在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其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是36條或72條,B正確;變異是不定向的,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丁自交產生的戊是可育的異源四倍體,與物種甲和物種乙產生了生殖隔離,所以屬于新物種,D錯誤。
答案:B
題組二 基因頻率及相關計算
3. [xx·海南高考]果蠅長翅(V)和殘翅(v)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蠅種群有xx0只果蠅,其中殘翅果蠅個體數(shù)量長期維持在4%。若再向該
4、種群中引入xx0只純合長翅果蠅,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關于純合長翅果蠅引入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v基因頻率降低了50% B. V基因頻率增加了50%
C. 雜合果蠅比例降低了50% D. 殘翅果蠅比例降低了50%
解析:因該果蠅種群長期保持vv的基因型頻率為4%,由此算出v的基因頻率為0.2,V的基因頻率為0.8,進而計算出引入純合長翅果蠅前,vv基因型的果蠅有0.04×xx0=800只,Vv基因型的果蠅有2×0.2×0.8×xx0=6400只,VV基因型的果蠅有0.8×0.8×xx0=12800只。引入純合長翅果蠅后,v基因頻率為(800×2+6400
5、)/(40000×2)=0.1,V的基因頻率為1-0.1=0.9,A正確、B錯誤;因Vv、vv基因型的果蠅的數(shù)目不變,而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頻率降低50%,C、D正確。
答案:B
4. [xx·上海高考]蝸牛的有條紋(A)對無條紋(a)為顯性。在一個地區(qū)的蝸牛種群內,有條紋(AA)個體占55%,無條紋個體占15%,若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得到F1,則A基因的頻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
A. 30%,21% B. 30%,42%
C. 70%,21% D. 70%,42%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Aa個體占30%,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時,產
6、生A配子的基因頻率=55%+30%×1/2=70%,a配子的基因頻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的頻率比例為AA∶Aa∶aa=49%∶42%∶9%,統(tǒng)計得到A基因的頻率為49%+42%×1/2=70%,故D正確。
答案:D
題組三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5. [xx·北京高考]為控制野兔種群數(shù)量,澳洲引入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種群數(shù)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低水平。由此無法推斷出( )
A. 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
7、有選擇作用
B. 毒性過強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xié)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
解析: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對兔種群的抗性進行了選擇,A正確;強毒性病毒使兔種群數(shù)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減少,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B正確;病毒和兔之間相互選擇、共同進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時,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錯誤;病毒的傳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共同進化過程中發(fā)揮了媒介作用,D正確。
答案:C
6. [xx·廣東高考]某種蘭花有細長的花矩(如圖),花矩頂端貯存著花蜜,這種蘭花的傳粉需借助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矩變異的方向
B. 花矩變長是蘭花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 口器與花矩的相互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D. 蛾的口器會因吸食花蜜而越變越長
解析: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隔離,B錯誤;口器與花矩的相互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吸食花蜜不會使蛾的口器變長,D錯誤。
答案:C